三、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
經濟增長方式可以分為粗放型增長和集約型增長兩種方式。所謂粗放型增長,是指在生產要素效率不變的情況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數量而實現的經濟增長;集約型增長則是指在要素投入數量不變的下,主要領先提高生產要素效率而實現的經濟的增長。
如何測度經濟增長究竟屬于粗放型增長還是集約型增長呢?我們可以用索洛的余值法加以測度。
假如不存在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經濟增長完全依靠生產要素投入數量的增加,即在粗放型增長的條件下,經濟增長率的高低就完全取決于生產要素增長率即勞動增長率和資本增長率的高低,于是就有下列方程式:
例如,如果勞動產出彈性為0.8,資本產出彈性為0.2,全部要素投入量增長4%,則經濟增長率即為4%()。顯然,4%的經濟增長率完全是生產要素投入量增長的結果。完全由生產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所引起的經濟增長,就是粗放型的經濟增長。
但是,如果生產要增長率為4%不變,而經濟增長率卻為10%,經濟增長便出現一個6%的“余值”,(10%-4%)。余值的出現表明,10%的經濟增長不僅是生產要素投入量增加的結果,也是生產要素效率提高的結果。這時,經濟增長就不僅僅表現為粗放型增長,也表現為集約型增長。因為6%的經濟增長無法用要素投入量的增長來解釋,它只能是生產要素效率提高的結果。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究竟以何種方式為主,是與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相聯系的,是由該國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經濟條件決定的。一般來說,在經濟發展初期,尤其是在工業化進程的初期,由于生產技術水平較低,工業基礎薄弱,經濟增長一般都以粗放型增長方式為主。但是,當一國具備了相當的經濟基礎,工業化進程進入中期并具備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后,經濟增長方式就應實現轉換,從粗放型增長為主逐步轉向以集約型增長為主。
我國經濟經過了50年的建設和20年的持續調整增長以后,目前已逐步進入了工業化進程的中期,在經濟發達地區尤為如此。特別是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并具備了相當的經濟規模,在此情況下,如果繼續依靠投入大量的生產要素“鋪攤子”、上項目,用粗放型的增長方式來維系經濟增長,不但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支撐規模越來越大的經濟增長所需要投入的生產要素會越來越多,這種以指數形式增長的對資源的需求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滿足的,從而必然導致資源的短缺,使經濟增長難以為繼。同時,當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實現了既定技術水平下的規模經濟以后,若繼續增加投入,只能導致規模收益遞減,出現高投入、低產了,高消耗、低效益的局面。因此,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已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核心是通過技術進步、知識和人力資本的積累以及制度創新來提高生產要素的效率。
[例題·判斷題]所謂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在生產要素投入數量不變的情況下,主要依靠提高生產要素效率而實現的經濟增長。
答案:錯誤
解析:經濟增長方式分為粗放型和集約型兩種。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產要素的數量擴張而實現經濟增長的方式,其表現是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率。集約型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產要素的科學合理配置、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實現經濟增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