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論
第一部分 本章考情分析
1.本章在考試中的地位:本章在應只會以客觀題形式出現。2007年和2008年未直接出題;2009年分數為2分。分值不高,但學好本章內容對后續章節的學習會很有幫助。
2.本章重點是:(1)會計要素的概念及特征(2)區分收入與利得、費用與損失。
第二部分 本章考點精講
本章包括財務報告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基礎)、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六要素及其確認、計量原則。
第一節 財務報告目標
一、財務報告目標
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
二、會計基本假設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界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
注: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但是,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如企業集團編制合并報表所依據的便是合并主體而非法律主體。
2、持續經營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3、會計分期
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在會計分期假設下,企業應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以滿足會計信息的及時性的要求。會計期間通常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指短于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在該假設下,出現折舊、攤銷等會計處理。
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確定了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
4、貨幣計量
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三、會計基礎
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確認認、計量、報告。
第二節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一、可靠性
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二、相關性
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三、可理解性
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相互可比。具體包括兩層含義:
(一)縱向可比(會計政策一致,不得隨意變更)
(二)橫向可比
五、實質重于形式
要求企業應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而非法律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報告。(如融資租賃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售后回購、關聯方關系的判斷等。 )
六、重要性
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七、謹慎性
1.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不應低估負債或者費用。如:資產計提減值、固定資產按快速折舊法計提折舊、對售出商品可能發生的保修義務確認預計負債等。
2.謹慎性的應用并不允許企業設置秘密準備。
八、及時性原則
第三節 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原則
會計要素:
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收入、費用和利潤
一、資產
1.資產的定義
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根據資產的定義,資產應當具備下列幾個特征:
(1)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前期已確認資產項目,如不能再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也不再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2)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應作為企業資產予以確認、計量和報告。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2.資產的確認條件
(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負債
1.負債的定義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根據負債的定義,負債應當具備下列幾個特征:
(1)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于現時義務
(2)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3)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2.負債的確認條件
(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三、所有者權益
1.所有者權益的定義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又稱股東權益,反映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余索取權。
2.所有者權益的來源構成
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資本包括實收資本(股本)、資本溢價(股本溢價)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損失。
其中,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業務額。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3.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
取決于資產和負債要素的確認和計量
四、收入
1.收入的定義
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根據收入的定義,收入具備下列幾個特征:
(1) 應當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2) 必須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3) 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流入
例題:以下各項中,符合“收入”定義的是()
a、產品銷售收入
b、出售無形資產凈收益
c、出租無形資產形成的收入
d、企業處置固定資產的凈收益
e、向購貨方收取的增值稅銷項稅額
答:ac
2.收入的確認條件
一是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二是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增加或者負債的減少;
三是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計量。
五、費用
1.費用的定義
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根據費用的定義,費用應當具備下列幾個特征:
(1)應當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2)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3) 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流出
2.費用的確認條件
(1)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
(2)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
(3)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
六、利潤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利潤的來源構成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利潤的確認條件依賴于收入、費用、利得與損失的確認和計量
小結:(1)收入與利得有何聯系與區別?
|
共同點 |
不同點 |
核算方法 |
收入 |
經濟利益流入 |
日常活動引起 |
計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
利得 |
經濟利益流入 |
非日常活動引起 |
計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 |
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 |
(2)費用與損失有何聯系與區別?
|
共同點 |
不同點 |
核算方法 |
費用 |
經濟利益流出 |
日常活動引起 |
計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管理費用等 |
損失 |
經濟利益流出 |
非日常活動引起 |
計入營業外支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損失) |
沖減資本公積(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損失) |
09年判斷題:企業發生的各項利得或損失,均應計入當期損益。( )
錯誤。
09年單選題:下列關于會計要素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負債的特征之一是企業承擔潛在義務
b.資產的特征之一是預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c.利潤是企業一定期間內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
d.收入是所有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答案b
七、會計要素的計量屬性
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會計計量一般采用歷史成本,因為它最可靠;但在某些情況下,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實現財務報告目標,企業會計準則允許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