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目要求
熟悉臨床各類藥品的藥理作用和臨床評價等內容;
重點掌握具有臨床意義的藥物相互作用、主要不良反應、禁忌證及臨床監護要點等合理用藥的知識;
系統掌握臨床常用主要藥品的適應證、注意事項、用法
用量和常用劑型、規格等用藥知識,更好地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
章節 小單元
1.精神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用藥 鎮靜與催眠藥、抗癲癇藥、抗抑郁藥、腦功能改善及抗記憶障礙藥、鎮痛藥
2.解熱、鎮痛抗炎及抗通風藥 解熱鎮痛抗炎、抗通風藥
3.呼吸系統疾病用藥 鎮咳藥、祛痰藥、平喘藥
4.消化系統疾病用藥 抗酸劑與抑酸劑、胃粘膜保護劑、助消化藥、解痙藥與促胃動力藥、瀉藥與止瀉藥、肝膽疾病輔助用藥
5.循環系統疾病用藥 抗心力衰竭藥、抗心律衰竭藥、抗心絞痛藥、抗高血壓藥、調節血脂藥
6.血液系統疾病用藥 促凝血藥、抗凝血藥、溶栓藥、抗血小板藥、抗貧血藥、升白細胞藥
7.利尿劑于泌尿系統疾病用藥 利尿劑、抗前列腺增生癥藥、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藥
8.內分泌系統疾病用藥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避孕藥、蛋白同化激素、甲狀腺激素及抗甲狀腺藥、胰島素及胰島素類似物、口服降糖藥、調節骨代謝與形成藥
9.調節水、電解質、酸堿平衡藥與營養藥 調節水、電解質平衡藥、調節酸堿平衡藥、葡萄糖與果糖、維生素、氨基酸
10.抗菌藥物 青霉素類抗菌藥物、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其他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大環內酯類
四環素類抗菌藥物、林可霉素類抗菌藥物、多肽類抗菌藥物、酰胺醇類抗菌藥物、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硝基呋喃類抗菌藥物、硝基咪唑類抗菌藥物、磺胺類抗菌藥物及甲氧芐啶、其他抗菌藥物、抗結核分枝桿菌藥、抗真菌藥
11.抗病毒藥
12.抗寄生蟲病藥 抗瘧藥、抗腸蠕蟲藥
13.抗腫瘤藥 直接影響dna結構和功能的藥物、
干擾核酸生物合成的藥物(抗代謝藥)、干擾轉錄過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藥物(作用于核酸轉錄藥物)、抑制蛋白質合成與功能的藥物(干擾有絲分裂藥)、調節激素平衡的藥物靶向抗腫瘤藥、放療與化療止吐藥
14.眼科疾病用藥 抗眼部細菌感染藥、降低眼壓藥、抗眼部病毒感染藥、眼用局部麻醉藥、散瞳藥
15.耳鼻喉科疾病用藥 消毒防腐藥、減鼻充血藥
第5章 循環系統疾病用藥
第三節 抗心絞痛藥
第一亞類 硝酸酯類藥
一、藥理作用與臨床評價
用于緩解急性發作,作為預防用藥,用作診斷性治療。
1.作用特點
a.硝酸酯類通過進入平滑肌后釋放no,經系列生化反應松弛平滑肌發揮藥理作用。
b.可降低心肌氧耗量、擴張冠狀動脈和側支循環血流增加血液供應、改善心功能和抗血小板聚集。
(1)硝酸甘油:硝酸酯的代表藥,起效最快,作用時間短,主要用于終止缺血發作,舌下含服是治療心絞痛急性發作的首選。劑型為舌下含片、靜脈、口腔噴劑和透皮貼片。
(2)硝酸異山梨酯:中效藥,活性代謝產物5-單硝酸異山梨酯,用于預防缺血發生。
(3)5-單硝酸異山梨酯:肝腎影響小,預防缺血發生。
c.對于發作頻繁的心絞痛,宜采用靜脈給藥的方式,但持續時間一般不應超過48h ,以避免耐藥性。
(1)偏離心臟給藥方法,可以減緩硝酸酯耐藥性的發生
(2)溶栓加用硝酸酯類藥,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
(3)硝酸酯類與β受體阻斷劑常聯合應用,可以增強療效。可加用鈣通道阻滯劑,對變異型心絞痛應作首選。
2.典型不良反應
主要是繼發于其舒張血管作用,舒張血管可引起搏動性頭痛、面部潮紅或有燒灼感、血壓下降、反射性心率加快、暈厥、血硝酸鹽水平升高等。
3.禁忌證:(1)對硝酸酯過敏者。
(2)急性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
(3)收縮壓<90mmhg的嚴重低血壓。
(4)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5)重度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狹窄
(6)心臟壓塞或縮窄性心包炎。
(7)限制性心肌病。
(8)已使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藥(如西地那非等)。
(9)顱內壓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