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綜合題
1. [答案]:
79.B 80.C81.C82.D83.A84.A
[解析]:
79. 合同約定甲公司應在當年5月31日將所售商品用固定價格回購,與商品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報酬并未轉移,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不能確認收入,應作為售后回購處理。甲公司2011年1月1日應確認其他應付款110萬元。相關會計分錄為:
1月1日
借:銀行存款 1287000
貸:其他應付款 11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87000
在1月至5月的每月月末:
借:財務費用 20000 [(1200000-1100000)/5]
貸:其他應付款 20000
5月31日
借:其他應付款 12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04000
貸:銀行存款 1404000
80. 甲公司向丁公司的銷售雖然采用分期收款方式,但由于分期付款期限為3個月,因此該項收款不具有融資性質。甲公司應根據扣除商業折扣后的金額確認銷售收入。應確認主營業務收入=50×1000×(1-20%)=40000(元)。
81. 根據以往經驗能夠合理估計退貨可能性的附有銷售退回條件的商品銷售,應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并在期末確認與估計退貨相關的負債。甲公司估計退貨為40件(200×20%),期末根據估計退貨確認預計負債金額=40×(300-260)=1600(元)。在退貨期滿日收到丙公司實際退回商品50件,實際退貨超過預計的10件(50-40),則應先將原確認的與估計退貨相關的預計負債沖回,再沖回超過估計退貨的10件商品相關的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相關會計分錄為:
1月5日,銷售商品時:
借:應收賬款 702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60000(200×3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02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52000(200×260)
貸:庫存商品 52000
1月31日,確認估計的銷售退回時:
借:主營業務收入 12000(60000×20%)
貸:主營業務成本 10400(52000×20%)
預計負債 1600
退貨期滿,發生銷售退回時:
借:庫存商品 13000(50×26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550(50×300×17%)
預計負債 1600
主營業務收入 3000(10×300)
貸:銀行存款 17550[50×300×(1+17%)]
主營業務成本 2600(10×260)
82. 甲公司2011年1月應交增值稅=187000+40000×17%+10200+150×680×17%=221340(元)。
注:事項(4)中,甲公司向戊公司銷售產品,因近期很難收回貨款,則相關經濟利益流入的可能性比較小,在1月份不滿足收入的確認條件,不能確認收入,但由于甲公司在發出商品時已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相關的增值稅納稅義務已經發生,因此需要確認相關的增值稅銷項稅額。
83. 甲公司2011年1月份應確認主營業務收入=40000+60000-12000=88000(元)。
84. 上述經濟業務對甲公司2011年度利潤總額的影響額=事項(1)(-20000×5)+事項(2)(40000-50×720)+事項(3)[(200-50)×(300-260)]+事項(4)[150×(680-520)]=-66000(元)。
注:甲公司向戊公司的銷售于2011年6月確認收入。
2. [答案]:
85.C 86.C87.A88.D89.A90.D
[解析]:
85. 生產設備W:2009年未計提減值前賬面價值=8000-8000/10=72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6300萬元,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900萬元;2010年度甲公司對生產設備W應計提的折舊額=6300/(10-1)=700(萬元)。
86. 2010年末甲公司擁有的S專利權的計稅基礎=2000-2000/10×1.5=1700(萬元)。
87. 固定資產H:2009年年末計提減值準備前的賬面價值=5700-950=475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4000萬元,應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750萬元,而甲公司錯誤的計提了450萬元,需要補提300萬元,并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并調整留存收益。會計分錄為: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0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0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75(300×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7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02.5
盈余公積 2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25
選項A正確。
88. 乙產品:
有合同部分的可變現凈值=(1.2-0.1)×800=880(萬元),成本=800×1=800(萬元),未發生減值;
無合同部分的可變現凈值=(0.8-0.1)×200=140(萬元),成本為200萬元,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60萬元。
原材料:
可變現凈值=800-30=770(萬元),成本為800萬元,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30萬元。
合計計提存貨跌價準備=60+30=90(萬元)。
89. 生產設備W:
2009年年末賬面價值=6300萬元
2009年年末計稅基礎=7200萬元
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900萬元
2010年年末賬面價值=6300-700=5600(萬元),小于可收回金額,不計提減值準備。
2010年年末計稅基礎=8000-8000/10×2=64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為800萬元,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8000/10-700=100(萬元)。
專利權S:
2009年年末賬面凈值=2000-2000/10×6/12=19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440,計提減值準備460萬元,計稅基礎=1900萬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460萬元。
因無形資產已攤銷0.5年,故剩余使用年限為9.5年,但根據9.5年攤銷無法得出答案,這里先根據按剩余使用壽命為9年進行計算。
2010年年末賬面價值=1440-1440/9=128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800萬元,不需要計提減值準備。
2010年年末計稅基礎=17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700-1280=420(萬元),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2000/10-1440/9=40(萬元)。
固定資產H:
調整后:
2009年年末計提減值準備前的賬面價值=5700-950=475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4000萬元,應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750萬元,計稅基礎=4750萬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750萬元。
2010年年末賬面價值=4000-4000/5=3200(萬元)
2010年年末計稅基礎=4750-5700/6=38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3800-3200=600(萬元),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5700/6-4000/5=150(萬元)
存貨:
2010年年末賬面價值=1800-90=1710(萬元),計稅基礎=1800萬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90萬元,調增應納稅所得額90萬元。
則應納稅所得額=7050-50+(230-80)-100-40-150+90=6950(萬元),應交所得稅=6950×25%=1737.5(萬元)。
注:若專利權按9.5年攤銷,則專利權S:
2010年年末賬面價值=1440-1440/(10-0.5)=1440-151.58=1288.42(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800萬元,不需要計提減值準備。
2010年年末計稅基礎為17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700-1288.42=411.58(萬元),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2000/10-1440/9.5=48.42(萬元),則應納稅所得額=7050-50+230-80-100-48.42-150+90=6941.58(萬元),應交所得稅=6941.58×25%=1735.40(萬元)。
90. 2009年年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900+460+750=2110(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110×25%=527.5(萬元)
2010年年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800+420+600+90=1910(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1910×25%=477.5(萬元)
2010年年末轉回遞延所得稅資產=527.5-477.5=50(萬元)
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1737.5+50=1787.5(萬元)
會計分錄為:
借:所得稅費用 1787.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50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737.5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