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2018上?30】材料:
有一天,我請學生讀課文,只有四名學生舉手,我說:“楊萌你讀”。她大大方方地讀起來。等她坐下后,我說:“還有誰愿意讀?”一個舉手的都沒有了,是什么原因呢?
課后,我專門就這一現象與學生聊起來。一位學生說:“老師,您每堂課提問,總是先叫楊萌,我們這些無名小卒沒有她答的好,就不想回答了?!蔽覠ㄈ淮笪颍前?,讓楊萌先回答問題已成習慣。他的語文功底好,回答問題準確嚴密、簡潔利落。
下午,我組織了一次“為老師出主意”的班會。大家暢所欲言,我詳細記錄大家的想法,收獲了好多方法。我還請大家通過打電話、發信息、發郵件等形式繼續給我提建議。
在以后的課程互動中,我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有的學生說話不流暢,我會引導他組織語言;有的學生不敢站起來回答,我就讓他先坐著說: 有的學生內向,聲音小,我就到他身邊聽清楚之后再復述給大家.....
后來,我又嘗試讓學生參與組織教學,共同探索出了“辯論教學”“說書教學”“戲劇教學”等以前沒有嘗試過的形式。
慢慢地,我的課堂再也不是死水一潭了。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我”的教育行為。(14 分)
【文字解析】 材料中“我”的行為符合現代“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是值得學和借鑒的。
第一,認識到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生身上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多期待、多相信。對于說話不流暢、不敢答、內向、聲音小的同學,“我”都是鼓勵、引導,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努力挖掘他們身上的潛力。
第二,認識到學生是發展的主體。學生具有主體地位和主體需求,教師要尊重他們的主體性,材料中“我”與學生聊天、組織“出主意”班會、讓學生提意見和參與組織教學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出了對學生主體性、主動性的尊重。
第三,認識到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具有獨特個性的人,因材施教。材料中“我”意識到問題后能夠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導方式,共同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帶動每個學生全面展。
因此,材料中“我”的做法充分踐行了素質教育背景下“以人文本”學生觀的內涵,應予以肯定和發揚。
【2018上?31】材料:
在一節語文公開課上,當我講到“一千萬萬顆行星”這句話時,班上最調皮的趙強同學突然陰陽怪氣地問道:“老師:‘萬萬’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面對聽課老師們關切的目光,我平靜地說:“大家都知道‘萬萬’等于‘億’,那么,這里為什么不用‘億’而用‘萬萬’呢?”全班同學馬上安靜下來,開始認真思考,并且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討論完后,我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最后我又問了一句:“請大家想想,今天這一‘額外’的收獲是怎么來的呢? 大家要感謝誰呢? 請讓我們用掌聲表達對他的謝意!”大家把目光轉向趙強同學,對他鼓起拿來。趙強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為了進一步了解趙強的情況,我決定進行家訪。他知道后,立刻緊張起來,他特意找到我,叫我千萬別向他爸媽告狀。因為從前的老師經常告他狀,事后他總免不了皮肉之苦,所以至今心有余悸,我安慰他:“不用擔心,我只是想更多地了解你。”那天,我在他家,他因為害怕,躲在房間不敢出來,但不日探出頭來想聽我講些什么。在他爸媽面前,我不但沒有告他的狀,反而夸獎他的進步。回到學校,他對我說:“老師,你夠朋友,以后瞧我的!”
此后,我經常在課后找機會針對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輔導,還專門針對他的學習情況制定教學計劃。趙強很努力,在各方面都有了進步,像變了個人似的。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我”的教育行為。(14 分)
【文字解析】材料中“我”的行為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做到了教書育人。教書育人要求在教育過程中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材料中“我”面對課堂中的突發提問,沒有批評學生,而是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們積極思考,并感謝提問的同學,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教書育人原則,以及良好的教育機智。
其次,做到了關愛學生。關愛學生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材料中“我”對于學生的突然提問,沒有批評、諷刺,而是加以引導,體現了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另外,在“我”家訪時趙強又請求不要告狀,“我”尊重趙強,一改過去的家訪方式,對趙強進行鼓勵表揚,以此獲得學生的信任,也是關愛學生的體現。
最后,還做到了愛崗敬業。愛崗敬業要求教師忠于人民教育事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材料中“我”積極進行家訪,以便了解學生,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體現了對工作的高度負責。另外,找機會針對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輔導并制定專門的學習計劃都踐行了愛崗敬業這一原則。
總之,“我”在教育實踐中踐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值得每位老師學習。
【2018上?32】材料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以此得名,而短短的兩句詩乃永垂于千古。
在詩里表現雄壯的情緒之難,在于令人心悅誠服,而不在囂張夸大;在能表現出那暫時的感情后面蘊藏著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時的沖動。大約悲壯之辭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難于辨別真偽,于是字里行間不但欺騙了別人,而且欺騙了自己。許多一時興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讀起來也覺得索然無味,正是那表現欺騙了自己的緣故。
《易水歌》以輕輕二句遂為千古絕唱,我們讀到它時,何嘗一定要有荊軻的身世。這正是藝術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時間與空間而訴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蕭蕭”二字詩中常見。古詩:“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風蕭蕭”三字所以自然帶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說“登山臨水兮送將歸?”,而這里說:“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它們之間似乎是一個對照,又似乎是一個解釋,我們不便說它究竟是什么,但我們卻尋出了另外的一些詩句。這里我們首先記得那“明月照積雪”的遼闊。“明月照積雪?”,清潔而寒冷,所謂“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兑姿琛伏c出了寒字,謝詩沒有點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詩說“風急天高猿嘯哀”,猿嘯為什么要哀,我們自然無可解釋。然而我們不見那“朔風勁且哀”嗎,朔風是北風,它自然要剛勁無比,但這個哀字卻正是這詩的傳神之處。那么壯土這一去又豈可還乎,一去正是寫一個勁字,不復還豈不又是一個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個道理,何況都是名句,何況又各不相關。各不相關而有一個更深的一 致,這便是藝術的普遍性。我們每當秋原遼闊,寒水明凈,獨立在風聲蕭蕭之中,即使我們并非壯士,也必有壯士的胸懷,所以這詩便離開了荊軻而存在。它雖是荊軻說出來的,卻屬于每一個人?!翱萆V祜L,海水知天寒?”,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這一點相知,我們人與自然間的一點相得,這之間似乎可以說,又似乎不可以說,然而它卻把我們的心靈帶到了一個更遼闊的世界去。那廣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來,我們在狹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記,在文藝上乃又認識了它,我們生命雖然短暫,在這里卻有了永生的意味。專諸刺吳王,身死而功成,荊軻刺秦王,身死而事敗。然而我們久已忘掉了專諸,而在美著荊軻。士固不可以成敗論,而我們之更懷念荊軻,豈不正因為這短短的詩嗎,詩人創造了詩,同時也創造了自己,它屬于荊軻,也屬于一切的人們。
問題:
(1) 文章論述的中心觀點是什么,請簡要概括。(4 分)
(2) 怎樣理解“詩人創造了詩歌,同時也創造了自己; 它屬于荊軻,也屬于一切的人們”? 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10 分)
【文字解析】
1、中心觀點:藝術的普遍性,超越了時間與空間而訴之于永久的情操,能夠時各不相關有一個更深的一致,讓我們與更遼闊的空間,更久遠的時間相得益彰。
2、詩人創造了詩歌,同時也創造了自己說的是詩人在特定的場景和心境下創造出的令人心悅誠服不囂張不夸大;在能表現出暫時的感情后面蘊藏著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的藝術作品,能與后代的藝術與讀者產生共鳴,從而使人們銘記他懷念他。它屬于荊軻,也屬于一切的人們說的是這部作品是荊軻所做,但由于作品體現出的藝術普遍性,使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詩的情感與意境,并與之產生共鳴,即使我們并非壯士,也必有壯士的胸懷,所以這詩便離開了荊軻而存在。所以它既屬于荊軻也屬于一切人。
三、寫作題(本大題1小題,共50分)
【2018上?3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前期戰局不利、對手強大的情況下,艱苦拼搏,最終戰勝塞爾維亞隊,又一次登上世界女排的頂峰。國人沸騰,自然而然的稱贊“女排精神”。記者采訪女排主教練郎平,希望她談談“女排精神”,她回答:“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
綜合材料的內容,聯系社會生活,寫一篇論說文。
要求:
用規范的現代漢語寫作。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不少于1000 字。
【文字解析】
一、過程與結果。結果固然重要,但正是由于一直努力的過程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女排精神不是因為成功的結果而存在,而是一直貫穿于努力的過程始終,所以要走好過程的每一步。
二、精神與技術。精神是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但是單有精神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來練就過硬的技術。真正的成功更需要真正的實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