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市在日語里叫做ぁち,意思是早晨的市場,相當于中國的早市或者農貿市場。據日本朋友講,朝市在很久以前就有了,開始的時候,不過是幾個農民把擔子、小推車聚在一起叫賣,后來漸漸發展成集市,現在已成為初具規模,有固定場所、固定管理方式的大型直銷市場了。由于是直銷直賣,因此不僅東西新鮮,而且免去了中間商的周轉,價錢也比大商場的要便宜許多,是大部分普通市民及留學生經常光顧的地方。
仙臺的朝市位于火車站附近,在幾座有名的大廈之間,辟出了一條曲曲折折好像中國小胡同似的路面,里面搭滿了各種各樣的棚子,擺滿了青菜、水果、新鮮魚肉及大米干貨等,誘人眼饞。臨街的拐角處還開了幾家花店及日用雜貨店,鮮嫩欲滴的瓜果伴隨著四處飄逸的花香,吸引了不少行人的注意,成為仙臺別有風味的一個去處。
朝市每天從早上八九點鐘開始營業,一直到下午五六點鐘才關門。由于白天人們忙著上班、上學,所以傍晚才是它最熱鬧的時候。一到天色擦黑,各個棚子里就燈火通明,狹窄的街道上擠滿了行色匆匆、摩肩接踵的人群。西裝革履的下班族,忙著回家做飯的主婦,好奇觀望的留學生,大批采購的居酒屋小老板,把道路擠得水泄不通。小販們討價還價的吆喝聲,熟人們的打招呼聲,孩子們的嬉笑聲,在不停鳴叫的汽車喇叭聲中,把四周攪得沸沸揚揚,使人一時忘了是處在以安靜文明而著稱的日本。
由于朝市的東西物美價廉,因此對于經濟還不富裕的亞洲留學生特別是中國留學生而言,可以說是每天必去的地方,“逛朝市”也成了在日留學生活的一部分。家里平日吃的水果蔬菜,請客的佳肴,幾乎都是從朝市買來的。每次去朝市,總不會讓你失望,外面一二百日元一個的西紅柿、黃瓜,這里可以買三四個。外面商場里包裝好的幾百日元才三四塊的凍魚肉,這里可以以同樣的價錢買上半條。要是運氣好,趕上大減價的話,那更是一堆堆的土豆、蔥頭可以用簸箕撮了。最便宜的是星期六下午,因為星期天關門,店主們都巴不得趕緊把東西賣掉,“サ一ヒス”、“サ一ヒス”(大減價、大甩賣)的叫賣聲此起彼伏。這時候是壓價的最好時機,經常可以看到同胞們自行車車筐里塞滿了100日元買來的大捆韭菜、胡蘿卜、圓白菜,或是抱著一個熟透了的大西瓜,喜氣洋洋地準備回家過周末了。
朝市也是親身體驗日本悠久而獨特的飲食文化的佳地。仙臺的朝市開設了許多的點心鋪子,專門出售各種仙臺銘果及名小吃,如用鹽漬過再用炭火烤制的咸牛舌,用魚糊燒成的?魚糕,以及馳名日本的仙臺馬太 點心等。日本人非常熱衷于品嘗的旬の味,在這里也可以找到。夏天,這里擺滿了仙臺的名物——海峭,海峭外表粗糙,黑里透紅,里面淡橘紅色的肉卻讓你一嘗而難忘。秋天,新摘采的各種山菜、野菜染綠了一條街,仙臺特有的小蘑菇及長茄子更是讓人垂涎欲滴。就是在相對比較蕭條的冬天,美味的秋刀魚生魚片及松島灣產的飽滿新鮮的牡蠣,也能使你感受到大海的恩惠。其他如中華冷面、朝鮮泡菜、印度咖喱等從國外引進而又深受日本人喜愛的各種風味兒小吃,更是琳瑯滿目,數不勝數,充分體現了日本“食文化”的情趣。
對于遠離家鄉、思鄉心切的留學生來說,朝市的魅力更在于可以買到許多在大的商場、超市里也很難找到的異國的食品和調料。別的國家的東西倒沒太留意,在朝市的拐角處,有一個專賣中國干貨粗糧的攤子,里面擺滿了小米、薏米、黃米、綠豆、紅豆等各種中國貨。攤主是一個黑紅臉膛,穿一件圓領套頭衫的老頭兒,對中國留學生特別地友好。記得我去買東西的時候,他正坐在凳子上撿綠豆,聽了我半文不白的日語,知道我是從北京來的后,他立刻對我用中文說了句“你好”,并如數家珍般地講起了他所知道的中國的事情,還告訴我,他店里的東西都是從中國直接運來的,絕對地貨真價實。買了一袋找了許久的綠豆,樂壞了老頭兒,把剛才挑了半天的那半袋綠豆也送給了我,并說:“這是給你的サ一ヒス(贈送品),以后還請多多關照。”至今老頭兒那熱情的笑容還歷歷在目。
在朋友的介紹下,我還去過一家專賣中國調料和食品的商店。這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店,店門口堆滿了裝貨的箱子,上面放了幾個中國生產的鐵皮裝的四川大頭菜罐頭,仿佛醒目的招牌。一進門,卻嚇了一跳,不滿10平方米的店鋪里,一半擺的都是中國吃的,豆瓣醬、甜面醬、粉絲、海蜇皮等應有盡有。看看標簽,有的是直接從中國進口的,有的是東京、橫濱的日本廠家生產的,當然價格也比在中國要高出許多倍。記得挑了又挑,我買了一瓶豆瓣醬和一罐榨菜,這是老公嘮叨了半年要吃的家鄉的東西。豆瓣醬和榨菜買回后,吃了很長時間,到底做了些什么好吃的菜現在倒也忘了,只是當時拿在手里的那種沉甸甸的感覺卻記憶猶新,那是一種久違了的親切感,記得當時我的眼眶都有些潮濕了。這種感覺就好像聽到了熟悉的鄉音,看到了熟悉的漢字,從電視鏡頭中一閃而過的天安門鏡頭,春節聚會上必不可少的餃子一樣,我想,這就叫做思鄉之情吧。朝市不僅以低廉的價格吸引著留學生們,還為他們源源不斷地提供了來自母國的安慰,這也許是留學生們喜愛朝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