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書刊校對業務
一、 校對工作的規范和程序
校對工作的基本制度:新聞出版署《圖書質量保障體系》、責任校對制度、三校一讀制度
責任校對制度
責任校對:校樣的文字技術整理工作、監督檢查各校次質量、負責付印樣的通讀工作
三校一讀制度:一般書刊三次校對一次通讀才能付印、重點書刊工具書增加校次、終校必須由具備中級以上出版職業資格的專職校對擔任
三校一讀重點:校次不可減少、終校不可由低于中級校對、非專業校對擔任
校對工作的操作工序
基本操作工序:初校、二校、三校、通讀、謄樣、核紅、文字技術整理、對片
謄樣:過紅:過錄:責編負責,責任校對復核檢查
核紅:對紅:復紅:校次間核紅、付印清樣核紅、三校在比照原稿校對之前核紅
付印清樣核紅:完成三校通讀由編輯審改后退排版改正的校樣叫付印樣、專人核對、責任校對復核、責任編輯、復審者、終審者認定
一般操作模式:基本模式、連校模式、分校模式、人機結合模式
基本模式:初校-改樣-核紅+二校+謄樣-改樣-核紅+三校+文字技術整理-改樣-核紅+通讀+文字技術整理-改樣-付印清樣核紅-付印
連校模式:初校-二校-三校+謄樣+技術整理-改樣-核紅+通讀+文字技術整理-改樣-付印清樣核紅-付印
分校模式:初校-二校+謄樣+文字技術整理-改樣-核紅+三校-通讀+文字技術整理-改樣-付印清樣核紅-付印
校對符號:見考試大綱
二、 校對人員的職責
校對人員的共同職責:忠于原稿、填寫原稿疑問單
各校次校對人員的職責:
通讀職責:脫離原稿閱讀、檢查校樣必要時核對原稿、消滅錯誤、隱性的差錯、知識性差錯、病句、語法錯誤、名稱前后統一
責任校對職責:參與各校次校對、進行文字技術整理、檢查校改質量、通讀付印樣
初校以校異同為主任務
三、 文字技術整理
文字技術整理:彌補版式設計人員的疏漏、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錯、保持多人校對時的體例統一
文字技術整理要求:核對相關文字、檢查版面格式、處理標題、檢查圖片、整理表格、檢查復核校改之處、檢查頁面的下轉上接之處
核對相關文字:主要標志文字、目錄、書眉
檢查版面格式:核對圖文格式和位置、檢查標題體系、檢查引文注文、通觀全部校樣檢查版面
處理標題:密排題、疏排題、裝飾題、單行題、多行題、圖解題
檢查圖片:文先圖后的原則、和合圖不能拆必須排成雙跨單形式,豎放的跨面居中排、不占頁碼的彩色插頁要注明第幾面與第幾面之間
整理表格:改設拆欄表和疊欄表、變換表格格式、表格跨面或接排
表格跨面或接排:和合表、續表
續表:續表表頭在單碼面上靠訂口起排,在雙碼面上靠翻口起排,每面都必須排表頭,如表頭各欄頭編有序號,轉面排時可只重復序號而略去欄頭
檢查復核:簡化字、異體字、繁體字、異形詞、數字、標點符號、量和單位、校對符號用法、筆誤、漢語拼音字母的字體是否標明、外文字母是否用印刷體、注明文種及字體、接排還是分開、轉行分音節是否準確等
四、 電子原稿排版校樣的校對
由電子原稿轉換成排版校樣:轉換、圖文編輯、組版、改樣、圖文輸出
電子原稿轉換為激光照排校樣的操作流程:
編輯在計算機上編輯加工整理-復審者、終審者審核-排版單位文件轉換、改版-打出校樣
原稿排版單位文件轉換改版-打出紙質原稿-編輯加工整理
激光照排校樣中常見差錯:
紙質原稿形成的校樣:文字輸入錯誤、漏行漏段
電子原稿形成校樣:符號冷僻字容易亂碼、字母的正體斜體變化、表格格式差錯
文字輸入差錯:拆字有誤導致別字、擊鍵失誤導致別字、誤看原稿導致輸入別字、多字漏字與顛倒字、造字差錯
誤看原稿導致輸入別字:錯分字、錯合字、草字誤判、形似字誤判
排版操作差錯:版面文字重復、文字中出現多余符號、漏行漏段、鄰行鄰位錯改、轉頁差錯、格式前對后錯、出現背題、轉行不合要求、字體錯誤、字母混淆
計算機系統引起的差錯:系統部兼容或感染病毒導致出錯、簡化字繁體字轉換差錯、表格續排差錯
校對軟件的運用
校對軟件的優勢:校對范圍廣查錯率高、校對速度快功能多、開放性能好
校對軟件的缺點:誤報錯率高、不能準確校是非
人機結合校對模式:紙質原稿校對模式、電子原稿校對模式
紙質原稿校對模式:人工初校+文字技術整理+謄樣—改樣—人工核紅—計算機二校—人工三校—人工通讀—改樣—付印清樣人工核紅—付印
電子原稿校對模式:計算機初校(文字性差錯)--人工二校(校是非)+文字技術整理—改樣—人工核紅—計算機三校(校改動后的差錯)--人工通讀—改樣—復印清樣人工核紅—付印
電子原稿校對特點:操作過程無紙化、校是非上升為主要功能、通讀成為主要校對手段、文字技術整理難度增加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