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注:人社部:2018年初中級銀行職業資格考試時間上半年:6月2、3日,下半年:10月27、28日
第十二章 貸款風險分類與貸款損失準備金的計提
一、貸款風險分類概述(熟悉)
(一)貸款分類的含義和標準
1.貸款分類的含義
貸款分類是銀行信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銀行根據審慎的原則和風險管理的需要,定期對信貸資產質量進行審查,并將審查的結果分析歸類的過程。貸款分類的實質就是把貸款按照風險程度劃分為不同檔次的貸款類別。
2.貸款分類的標準
中國人民銀行1998年5月頒布并實施的《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規定,按照商業銀行貸款資產的風險程度,可將貸款劃分為五類(亦稱“五級分類”),即正常類、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和損失類。
下面是我國中央銀行《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中對貸款分類的核心定義:
1、正常類: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
2、關注類: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貸款本息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
3、次級類: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的問題,依靠其正常經營收入已無法保證足額償還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
4、可疑類: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本息,即使執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
5、損失類: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
(二)貸款分類的目標
通過貸款分類應達到以下目標:
1.揭示貸款的實際價值和風險程度,真實、全面、動態地反應貸款質量。
2.及時發現信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貸款管理。
3.為判斷貸款損失準備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據。
(三)貸款分類的原則
貸款分類應遵循以下原則:
1.真實性原則。分類應真實客觀地反映貸款的風險狀況。
2.及時性原則。應及時、動態地根據借款人經營管理等狀況的變化調整分類結果。
3.重要性原則。對影響貸款分類的諸多因素,要根據表12-1的核心定義確定關鍵因素進行評估和分類。
4.審慎性原則。對難以準確判斷借款人還款能力的貸款,應適度下調其分類等級。
(四)貸款分類的考慮因素
商業銀行對貸款進行分類,應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借款人的還款能力;
借款人的還款記錄;
借款人的還款意愿;
貸款項目的盈利能力;
貸款的擔保;
貸款償還的法律責任;
銀行的信貸管理狀況。
(五)貸款分類的監管要求
商業銀行在貸款分類中應當做到:
1.制定和修訂信貸資產風險分類的管理政策、操作實施細則或業務操作流程。
2.開發和運用信貸資產風險分類操作實施系統和信息管理系統。
3.保證信貸資產分類人員具備必要的分類知識和業務素質。
4.建立完整的信貸檔案,保證分類資料信息準確、連續、完整。
5.建立有效的信貸組織管理體制,形成相互監督制約的內部控制機制,保證貸款分類的獨立、連續、可靠。
6.髙級管理層要對貸款分類制度的執行、貸款分類的結果承擔責任。
7.應至少每季度對全部貸款進行一次分類。如果影響借款人財務狀況或貸款償還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應及時調整對貸款的分類。對不良貸款應嚴密監控,加大分析和分類的頻率,根據貸款的風險狀況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8.應加強對貸款的期限管理。
9.內部審計部門應對信貸資產分類政策、程序和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將結果向上級行或董事會作出書面匯報,并報送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或其派出機構。檢查、評估的頻率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10.可根據自身實際制定貸款分類制度,細化分類方法,但不得低于《貸款風險分類指引》提出的標準和要求,并與該指引的貸款風險分類方法具有明確的對應和轉換關系。
11.制定的貸款分類制度應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或其派出機構進行報備。
12.對貸款以外的各類資產,包括表外項目中的直接信用替代項目,也應根據資產的凈值、債務人的償還能力、債務人的信用評級情況和擔保情況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類,其中后三類合稱為不良資產。分類時,要以資產價值的安全程度為核心,具體可參照貸款風險分類的標準和要求。
13.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報送貸款分類的數據資料。
14.應在貸款分類的基礎上,根據有關規定及時足額計提貸款損失準備,核銷貸款損失。
15.應依據有關信息披露的規定,披露貸款分類方法、程序、結果及貸款損失計提、貸款損失核銷等信息。
(六)貸款分類的意義
1.貸款分類是銀行穩健經營的需要
2.貸款分類是金融審慎監管的需要
3.貸款分類是利用外部審計師輔助金融監管的需要
4.貸款分類是不良資產的處置和銀行重組的需要
(七)貸款風險分類的會計原理
1.歷史成本法
根據歷史成本法,收入是指一定時期內賬面上資產和負債增減的凈值。假設沒有倒賬風險,按歷史成本法反映的銀行貸款組合就是當前未償還的貸款總額。
2.市場價值法
市場價值法即按照市場價格反映資產和負債的價值。如果完全實行市場價值法,收入即代表凈資產在期末與期初的差額。因此與歷史成本法相比,市場價值法不必對成本進行攤派。
3.凈現值法
按照凈現值法,貸款價值的確定主要依據對未來凈現金流量的貼現值,這樣,貸款組合價值的確定將包括貸款的所有預期損失,貸款盈利的凈現值也會得到確認。
4.公允價值法
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于1991年對公允價值法所作的定義是:在非強制變現的情況下,貸款按買賣雙方自主協商的價格所確定的價值。如果有市場報價,則按市場價格定價;在沒有市場價格的情況下,根據當前所能獲得的全部信息,對貸款價值作出的判斷,就是公允價值法的運用。實際上,當前較為普遍的貸款分類方法,主要依據公允價值法。
二、貸款風險分類方法(熟悉)
(一)基本信貸分析
在貸款分類過程中,銀行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貸款基本信息,其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1.貸款目的分析
貸款目的即貸款用途,是判斷貸款正常與否最基本的標志。判斷貸款是否正確使用是貸款分類的最基本判斷因素之一,貸款一旦被挪用,就意味著將產生更大的風險。
2.還款來源分析
還款來源是判斷貸款償還可能性的最明顯標志,還款來源分析需要分析貸款時合同約定的還款來源及目前償還貸款的資金來源。
銀行可以通過財務報表來分析借款人的資金來源和運用情況,從而確定償還來源,也可以通過觀測貸款是否具有以下三個預警信號來判斷還款來源是否存在風險,即:
(1)貸款用途與借款人原定計劃不同;
(2)與合同上還款來源不一致的償付來源;
(3)與借款人主營業務無關的貸款目的或償付來源。
3.資產轉換周期分析
資產轉換周期是銀行信貸資金由金融資本轉化為實物資本,再由實物資本轉化為金融資本的過程。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產轉換周期,二是資本轉換周期。生產轉換周期是指從借款人用資金購買原材料、生產、銷售到收回銷售款的整個循環過程。
4.還款記錄分析
還款記錄對于貸款分類的確定具有特殊的作用。通過還款記錄,銀行可以了解到貸款是在正常還本付息,還是發生過嚴重拖欠或被部分注銷,貸款是否經過重組,本息逾期的時間,是否已掛賬停息,以及應收未收利息累積額。這些信息基本能夠幫助銀行從一開始判斷這筆貸款的基本狀況和分類的基本信息。
(二)還款能力分析
貸款風險分類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貸款償還的可能性,而評估借款人償還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對借款人進行財務分析,借款人的償債能力與其營利能力、營運能力、資本結構和現金凈流量等密切相關,因此,在貸款分類中所進行的財務分析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利用財務報表評估借款人的經營活動
通過財務報表和數據的分析與預測,尤其是根據提供的連續三年以及最近一期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考察借款人過去和現在的收入水平、資產狀況及其構成、所有者權益狀況及其構成、償債能力、盈利能力、財務趨勢與盈利趨勢等。
2、利用財務比率分析借款人的償債能力
衡量借款人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等;衡量借款人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資產負債比率和產權比率等。
現金流量是償還貸款的主要還款來源,還款能力的主要標志就是借款人的現金流量是否充足。
(三)還款可能性分析
還款可能性分析包括還款能力分析、擔保狀況分析和非財務因素分析。下面主要介紹擔保狀況分析和非財務因素分析兩個方面。
1.擔保狀況分析
擔保是銀行防止遭受損失的保障措施,是銀行為保證貸款足夠安全,在貸出資金周圍設立的眾多安全防護措施之一。在擔保的問題上,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要重點考慮,一是法律方面,即擔保的有效性;二是經濟方面,即擔保的充分性。
無論是抵押與保證都必須具有法律效力,并且是建立在擔保人的財務實力以及還款愿意的基礎之上。因此業務人員在分析抵押與擔保時,要判斷抵押與擔保是否能夠消除或減少貸款風險損失的程度。
2.非財務因素分析
影響貸款償還的非財務因素是復雜多樣的,包括借款人的行業風險、經營風險、管理風險、自然及社會因素和銀行信貸管理等;各種因素的變化都會對借款企業的還款能力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非財務因素分析也是借款企業還款可能性分析的重要內容。
(四)確定分類結果
通過以上對各類因素的分析,銀行對貸款償還能力與償還可能性作出一定的分析與判斷;在此基礎上,按照貸款風險分類的核心定義,比照各類別貸款的特征,銀行就可以對貸款得出最終的分類結果。下面是分類結果中各類貸款的主要特征:
1、正常類: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并且對貸款本息能按時足額償還;
2、關注類:借款人的還款可能性存在以下可值得關注的表現
(1)凈現金流減少;
(2)借款人銷售收入、經營利潤在下降,或凈值開始減少,或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征兆;
(3)借款人的一些關鍵財務指標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或有較大下降;
(4)借款人經營管理存在較嚴重的問題,借款人未按規定用途使用貸款;
(5)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差,不與銀行積極合作;
(6)貸款的抵押品、質押品價值下降;
(7)銀行對抵押品失去控制;
(8)銀行對貸款缺乏有效的監督等。
3、次級類:借款人的經營管理及財務狀況存在以下特征:
(1)借款人支付出現困難,并且難以按市場條件獲得新的資金;
(2)借款人不能償還對其他債權人的債務;
(3)借款人內部管理問題未解決,妨礙債務的及時足額清償;
(4)借款人采取隱瞞事實等不正當手段套取貸款。
4、可疑類:借款人的經營管理及財務狀況存在以下特征:
(1)借款人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2)固定資產貸款項目處于停緩狀態;
(3)借款人已資不抵債;
(4)銀行已訴諸法律來回收貸款;
(5)貸款經過了重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歸還本息,還款狀況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等。
5、損失類:借款人的經營管理及財務狀況存在以下特征:
(1)借款人無力償還,抵押品價值低于貸款額;
(2)抵押品價值不確定;
(3)借款人已徹底停止經營活動;
(4)固定資產貸款項目停止時間很長,復工無望等。
在實際貸款分類過程中,對各類貸款的(風險)特征判斷還應注意以下情況:
1.正常類貸款
正常類貸款償還沒有問題,經過各種信息判斷分析,沒有理由懷疑借款人不能償還貸款,并且從目前的分析來看,貸款不會有損失的可能。這就是正常貸款的典型特征。
2.關注類貸款
關注類貸款償還也沒有問題,但是從各種信息分析來看存在潛在缺陷,如果潛在缺陷繼續存在下去將會影響貸款的償還,這就是關注類貸款的顯著特征。
3.次級類貸款
次級類貸款的缺陷已經很明顯,即正常經營收入不足以償還貸款,需要訴諸抵押和保證,甚至在執行了抵押或保證之后,仍有部分損失的可能。
4.可疑類貸款
可疑類貸款的特征是肯定要發生一定的損失,只是因為存在借款人重組、兼并、合并等待定因素,損失金額還不能確定。在貸款分類時,對這類貸款的分類,要考慮“有明顯缺陷,且有大部分損失”的關鍵特征。
5.損失類貸款
損失類貸款就是大部分或全部發生損失,即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無法收回的或只有極少部分收回的貸款。但在貸款分類過程中,銀行一定要掌握損失類貸款的定義特征,損失類貸款并不意味著絕對不能收回或沒有剩余價值,只是說貸款已不具備或基本不具備作為銀行資產的價值。
三、貸款損失準備金的計提(只有中級要求)
概述、不良貸款的處置方式(一)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