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利率市場化(新增)
利率市場化是指在市場經濟中,利率水平及其結構由經濟主體自主決定的過程。
利率市場化形成機制至少應包括以下相互聯系的組成部分:
一是市場基準利率體系
二是以中央銀行政策利率為核心的利率調控機制
三是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市場定價能力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
(一)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了解)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設想
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拆借利率管制。
1996年和1998年,國債和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相繼實現利率市場化發行。
1997年,債券回購利率實現了市場化。
2000年9月,外幣貸款利率和300萬美元以上大額外幣存款利率放開。
2003年11月,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下限放開。
2004年11月,1年期以上小額外幣存款利率全部放開。
2004年10月,放開了人民幣存款利率下限,允許金融機構下浮存款利率。
2008年4月,銀行間市場利率市場化。
2013年7月,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2014年3月1日,在上海自貿區已先行取消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
2015年5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調整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同時,對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也進行了調整,其中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5倍。
截至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融資中,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信托及租賃融資等非貸款類融資業務,以及銀行體系貸款都已經實現了由市場主體自主定價。
l (二)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
l 1.影響
l 利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影響銀行存貸差的利潤空間,尤其對國內銀行高度依賴利息收入的傳統經營模式造成沖擊;
把定價權交給了市場,對銀行金融產品的定價能力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l 加大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一系列風險;
l 改變商業銀行外部經營環境,影響銀行業的競爭格局,使競爭日益激烈;
l 影響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增加了資本管理難度。
2.機遇
利率市場化有利于擴大商業銀行經營自主權,有利于商業銀行開展金融產品創新;
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創造更加自由的經營環境,有利于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
利率市場化增加了商業銀行主動匹配資產與負債的手段。
3.對策
向綜合化經營模式轉變,調整盈利模式及收入結構,積極開展產品創新,加快中間業務發展,擺脫利差利潤的限制;
建立科學的產品定價體系,提升自身的定價能力;
調整存貸款的客戶結構、產品結構,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降低經營成本;
完善信用評估體系,建立健全信用評估方法和相關制度,加強信用風險管理能力,避免信用風險增加帶來的潛在危機;
豐富和提高商業銀行的管理方法和水平,完善管理體制,為銀行取得收益提供保障。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lq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