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哪些做法被用來提供內部審計功能的有效性的反饋?
Ⅰ、適當的監督。
Ⅱ、適當的培訓。
Ⅲ、內部評價。
Ⅳ、外部評價。
A:Ⅰ、Ⅱ和Ⅲ。 B:Ⅰ、Ⅱ和Ⅳ。
C:Ⅰ、Ⅲ和Ⅳ。 D:Ⅱ、Ⅲ和Ⅳ。
2.以下哪項活動不屬于審計監督:
A:編制初步的業務工作方案 B:向內部審計師人員提供適當的指導
C:復核業務工作底稿 D:確保審計報告滿足恰當的
3.某公司在通過局域網(LAN)相連的個人電腦上儲存生產數據,通過電子數據交換(EDI)來利用這些數據實現自動采購。根據下個月的生產計劃和能確定每一產品所需零部件的經授權的物料需求計劃(MRP),向經授權的供應商采購。在確定采購需求是否隨生產工藝變動而及時更新時,以下哪項審計程序最有效?
A、按照目前生產計劃和物料需求計劃重新計算生產工藝變動后零件的需求量,將結果與同期系統中生成的采購訂單中的數量相比較。
B、將測試數據輸入局域網并將由測試數據生成的訂貨數量和由生產數據生成的訂貨數量相比較。
C、使用通用審計軟件編制超存儲存貨報告,將存貨數量與目前生產規模相比較。
D、從若干期的生產計劃和物料需求計劃中抽取一個樣本,并跟蹤檢查其輸入系統時是否正確。
4.某公司在通過局域網(LAN)相連的個人電腦上儲存生產數據,通過電子數據交換(EDI)來利用這些數據實現自動采購。根據下個月的生產計劃和能確定每一產品所需零部件的經授權的物料需求計劃(MRP),向經授權的供應商采購。由于生產所需零件缺貨,生產線曾被迫停產。在確認零件不足的原因時,以下審計程序最有效的是
A:確認是否存在充分的訪問控制來限制錯誤數據被輸入生產數據庫。
B:使用通用審計軟件生成一份造成每次停產的零件短缺的完整清單,并對這些數據加以分析。
C:從個人電腦數據庫中對存貨零件進行隨機抽樣,并與零件的實有數進行比較。
D:對一段時間內的生產信息進行隨機抽樣,并追溯其在局域網(LAN)生產數據庫中的輸入情況。
5.在審計計劃階段,首席審計執行官正根據如下因素評估四項審計業務:該業務在降低組織風險上的作用,該業務在為組織節省資金方面的作用,自上次審計業務以來該領域的改變程度。首席審計執行官為每項業務的每一因素從低到高進行記錄、打分。并算出總排名。結果如下表(括號內為分數):
審計業務 風險降低程度 成本節約 改變情況
1 高(3) 中等(2) 低(1)
2 高(3) 低(1) 高(3)
3 低(1) 高(3) 中等(2)
4 中等(2) 中等(2) 高(3)
如果組織已要求首席審計執行官重點考慮成本節約因素,把其重要性定
為其他因素的兩倍,此時首席審計執行官應優先進行哪些審計業務
A:審計業務1和2 B:審計業務1和3
C:審計業務2和4 D:審計業務3和4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