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實地觀察為應收賬款的存在性提供了最為可靠的信息;
B、購貨訂單是支付已收到貨物的相關證據;
C、建立在樣本基礎上的關于總體的適當結論,要求樣本能夠代表總體;
D、原件的復印件和原件一樣可靠。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應收未收款是觀察不到的;
答案B不正確,采購訂單是批準采購的相關信息,不是實際收到所訂貨物的相關信息;
答案C正確,抽樣風險起因于內部審計師的結論與實際得出的結論存在偏差這種可能性,如果內部審計師以同樣的方法測試所有的項目。因此,樣本可能適當的、或多或少對現有的總體錯報或存在偏差。不過,統計抽樣允許內部審計師對樣本如何在給定的可靠程度上密切的代表總體做出定量的評估。
答案D不正確,原件的復印件可能會改變以變動原件中所含的信息。因此,原件更為可靠。
根據以下信息回答202-203題。環境控制的審計已經結束,其中包括對法規的遵守情況的審計。在審計結束會上要對可能采取的糾正措施進行討論。
202、環境經理指出,今年的預算中沒有安排可用資金對危險廢棄物堆放場進行必要的改善和維修。這個缺陷阻礙了管理層遵守既定的控制來安全地管理廢棄物并遵守規章制度。內部審計師應該:
A、不管預算的任何限制,堅持維修和改善垃圾場;
B、同意改正措施可延遲到下一年度提供資金后進行;
C、接受暫時的、但顯然是不完全的改正措施,以改善目前的狀況;
D、要求管理高層參加這一決策。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無視預算的限制沒有考慮到環境經理的情況,不能達到改善危險廢棄物管理的目的;
答案B不正確,如果廢棄物沒有得到適當的堆放,公司有可能沒有遵守環境及安全規定,推遲行動不可接受;
答案C不正確,不適當的糾正措施不會產生合規性,將可能使不安全的獎狀況繼續存在。
答案D正確,需要完整、及時的改正措施,但沒有可以利用的資金。這種狀況帶給組織重大的風險,管理高層必須參加決策。管理高層不可能延期接受不合規的風險,所以,可用資金可以來源于環境經理接觸不到的其他渠道。
203、環境經理提出了一個既能安全的管理廢棄物又能確保公司遵守現行法規的最小投資方案,而內部審計師認為公司有義務超越合規性,更傾向于能夠改正目前的缺陷又能使公司擴大經營的方法。內部審計師將如何解決這種差異:
A、接受已提議的糾正措施;
B、將爭議上報管理高層,引用標桿研究來支持內部審計師的意見;
C、向審計委員會報告管理部門采取了不適當的行動;
D、接受短期可行的改正措施,但堅持環境經理應同意盡可能的采納內部審計師的方案。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管理層的職責是確定政策,并設定業績目標;在業務客戶的提議恰當有效時,內部審計師沒有權力堅持不同的糾正措施。
答案B不正確,除非管理高層承認所引用的環境政策是優秀的,并且審計能直接確定環境目標是否達到,否則提出上述問題是不恰當的;
答案C不正確,管理層的行動是不恰當的;
答案D不正確,在業務客戶的提議恰當有效時,內部審計師沒有權力堅持不同的糾正措施。
204、在對限制進入的工作場地的控制進行實地測試時,有兩名員工向內部審計師反映某工序所用的化學品引起頭痛和其他癥狀。內部審計師應該:
A、詳細聽取每個人的陳述,并調查事實;
B、告訴他們內部審計活動不涉及此類事情;
C、建議他們此類事情最好通過管理渠道來溝通,并告知審計經理;
D、建議他們去找公司法律部門。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無論什么時候只要員工抱怨有關的勞動狀況,就存在潛在的法律問題。除非內部審計活動在咨詢指南中明確界定,否則內部審計師不應調查這類信息;
答案B不正確,盡管內部審計活動不應調查這類非正式的陳述或抱怨,但無視員工所關心的問題是不恰當的;
答案C正確,許多公司都有一個程序來接受和處理員工所關心的問題。在偶然遇到內部審計師時,員工可能會把這看作是繞過正常程序的一個機會。只要這個程序還在運轉,內部審計師就應該鼓勵員工遵循這個程序。此外,審計經理應知識內部審計師與其他員工之間的聯系。
答案D不正確,員工可能最終要同法律部門會談,但現階段應該鼓勵員工遵守投訴受理程序來解決其關心的問題。
205、由于某公司所屬工廠的工作性質,保證輻射安全極為重要。有項業務是測試輻射性物質在采購、配送與使用方面的系統控制。測試中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這個流程的記錄情況良好,安全部門工作人員也很熟悉安全的運作流程。由于采購部門和設備部門也涉及這個流程,內部審計師正在考慮對這兩個部門的放射性物質處理過程進行檢查。內部審計師應該:
A、由于安全部門對放射性物質的安全負有主要責任,且安全部門的控制程序嚴密詳細,所以內部審計師不用檢查其他部門;
B、在需要時調整審計工作安排和預算,并與采購及設備部門的人員訪談,確定是否存在附加控制來補充安全部門已經建立的控制;
C、測試安全部門已經建立的控制,如果結果不理想,再考慮是否涉及其他部門;
D、推遲對采購、設備和其他部門的調查,直至安排好審計方案。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盡管安全部門的程序可能很全面,但如果安全人員不采取恰當的行動等于不存在控制。在此情形下,對放射性物質的安全處理要由不在安全部門控制下的人員來進行;
答案B正確,在不該存放放射性物質的地方存放了該物質的風險是非常嚴重的,為此要求對所有關鍵控制進行確認和評價。內部審計師有責任指出超出安全部門控制范圍的風險。因此,內部審計師應要求各種資源,以便將審計程序運用到所有相關領域的控制中去。
答案C不正確,審計計劃是審計業務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一項活動貫穿組織的各個層面,內部審計師在做出對控制進行恰當測試的決策前應努力了解整個系統并確認所有關鍵的控制。
答案D不正確,對其他的部門的審計可能考慮到對放射性物質的控制,但這種審計可能是不全面的。比如,對采購進行審計不可能對一些既定的具體控制進行測試,以便追蹤放射性的物質。而且,內部審計師也不一定具備有關放射性物質的技術性的專門知識。
206、某公司正在實施一項經營性審計項目,其目的是評價比較電話銷售代表相對于去年的業績。該組織銷售兩種類似的產品,這兩種類型的產品價格相差20%、在2年的審計期間銷售價格沒有變動,并且兩種產品的毛利率相同。銷售代表的報酬包括底薪加上傭金。下列哪項是說明該公司的銷售代表今年業績比去年好的最佳證據:
A、今年每位銷售代表的收入比去年高;
B、年銷售額比去年多;
C、今年新顧客數量與潛的顧客數量的比率比去年高;
D、今年的單位銷售額增長率比去年高。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根據每位銷售代表的收入可以測算生產率。因為收入與投入和產出有關,這個選項是對生產率的測算。
答案B不正確,年銷售額是不能測算出產出的;
答案C不正確,即使在單位銷售額、收入和毛利潤下降以及銷售代表數增加的情況下,新客戶比率也可能會增加;
答案D不正確,今年的單位銷售額的增長率比去年高有可能是銷售代表數增加所致,不一定是生產率提高的作用。
207、內部審計師在對貨運部門進行運營審計。他從貨運部門的文件中選擇了45份貨運日志作為樣本,其中44天的日志的裝運數量達到了日常限額。根據上述測試結果,內部審計師得出結論,貨運部門在完成限額任務方面是有效的。有關內部審計師的結論,以下哪項是準確的:
A、選擇用以證實結論合理的樣本量不適當;
B、貨運部門在完成其職責方面是有效的;
C、這個結論打消了進行任何效率測試的念頭;
D、上述答案都不正確。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樣本規模要適當,以便能證實結論是合理的;
答案B不正確,內部審計師在斷定貨運部門的有效性前,應確定貨運部門的日常限額是恰當的,并且貨物迅速的發運到正確的客戶那里;
答案C不正確,仍應開展成本與收益的效率測試。
答案D正確,假定以一年的貨運日志為總體,內部審計師要根據充分的樣本規模得出結論。不過,在斷定貨運部門在完成其職責方面的有效性時,內部審計師應確定貨運部門的日常限額是恰當的,并且貨物迅速的發運給正確的客戶,而且還應開展成本與收益關系的效率測試。
208、假定內部審計師計算某一產品線的存貨周轉率并且已確認許多產品線的周轉率小于3、5、以下哪項結論可由上述審計結果所證實:
Ⅰ。確認的產品線包括過時的存貨。
Ⅱ。存貨是按超過凈變現值的價值計價的。
Ⅲ。鑒于公司持有的過時存貨,使存貨成本太高。
A、僅有Ⅰ和Ⅲ;
B、僅有Ⅱ;
C、Ⅰ、Ⅱ和Ⅲ都是;
D、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存貨周轉率必須與行業平均周轉率進行比較,以確定存貨周轉率是否相對高或低;
答案B不正確,來自存貨周轉率的信息是不充分的,不能確斷定是按超過凈變現值的價值來計價的;
答案C不正確,在對過時存貨、存貨成本或價值得出結論前還需更多的信息。
答案D正確,存貨周轉率等于銷售成本/平均存貨。存貨周轉率向內部審計師表明在某段時間內存貨的周轉次數。不過,在沒有其他信息提示時,無法對存貨周轉率進行解釋。因此,內部審計師不能確定過時的東西是否就是存貨、存貨價值太高或存貨成本太高。
209、內部審計師應邏輯地思考問題。以下哪種情形表明內部審計師得出了不合邏輯的結論:
A、內部審計師利用分析性程序估計銷售賬戶余額的準確性,沒有發現重大差異。在此基礎上,內部審計師推斷原始記錄一定是準確的;
B、內部審計師運用通用審計軟件抽樣進行函證,在函證回復的基礎上,審計師斷定賬面的應收款是存在的;
C、內部審計師觀察客戶的實物盤存過程,記錄了存貨的測試數量,并將這些測試存貨追蹤到年底的存貨數據,未發現例外。審計師斷定賬面的存貨是存在的;
D、內部審計師檢查了2002年1月的銷售額記錄,發現其中不包括2001年的銷售額,審計師斷定2001年的銷售額得到了恰當記錄。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在分析性程序的限制范圍內,如果銷售額與內部審計師預期的幾乎一致,則內部審計師可以推導出銷售余額和原始記錄都是準確的;
答案B不正確,內部審計師僅能得出應收款確實存在的推斷,但得不出應收款可收回性的推斷;;
答案C不正確,上述程序已將賬面記錄與存貨進行了全面的核對。
答案D正確,內部審計師實施了截止日測試,并斷定2001年的銷售額的表述準確的。這種推斷是不正確的,恰當的結論是截止日測試支持了有關2001年銷售額的完整性的論斷,如,2001年的銷售額得到了恰當記錄。不過,這種測試不能確定2002年的銷售額是否記在了2001年。
210、內部審計部門使用整合測試法(ITF)對其薪金處理進行測試。內部審計部門確認了計算機程序中設置的關鍵控制與處理步驟,設定了測試數據來測試計算機程序,并提交了整年的測試交易。假定內部審計師在測試結果中未發現任何差異,他們可以得出以下哪項結論:
A、該系統準確地計算了員工全年的工作時間,并且這些工作時間數已恰當地送交薪金部門并得到了準確的處理;
B、所有員工的全年工資都是準確支付的,并且這些支付是準確計算的;
C、計算機化的應用軟件及其控制程序在過去的年份里對工資的處理是準確的;
D、以上答案都正確。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整合測試法能提供有關計算機應用程序處理準確性的信息,它不能提供已提交的數據有效性方面的信息;
答案B不正確,內部審計師不能得出所有的員工都已準確支付并且這些支付已準確記錄的結論;
答案C正確,推理限制在計算機化的控制的運行情況以及年度計算機應用程序處理的準確性方面。整合測試法測試的僅僅是應用軟件計算機化的部分,不對所有的數據是否準確的錄入進行測試。
答案D不正確,由于答案A和B是錯誤的。
211、在對采購程序進行經營審計時,內部審計師核查出采購經理批準過一次未經招標的采購訂單。上述信息所能支持的結論是:
A、采購經理未遵守公司的政策;
B、這可能不是唯一的一次未取得競標價格的采購行為;
C、在審計報告中應說明這一審計發現;
D、該組織可能在這次采購中支付了不必要的高價;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所給的信息中沒有說明公司的政策要求所有采購都需要競標價。此外,許多公司的政策還允許例外情況存在;
答案B正確,上述樣本信息使內部審計師不能排除采購經理在沒有取得競標價就多次批準購貨的可能性。如果這個發現很重大,內部審計師應明確考慮采購總體中還存在其他未采用競標價采購的可能性。
答案C不正確,上述事實沒有表明這個發現就是錯誤的或代表任何其他重大的審計發現;
答案D不正確,在沒有競標價的情況下,內部審計師可以懷疑公司高價支付,但在沒有對特定的采購行為進行事實調查前是不能得出這個結論的。
212、審計經理正開展內部質量評估業務以確定內部審計業務恰當并充分地按計劃執行的程度。對于審計經理得出計劃不充分的地方,他可能是發現了以下哪方面的信息:
A、審計業務開始時,審計工作的目標和范圍沒有清晰界定;
B、由于未預期到的阻礙使審計預算超支15%;
C、內部審計師沒有對大量的審計活動的每個單項工作目標進行評價;
D、所互核的審計工作方案往往是逐漸形成的,很少預計到所有可能碰到的情況。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內部審計師應對每次審計做出計劃。計劃包括建立工作目標和范圍。缺乏上述步驟表明計劃是不充分的。
答案B不正確,由于未預期到的阻礙就表明計劃不充分是沒有必要的;
答案C不正確,內部審計師應編制注重于既定業務目標的工作方案,上述目標會對組織產生重大的風險。對每個單項審計目標的檢查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答案D不正確,審計工作方案往往是逐漸形成的,內部審計師很少預見到的環境或情況可能會在審計中遇到。
213、內部審計師正開展的經營性審計是評價公司的養老金計劃。人力資源部負責確定符合養老金領取條件的人員、進行養老金計算、通知符合條件的員工、向托管機構發送額外信息和其他變動信息以便進行支付處理,并證實托管機構養老金支付處理的準確性。人力資源部經理負責批準符合條件的人員、批準養老金的計算結果以及在部門的專職人員進一步處理之前批準支付請求。如果以下哪種情況發生,就表明存在不適當的職務分離
A、負責向托管機構發送支付請求的養老金專職人員,還負責證實支付的準確性;
B、負責確定養老金領取資格的專職人員,還負責通知符合養老金領取要求的員工;
C、負責進行養老金計算的人員,還同時負責驗證托管機構支付處理的準確性;
D、負責創建統計類別的人員,還負責與公司內部保險精算師進行接觸。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導致職務沒有適當分離的不相容責任包括:負責向托管機構發送支付請求的養老金專職人員,還負責證實支付的準確性。盡管人力資源部經理負責批準所有的支付請求,專職人員還是有機會在經理批準之后或是添加一個支付請求,或是改變支付請求。
答案B不正確,如果人力資源部經理批準了符合養老金領取條件的人員,合并確定養老金領取資格以及負責通知符合養老金領取請求的員工的職責是可以接受的;
答案C不正確,合并養老金計算和驗證托管機構支付的準確性的職責是可以接受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已批準所有的計算結果和支付請求;
答案D不正確,讓步同一個人負責創建統計類別并與內部保險精算師接觸不是會產生不適當的職務分離。
214、在一組審計工作底稿中,內部審計師做出以下表述:“公司在較遠的地方有80個倉庫,每一倉庫存放了100到500件產品”。由此,內部審計師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A、至少有兩個倉庫存放的產品數是一樣的;
B、大多數倉庫存放的產品超過250件;
C、所有倉庫存放的產品總數至少有8400件;
D、倉庫里產品的平均數為300件。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不一定至少有兩個倉庫有相同數量的產品;
答案B不正確,每個倉庫容納100到500件產品,所以不可能大多數倉庫的產品數量超過250件;
答案C正確,每個倉庫至少有100件產品,并且至少有一個倉庫有500件產品。如果79個倉庫有最少的產品100件,一個倉庫有最多的產品500件,則產品總數達到8400件。內部審計師從記錄可推出的結論是:所有倉庫的累計庫存產品量至少達到8400件。
答案D不正確,在所給的信息中不能得出倉庫平均庫存量為300件。
215、一個內部審計師正在評價下列計算機邏輯圖:
以下哪項是對這個邏輯圖的描述:
A、程序循環步驟;
B、數據有效性檢驗;
C、余額測試;
D、界限測試。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變量A由于加了1會增加,變量C會反復的加到D上,直到A超過B、這個圖表描述的是一個程序循環。
答案B不正確,數據有效性檢驗將每個傳送的字符的比特與有效的比特組合相比較;
答案C不正確,余額測試是將總量與其各組成部分進行比較;
答案D不正確,界限測試確定數值是否落在預先確定的合理值范圍內。
216、內部審計師必須權衡業務程序的成本與要收集的證據的說服力之間的關系。觀察是一種涉及成本/效益權衡的業務程序。下列哪項關于觀察這一業務技術的陳述是正確的:
Ⅰ。因為人們在被觀察時可能會行為異常,因而觀察是有局限性的。
Ⅱ。當檢查財務報表是否平衡時,觀察對完整性聲明較之對存在性聲明更具有說服力。
Ⅲ。在提供關于公司的過程與書面政策規定有什么樣的差異的信息方面,觀察是有效的。
A、僅有Ⅰ
B、僅有Ⅱ
C、僅有Ⅰ和Ⅲ
D、Ⅰ、Ⅱ和Ⅲ都是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觀察在判斷書面規則是否得到執行時也是有效的;
答案B和D不正確,觀察對存在性聲明較之對完整性聲明更具有說服力。
答案C正確,觀察是指觀察組織中雇員的有形活動以了解他們如何執行任務。內部審計師能夠判斷書面政策是否得到執行。由于那些知道自己正在受到觀察的雇員在受觀察期間可能行為異常,因此觀察是有局限性的。另外,觀察對存在性聲明或事件聲明(資產或債務是否存在和交易是否發生)較之對完整性聲明(應該報告的所有交易是否已經報告)更具有說服力。
根據以下信息回答217-218題:某公司在全國有四個制造廠。有關生產、定價和戰略方向等重大決策由總部控制與協調。其中兩個制造廠(C與D)是另外兩個廠(A與B)的供應商。廠A與B制造了該公司的兩個主要產品系列。鑒于各廠之間關聯性很大,大量的生產、銷售及公司內部產品轉移由總部控制。每個工廠負責建立自己的計算機系統,自行采購原料。銷售定單來自全國各地的銷售代理商,可以直接傳遞到生產廠進行處理或者由總部送往生產廠進行裝運并收費。所有的銷售價格均由總部決定。
217、所有的銷售價格均由總部確定,并通過電子方式發送到各工廠,以便更新其銷售價格表。所有銷售均按照計算機表格上的價格進行。任何價格的變動都要經工廠銷售經理及總部的市場部經理批準,以便對價格表進行更新。內部審計師想了解這一過程是如何運行的,可以使用的最適合的審計程序是:
A、書面記錄銷售價格從總部向各工廠的傳送、表格的取得與更新的方式、在支付程序中對表格的使用情況;
B、制作銷售定單處理的流程圖,確定是如何接受定單并定價的;
C、利用調查問卷確認批準產品裝運的人員及如何對產品進行定價;
D、從工廠獲取現有流程圖的復印件,確定如何獲取價格數據。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本題涉及三個潛在的的問題:(1)價格數據能否準確傳送到各工廠,(2)接觸價格數據并批準價格數據的變動,(3)通過計算機程序利用數據形成銷售發票。A選項所描述的程序形成了上述流程特征的所有信息。
答案B不正確,流程圖提供的是銷售定單流程的信息,但僅限于單個的發票如何定價的信息;
答案C不正確,調查問卷僅限于有關的定價問題;
答案D不正確,流程圖提供的是計算機程序應該如何運行的信息,但它可能不是最新信息。因此,它不能提供有關數據如何進入價格表的信息。
218、在對B廠審計前的初步調查中,內部審計師發現該廠正面臨著以下問題:成本遠超過計劃成本,產成品存貨水平明顯過高。以下哪項管理控制程序可以最有效地使該問題早日引起管理層的注意:
A、在每個工廠執行標準成本制度,每周向總部報告標準成本差異;
B、在每個工廠實行永續存貨控制,編制任何超過兩周生產需要的存貨項目的詳細報告,并將該報告送至工廠管理層與總部;
C、每月向工廠發送建立在管理預測上的生產計劃,每周編制報告,比較預計產量和實際產量、周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
D、每周編制報告,比較實際銷售額和預測銷售額、實際毛利與預算毛利。進入銷售成本的存貨成本應按照后進先出法計算,以適應最新情況。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正確的成本管理程序應該是管理層每月把預測的生產成本計劃交給工廠,并進行比較。將工廠自身的成本標準與其實際成本進行比較毫無意義;
答案B不正確,永續存貨記錄是有用的,但不足以解決成本水平和產成品的存量明顯過高的問題。另外,編制超過兩周生產需要的存貨項目的報告標準不合理;
答案C正確,每月和每周的報告系統是一種管理控制的類型,能夠反映比較全面的經營情況,如果能夠正確執行,它能夠很迅速地使問題得到管理部門的注意。由于工廠比較分散,所以需要總部的協調。管理層必須建立一種報告和控制系統,將實際業績與預算業績相比較,從而進行評價和管理。
答案D不正確,這個問題是關于產品產量和生產成本的問題,銷售額與毛利的數據沒有及時的反應這個問題的性質。
219、在自動錄入定單系統中采用了新的信貸政策以保證貸款的可回收性。這些政策要求:若定單會導致客戶的應收賬款額超過此前12個月中任何兩個月平均銷售額,就不錄入該定單。分部的銷售經理匯總了大量顯示銷售下降及定單錄入延誤的例子,認為這些是新的信貸政策約束的直接后果。銷售經理的數據和信息提供了:
A、有關新的公司信貸政策的反饋控制數據;
B、無關的爭論信息;
C、新的信貸政策沒有滿足公司控制應收帳款的可回收性的目標證據;
D、新的信貸政策對客戶商譽的影響在統計上可以得出有效的結論。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反饋控制解釋為“收集有關完整活動的信息、評價這些信息,并在將來采取步驟改進類似的活動。反饋控制允許管理者用這些在執行過程中得到的信息,作為未來活動的計劃目標和可接受的標準”。
答案B不正確,這些數據是相關信息;
答案C不正確,銷售經理的數據提供了銷售下降與定單錄入延誤的信息,但沒有反映出應收賬款的可回收性;
答案D不正確,這些信息只是傳聞,要想使這些信息在統計上是有效的,就有必要進行隨機抽樣,以便能夠控制和評定抽樣風險。
220、在評價采購系統的業務中,內部審計師應執行以下哪項程序來確定競標價程序是否恰當:
Ⅰ。根據適當的批準要求來征求投標價。
Ⅱ。選擇足夠多的供應商來確保競爭。
Ⅲ。從控制目標考慮,引入的投標價首先應從采購方那里取得。
A、Ⅰ和Ⅲ;
B、Ⅱ和Ⅲ;
C、Ⅰ、Ⅱ和Ⅲ;
D、Ⅰ和Ⅱ。
答案:D
解析:答案A、B、C都不正確,盡管應根據適當的批準要求來征求投標價,從記錄和控制目標考慮,引入的投標價首先應由獨立的第三方(如,獨立的登記員)那里取得。
答案D正確,根據適當的批準要求來征求投標價,并選擇足夠多的供應商來確保競爭。
221、以下哪項審計程序在確定供應商發票在得到及時處理的同時,公司能最大限度的運用現金方面最為有效:
A、確定收到供應商發票到相應的支付日期之間的處理時間間隔;
B、與應付賬款經理交談,確定處理供應商發票的程序和標準;
C、將供應商發票應付日與注銷支票注明的支付日進行比較;
D、將收到供應商發票的印戳日期與相應的支付日期進行比較。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時間間隔代表處理發票所需的時間天數,并表明發票是否得到及時的處理。不過,這不能讓內部審計師確定所進行的支付工作是否最大限度的運用了公司的現金;
答案B不正確,與應付賬款經理交談不能提供任何有關處理工作及時性的書面信息;
答案C正確,將供應商發票應付日與注銷支票注明的支付日進行比較,內部審計師能夠評估發票是否得到了及時的處理。因此,內部審計師能夠確定現金支付工作在其應付日前沒有進行。
答案D不正確,將收到供應商發票的印戳日期與相應的支付日期進行比較不會讓內部審計師對現金是否最大化的運用情況作出評估。
根據以下信息回答222-226題:某內部審計小組被委派檢查兩年前工業產品部實行的“客戶滿意度測試系統”。該系統由該部門客戶服務處進行的年度郵件調查組成。從過去12個月購貨的所有客戶中隨機抽取100個采購部門作為調查對象,向其發送調查問卷。調查問卷長三頁,包括30個問題,采用多種回答方式,例如:有些是自由回答,有些是選擇,其他問題則采用反應層次。客戶服務處在9月寄出調查問卷,于10月15日將寄回的調查問卷結果制成表格。僅寄出一次郵件。如果顧客不返回調查問卷的話,也不進行追蹤調查。在上一次郵寄調查問卷時,有45份調查問卷沒有返回。
222、在進行郵件調查時,不予回復引起的偏差是一個經常需要考慮的問題。在一個樣本(如客戶服務處抽取的樣本)中,不予回復引起的偏差會引起困難的主要原因是:
A、難以計算樣本均值和標準差;
B、不予回復者與回復者可能存在系統性的區別;
C、調查問卷過短;
D、置信區間會變窄。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使用公式對于差數據和好數據一樣容易;
答案B正確,如果回復者作為一個群體和不回復者存在區別,那么,樣本就不會是真正隨機的。因此,人們可以因為和問卷調查的目的相關的理由而選擇不回復。
答案C不正確,更長的調查問卷會增加不回復的偏見;
答案D不正確,不回復減少了樣本規模,置信區間會變寬而不是變窄。
223、業務工作計劃的步驟之一是檢查調查問卷設計的質量。下述哪一項是調查問卷選擇題設計中的常見錯誤:
A、選項采用單極標簽而非雙極標簽;
B、問題的選項并不相互排斥;
C、運用李柯特分層法而非語義差異分層法;
D、問題本身用了回答者十分熟悉的術語。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雙極標簽和單極標簽對于選擇題都是有效的選擇;
答案B正確,問題的形式、措辭和排序是問卷設計中的重要問題。選項重疊常常給回答者帶來困難。由此導致的模棱兩可降低了回答的有效性。
答案C不正確,李柯特分層法和語義差異分層法對于選擇題都是有效的選擇。李柯特分層法采用回答者表明同意或不同意程度的問題。語義差異分層法根據含義截然相反的詞語(例如,大和小)來確立層次。這些詞語是一個連續統一體的兩端。回答者根據其感情方向和強度指明在這個連續統上對應的位置;
答案D不正確,熟悉的術語是問題的一個理想特征。
224、以下哪一項不是面談相對于郵件調查的優點:
A、回答率一般要高得多;
B、調查員可以增加回答者對問題的理解;
C、調查問卷的設計者可以采用更多類型的問題;
D、由于避免了郵費而成本更低。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郵件調查的回答率常常很低;
答案B不正確,調查員解釋選項和重新表述問題的能力增加了回答質量;
答案C不正確,視聽手段、復雜序列和其他種類的問題都通過訪談的交互性而成為可能。
答案D正確,郵件調查的一個主要優點是它們的成本效率。郵資相對于電話訪談的成本要低,相對于面談的成本就更低了。
225、許多調查問卷是由采用相同回答選項(例如,非常同意、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對、不同意、很不同意)的一系列不同問題組成。一些設計是讓不同群體的調查對象來回答不同版本的調查問卷。這些不同版本的調查問卷將問題按不同順序排列,將選擇項的梯度次序顛倒(例如,同意在右邊不同意在左邊,或反之)。這類問卷變量的目的是:
A、消除故意的虛假陳述;
B、減少模式反應傾向的影響;
C、測試回答者是否閱讀了調查問卷;
D、運用相同的問題,可能獲得一個以上人口參數的信息。
答案:B
解析:答案A、C和D都不正確,問卷變量不能消除故意的虛假陳述,不能測試回答者是否閱讀了調查問卷,也不能運用相同的問題獲得一個以上人口參數的信息。
答案B正確,問題的順序和格式有許多已知的效果。例如,問題的編排應該符合邏輯順序,由于個人化的問題可能觸動感情因而應該放在最后。減少這些效果的一種方法是使用問卷變異,它們可以使這些偏差在樣本中達到平均數。
226、內部審計組的幾個成員對調查問卷的低回答率、設計質量不高以及存在一些問題中有潛在偏向的措辭等深感憂慮。他們建議客戶服務處采用一些不引人注目的數據收集方法對調查加以補充,諸如觀察在辦公室中和顧客的互動或收集與顧客電話交談的錄音磁帶。與調查或面談相比,以下哪項不是不引人注目式數據收集方法的優點:
A、可以在自然背景下觀察到與顧客的互動;
B、更容易精確測度研究變量;
C、意料之外或異常的事件更容易被觀察到;
D、人們因為被研究而改變其行為的可能性較小。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觀察在自然背景下的現象消除了實驗性偏差的一些方面;
答案B正確,缺乏實驗性控制和測度精確性是觀察式研究的弱點。另一個缺點是,有些東西是無法觀察到的,如個人行為、態度、感情和動機等。
答案C不正確,觀察意料之外或異常的事件的可能性使得不引人注目的測度方法可以用于解釋性研究;
答案D不正確,如果研究對象沒有意識到正在被研究,那么他們不大可能像他們認為研究者所希望的那樣行事,如審視自己的意見等。
227、在內部審計師為獲取信息所進行的面談是不可能記住面談中講過的每一句話的。為了便于日后使用,記錄面談信息最有效的方式是:
A、快速記錄,盡量把所說的每個細節都詳細記下來,面談后再標記出重點;
B、通過錄音記錄下每個人說的每句話,然后將其輸入計算機作為證明文件;
C、請一個專業的秘書作記錄,使自己能完全集中于面談,然后在面談后將不重要的部分刪去;
D、圍繞面談計劃確定的主題作記錄,在適當的地方記錄下回答,會談后再復核記錄并進行補充。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廣泛的記錄可能會妨礙和回答者的溝通;
答案B不正確,如果調查員專注于記錄,那么保持目光接觸和觀察無聲信號就很困難。錄音記錄可以用于有爭議的問題,但是它通常不會引起回答者的積極感覺;
答案C不正確,對于多數機構目標來說,如實的引用是不必要的。除了成本因素外,還要考慮到對保密性的損害和回答者可能的消極反應,這種選擇是不可行的。
答案D正確,面談的準備很關鍵。內部審計師對業務客戶、已經確定的業務目標和準備好的問題盡可能地了解。面談期間,內部審計師應該在分成兩邊的紙上作紀錄,一邊列出問題,另一邊留下空間記錄回答。面談后,內部審計師應該在內容還很新鮮的時候詳細闡述記錄。
228、管理人員在填寫一份內部控制查問卷時對每一個問題都回答“是”,并聲明所有列示的要求及控制活動都是他們程序的一部分。某內部審計師在進行初步調查訪問時從管理人員處取回了調查問卷,但沒有在現場復核管理人員回答的情況。該內部審計師的主管人對上述程序不滿的原因是:
A、業務信息應以某種方式得到證實;
B、不能依賴內部控制調查問卷;
C、管理人員填寫調查問卷時內部審計師不在場;
D、調查問卷的設計沒有涉及會計操作和控制。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自我評估調查問卷提供了間接信息。由于這種信息是由業務客戶提供的而不是獨立的來源,因此必須予以確認。
答案B不正確,通用內部控制調查問卷適用于不同的組織單位、人員和職能部門的這種能力正是它們的一個長處;
答案C不正確,內部控制調查問卷可以設計成無需內部審計師在場也能由業務客戶回答;
答案D不正確,內部控制調查問卷不需要涉及會計信息來保證其完整性。
229、一份調查問卷由一系列與為防止或檢測每種類型的交易中可能發生的錯誤和舞弊通常所需的控制有關的問題組成。以下哪項不是這樣一份調查問卷的優點:
A、調查問卷提供了一個盡可能減少忽視內部控制各方面可能性的框架;
B、調查問卷容易完成;
C、調查問卷在設計和應用上具有靈活性;
D、完成了的調查問卷提供了內部審計師熟悉內部控制的證明文件。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調查問卷提供了一個確保控制所關注的事項不被忽視的框架;
答案B不正確,調查問卷相對容易完成;
答案C正確,問卷調查某些問題的回答是被預期的,因此它們的設計是缺乏靈活性的。問卷不容易被改編成適合獨一無二的情形。最具有靈活性的方法是描述內部控制的敘述性備忘錄。其次是流程圖。
答案D不正確,通常,管理層和雇員只需要回答“是/否”就可以了。由于所完成的調查問卷會成為內部審計師熟悉業務客戶的活動、風險和控制工作的證明文件的一部分。
230、一份設計良好的內部控制調查問卷應該:
A、只需要回答是/否,而不要求敘述性回答,并由部門來組織;
B、是評估控制危險的數據的足夠來源;
C、幫助評價內部控制的效果;
D、獨立于內部審計業務目標之外。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部門設計的“是/否”問題格式和問題排序有利于問卷的管理,但是其它組織問題的格式和方法也是可以的;
答案B不正確,問卷是幫助理解和證明內部控制的工具,但作為支持評估控制風險的唯一信息來源是不夠的;
答案C正確,一份內部控制調查問卷由一系列關于組織為防止或檢測錯誤和舞弊而設計的控制的問題組成。這些問題的答案幫助內部審計師確認與具體聲明相關的具體控制,設計一些檢查來評估這些控制的設計和實施效果。
答案D不正確,內部控制調查問卷必須為了實現業務目標來設計。
231、以下哪項表述表明用錯誤的方式使用內部控制問卷方式:
A、用書面注釋或解釋闡述所有答案;
B、在與負責被審計領域的人面談過程中填寫調查問卷;
C、構造一份調查問卷,以便否定的回答能夠引起重視;
D、用文字說明或流程圖補充一個已完成的調查問卷。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只有那些看起來不合適的答案需要進行闡述和解釋。這樣的話,就可以強調存在問題的區域,確認補償性控制或者提出業務程序擴展的計劃。
答案B、C和D不正確,在與負責被審計領域的人面談過程中填寫調查問卷、構造一份調查問卷以便否定的回答能夠引起重視、用文字說明或流程圖補充一個已完成的調查問卷都是內部控制問卷的適當使用方式。
232、內部審計師在與一位數據輸入人員進行面談時,討論了用于追蹤職員培訓要求和遵循情況的計算機化系統。內部審計師確認這一系統存在潛在的重要缺陷。內部審計師應該:
A、不直接或間接提到這個缺陷,以免使該職員感到不舒服;
B、提出間接問題,幫助獲得與這個潛在缺陷有關的更多真實信息;
C、向職員詢問關于該缺陷的問題,并立即決定是否應該就該觀察進行溝通;
D、確定該缺陷是否確實存在后,進行第二次面談。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內部審計師有義務獲得信息。這個缺陷可能危及公司的證券,因此內部審計師不應該簡單地回避這個問題。
答案B正確,間接問題允許內部審計師在不讓職員感到受到指責的情況下獲得一些信息。一個感覺輕松愉快和不會受到威脅的訪談對象更有可能采取合作的態度。
答案C不正確,職員不大可能提供充分的信息讓內部審計師判斷是否應該立即就該觀察進行溝通;
答案D不正確,第二次面談很有可能是無效的。內部審計師應該從第一次面談中了解到盡可能多的信息,和那些可能有額外信息的人交談,只有在有必要闡述關于他/她的責任的具體問題時才回到原來的職員那里。
233、作為評估安全管理項目這一業務的一部分,內部審計師與負責編寫、發布和維護安全程序的人員進行了面談。盡管內部審計師主要的興趣是確認保證程序正在被應用的控制,但是該人員有很多信息,并且似乎愿意把其中的大部分告訴內部審計師。為確保不會遺漏重要信息,內部審計師應當:
A、記錄下該人員所講的一切。如果內部審計師不能跟上速度,可以要求暫停,然后跟上。在面談之后,內部審計師仔細檢查整個記錄并且有信心發現關鍵信息;
B、錄下談話,過后從中提取相關信息;
C、不從大量信息中進行挑選。重新就此話題訪問該人員的上級,那時再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
D、在談話過程中,努力預期如何切入主要興趣所在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內部審計師在記錄訪談對象所講的一切時很有可能錯過重點;
答案B不正確,記錄整個面談是無效的;
答案C不正確,這種程序對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種浪費,而且內部審計師還有可能得不到想要的信息。
答案D正確,預期是內部審計師為了在廣泛討論中維持中心可以采用的一種方法。它假定內部審計師已經做了一些準備性工作并且準備仔細傾聽。由于積極的傾聽者能夠以比大多數人說話更快的速度處理信息,因而可以預期。這樣,傾聽者有時間分析信息和判斷哪些是最重要的。
234、在一次確認廢水排放質量的控制的面談中,當被問到保證采集和分析樣本的控制時,負責的雇員僅僅提到部門程序。在內部審計師的經驗中,這種操作應該保持一種記錄,記錄所有的樣本、實施分析的種類以及結果是否應該向管理層或管制機構報告。由于某種原因,這些雇員不愿意討論這個方面的詳細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師最好的做法是:
A、繼續面談,討論該雇員任務的其他要素,周期性地回到樣本和分析結果的話題;
B、敘述內部審計師在其他工廠看到的情況,告訴雇員這個記錄是必要的;
C、接受雇員提供的信息,記錄這么一個觀察發現:存在適當的控制;
D、和該雇員的上級面談,詳細討論被審計人的任務。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內部審計師可能希望在該雇員感到輕松后回到樣本控制的話題。不帶裁判傾向的詢問、良好的傾聽習慣以及合作的方法可能會降低雇員的抵觸情緒和得到想要的信息。
答案B不正確,不需要向雇員敘述其它工廠的情況。不過,當完成某項業務,在最終的業務溝通時把這種最佳管理實踐的信息包括進來是很恰當的。答案C不正確,如果內部審計師高度懷疑一項控制不存在,那么,接受雇員最初的、未經證實的表述是不足以作為一項觀察的基礎的,這項觀察最終是會受到質疑的;答案D不正確,和上級面談不會從雇員那兒獲得額外信息。
235、某審計師擬采用屬性抽樣測試一項有關現金支出批準程序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屬性抽樣中,當所有其他決定樣本量的因素都保持不變,將預計錯誤發生率從5%降為4%,這可能導致修正的樣本量: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無法確定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預計錯誤發生率增大,樣本量會變大;
答案B正確,屬性抽樣的樣本量的基本公式為:n= 其中C為置信系數,p為預期誤差率,q=(100%-p%),P為精確度(每項的)。因此,如果預期誤差率減少,而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樣本量將會減少。例如,5%和95%(1、0-0、05)的積是0、0475,但是4%和96%(1、0-0、04)的積是0、0384、
答案C不正確,當其中一個變量變動而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樣本量也會發生變動;
答案D不正確,預計錯誤發生率減少而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樣本量將會減少。
236、在屬性抽樣中,如果樣本量的其他所有因素都不變,將置信水平從95%降為90%,并將要求的精確度從2%提高到5%,會導致修正的樣本量: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無法決定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C增加并且P減少,才會導致樣本量增加;
答案B正確,屬性抽樣的樣本量的基本公式為:n= 。其中C為置信系數,p為預期誤差率,q=(100%-p%),P為精確度(每項的)。因此,如果置信系數降低,并且精確度提高,樣本量將會變小。
答案C和D都不正確,置信系數降低并且精確度提高,樣本量將會變小。
237、一名審計師的抽樣目的是為了獲得一個可衡量的保證,即樣本將包含總體的至少一次例外情況的發生,這時,應當使用的抽樣方法是:
A、隨機抽樣
B、發現抽樣
C、概率比例大小抽樣
D、變量抽樣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隨機抽樣是用于樣本的選擇上;
答案B正確,發現抽樣是屬性抽樣的一種,用來識別總體中的關鍵偏差。假定發生率為(或接近于)0%,如果發現樣本中存在偏差,則不能使用這種方法來估計統計結果。因此,發現抽樣用于控制測試中,但僅當存在個別關鍵的偏差時,這種方法比較合適。要計算出樣本量,從而保證樣本將至少包含一個總體的例外情況,如果這種偏差在總體中以給定比率發生。
答案C不正確,概率比例大小抽樣是屬性抽樣的修正版,于貨幣數量的誤差率有關;
答案D不正確,變量抽樣用于估計總體的值。
238、內部審計師隨機抽取了200張發貨票進行測試,發現35張是沒有得到批準的支付。在95 %的置信水平下,應確定什么樣的精確度:
A、6、9 %
B、5、3 %
C、9、1 %
D、3、5 %
答案:B
解析:答案A、C和D都不正確,精確度是根據上面的公式計算出來的。
答案B正確,下面是屬性抽樣的樣本量的基本公式,可以用來計算精確度:n= 、其中C為置信系數,p為預期誤差率,q=(100%-p%),P為精確度(每項的),n是樣本量。
=0、0028
P=0、053或5、3%
239、在評價屬性抽樣的結果時,下列哪項必須是已知的:
A、總體的估計貨幣值;
B、樣本值的標準差;
C、選擇的樣本的實際規模;
D、有限總體修正因素。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貨幣價值與屬性抽樣是無關的;
答案B不正確,標準差是變量抽樣公式的一個要素;
答案C正確,樣本規模是用來估計被審計屬性的實際發生率。例如,控制偏差(識別出的特定屬性的數量÷實際樣本量)。
答案D不正確,有限總體修正因素是用來調整初始計算出的樣本量。
240、當前一項與支付活動相關的業務表明在應付賬款證實過程中存在大量的錯誤,它們導致了損失的折扣和非常多的調整憑單和貸項通知單。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各種錯誤的原因還未得到充分的確認。對于這些問題,內部審計師應該采取的最適當的行動是:
A、與應付賬款職員和處理這些交易所涉及到的人員面談;
B、針對應付賬款和采購部門參與的交易中已經檢查到的屬性,擴大樣本規模;
C、集中于現金支付檢查的審計項目要求,爭取從這些檢查中發現任何相關信息;
D、在給管理層的報告中描述到目前為止確認的與交易有關的問題,而不必說明原因或內部審計師對這種情況得出的結論。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收集反饋的三種方法是觀察、分析和詢問。和應付賬款核查過程涉及的人員和其他人面談是最適合的行動。
答案B不正確,擴大樣本規模會產生關于這些屬性的錯誤率的更真實的信息,但不會提供錯誤原因的反饋;
答案C不正確,現金支付檢查會顯示在實施核查過程和對系統進行修正之后的交易處理結果,這些信息不會提供錯誤原因的額外反饋;
答案D不正確,內部審計師對收集錯誤原因的反饋感興趣。
241、在內部審計業務的初始階段,當進行面談時,比較有效的是:
A、要求給出可以量化的具體答案;
B、詢問他們的工作;
C、問一些有關日常程序的出乎意料的問題;
D、利用懼怕是這項業務的重要部分這一事實。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后面的調查工作會涵蓋能夠量化的信息。建立友好關系在初期的面談中更為重要;
答案B正確,為了提高內部審計師和業務客戶之間的合作,內部審計師應該盡可能地人性化業務過程。例如,與被問及控制類型的問題相比,個人在被問及生活類型的問題時會覺得受到更多的尊重。詢問人們的工作會提高內部審計師和業務客戶之間的人際關系。
答案C不正確,如果沒有懷疑存在舞弊或者業務不涉及現金或可流通證券,那么,更有效的方法是緩和管理層因預期該業務所產生的憂慮;
答案D不正確,盡管業務客戶的恐懼是預期該業務的很自然的組成部分,但是,內部審計師應該利用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和業務客戶建立一種積極的參與關系,以免恐懼產生重大影響。
242、某內部審計經理和公司下屬企業的管理人員正在舉行年度會議,討論其提議的下一年度的業務計劃和活動。在討論了過去一年該企業12個車間的活動之后,該企業的副總裁同意,內部審計人員提出的所有重要建議涉及了該企業的標準操作程序內為本地管理人員正確描述的關鍵控制和相關操作活動。副總裁建議將關鍵控制活動從該企業的大量書面程序轉變成一份自我評估標準操作程序(SOP)調查表。相對于下一年度業務計劃,該內部審計經理應該賦予這樣的SOP以什么樣的重要性:
A、雖然SOP調查表將增強控制的適當性,但是內部審計師需要證實控制正是像SOP所表明的那樣發揮作用。
B、增加該項控制將減少下一年度的重要業務建議,所以業務活動范圍可以相應地減少。
C、如果副總裁同意要求內部審計活動批準該企業的所有標準操作程序,那么,業務活動可以減少一些。
D、為了使SOP調查表可以和提議的業務計劃表一起考慮,該調查表的郵寄和控制必須由內部審計活動來實施。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SOP調查表的一個具體優勢是,它可以被本地管理人員用于定期保證雇員行為仍然適合于相關的、有效的和最新的標準操作程序。當為確定控制正在按照計劃實施的后續活動得到執行時,控制的綜合水平和控制環境將得到提高和改善。
答案B不正確,SOP調查表對固有風險沒有影響,并且內部審計師沒有關于這種控制是否有效的信息;
答案C不正確,標準操作程序如所描述的那樣提供了看似適當的定向控制,內部審計活動的批準不會影響這些控制的操作;
答案D不正確,內部審計活動對SOP調查表的控制不會影響獲得的信息,考慮到這種信息的客觀性,必須對它進行證實。
243、當前一項評估支付活動的業務表明在應付賬款證實過程中存在大量的錯誤,它們導致了損失的折扣和非常多的調整憑單和貸項通知單。由于例外的數字需要分析,一些業務工作時間已經花費在這個部分的預算上。內部審計人員已經花時間觀察每個憑單辦事員執行的操作;對應付賬款、采購和驗收部門的交易文件進行抽樣和分析;并獲得了關于交易量、錯誤糾正交易和損失折扣總量的系統統計量。到目前為止,在詳細測試、觀察和例外分析中發現的各種錯誤的原因在這三個部門的任何一個中都還未得到充分確認。為確定這些錯誤的原因,首席內部審計師應該采取的最適當的行動方向是:
A、詢問和獲得應付賬款辦事員以及處理這些交易涉及到的人的意見;
B、針對應付賬款、采購和驗收部門參與的交易中已經檢查到的屬性,擴大樣本規模;
C、集中于現金支付檢查的業務工作項目要求,爭取從這些檢查中發現任何相關信息;
D、在和管理層的特別業務溝通中,描述到目前為止確認的與交易有關的問題,而不必說明原因或審計師對這種情況所下的結論。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收集反饋的三種方法是觀察、分析和詢問。詢問業務客戶和組織內部的其他相關人員是還沒有被應用的方法。
答案B不正確,擴大樣本規模會產生關于這些屬性的錯誤率的更真實的信息,但不會提供錯誤原因的反饋;
答案C不正確,現金支付檢查會顯示在實施證實過程和對系統進行修正之后的交易處理結果,這些信息不會提供錯誤原因的額外反饋;
答案D不正確,和管理層的業務溝通不會產生關于問題原因的額外信息。
244、內部審計小組制定了一個初步的調查問卷,要求用下面幾種選擇作答:
1、也許不是問題
2、有可能是問題
3、很有可能是問題
以下哪項可作為調查問卷的一個例子:
A、趨勢分析。
B、比率分析。
C、不引人注目的評定或觀察。
D、評級尺度。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趨勢分析是根據過去和現在的情況外推;
答案B不正確,比率分析考慮的是財務數據的內部關系;
答案C不正確,評級尺度的使用要求參與人積極參與,它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答案D正確,當預計有一系列意見時,可以使用等級提問表。等級代表了回應的連續統。在這種情況下,它反映了概率描述。
245、某內部審計師運用每單位均值抽樣計劃來估計維修復印機的平均成本。樣本量是50,總體規模是2000、樣本的平均值是$75,標準離差是$14,平均數的標準離差是$2,在置信水平為95%(Z=2)時,置信區間是多少:
A、$47-$103
B、$71-$79
C、$61-$89
D、$73-$75
答案:B
解析:答案A、C、D均不正確,正確的置信區間應該是$71-$79、
答案B正確,單位均值估計抽樣的樣本量公式是n= ,可得出精確度 、其中:C是置信系數或與所需置信水平相關的總體標準差(1—誤拒風險),σ為總體標準差(根據試點抽樣或上一年樣本的估計)。如果給定C=2(Z=2),置信區間就等于均值加或減去2乘以均值標準差( $2)。因此,置信區間等于$75±$4,或$71-$79、
246、下列哪項技術能夠用來估計抽樣計劃的標準差:
A、差異估計
B、試點樣本
C、回歸
D、發現抽樣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差異估計是變量抽樣計劃的一種,是先計算出樣本的審定值和賬面值的平均差異,然后乘以總體的項目數。差異估計不能用來估計標準差。
答案B正確,內部審計師可以用試點樣本的標準差去估計總體的標準差。在采用變量抽樣方法時,要計算樣本規模需要知道總體標準差的估計值、要求的置信水平和指定的精確度。
答案C不正確,內部審計師用回歸(相關分析的擴展)來分析賬戶或其他總體的余額;
答案D不正確,發現抽樣是屬性抽樣的一種,用來發現主要的偏差。
根據以下信息回答247-250題:用單位平均抽樣來估計存貨價值,內部審計師得到了下列結果:
預計存貨價值 $3000000
置信水平 95%
置信區間 $2800000-$3200000
標準差(標準離差/樣本量的平方根) $100000
Z值(大約) 2、0
精確度 $200000
存貨的賬面值約為$3075000
247、從樣本中可以得出下列哪個邏輯結論:
A、有95%的把握可以認為存貨的錯報額低于$100000;
B、有5%的可能認為存貨的錯報額為$200000或更多;
C、存貨有實質性錯報;
D、存貨有2、5%的可能性會超過$3200000、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置信區間($2800000-$3200000)包括總體真值的可能性為95%;
答案B不正確,存貨的實際值沒有包括在置信區間里的概率為5%;
答案C不正確,根據所給信息不能確定存貨有實質性錯報。
答案D正確,內部審計師已經確定了95%的置信水平。因此,置信區間應該包含了標準正態分布曲線下的95%的區域。因為存貨價值可能高于或低于預計價值,置信區間沒有包括的5%的區域平均分布在兩側,每側各為2、5%、因此,總體的真值超過置信區間上限($3,200,000)的可能性為2、5%、
248、下列哪種變動會導致置信區間范圍變窄:
A、置信水平從95%增至99%
B、置信水平從95%下降至90%
C、誤拒風險的可接受水平降低
D、精確度提高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置信水平增高,Z值上升,則精確度上升,置信區間會變寬;
答案B正確,假設標準差不變,如果置信水平從95%減至90%,置信區間將會變窄。精確度等于標準差乘以Z值,當要求的置信水平下降時,Z值下降,則精確度下降。置信區間等于平均值加減精確度(平均值±精確度),所以置信區間會變窄。
答案C不正確,降低可接受的誤拒風險,置信水平會增高,并且如果標準差保持不變,會導致置信區間變寬;
答案D不正確,提高精確度會使置信區間變寬。
249、標準誤差為$100000反映了:
A、在樣本誤差的基礎上得出的預計總體誤差;
B、樣本的平均誤差率;
C、樣本項目金額數的變化程度;
D、內部審計師可接受的總體誤差。
答案:C
解析:答案A和B都不正確,標準差不是對總體誤差的估計值,也不是對樣本誤差的度量;
答案C正確,平均值的標準差是樣本平均值分布的標準偏離程度,是總體標準差( )除以樣本量(n)的平方根。標準差越大,置信區間越寬。
答案D不正確,內部審計師能接受的總體誤差是可容忍的錯報,是由內部審計師根據職業判斷得出的。
250、如果審計師用非統計抽樣來代替統計抽樣,下列哪個表述正確:
A、置信水平不能被量化;
B、精確度會提高;
C、存貨預計價值的可靠性下降;
D、誤受風險增加。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非統計抽樣(判斷抽樣)是根據內部審計師的主觀判斷來確定樣本量,并選取樣本。這種主觀判斷并不總是存在缺點。內部審計師可以根據其他工作,來測試大部分項目和風險交易,并重點檢查那些易受高控制風險影響的交易類型。統計抽樣(隨機抽樣)是采用客觀的方法來確定樣本量,并選擇被測項目。與判斷抽樣不同,它提供了一種大量地估計精確度、抽樣風險的可接受度、可靠性或置信水平的方法。
答案B不正確,除非內部審計師采用統計抽樣,否則他不能量化精確度;
答案C不正確,非統計抽樣并不總是會得出較低可靠性的估計。然而,可靠性不能被量化;
答案D不正確,當使用非統計抽樣時,誤受風險不能被量化。
根據以下信息回答251-252題。某內部審計師被派去對采購部門的憑證進行貨幣單位抽樣。憑證總體的賬面值為$300000、審計師認為可接受的最大誤差是$900,并希望抽樣結果有95%的可信賴程度。(95%的可靠程度和零誤差的系數是3、00、)其他信息見下表:
總體的前10個憑證表
憑證號 余額 累計余額
1 $100 $100
2 150 250
3 40 290
4 200 490
5 10 500
6 290 790
7 50 840
8 190 1030
9 20 1050
10 180 1230
251、假定隨機起點是$50,樣本量為1000(上表只提供了總體的前10張憑證),則被選取的第4張憑證是哪一張?
A、4
B、6
C、7
D、8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因為4號憑證是第2張憑證350美元;
答案B不正確,因為6號憑證是第3張憑證650美元;
答案C不正確,因為7號憑證不被選擇。
答案D正確,給定憑證總體的賬面價值是$300000,并且樣本量為1000,那么每$300=($300000÷1000)將被選中。已知隨機起點是50美元,依次應該選擇50、350、650和950、8號憑證的累計余額是1030美元。所以第4張憑證應該是8號憑證。
252、在一次抽樣檢查中,發現了一個高估的錯誤使得可容忍錯報增加了$270、當樣本量為1000,在抽樣分析前如果無誤差被發現,則高估的最大金額確定為$900、從以上抽樣信息中,內部審計師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A、他在95%的程度上確信憑證總體被高估的金額在$900和$1170之間;
B、他在95%的程度上確信憑證總體被高估的金額超過$1170;
C、他在95%的程度上確信憑證總體高估的金額少于$1170;
D、根據以上信息不足以得出誤報金額。
答案:C
解析:答案A和B都不正確,因為他可以有95%的把握確信憑證總體的高估金額少于$1170;
答案C正確,如果內部審計師在樣本中沒有發現錯報,他就可以有95%的把握確信賬戶余額的高估數量小于$900、已知發現了一個高估的錯誤使得可容忍錯報增加了$270,因此,內部審計師可以有95%的把握確信高估的金額小于$1170,即($900+$270)。
答案D不正確,因為即使沒有發現錯報,也可以得出結論。
253、在管理決策中,“概率”的概念與以下哪項最為接近:
A、管理層對其控制系統的信心;
B、給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C、有關備選方案事實信息的適用性;
D、管理層處理主觀信息的能力。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管理層對其控制系統的信心與概率的概念沒有緊密聯系;
答案B正確,概率是在0~1之間的數值,用于衡量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概率為零意味著事件不會發生,概率為1意味著事件必定發生。有兩種類型的概率,它們分別是主觀概率和客觀概率。客觀概率是用數學方法從歷史數據中導出,而主觀概率根據過去的經驗和判斷做出估計。因此,概率用于確定既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答案C不正確,事實信息的適用性有助于決策過程,但它與概率的概念沒有緊密聯系;
答案D不正確,管理層在決策中處理主觀信息的能力可能是一個因素,但它與概率的概念沒有緊密聯系。
254、在下列哪種情況下,使用貨幣單位抽樣是無效的:
A、測試銀行賬戶;
B、進行統計推理;
C、每個賬戶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D、抽樣單位的數字大。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PPS抽樣在測試銀行賬戶時有效的,如果金額大的項目比金額小的項目更重要的話(在變量抽樣中通常都是這樣的);
答案B不正確,PPS抽樣可以進行統計推斷;
答案C正確,貨幣單位抽樣給數量大、更重要的項目分配更多的權重。如果全部項目的重要性都是相同的,PPS不適當。
答案D不正確,如果金額大的項目比金額小的項目更重要,PPS抽樣是有效的。
255、貨幣單位抽樣法(MUS)是非常有用的,當內部審計師:
A、在測試應付賬款余額;
B、無法處理累積總體項目;
C、希望從樣本中發現幾處重大性錯誤
D、關注金額高估。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對應付賬款的審計首先關注的是是否存在低估;
答案B不正確,因為總體的項目必須用累積貨幣總額來選擇。第一個項目(即隨機起點)是隨機選擇的,第二個項目則等于隨機起點加上樣本區間額,依此類推;
答案C不正確,當預計錯報額增加時,MUS的樣本量也增加。當發現錯誤時,MUS也可能會高估錯報額上限。結果可能會拒絕一個可接受的賬戶。
答案D正確,貨幣單位抽樣法也稱為概率比例大小抽樣(PPS抽樣)。它是屬性抽樣的修正方法,用來測量與貨幣金額有關的離差率。MUS抽樣使用貨幣單位作為抽樣單位。適用于測試賬戶余額,例如存貨和應收賬款的余額,總體中其中一些項目的金額要遠遠高于其他一些項目。實際上,它對總體進行分層,因為賬戶余額越大,該項目被選中的可能性就越大。當預計只存在少數錯報的時候,MUS非常有用。這種抽樣適用于發現高估。它在估計低估時是無效的,因為被低估的量越大,該項目被選中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內部審計師預計存在低估或余額為零或余額為負數時,則必須考慮特殊的設計。
256、當內部審計師用貨幣單位抽樣去測試發貨票的總價值時,則每張發貨票:
A、被選中的可能性相等;
B、能被不超過一個貨幣單位所代表;
C、被選中的可能性是未知的;
D、被選中的可能性與其貨幣值成比例。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因為每個美元,而不是每張發票,被選中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除非全部發貨票的數量都相同;
答案B不正確,可能從同一個項目中選出2個或更多的貨幣單位;例如,如果每$1000作為一個抽樣單位的話,則一個價值$4500項目將代表4個貨幣單位;
答案C不正確,被選中的可能性可以通過項目的價值和總體的價值計算出來。
答案D正確,貨幣單位抽樣是選擇每第n個項目作為樣本。因此,價值$1000的項目被選中的可能性是價值$1的項目的1000倍。樣本項目被選中的可能性是與其貨幣值成比例的。
257、某內部審計師擬采用貨幣單位抽樣法測試一個較大應收賬款總體的貨幣價值。采用貨幣單位抽樣法有以下優點,除了:
A、在確定一個低錯誤率的總體未被嚴重錯報時,它是一個有效的模式;
B、它不需要變量抽樣所要求的近似正態分布;
C、由于抽樣單位是同質的,所以它可以用于一組賬戶;
D、當錯報額增加時,它比古典變量抽樣法所需的樣本量小。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當預計只存在少數錯報的時候,MUS非常有用;
答案B不正確,貨幣單位抽樣法并不需要總體服從正態分布;
答案C不正確,MUS抽樣使用貨幣單位作為抽樣單位。
答案D正確,貨幣單位抽樣法(MUS)也稱為概率比例大小抽樣(PPS抽樣)。它是屬性抽樣的修正方法,用來測量與貨幣金額有關的離差率。MUS抽樣使用貨幣單位作為抽樣單位。適用于測試賬戶余額,例如存貨和應收賬款的余額,總體中其中一些項目的金額要遠遠高于其他一些項目。實際上,它對總體進行分層,因為賬戶余額越大,該項目被選中的可能性就越大。當預計只存在少數錯報的時候,MUS非常有用。這種抽樣適用于發現高估。它在估計低估時是無效的,因為被低估的量越大,該項目被選中的可能性就越小。此外,當預計錯報額增加時,貨幣單位抽樣與古典變量抽樣相比需要更大的樣本量。
258、在以下哪種情況下,使用貨幣單位抽樣法比用比率估計法更為有效并且更有效率:
A、總體中賬面數和實際數之間存在大量差異
B、預計總體中賬面數和實際數之間幾乎沒有差異
C、總體在金額上的變動程度很高
總體在金額上的變動程度很低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當存在許多差異時,貨幣單位抽樣法與古典變量抽樣相比是無效率的;
答案B正確,貨幣單位抽樣法在僅存在很少差異的情況下非常有效,并且效率很高。但是變量抽樣(例如比率估計法)在錯報數量增加時更有效率(樣本更小)。當預計存在低估并且期望值為負的時候,貨幣單位抽樣法也是無效的。
答案C和D都不正確,總體項目的金額變動程度,不能用這兩種方法的任何一種來測量。
259、內部審計師運用貨幣單位抽樣方法選擇了一個建筑商支付成本的樣本,樣本的設計情況和結果是:
支付合同成本 $10000000
總體發票數量 2000
可容忍誤差 1%
置信水平 95%
可信度 3、0
樣本間隔 $33333
樣本量 300
期望誤差 無
發現誤差 無
關于這個樣本,下面哪項是正確的:
A、選擇任一個特定發票的概率都是15%(300÷2000);
B、合同發票中包含重要錯誤的概率是1%;
C、如果錯報不超過$33333,則抽樣風險是可以接受的;
D、在5%的誤受風險水平下,成本高估額不超過$100000($10000000的1%)。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選擇任一個特定發票的概率是與發票的金額數量成比例的;
答案B不正確,錯報超過$10000000的1%的概率是5%;
答案C不正確,抽樣風險是根據內部審計師的判斷得出的。抽樣風險度量的是結果的可靠性,而不是結果本身。
答案D正確,在抽樣樣本中沒有發現誤報。因此,在給定的誤受風險水平下,要達到預期的置信水平和精確度,支付的成本高估的最大限度為1%、如果發現了錯誤,則錯誤上限將要增加,即大于1%、
260、內部審計師正在用固定間隔的貨幣單位抽樣法測試某余額為$750000的賬戶。樣本量是50,該審計師以04719為隨機起點選取樣本。下面哪一項應是他選取的第三個樣本項目:
發票金額 累計金額
A、$7985 $31374
B、$4108 $35482
C、$12305 $47787
D、$456 $48243
答案:B
解析:答案A、C和D不正確,第三個樣本選擇項目一定包括$34719、
答案B正確,選擇間隔是$15000,即($750000÷50)。以$04719為隨機起點。因此,第二個樣本項目必須包括$19719,第三個樣本項目必須包括$34719、在給定的選項中,發票金額$4108(累計金額$35482)應該是選取的第三個樣本項目。因為$34719是在$31375到$35482之間。
261、內部審計師正在執行一項測試,以確定煤氣電力用具公司是否應將其服務中心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外一個區域去。服務中心擁有維修服務用車,駛往顧客居住區,為其提供服務。審計師想確定搬遷到另一區域會帶來的駕駛平均里程的減少數量。以下哪個統計抽樣方法更適合于這種測試:
A、屬性抽樣
B、發現抽樣
C、按概率比例大小(貨幣單位)抽樣
D、單位平均值抽樣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屬性抽樣不產生有關數量值;
答案B不正確,發現抽樣是用來發現總體中存在的發生概率極低的屬性,不能用來估計某個變量;
答案C不正確,將個體賬面價值加總得到總體賬面價值,是PPS抽樣所用到的。
答案D正確,當據以推斷總體價值的個體賬面價值不能取得時,單位平均值抽樣是用來估計變量的唯一的變量抽樣方法。
262、行為科學家已經確定人們的傾向會改變決策的質量,以下哪項最能說明行為決策失誤,(還可稱為表象失誤):
A、積極地評價表象的有利信息,消極地評價表象的不利信息;
B、由于個人承擔義務,使決策陷于連續失誤;
C、評價結果的概率用點估計取代范圍估計;
D、由于過去的成功而變得過于自信。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信息的表象如何可能會偏離其解釋及因此產生的行為。“組織行為學”第6版中將表象失誤定義為“積極地評價表象的有利信息,消極地評價表象的不利信息的傾向”。
答案B不正確,由于個人承擔義務,使決策陷于連續失誤屬于擴大義務傾向;
答案C不正確,表象失誤被定義為“積極地評價表象的有利信息,消極地評價表象的不利信息的傾向”;
答案D不正確,過于自信與表象失誤無關。
263、內部審計師很擅長合理確認發生在一個組織單位內部的問題,但是,業務客戶不可能總以積極的方式對內部審計師的建議做出反應,有一種已書面化的方法被稱為“擴大義務”,“擴大義務”是指:
A、由于將不適當的信息和時間用于對繼續投資項目的成本/收益進行分析,而向老項目繼續投入資金的過程;
B、如果內部審計師能夠建議備選方案,以致決策者將這一新行動方案視為其主動實施的行動,決策者就會將新行動方案增加資源投入;
C、致力于看起來成功的項目,對不成功的項目不再追加資源投入;
D、決策者對以前的項目繼續增加資源投入以證實該項目是恰當的。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擴大義務是一種心理現象,與信息或時間的適用性無關;
答案B和C不正確,將更多的資源投入新方案中以及不再追加對不成功項目的投入都是擴大義務的反面例子。
答案D正確,由于一致性可能會產生不變性,所以可能在功能上出現障礙。避免來源于不一致性的內在沖突的愿望可能會對決策產生不利的影響。比如,在決策者要面對行動的失敗責任時,他/她就想證明最初的決策是合理的,而不管越來越多的證據所表達的反面信息。
264、決策者經常面對在眾多的可行選擇中選擇其一的局面。他們的決策通常是在風險或不確定情況下做出的,也就是說,對每個備選方案的結果缺乏完整和準確的了解。以下哪項是準確的:
A、在風險的情況下,每個備選方案都只有一個潛在的結果;
B、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首要的任務是確定每個備選方案的多種可能結果的期望值;
C、在風險的情況下,決策僅依賴決策者的經驗和直覺;
D、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首要的任務是建立多種結果出現的主觀概率。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在風險和不確定環境下,每一個備選方案都會有多種結果;確定性存在于只有一種結果的情況下;
答案B不正確,期望值的計算取決于概率;
答案C不正確,在風險的情況下,決策者還可能依靠概率信息。
答案D正確,由于未來事件的不確定性,概率對于管理層的決策是重要的。概率技術有助于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做出最佳決策。概率分為主觀概率和客觀概率。客觀概率是可以通過邏輯推理或實際的經驗算出,而主觀概率是根據過去的經驗和判斷來估計未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商業上,主觀概率可以表明人們對某些結果的信心程度。在不確定情況下,決策者必須首先建立主觀概率,只有這樣,決策過程才能象在風險情況下那樣繼續。
265、決策者在一個所有圍繞決策的事實能準確知曉,并且每個備選方案僅與一個可能的結果有聯系的環境中工作。這個環境被稱為:
A、確定性;
B、風險;
C、不確定性;
D、沖突。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決策的未來結果的可變性越少,所涉及的風險就越小。如果每個選擇僅與一個可能的結果有聯系,不存在可變性,結果的概率就為1,這種情況是確定性的一種,稱為零變化。
答案B和C不正確,如果所有的事實都人所共知,并且每個備選方案僅有一個可能的結果,就沒有風險或不確定性;
答案D不正確,即便所有的事實都人所共知,并且每個備選方案僅有一個可能的結果,但各種備選方案間的沖突是可能存在的。
266、在以下哪種情況下使用決策樹是恰當的:
A、不確定性和風險;
B、不確定性和主觀可能性;
C、確定性;
D、風險。
答案:D
解析:答案A和B均不正確,它們都將不確定作為答案的組成部分;
答案C不正確,在確定性環境下不必運用決策樹分析。
答案D正確,在各種選項及其結果、以及這些結果的概率能在很大程度上確定時,就可以使用決策樹分析。不過,在不確定環境下概率不為人所知。
267、經理必須在許多不同的情況下進行決策。某經理在以下哪種情況下必須做出主觀決策:
A、存在不確定性;
B、存在風險;
C、確定性可能會實現;
D、概率能計算出。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在運用統計概率工具不能得出可能產出的結果時,就會存在不確定性。這類環境對于制定決策是最困難的,因為不能做出客觀的數學測定。因此,在決策過程中需要運用創造力,有必要依靠受過訓練的猜想,而不是從概率的角度計算估計。
答案B和D均不正確,風險意味著通過定量分析來減輕不確定性。在風險環境下,各種產生的可能性能得到客觀的確定,并且決策者不必僅是依靠預感;
答案C不正確,在確定性環境下,每個選項的結果人所共知,概率為1,因此這個決策過程是最客觀的。
268、確定業務目標已經實現是業務的總體監督的組成內容,并且是以下哪位的最終責任:
A、內部審計人員;
B、審計委員會;
C、業務監督人員;
D、首席審計執行官。
答案:D
解析:答案A、B和C不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而非內部審計人員、審計委員會或業務監督人員要對確定業務目標已經實現負最終責任。
答案D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負責確保提供恰當的業務監督。監督過程從業務計劃開始,持續貫穿于業務的檢查、評價、報告和后續追蹤各個階段(實務公告2340-1)。
269、為確保在確認業務中對某些審計發現采取了糾正措施,可要求進行后續追蹤活動。內部審計活動開展所需要的后續追蹤活動的責任應當在以下哪項是界定:
A、內部審計活動的書面規章或與客戶達成的協議;
B、審計委員會的使命聲明;
C、在每次審計之前下發的業務通知單;
D、在適當的業務報告中的目標表述。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內部審計師所進行的后續追蹤是指他們用以確認管理層針對報告中的業務發現、建議(包括外部審計師和其他人員的審計發現和建議)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充分、有效和及時的工作過程。在確認業務中的后續追蹤責任應在內部審計活動的章程中界定(實務公告2500、A1-1)。在咨詢業務中,對結果處理的監控程度取決于與客戶達成的協議。
答案B不正確,后續追蹤不會在審計委員會的使命聲明中具體說明;
答案C不正確,業務通知單可以包含有關后續追蹤責任的表述,但它應以書面的、權威的內部審計活動的章程為依據;
答案D不正確,后續追蹤的權力和職責可在適當的業務報告中引用,但應該首先在內部審計活動的章程中規定后續追蹤的定義。
270、如果內部審計師發現沒有對以往的確認業務發現采取糾正措施,并且這個問題依然有效,內部審計師應該:
A、再次在當前的業務發現中指出以往的審計發現;
B、確定管理層或董事會是否已承擔沒有采取糾正措施的風險;
C、尋求董事會的批準,開始采取糾正措施;
D、對所涉及的區域安排進一步審計。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如果管理層或董事會已承擔不采取糾正措施的風險,就沒有必要報告這件事情;
答案B正確,內部審計師應確認已經采取有關糾正措施并正在達到期望的結果,或者確認管理高層或董事會已經承擔了對所報告的發現不采取糾正措施而產生的風險(實務公告2500、A1-1)。
答案C不正確,內部審計師不應承擔采取糾正措施的經營責任;
答案D不正確,如果管理層或董事會已承擔不采取糾正措施的風險,就沒有必要對所涉及的區域安排進一步審計。
271、公司的內部審計師已開展了一系列的確認業務。由于潛在的成本節約額,業務客戶已接受了作為結果的建議。給定接受成本節約業務以及內部審計資源缺乏,負責這些業務的審計經理也決定不開展所需的后續追蹤,他的理由是成本節約的巨大足以激勵客戶實施審計建議。因此,后續追蹤沒有安排進常規業務計劃中。審計經理的決定是否恰當:
A、恰當。后續追蹤不是法定的;
B、不恰當。內部審計師應確定客戶是否恰當地實施了所有的業務建議;
C、不恰當。審計資源的缺乏不是遺漏后續追蹤的充分理由;
D、恰當。給定可以激勵客戶的充分證據,就不需要后續追蹤。
答案:C
解析:答案A和B不正確,需要后續追蹤;
答案C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應設立并保留一個系統,用以監控已向管理層溝通的業務結果的處理情況(標準2500)。相應地,就需要后續追蹤。成本(資源缺乏)是確定后續追蹤性質、時間和程度的一個因素,但沒有確定是否要進行后續追蹤。
答案D不正確,后續追蹤可以確定管理層已經采取的措施,不僅僅針對是否已經實施業務建議這個問題。
根據以下信息回答問題272-273、某內部審計小組最近完成的審計業務對有關公司機動車使用是否符合公司出租與采購政策作出了評價。審計報告表明有若干項出租(而非采購)的決定沒有在文件中記錄因而無法審計。報告建議業務管理人員必須確保在有出租決定的書面文件時才可以辦理出租協議。內部審計師準備對該審計報告開展后續追蹤。
272、開展后續追蹤檢查的首要原因是:
A、確保內部審計師的建議及時得到考慮;
B、確定管理層是否針對報告結果采取相關措施;
C、允許內部審計師評價其建議的有效性;
D、記錄管理層對審計報告的反應并及時完成審計建檔工作。
答案:B
解析:答案A和C不正確,應該后續追蹤審計發現和建議;
答案B正確,根據實務公告2500、A1-1,“內部審計師所進行的后續追蹤是指他們用以確認管理層針對報告中的業務發現、建議(包括外部審計師和其他人員的審計發現和建議)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充分、有效和及時的工作過程。”
答案D不正確,內部審計師的行政工作從屬于對審計發現和建議采取的糾正措施。
273、假定管理層已經決定接受由于公司機動車的出租與采購決定缺乏相關依據所帶來的相應風險,則內部審計師的責任應是:
A、內部審計師沒有進一步的責任;
B、應將管理層的決定及內部審計師的關注內容向審計委員會報告;
C、內部審計師應當管理層發出后續追蹤報告,清楚地指出必須對出租與采購決定的有關依據進行記錄;
D、內部審計師應向外部審計師和任何的負責的管制機構通告,管理層沒有對所建議的問題采取糾正措施。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由于費用或其他方面的考慮,管理高層可以決定不采取糾正措施并承擔由此而產生的風險。此外,管理高層對所有重要的業務發現和建議所做的決定都應報告董事會(實務公告2600-1)。不過,上文沒有指出關于記錄出租與采購決定的建議是重要的這一事實。
答案B不正確,只有在這個建議相當重要時,才有必要向審計委員會報告管理層的決定;
答案C不正確,管理高層已指出其理解并承擔相應的風險;
答案D不正確,向組織以外的機構報告既不要求也不適當。
274、首席審計執行官對業務負有監督責任。在業務的現場工作階段最重要的監督包括:
A、查看已批準的業務工作方案的執行情況,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并得到授權改變業務方案;
B、在業務開始時提供合適的能被服從的指令,并批準業務工作方案;
C、至少每年都要評價內部審計師的業績;
D、確保業務溝通是準確、客觀、清楚、簡明、富有建設性和及時的。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監督包括以下內容:確保分配參加業務的審計師掌握必須的知識、技能和開展業務工作所需的其他能力;在業務計劃階段提供恰當的指導并批準業務方案;監督批準后的業務方案按計劃進行,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并得到授權改變業務方案;確定業務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審計發現、結論和建議;確保業務溝通準確、客觀、清楚、及時、富有建設性;確保業務目標得到實現;為提升內部審計師的知識、技能和其他能力提供機會(實務公告2340-1)。在現場工作階段需要對業務工作方案的執行進行監督。在現場工作之前或之后還要開展其他的監督任務。
答案B不正確,“在業務開始時”不屬于現場工作階段;
答案C不正確,對于特定的業務,每年的業務業績評價是不具體的;
答案D不正確,業務溝通要在現場工作的結論階段準備。
275、在內部審計活動由非審計人員開展時,首席審計執行官對以下哪項負有責任:
A、確保業務溝通是準確、客觀、清楚、簡明、富有建設性和及時;
B、檢查業務工作方案是否經過批準;
C、從計劃業務到得出結論階段都要提供恰當的監督;
D、沒有哪項內部審計活動是由外部人員開展的。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確保業務溝通是準確、客觀、清楚、簡明、富有建設性和及時僅是監督責任的一部分;
答案B不正確,監督過程從業務計劃開始,持續貫穿于業務的檢查、評價、報告和后續追蹤各個階段;
答案C正確,所有內部審計任務,不管是否由內部審計活動開展,都由首席審計執行官負責。首席審計執行官還要為業務計劃、檢查、評價、溝通與后續追蹤階段作出的所有重要專業判斷負責(實務公告2340-1)。
答案D不正確,所有內部審計任務,不管是否由內部審計活動開展,都由首席審計執行官負責。
276、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應該包括:
A、確定業務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審計發現;
B、為特定的業務分派審計師;
C、確定業務范圍;
D、至少每年都要對每位內部審計師的業績作出評價。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監督包括以下內容:確保分配參加業務的審計師掌握必須的知識、技能和開展業務工作所需的其他能力;在業務計劃階段提供恰當的指導并批準業務方案;監督批準后的業務方案按計劃進行,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并得到授權改變業務方案;確定業務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審計發現、結論和建議;確保業務溝通準確、客觀、清楚、及時、富有建設性;確保業務目標得到實現;為提升內部審計師的知識、技能和其他能力提供機會(實務公告2340-1)。
答案B不正確,業務資源分配屬于計劃職能,不屬于監督職能(實務公告2230-1);
答案C不正確,確定業務范圍是計劃職能;
答案D不正確,每年評價內部審計師的業績不屬于特定業務的監督職能,而是內部審計活動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組成部分(實務公告2030-1)。
277、以下哪項對業務監督作了最佳描述:
A、每位審計經理要對監督負最終的責任;
B、監督主要在審計的最后審核階段采用,旨在確保審計報告的準確性;
C、監督在審計的計劃階段最為重要,用于確保適當的審計覆蓋面;
D、監督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開始于審計計劃,結束于對審計作出結論。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對監督負最終責任;
答案B和C不正確,監督應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答案D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負責確保提供恰當的業務監督。監督過程從業務計劃開始,持續貫穿于業務的檢查、評價、報告和后續追蹤各個階段(實務公告2340-1)。
278、以下哪項對特定的內部審計業務所需要確定的監督程度內容作出了最佳表述:
A、業務是否涉及管理層的可能的部分舞弊情況;
B、業務是否涉及可能違反法律或政府規章的情況;
C、內部審計師的熟練性和業務的復雜性;
D、內部審計活動以往處理特定業務客戶的經驗。
答案:C
解析:答案A、B和D不正確,首要的監督問題是內部審計師是否具有開展業務所必備的知識、技能和其他能力。涉及管理層可能的舞弊或涉及違反法律或政府規章的業務,以及內部審計活動以往處理特定業務客戶的經驗都不是確定所需監督程度的首要因素。
答案C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負責確保提供恰當的業務監督。所要求的監督程度取決于內部審計師的熟練性和經驗以及業務的復雜程度(實務公告2340-1)。
279、以下哪項活動不屬于審計監督:
A、編制初步的業務工作方案;
B、向內部審計師人員提供恰當的指導;
C、復核業務工作底稿;
D、確保審計報告滿足恰當的標準。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應對業務進行適當的監督,以確保實現目標、保證質量、提高人員素質(標準2340)。監督包括以下內容:在業務計劃階段提供恰當的指導并批準業務方案;確定業務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審計發現、結論和建議;確保業務溝通準確、客觀、清楚、及時、富有建設性(實務公告2340-1)。編制初步的業務工作方案是業務計劃的組成部分,但不是業務監督的一個方面。
答案B、C和D不正確,向內部審計師提供恰當的指導、復核業務工作底稿以及確保業務目標實現都屬于業務監督的各項內容。
280、以下哪項不是集體決策優于個人決策的方面:
A、集體可提高對某一解決方案的接受度,所以集體決策更容易實施;
B、集體決策與民主的方法一致;
C、在決策過程中,集體成員帶來更完備的信息和知識;
D、集體成員避免表達那些看上去偏離集體一致意見的想法。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如果集體成員對決策負責,他們參與決策實施的過程會增加決策實施的容易度;
答案B不正確,通過遵循民主的方法,集體決策增加了解決方案的合法性;
答案C不正確,集體要比個人擁有更多的資源;
答案D正確,集體審議現象是不受歡迎的,在集集成員接受看上去是集體一致意見的想法而不是說出屬于他們真實想法的時候,就會發生集體審議情形。結果可能是集體中的某些成員在決策時不會愉快。
281、在審計報告存在重大的差錯時,標準要求首席審計執行官:
A、向確保能對業務結果給予應有考慮的個人出具書面報告;
B、向收到最初報告的個人出具書面的報告;
C、向收到最初報告的所有人溝通糾正過的信息;
D、向依靠最初報告的所有人溝通糾正過的信息。
答案:C
解析:答案A、B和D不正確,標準沒有要求書面報告,應將更正后的信息告知所有接到最初信息的人員。
答案C正確,如果最終的溝通中含有重大錯誤和遺漏,首席審計執行官應將更正后的信息告知所有接到最初信息的人員(標準2421)。因此,標準沒有要求書面報告。
282、最終的業務溝通結果必須包含:
A、任何不遵守標準的原因;
B、背景信息和總結;
C、業務客戶的工作成果;
D、業務客戶有關業務結論和建議的觀點。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當違反《標準》的行為影響到某一具體業務時,對業務結果的溝通中就應披露:沒有得到完全遵守的《標準》條文;未遵守《標準》的原因;未遵守《標準》對業務造成的影響(標準2340)。
答案B、C和D不正確,溝通應該包含業務的目標、范圍以及適用的結論、建議和行動計劃,也可能包含背景信息和總結、業務客戶的工作成果、業務客戶有關業務結論和建議的觀點。
283、以下哪項不是業務溝通的主要目標:
A、告知有關情況;
B、得出結果;
C、安排職責;
D、說服。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告知董事會和管理高層是業務溝通的主要目標;
答案B不正確,取得結果是業務溝通的主要目標;
答案C正確,根據“內部審計學”,業務溝通是要達到告知、說服和得出結果。它們解釋了內部審計師的觀察、結論和建議,設法使業務溝通的接收人確信這些目標的價值和有效,并設法鼓勵有益的變化。
答案D不正確,說服董事會和管理高層存在確定的情形是業務溝通的主要目標。
284、提供有用、及時的信息并促進運營的改進是內部審計師的目標。為了在業務溝通中完成上述目標,內部審計師應該:
A、與管理高層進行業務溝通,強調所發現的狀況的作業詳情;
B、與作業經理進行業務溝通,強調總的關注和風險;
C、在與業務客戶進行討論前提供書面格式的信息;
D、進行業務溝通,使之達到作業經理與管理高層的期望和感覺。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管理高層最能采用能傳達組織范圍內的重要信息的業務溝通;
答案B不正確,作業詳情對作業經理最為有用;
答案C不正確,在書寫報告前,應與業務客戶討論有關的信息。
答案D正確,業務溝通應準確、客觀、清晰、簡潔、完整、及時、富有建設性(標準2420)。此外,內部審計師為了最好的履行其職責以便有效地溝通其業務結果,內部審計師所進行的業務溝通應關注作業經理和管理高層的期望、感覺和需求。因此,業務溝通應包含能關注組織的重要事件的一般概念,使之在總體上能代表管理高層的利益。業務溝通還應強調作為作業經理利益的運營細節。
285、溝通技能對內部審計師十分重要。他們應當有成效地將以下信息傳達給業務客戶,但不包括:
A、為具體的業務設定的目標;
B、在初步調查之后作出業務評價;
C、在選擇調查范圍時運用風險評估;
D、作出的建議與特定的業務客戶有關。
答案:C
解析:答案A、B和D不正確,內部審計師應有效地表達業務目標、結論、評價和建議。
答案C正確,內部審計師應該擁有出色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以便清楚有效地表達業務目標、業務評價、結論和建議等事項(實務公告1210-1)。不過,沒有必要一定要將風險評估這樣的事情與業務客戶溝通。
286、組織為什么應該要求保證業務客戶對已報告的業務發現盡快地答復并概述已采取的糾正措施:
A、盡可能地從未決清單中將有關事項清出;
B、盡早地進行補救或建立合規性;
C、指出同意業務發現;
D、確保業務工作進度如期完成。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從未決清單中將有關事項清出關注的是溝通進程的機構與不重要的方面;
答案B正確,及時的報告在發布上沒有延誤,并能促進采取糾正措施,并且要將報告發布給那些能采取糾正措施或能保證采取糾正措施的職位的人員(實務公告2420-1與實務公告2440-1)。而且,內部審計師應采取后續追蹤確定對已報告的業務發現和建議采取了適當的措施,并應確認有關糾正措施正在達到期望的結果,或者確認管理高層或董事會已經承擔了對所報告的發現不采取糾正措施而產生的風險(實務公告2500、A1-1)。相應地,如果業務客戶對糾正措施沒有盡快地實施并報告,業務目標和及時的報告業務發現和建議就會受到挫折。
答案C不正確,客戶可以不同意業務發現和建議;
答案D不正確,確保業務工作進度如期完成是內部審計活動的行政管理職能。
287、在確認業務中,內部審計師應該進行后續追蹤以確定對業務發現采取了恰當的糾正措施。為這個目標,內部審計師應該:
A、與外部審計師緊密的合作;
B、按審計委員會的希望的那樣受指導;
C、限制內部審計師進行后續追蹤從業務客戶處取得已采取恰當糾正措施的書面函證;
D、進行所需的現場測試,對已采取糾正措施的狀況提供保證。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對業務發現的后續追蹤是內部審計師的職責;
答案B不正確,內部審計師必須后續追蹤業務發現;
答案C不正確,為確保已采取糾正措施并取得理想的結果,需要開展后續追蹤業務,而不僅僅是向客戶函證。
答案D正確,內部審計師應確認已經采取有關糾正措施并正在達到期望的結果,或者確認管理高層或董事會已經承擔了對所報告的發現不采取糾正措施而產生的風險(實務公告2500、A1-1)。為取得充分的保證,可以要求后續追蹤業務。
288、初步調查披露從來沒有對以往報告的審計發現采取糾正措施。隨后的現場工作證實這種情況依舊存在。以下哪項行動方案應該是內部審計師所遵循的:
A、不采取行動,開展經營方面的控制;
B、與首席審計執行官討論這個問題,這個問題需要特別的解決方案;
C、與有關的負責這個問題的人員討論,他們應知識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D、命令有關的負責人員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做這些事情。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所觀察到的狀況使組織處于風險之中,除非情況變化或糾正了這種情形;
答案B不正確,沒有得到糾正的情形不是獨有的,不需要特別的解決方案;
答案C正確,內部審計師應確認已經采取有關糾正措施并正在達到期望的結果,或者確認管理高層或董事會已經承擔了對所報告的發現不采取糾正措施而產生的風險(實務公告2500、A1-1)。而且,在提出審計報告前,對結論和建議的討論應在管理層的適當層面(實務公告2440-1)。客戶管理層要在“適當的”層面。取得客戶的合作(或至少是理解)是解決任何問題的至關重要的組成內容。
答案D不正確,內部審計師對客戶沒有直接的權力,實施這類權力會有損客觀性。
289、在審核了業務報告的結果后,管理高層決定對某些業務發現承擔不采取糾正措施的風險。首席審計執行官應評價并選擇以下哪個最佳的備選方案:
A、將管理層的決定告之管制機構;
B、開展另外的業務程序,進一步確認違反政策的情形;
C、開展后續追蹤業務,確定是否采取糾正措施;
D、如果剩余風險過大,與管理高層或盡可能是董事會討論這個事件。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不需要通告管制機構;管理層已決定承擔責任,并且沒有提到違反規章的情形;
答案B和C不正確,不需要進一步的行動,除非首席審計執行官相信所要承擔的剩余風險過大。
答案D正確,根據標準2600,“如果首席審計執行官認為管理高層接受了不應為組織所接受的剩余風險,他/她就應與管理高層討論這一事項。如果關于剩余風險的討論無法解決問題,則首席審計執行官和管理高層應向董事會報告以求解決。”
290、假定內部審計師發現問題很嚴重,并認為管理層應該立即采取行動。以下哪項有關內部審計師溝通結果并進行后續追蹤的表述是正確的:
Ⅰ。內部審計師應該立即主動監控這種情形直到采取糾正措施。
Ⅱ。即便審計工作尚未結束,也應將最初的發現與管理高層和審計委員會溝通。
Ⅲ。內部審計師應該立即測試由管理層實施的活動,以確定他們是否對問題進行了補救。
A、僅有Ⅰ正確;
B、僅有Ⅱ正確;
C、僅有Ⅱ和Ⅲ正確;
D、Ⅰ、Ⅱ和Ⅲ都正確。
答案:D
解析:答案A、B和C都不正確,內部審計師應該向審計委員會和管理層溝通審計發現并提出建議。內部審計師應該監控上述情形,也應測試由管理層采取的任何糾正措施,以確定這些措施是否補救了問題。
答案D正確,有些已報告的發現和建議可能非常重要,因而需要管理層馬上采取措施。由于這些情況可能對組織產生的影響,內部審計活動應該對它們進行持續監控。首席審計執行官應該建立包括以下內容的程序:要求管理層對業務發現和建議作出反應的時間框架;對管理層作出反應的評價;(在適當條件下)對管理層作出反應的核證;(在適當條件下)開展后續追蹤活動;將審計師不滿意的反應/措施(包括風險假設)向上報告給恰當層面的管理層的溝通程序(實務公告2500-1)。
291、內部審計師認識到有時即使有關方同意采取相關糾正措施,但不會真正落實。因此,在確認業務中,內部審計師應該:
A、確定必要的后續追蹤工作的程度;
B、鑒于管理層所負的最終責任,由管理層決定何時采取后續追蹤;
C、只有在管理層要求內部審計師的幫助時方可開展后續追蹤工作;
D、編制后續追蹤報告,將所有的審計發現和建議以及它們對經營業務的重要性記錄在案。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應確定確認業務的后續追蹤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實務公告2500、A1-1)。
答案B和C不正確,確定后續追蹤的性質、時間和范圍不是管理層的責任,它是首席審計執行官的職責。管理層的責任是針對所報告的審計發現和建議確定采取恰當的行動;
答案D不正確,內部審計師在提交后續追蹤報告之前必須確定后續追蹤的程度。
292、審計發現必須以充分、可靠、相關和有用的信息為依據。以下有關信息的哪項說法是正確的:
A、實地觀察為應收賬款的存在性提供了最為可靠的信息;
B、購貨訂單是支付已收到貨物的相關證據;
C、建立在樣本基礎上的關于總體的適當結論,要求樣本能夠代表總體;
D、原件的復印件和原件一樣可靠。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應收未收款是觀察不到的;
答案B不正確,采購訂單是批準采購的相關信息,不是實際收到所訂貨物的相關信息;
答案C正確,抽樣風險起因于內部審計師的結論與實際得出的結論存在偏差這種可能性,如果內部審計師以同樣的方法測試所有的項目。因此,樣本可能適當的、或多或少對現有的總體錯報或存在偏差。不過,統計抽樣允許內部審計師對樣本如何在給定的可靠程度上密切的代表總體做出定量的評估。
答案D不正確,原件的復印件可能會改變以變動原件中所含的信息。因此,原件更為可靠。
293、下列X條形圖是一個健康保險公司應用計算機輸出結果監督醫生為各種外科治療過程所開賬單金額的例子,圖上標注的數據表明
A、隨機變化
B、非正常變化
C、正常變化
D、循環變化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后續數字存在明顯的增長圖型,并持續突破控制上限;
答案B正確,統計控制圖表可以以圖表的形式幫助監控任何易于隨機變化的過程的狀況。比如,X條型圖反映的是一個變量的樣本均值。如果數據沒有超出平均值上限和下限的控制,就不用采取糾正措施;相應地,超出上述的控制限制的數值就是不正常的,應進行調查。
答案C不正確,上限被連續突破,按照計劃模型這種發生率是非正常的;
答案D不正確,圖表中的部分數據表現出循環性,但是更重要的特征是突破控制上限的非正常性。
294、統計質量控制管理部門編制的控制圖顯示出有缺陷產品的百分比。簡單的統計計算所提供的控制限度指出了可分配的變化的原因是否可以解釋變化的范圍。在確定從外部銷售公司收到的材料的質量各月間是否一致時,這張圖表特別有價值。 對這張圖表的最佳用語是:
A、C圖
B、P圖
C、R圖
D、X條型圖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C 圖也可以歸為控制圖表,反映的是每一項目上的缺陷;
答案B正確,P圖是依據屬性(可接受或不可接受)建立的,它不對變量進行度量。特別是,它反映了在一個樣本中,有缺陷數量的百分比。
答案C不正確, R 圖反映的是一個變量的散布范圍,如,大小或比重;
答案D不正確,X條型圖反映的是一個變量的樣本均值。
295、統計質量控制經常涉及對控制圖表的運用,其基本目標是
A、確定會計控制程序何時不在工作狀態;
B、在生產作業中控制人工費;
C、從通常的管理中發現性能傾向;
D、監控信息技術的內部控制應用程序。
答案:C
解析:答案A、B和D都不正確,質量控制只涉及產品質量,不涉及對會計程序、成本或信息技術的控制。
答案C正確,統計控制圖表可以以圖表的形式幫助監控任何易于隨機變化的過程的狀況。這個圖表是由三條水平的直線組成,并帶有一個水平的時間刻度。中間的那條直線代表被控制的程序的平均或中間值。其它的兩條直線是較高控制限(UCL)和較低控制限(LCL)。要定期的對程序進行估量,并將有關值標上X、如果這個值落在控制界限之內,不需要采取行動。如果這個值落在控制界限之外,就要考慮程序是否失控,以及要進行調查并采取糾正措施。
296、某會計公司的管理層觀察到當執行任務的數量增加時,使用一個軟件包執行同一任務的平均時間降低。下面是應用新軟件收集到的信息:
任務執行數量 執行所有任務的總時間 執行單位任務的平均時間
1 10分鐘 10分鐘
2 18分鐘 9分鐘
4 32、4分鐘 8、1分鐘
如果此種效應持續下去,當執行到第8項任務時,每項的平均執行時間是:
A、7、29分鐘
B、8、1分鐘
C、6、56分鐘
D、5、90分鐘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學習曲線反映的是增加的速度,當人們獲得經驗時,將會以這種速度來執行業務。需要執行一項既定業務的時間日益縮短。不過,這種技術僅適用于產品的生產早期或任何新的任務。研究上表可以發現,工作數量由1增加到2,單位時間減少了1分鐘;工作數量由2增加到了4,。單位時間減少了0、9分鐘,如果這樣下去(90%×10分鐘=9分鐘,并且90%×9分鐘=8、1分鐘)。那么當執行到第8項任務時,每項的平均執行時間是:90%×8、1=7、29分鐘。
答案B不正確,8、1分鐘是執行到第4項任務時的每項的平均執行時間;
答案C不正確,6、56分鐘是執行到第16項任務時的每項的平均執行時間;
答案D不正確,5、90分鐘是執行到第32項任務時的每項的平均執行時間。
297、80 %的學習曲線假定,產品量每增加一倍,直接的人工費會減少20 %、如生產第一個單位產品的成本約100%,則生產第16個單位的產品的成本是:
A、32 %
B、41 %
C、51 %
D、64 %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32 %是生產第32個單位產品的成本;
答案B正確,學習曲線的假定根據是在累積的產品加倍時并按穩定的百分比減少成本時,生產的第16個單位的產品的成本是40、96%、,即[(80%×100%)×(80%)×(80%)×(80%)]、
答案C不正確,51 %是生產第8個單位的產品的成本;
答案D不正確,64 %是生產第4個單位產品的成本。
298、下圖顯示的對虧損經驗的頻率分布的中心趨勢的恰當度量指標。以下哪種說法是準確的:
A、因為該分布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值、中位數和眾數是相等的;
B、由于眾數考慮了極端的損失額,所以中位數是最恰當的度量指標;
C、由于中位數不受極端的損失額的影響,所以中位數是最恰當的度量指標;
D、由于平均值總是居于中位數和眾數之間,所以平均值是最好的度量指標。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這個例子是不均衡分布,在分布完全均衡時,這三個值應該一致;
答案B不正確,眾數不考慮極端損失;
答案C正確,中心趨勢度量指標有眾數、中位數和均值。眾數是發生頻率最多的值,中位數是事件發生一半左右的值,平均數是均值或代數平均數。對于這個分布來說,中位數是最佳的估計中心趨勢的指標,由于中位數不偏向于極端情形。本題給出的虧損經驗的頻率分布是在極端高虧損處向下傾斜的。含有事件的絕對值的中位數不受極端的損失額的影響。
答案D不正確,在本題情形下,中位數處于眾數與均值之間,鑒于極端的高虧損值,這個分布是向右傾斜的。因此,均值在眾數和中位數的右邊。
299、以下哪項是概率分布的屬性:
A、與所有可能發生情況相關聯的總概率等于零;
B、利用提供了每種可能結果的概率的公式或圖表,可以將它模型化;
C、只有一種結果是可能的;
D、只涉及一個離散的隨機變量。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與所有可能發生情況相關聯的總概率等于1;
答案B正確,概率能夠從數學上提供一種方法以表示其對一個機會事件發生的懷疑或確認。事件概率是在0到1之間變化。概率為0意味著事件不可能發生,而概率是1意味著事件肯定要發生。在0和1之間的概率表明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此外,概率分布通過使用公式或圖表使隨機變量模式化,而這些公式或圖表能提供與隨機變量的確定值發生有關的概率。
答案C不正確,如果只有一種結果,這個變量不是隨機的,是一定的和確定已知的;
答案D不正確,隨機變量可能是離散的也可能是連續的。
300、離散分布和連續分布之間的主要的差異是:
A、其中一個是不合理的概率分布;
B、連續分布總是左右對稱,但是離散分布不是;
C、連續分布描述事件發生可能性的任何可能值的分布范圍,與此相反,如果一個變量在一個區間上只能以特定的值來表示,那么,它就是離散的;
D、連續分布只模擬有限的隨機變量,而離散分布可以模擬任何變量。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離散分布和連續分布都是合理的概率分布;
答案B不正確,連續分布不總是對稱的;
答案C正確,概率分布確定了隨機變量的值和它們各自的分布。這些分布可以根據隨機變量是離散的還是連續的進行分類。如果一個變量發生的相關頻率能夠確定,那么,將得到的值合起來就能組成一個函數,且這個變量就可以稱之為隨機變量。如果一個變量在一個區間上只能以特定的值來表示,那么,它就是離散型的。如果在數值之間不存在間隔,這個隨機變量就是連續的。
答案D不正確,連續分布可模擬任何隨機變量。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