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的內部審計師已開展了一系列的確認業務。由于潛在的成本節約額,業務客戶已接受了作為結果的建議。給定接受成本節約業務以及內部審計資源缺乏,負責這些業務的審計經理也決定不開展所需的后續追蹤,他的理由是成本節約的巨大足以激勵客戶實施審計建議。因此,后續追蹤沒有安排進常規業務計劃中。審計經理的決定是否恰當:
A.恰當。后續追蹤不是法定的;
B.不恰當。內部審計師應確定客戶是否恰當地實施了所有的業務建議;
C.不恰當。審計資源的缺乏不是遺漏后續追蹤的充分理由;
D.恰當。給定可以激勵客戶的充分證據,就不需要后續追蹤。
答案:C
解析:答案A和B不正確,需要后續追蹤;
答案C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應設立并保留一個系統,用以監控已向管理層溝通的業務結果的處理情況(標準2500)。相應地,就需要后續追蹤。成本(資源缺乏)是確定后續追蹤性質、時間和程度的一個因素,但沒有確定是否要進行后續追蹤。
答案D不正確,后續追蹤可以確定管理層已經采取的措施,不僅僅針對是否已經實施業務建議這個問題。
根據以下信息回答問題272-273。某內部審計小組最近完成的審計業務對有關公司機動車使用是否符合公司出租與采購政策作出了評價。審計報告表明有若干項出租(而非采購)的決定沒有在文件中記錄因而無法審計。報告建議業務管理人員必須確保在有出租決定的書面文件時才可以辦理出租協議。內部審計師準備對該審計報告開展后續追蹤。
2. 開展后續追蹤檢查的首要原因是:
A.確保內部審計師的建議及時得到考慮;
B.確定管理層是否針對報告結果采取相關措施;
C.允許內部審計師評價其建議的有效性;
D.記錄管理層對審計報告的反應并及時完成審計建檔工作。
答案:B
解析:答案A和C不正確,應該后續追蹤審計發現和建議;
答案B正確,根據實務公告2500.A1-1,“內部審計師所進行的后續追蹤是指他們用以確認管理層針對報告中的業務發現、建議(包括外部審計師和其他人員的審計發現和建議)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充分、有效和及時的工作過程。”
答案D不正確,內部審計師的行政工作從屬于對審計發現和建議采取的糾正措施。
3. 假定管理層已經決定接受由于公司機動車的出租與采購決定缺乏相關依據所帶來的相應風險,則內部審計師的責任應是:
A.內部審計師沒有進一步的責任;
B.應將管理層的決定及內部審計師的關注內容向審計委員會報告;
C.內部審計師應當管理層發出后續追蹤報告,清楚地指出必須對出租與采購決定的有關依據進行記錄;
D.內部審計師應向外部審計師和任何的負責的管制機構通告,管理層沒有對所建議的問題采取糾正措施。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由于費用或其他方面的考慮,管理高層可以決定不采取糾正措施并承擔由此而產生的風險。此外,管理高層對所有重要的業務發現和建議所做的決定都應報告董事會(實務公告2600-1)。不過,上文沒有指出關于記錄出租與采購決定的建議是重要的這一事實。
答案B不正確,只有在這個建議相當重要時,才有必要向審計委員會報告管理層的決定;
答案C不正確,管理高層已指出其理解并承擔相應的風險;
答案D不正確,向組織以外的機構報告既不要求也不適當。
4. 首席審計執行官對業務負有監督責任。在業務的現場工作階段最重要的監督包括:
A.查看已批準的業務工作方案的執行情況,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并得到授權改變業務方案;
B.在業務開始時提供合適的能被服從的指令,并批準業務工作方案;
C.至少每年都要評價內部審計師的業績;
D.確保業務溝通是準確、客觀、清楚、簡明、富有建設性和及時的。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監督包括以下內容:確保分配參加業務的審計師掌握必須的知識、技能和開展業務工作所需的其他能力;在業務計劃階段提供恰當的指導并批準業務方案;監督批準后的業務方案按計劃進行,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并得到授權改變業務方案;確定業務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審計發現、結論和建議;確保業務溝通準確、客觀、清楚、及時、富有建設性;確保業務目標得到實現;為提升內部審計師的知識、技能和其他能力提供機會(實務公告2340-1)。在現場工作階段需要對業務工作方案的執行進行監督。在現場工作之前或之后還要開展其他的監督任務。
答案B不正確,“在業務開始時”不屬于現場工作階段;
答案C不正確,對于特定的業務,每年的業務業績評價是不具體的;
答案D不正確,業務溝通要在現場工作的結論階段準備。
5. 在內部審計活動由非審計人員開展時,首席審計執行官對以下哪項負有責任:
A.確保業務溝通是準確、客觀、清楚、簡明、富有建設性和及時;
B.檢查業務工作方案是否經過批準;
C.從計劃業務到得出結論階段都要提供恰當的監督;
D.沒有哪項內部審計活動是由外部人員開展的。
答案:C
解析:答案A不正確,確保業務溝通是準確、客觀、清楚、簡明、富有建設性和及時僅是監督責任的一部分;
答案B不正確,監督過程從業務計劃開始,持續貫穿于業務的檢查、評價、報告和后續追蹤各個階段;
答案C正確,所有內部審計任務,不管是否由內部審計活動開展,都由首席審計執行官負責。首席審計執行官還要為業務計劃、檢查、評價、溝通與后續追蹤階段作出的所有重要專業判斷負責(實務公告2340-1)。
答案D不正確,所有內部審計任務,不管是否由內部審計活動開展,都由首席審計執行官負責。
6. 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應該包括:
A.確定業務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審計發現;
B.為特定的業務分派審計師;
C.確定業務范圍;
D.至少每年都要對每位內部審計師的業績作出評價。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監督包括以下內容:確保分配參加業務的審計師掌握必須的知識、技能和開展業務工作所需的其他能力;在業務計劃階段提供恰當的指導并批準業務方案;監督批準后的業務方案按計劃進行,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并得到授權改變業務方案;確定業務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審計發現、結論和建議;確保業務溝通準確、客觀、清楚、及時、富有建設性;確保業務目標得到實現;為提升內部審計師的知識、技能和其他能力提供機會(實務公告2340-1)。
答案B不正確,業務資源分配屬于計劃職能,不屬于監督職能(實務公告2230-1);
答案C不正確,確定業務范圍是計劃職能;
答案D不正確,每年評價內部審計師的業績不屬于特定業務的監督職能,而是內部審計活動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組成部分(實務公告2030-1)。
7. 以下哪項對業務監督作了最佳描述:
A.每位審計經理要對監督負最終的責任;
B.監督主要在審計的最后審核階段采用,旨在確保審計報告的準確性;
C.監督在審計的計劃階段最為重要,用于確保適當的審計覆蓋面;
D.監督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開始于審計計劃,結束于對審計作出結論。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對監督負最終責任;
答案B和C不正確,監督應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答案D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負責確保提供恰當的業務監督。監督過程從業務計劃開始,持續貫穿于業務的檢查、評價、報告和后續追蹤各個階段(實務公告2340-1)。
8. 以下哪項對特定的內部審計業務所需要確定的監督程度內容作出了最佳表述:
A.業務是否涉及管理層的可能的部分舞弊情況;
B.業務是否涉及可能違反法律或政府規章的情況;
C.內部審計師的熟練性和業務的復雜性;
D.內部審計活動以往處理特定業務客戶的經驗。
答案:C
解析:答案A、B和D不正確,首要的監督問題是內部審計師是否具有開展業務所必備的知識、技能和其他能力。涉及管理層可能的舞弊或涉及違反法律或政府規章的業務,以及內部審計活動以往處理特定業務客戶的經驗都不是確定所需監督程度的首要因素。
答案C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負責確保提供恰當的業務監督。所要求的監督程度取決于內部審計師的熟練性和經驗以及業務的復雜程度(實務公告2340-1)。
9. 以下哪項活動不屬于審計監督:
A.編制初步的業務工作方案;
B.向內部審計師人員提供恰當的指導;
C.復核業務工作底稿;
D.確保審計報告滿足恰當的標準。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應對業務進行適當的監督,以確保實現目標、保證質量、提高人員素質(標準2340)。監督包括以下內容:在業務計劃階段提供恰當的指導并批準業務方案;確定業務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審計發現、結論和建議;確保業務溝通準確、客觀、清楚、及時、富有建設性(實務公告2340-1)。編制初步的業務工作方案是業務計劃的組成部分,但不是業務監督的一個方面。
答案B、C和D不正確,向內部審計師提供恰當的指導、復核業務工作底稿以及確保業務目標實現都屬于業務監督的各項內容。
10. 以下哪項不是集體決策優于個人決策的方面:
A.集體可提高對某一解決方案的接受度,所以集體決策更容易實施;
B.集體決策與民主的方法一致;
C.在決策過程中,集體成員帶來更完備的信息和知識;
D.集體成員避免表達那些看上去偏離集體一致意見的想法。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如果集體成員對決策負責,他們參與決策實施的過程會增加決策實施的容易度;
答案B不正確,通過遵循民主的方法,集體決策增加了解決方案的合法性;
答案C不正確,集體要比個人擁有更多的資源;
答案D正確,集體審議現象是不受歡迎的,在集集成員接受看上去是集體一致意見的想法而不是說出屬于他們真實想法的時候,就會發生集體審議情形。結果可能是集體中的某些成員在決策時不會愉快。
編輯推薦:
2011年內部審計在治理、風險和控制中的作用練習題匯總
內審師考試內部審計作用練習題匯總
注冊內部審計師考試練習題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