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內部審計師正在執行一項測試,以確定煤氣電力用具公司是否應將其服務中心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外一個區域去。服務中心擁有維修服務用車,駛往顧客居住區,為其提供服務。審計師想確定搬遷到另一區域會帶來的駕駛平均里程的減少數量。以下哪個統計抽樣方法更適合于這種測試:
A.屬性抽樣
B.發現抽樣
C.按概率比例大小(貨幣單位)抽樣
D.單位平均值抽樣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屬性抽樣不產生有關數量值;
答案B不正確,發現抽樣是用來發現總體中存在的發生概率極低的屬性,不能用來估計某個變量;
答案C不正確,將個體賬面價值加總得到總體賬面價值,是PPS抽樣所用到的。
答案D正確,當據以推斷總體價值的個體賬面價值不能取得時,單位平均值抽樣是用來估計變量的唯一的變量抽樣方法。
2. 行為科學家已經確定人們的傾向會改變決策的質量,以下哪項最能說明行為決策失誤,(還可稱為表象失誤):
A.積極地評價表象的有利信息,消極地評價表象的不利信息;
B.由于個人承擔義務,使決策陷于連續失誤;
C.評價結果的概率用點估計取代范圍估計;
D.由于過去的成功而變得過于自信。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信息的表象如何可能會偏離其解釋及因此產生的行為。“組織行為學”第6版中將表象失誤定義為“積極地評價表象的有利信息,消極地評價表象的不利信息的傾向”。
答案B不正確,由于個人承擔義務,使決策陷于連續失誤屬于擴大義務傾向;
答案C不正確,表象失誤被定義為“積極地評價表象的有利信息,消極地評價表象的不利信息的傾向”;
答案D不正確,過于自信與表象失誤無關。
3. 內部審計師很擅長合理確認發生在一個組織單位內部的問題,但是,業務客戶不可能總以積極的方式對內部審計師的建議做出反應,有一種已書面化的方法被稱為“擴大義務”,“擴大義務”是指:
A.由于將不適當的信息和時間用于對繼續投資項目的成本/收益進行分析,而向老項目繼續投入資金的過程;
B.如果內部審計師能夠建議備選方案,以致決策者將這一新行動方案視為其主動實施的行動,決策者就會將新行動方案增加資源投入;
C.致力于看起來成功的項目,對不成功的項目不再追加資源投入;
D.決策者對以前的項目繼續增加資源投入以證實該項目是恰當的。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擴大義務是一種心理現象,與信息或時間的適用性無關;
答案B和C不正確,將更多的資源投入新方案中以及不再追加對不成功項目的投入都是擴大義務的反面例子。
答案D正確,由于一致性可能會產生不變性,所以可能在功能上出現障礙。避免來源于不一致性的內在沖突的愿望可能會對決策產生不利的影響。比如,在決策者要面對行動的失敗責任時,他/她就想證明最初的決策是合理的,而不管越來越多的證據所表達的反面信息。
4. 決策者經常面對在眾多的可行選擇中選擇其一的局面。他們的決策通常是在風險或不確定情況下做出的,也就是說,對每個備選方案的結果缺乏完整和準確的了解。以下哪項是準確的:
A.在風險的情況下,每個備選方案都只有一個潛在的結果;
B.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首要的任務是確定每個備選方案的多種可能結果的期望值;
C.在風險的情況下,決策僅依賴決策者的經驗和直覺;
D.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首要的任務是建立多種結果出現的主觀概率。
答案:D
解析:答案A不正確,在風險和不確定環境下,每一個備選方案都會有多種結果;確定性存在于只有一種結果的情況下;
答案B不正確,期望值的計算取決于概率;
答案C不正確,在風險的情況下,決策者還可能依靠概率信息。
答案D正確,由于未來事件的不確定性,概率對于管理層的決策是重要的。概率技術有助于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做出最佳決策。概率分為主觀概率和客觀概率。客觀概率是可以通過邏輯推理或實際的經驗算出,而主觀概率是根據過去的經驗和判斷來估計未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商業上,主觀概率可以表明人們對某些結果的信心程度。在不確定情況下,決策者必須首先建立主觀概率,只有這樣,決策過程才能象在風險情況下那樣繼續。
5. 決策者在一個所有圍繞決策的事實能準確知曉,并且每個備選方案僅與一個可能的結果有聯系的環境中工作。這個環境被稱為:
A.確定性;
B.風險;
C.不確定性;
D.沖突。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決策的未來結果的可變性越少,所涉及的風險就越小。如果每個選擇僅與一個可能的結果有聯系,不存在可變性,結果的概率就為1,這種情況是確定性的一種,稱為零變化。
答案B和C不正確,如果所有的事實都人所共知,并且每個備選方案僅有一個可能的結果,就沒有風險或不確定性;
答案D不正確,即便所有的事實都人所共知,并且每個備選方案僅有一個可能的結果,但各種備選方案間的沖突是可能存在的。
6. 在以下哪種情況下使用決策樹是恰當的:
A.不確定性和風險;
B.不確定性和主觀可能性;
C.確定性;
D.風險。
答案:D
解析:答案A和B均不正確,它們都將不確定作為答案的組成部分;
答案C不正確,在確定性環境下不必運用決策樹分析。
答案D正確,在各種選項及其結果、以及這些結果的概率能在很大程度上確定時,就可以使用決策樹分析。不過,在不確定環境下概率不為人所知。
7. 經理必須在許多不同的情況下進行決策。某經理在以下哪種情況下必須做出主觀決策:
A.存在不確定性;
B.存在風險;
C.確定性可能會實現;
D.概率能計算出。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在運用統計概率工具不能得出可能產出的結果時,就會存在不確定性。這類環境對于制定決策是最困難的,因為不能做出客觀的數學測定。因此,在決策過程中需要運用創造力,有必要依靠受過訓練的猜想,而不是從概率的角度計算估計。
答案B和D均不正確,風險意味著通過定量分析來減輕不確定性。在風險環境下,各種產生的可能性能得到客觀的確定,并且決策者不必僅是依靠預感;
答案C不正確,在確定性環境下,每個選項的結果人所共知,概率為1,因此這個決策過程是最客觀的。
8. 確定業務目標已經實現是業務的總體監督的組成內容,并且是以下哪位的最終責任:
A.內部審計人員;
B.審計委員會;
C.業務監督人員;
D.首席審計執行官。
答案:D
解析:答案A、B和C不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而非內部審計人員、審計委員會或業務監督人員要對確定業務目標已經實現負最終責任。
答案D正確,首席審計執行官負責確保提供恰當的業務監督。監督過程從業務計劃開始,持續貫穿于業務的檢查、評價、報告和后續追蹤各個階段(實務公告2340-1)。
9. 為確保在確認業務中對某些審計發現采取了糾正措施,可要求進行后續追蹤活動。內部審計活動開展所需要的后續追蹤活動的責任應當在以下哪項是界定:
A.內部審計活動的書面規章或與客戶達成的協議;
B.審計委員會的使命聲明;
C.在每次審計之前下發的業務通知單;
D.在適當的業務報告中的目標表述。
答案:A
解析:答案A正確,內部審計師所進行的后續追蹤是指他們用以確認管理層針對報告中的業務發現、建議(包括外部審計師和其他人員的審計發現和建議)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充分、有效和及時的工作過程。在確認業務中的后續追蹤責任應在內部審計活動的章程中界定(實務公告2500.A1-1)。在咨詢業務中,對結果處理的監控程度取決于與客戶達成的協議。
答案B不正確,后續追蹤不會在審計委員會的使命聲明中具體說明;
答案C不正確,業務通知單可以包含有關后續追蹤責任的表述,但它應以書面的、權威的內部審計活動的章程為依據;
答案D不正確,后續追蹤的權力和職責可在適當的業務報告中引用,但應該首先在內部審計活動的章程中規定后續追蹤的定義。
10. 如果內部審計師發現沒有對以往的確認業務發現采取糾正措施,并且這個問題依然有效,內部審計師應該:
A.再次在當前的業務發現中指出以往的審計發現;
B.確定管理層或董事會是否已承擔沒有采取糾正措施的風險;
C.尋求董事會的批準,開始采取糾正措施;
D.對所涉及的區域安排進一步審計。
答案:B
解析:答案A不正確,如果管理層或董事會已承擔不采取糾正措施的風險,就沒有必要報告這件事情;
答案B正確,內部審計師應確認已經采取有關糾正措施并正在達到期望的結果,或者確認管理高層或董事會已經承擔了對所報告的發現不采取糾正措施而產生的風險(實務公告2500.A1-1)。
答案C不正確,內部審計師不應承擔采取糾正措施的經營責任;
答案D不正確,如果管理層或董事會已承擔不采取糾正措施的風險,就沒有必要對所涉及的區域安排進一步審計。
編輯推薦:
2011年國際注冊內審師實施內部審計業務練習題匯總
國際內審師實施內部審計業務備考模擬題匯總
國際內審師內部審計業務自測題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