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是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之一,為了幫助考生更加系統地復習備考,小編特整理了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相關知識點,希望能給您的備考帶來一定的幫助,順利通過考試!
在確定實質性分析程序對特定認定的適用性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1)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鑒于實質性分析程序能夠提供的精確度受到種種限制,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越高,注冊會計師應當越謹慎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
如果針對特別風險僅實施實質性程序,注冊會計師應當使用細節測試,或將細節測試和實質性分析程序結合使用,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2)針對同一認定的細節測試。在對同一認定實施細節測試的同時,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可能是適當的。
3.數據的可靠性。注冊會計師對已記錄的金額或比率做出預期時,需要采用內部或外部的數據。
數據的可靠性受其來源及性質的影響,并有賴于獲取該數據的環境。在確定實質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數據是否可靠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1)可獲得信息的來源。數據來源的客觀性或獨立性越強,所獲取數據的可靠性將越高;來源不同的數據相互印證時比單一來源的數據更可靠。
(2)可獲得信息的可比性。實施分析程序使用的相關數據必須具有可比性。通常,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的數據與被審計單位的相關數據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應當注意,對于生產和銷售專門產品的被審計單位,注冊會計師應考慮獲取廣泛的相關行業數據,以增強信息的可比性,進而提高數據的可靠性。
(3)可獲得信息的性質和相關性。可獲得的信息與審計目標越相關,數據就越可靠。
(4)與信息相關的控制。相關的控制越有效,信息越可靠。
如果注冊會計師通過測試獲知與信息編制相關的控制運行有效,或信息在本期或前期經過審計,該信息的可靠性將更高。
4.做出預期的準確程度。準確程度是對預期值與真實值之間接近程度的度量,也稱精確度。預期值的準確性越高,注冊會計師通過分析程序獲取的保證水平將越高。
在評價做出預期的準確程度是否足以在計劃的保證水平上識別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主要因素:
(1)對實質性分析程序的預期結果做出預測的準確性。例如,與各年度的研究開發和廣告費用支出相比,注冊會計師通常預期各期的毛利率更具有穩定性。
(2)信息可分解的程度。通常,數據的可分解程度越高,預期值的準確性越高,注冊會計師將相應獲取較高的保證水平。當被審計單位經營復雜或多元化時,分解程度高的詳細數據更為重要。
(3)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的可獲得性。在設計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應考慮是否可以獲得財務信息(如預算和預測)以及非財務信息(如已生產或已銷售產品的數量),以有助于運用分析程序。
5.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預期值只是一個估計數據,大多數情況下與已記錄金額并不一致。為此,在設計和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應當確定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考慮是否需要做進一步調查。
通常,可容忍錯報越低,可接受的差異額越小;計劃的保證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異額越小。
可接受的差異額越低,注冊會計師需要收集越多審計證據,以盡可能發現財務報表中的重大錯報,獲取計劃的保證水平。
如果認為僅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不足以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注冊會計師還應測試剩余期間相關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或針對期末實施細節測試。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