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妞这里只有精品_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应用_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_色多多污污下载

當前位置:

帶你走進德國——第二大留學生目的地

發表時間:2015/2/9 9:40:29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柏林洪堡大學經濟學系歷史悠久的教學樓內正在舉行畢業生聚會:為了紀念“經濟與管理科學碩士課程”(MEMS)創立十周年,該專業三分之二的畢業生和在校生都來到這里,亞洲面孔很多,歐洲人到成了少數。聽到最多的是帶有美國口音的英語。約拿丹?西格爾(Jonathan Siegel)也在那里,他的父親是新西蘭人,自己是意大利人,在2002年完成了MEMS的學業,如今在汽車供應商ASK工廠負責美國的市場。這位34歲的熱那亞人說:“對于外國學生來說,在選擇留學地之時,德國雖然不是首選,卻緊跟美國之后,列第二位。”

    對于歐洲以外的留學生來說尤其如此,例如印度人和中國人。“他們的說法是:美國沒去成,意大利——不,沒人想去度假。英國的食物又太差了。那么還有德國。”西格爾眨著眼睛說。大家來到愛因斯坦和梅塞德斯-奔馳的祖國都不是為了“甜美的生活”,而是為了提高自己。“因此在一所德國大學完成學業是正確的選擇。”
 
    188000名外國學生在德國注冊

    持這種看法的人不在少數。據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與高校信息系統(HIS)的一份研究顯示,2007年,188000多名外國人在德國大學注冊,占德國大學生總數的約十分之一。國際上,只有在英國和美國的外國留學生的絕對值超過了這個數字。

    高校信息系統的研究員烏爾里希?霍布萊因(Ulrich Heublein)說:“德國的高等教育在國外很有聲望。”尤其是在東亞和東歐,大多數在德留學生都來自這兩個地區。席勒和歌德直到馬克斯?普朗克和維爾納?海森貝格(Werner Heisenberg)的個人魅力不容小覷。德國作為世界出口冠軍的經濟地位也在吸引著年輕人。2006年,22%的外國留學生——尤其是來自低收入國家的那些——在德國選擇了工程學專業。其次是語言和文化學科,占24%,排在第三位的是自然科學,占20%。

    只要獲得德國綜合大學或高等專科學校的畢業證書,留學生們在就業市場上就獲得了優勢——無論是在他們的祖國還是在德國的跨國企業中。“在國外留學是對自己很多方面的充實,”27歲的中國學生董傳文(音)說,他剛剛結束了MEMS的學業。如果不來柏林的話,留在崛起中的中國,也不乏好的出路:這位電子技術工程師在上海附近的一所大學中學習,他所就讀的系是中國該專業的第二強,而且還在學生時代他就已經是這個領域內一家運轉良好的企業的所有者。五年前,在慕尼黑的一家微芯片生產廠實習時,董發現自己喜歡上了德國。現在,他很享受柏林的時光——尤其是在乘坐城鐵時。“有時候我只是坐車穿過城區。我喜歡這樣,”他微笑著說。他稱贊道,在德國可以很安逸地生活,人們都很友好,教授們也是。學生們在上討論課時積極參與,這一點他很喜歡,這種授課方式非常好,這要求他在學期中間也要好好學習,而不只是在考試之前突擊復習。而在中國幾乎只有講座課和大型的畢業考試,一種完全不同的大學體系。
 
    先是驚訝,后是驚恐

    然而,對于許多外國留學生來說,恰恰是德國教育體系讓他們頭疼。漢堡大學負責國際交流事務的約翰?海爾曼(Jochen Hellmann)說,很多外國學生在第一節討論課被老師直接提問時,不知所措的人不在少數。“他們經常想,這是一個試探,他們應當迎合教授的觀點。”許多人缺乏專業相關的德語語言知識。甚至專業知識最好的學生也經常保持沉默,遲疑不前。

    因此,漢堡大學自1999年開始就開設了跨文化訓練課程,從2007年開始,為外國留學生開設了“預備討論課”。在這個課堂上會練習諸如如何在討論課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做報告,論文應當遵守什么格式。此外還包括專業語言課程。問題是,由于缺錢,這門課只能提供不到80個名額。
 
 
    預備課程將得到貫徹

    約翰?海爾曼認為,這些預備課程必須貫徹到底——只有這樣,外國留學生們才能充分地適應德國的學習。他強調說,事后補救是不行的。與此相反:到德國來的留學生,專業知識上幾乎都沒有問題,他們的問題是對失敗的恐懼。因為這些留學生往往背負著家庭的希望,尤其是那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學生。這種壓力會導致明顯的挫敗感和絕望。退學率也同樣驚人:根據HIS的計算,二分之一的外國學生沒畢業就草草結束學業。

    烏爾里希?霍布萊因還列舉兩項不慎樂觀的研究數據:只有43%的受調查留學生的留學首選地是德國,只有不到25%的學生樂意向其同胞推薦來德國學習。如果一名印度人更愿意去哈佛或麻省理工而不愿意在一所德國大學學習,也是可以理解的了。而很多留學生對德國大學體系的負面印象則令人憂慮。霍布萊因認為:“必須要做點兒什么了。”另一個問題是德國學生和外國留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只有五分之一的德國學生經常與外國同學打交道。
 
    德國人的冷漠

    “在別的國家,很容易就能與陌生人結識。這一點在德國對一些外國人來說很困難,”伊萬?巴爾巴里奇(Iván Barbaric)說,他是法蘭克福天主教高校教區的外國人事務負責人。許多來找他的人是來尋求經濟援助的。也有人只是來傾訴難題。他們抱怨說:“我有什么事的時候,別人根本不屑一顧。”

    但另一方面,外國學生也應該更加積極主動,而不是自我封閉。18歲就從黎巴嫩來到明斯克的物理系學生穆斯塔法?阿爾?赫爾韋(Mustapha Al Helwi)說,他剛來德國的時候以為會碰到諸多不便。但漸漸的他發現,這里的人與家鄉的居民沒什么不同。要想在德國贏得朋友,努力學習德語非常重要。不過也確實有排斥外國人的現象。在找租住的房子的時候,他自己就陷入了這種窘境——他屢次被拒絕,僅僅因為他是外國人。“遇到這種情況,就一定要提醒自己,還是有很多友善的德國人的”,他說。

    對于阿爾?赫爾韋來說,一次真正的文化震撼是德國的街頭小報《圖片報》。“我真沒想到,這么多德國人讀這種東西,”他說,“比在路上撞到哲學家還要奇怪。”

(責任編輯:zyc)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各地資訊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