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現代城市規劃產生、發展及主要理論
大綱要求
1、了解現代城市規劃產生的歷史背景
2、熟悉現代城市規劃的早期思想
3、熟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
4、熟悉戰后城市規劃學科的主要理論發展
(一)現代城市規劃產生的歷史背景(了解)
1、歷史背景
18世紀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居住模式,城市化進程推進,城市人口急劇增長,居住條件不斷惡化,引起了各階層人士的關注。在19世紀中葉,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關注城市的未來發展方向的討論。這些討論在很多方面是過去對城市發展討論的延續,同時又開拓了新的領域和方向,為現代城市規劃的形成和發展在理論上、思想上和制度上都進行了充分準備。
2、現代城市規劃形成的歷史淵源
理論基礎--空想社會主義
源自莫爾 "烏托邦"概念
代表人物--歐文、傅立葉。
歐文1817年在美國印第安那州實踐的 "協和村"方案。博立葉1829年提出以"法郎吉"為單位及1500-2000人組成的"大社會"。戈定1859-1870年在法國Guise的工廠相鄰處的實踐。
法律基礎--英國的《公共衛生法》、《貧民窟清理法》、《工人住房法》。
實踐基礎--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
1.巴黎改建:
巴黎改建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城市改建的樣板。
2.城市美化:
英國公園運動--西諦。
奧姆斯特--紐約中央公園。
美國城市美化運動--以1893年芝加哥博覽會為起點的對市政建筑物進行全面改進為標志。
(二)現代城市規劃早期思想(熟悉)
1、霍華德的田園城市
以霍華德 "田園城市"為標志的現代城市規劃,出現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框架。
理論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概念: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及產業設計的城市,其規模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土地歸公眾所有,由委員會受托管理。
田園城市模式:田園城市包括城市和鄉村兩個部分,城市規模必須加以限制,每個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萬人,超過這一規模就要建設另一個新城市。
田園城市布局:圓形,中央為公園,六條主干道從中心向外輻射,核心部位為公共建筑,在城市直徑線的外三分之一處設環行林蔭大道,城市外圍地區建設工廠、倉庫。
田園城市實踐:萊徹沃斯,由恩溫、帕克設計完成,第一座田園城市。
2、柯布西埃的現代城市設想
柯布西埃是現代建筑運動的重要人物,是理性功能主義的規劃思想,這種思想集中體現在由他主持撰寫的《雅典憲章》(1933年)之中。
柯布西埃的兩個方案 "明天城市"和"光輝城市",體現了城市集中發展的思想。
"明天城市"規劃方案
1922年發表 "明天城市"規劃方案:闡述了他從功能和理性角度出發對現代城市的基本認識,從現代建筑運動的思潮中引發了關于現代城市規劃的基本構思。
300萬人口的城市的規劃方案:
"光輝城市"規劃方案
1931年發表 "光輝城市"規劃方案,這一方案是他思想集中體現:城市必須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擁擠問題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即大量高層建筑+地鐵和人車分離高效率交通系統。
規劃實踐--20世紀50年代昌迪加爾規劃
小結:
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是希望通過在大城市周圍建設一系列規模較小的城市來吸引大城市的人口,從而解決大城市的擁擠和不衛生狀況。主要基于社會改革的理想,直接從空想社會主義出發而建構其體系,體現人文的關懷和對社會經濟的關注。
而柯布西埃則指望通過對大城市結構的重組,在人口進一步集中的基礎上,在城市內部解決城市問題。從建筑師的角度出發,關心建筑和工程,以物質空間的改造來改造整個社會。
兩種思想界定了城市空間發展的兩種指向:城市的分散發展和集中發展
3、其他的理論探索
(1)線形城市由西班牙工程師索里亞.瑪塔于1882年提出。
①最主要原則:城市建設的一切其他問題,均以城市運輸問題為前提。運輸經濟,耗時最少。
②城市結構:由鐵路和干道串聯在一起的、連綿不斷的長條形建筑地帶。
③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設施又不脫離自然。
④實踐 "對城市規劃和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斯大林格勒等城市規劃實踐中得到運用;哥本哈根(1948年)指狀式發展、巴黎(1971年)軸向延伸等都是線形城市模式的發展。
(2)戈涅的工業城市
法國建筑師戈涅20世紀初提出、1904年展出、1917年出版《工業城市》專著。(探討現代城市在社會和技術進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組織)
基本思路:注重各類設施本身的要求和與外界的相互關系,將各類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擴建,直接孕育了《雅典憲章》的功能分區的原則。
意義:對于解決當時城市中工業居住混雜而帶來的種種弊病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特點:以重工業為主,具有內在的擴張力量和自主發展的能力,因此更具有獨立性,這對于強調工業發展的國家和城市產生了重要影響。
(3)西諦的城市形態研究
原則:以確定的藝術方式形成城市建設
①通過城市空間各個構成要素的研究,在城市建設中強調人的尺度、環境的尺度與人的活動以及他們感受之間的協調,從而建立城市空間的豐富多彩和人的活動空間的有機構成。
②在經濟和藝術之間,城市規劃不能走向任一極端:在主要廣場和街道的設計中強調藝術布局,在次要地區則強調土地的最經濟使用。
(4)格迪斯(生物學家)的學說
格迪斯強調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人類居住地與特定地點之間存在著一種已經存在的,由地方經濟性質所決定的內在聯系,因此場所、工作和人是結合為一體的。
1915年出版《進化中的城市》,把對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之上,把自然地區作為規劃研究的基本框架。
①把自然地區作為規劃研究的基本框架,將城市和鄉村的規劃納入到同一體系之中,使規劃包括若干個城市以及它們周圍所影響的整個地區。這一思想經美國學者芒福德等人的發揚光大,形成了對區域的綜合研究和區域規劃。
②提出城市規劃的工作模式--調查-分析-規劃。
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