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五:我國北方屢遭沙塵暴肆虐
“同志們,我們不能閉門開會。會場外,北京正出現嚴重的降塵天氣,這雖然有氣候的因素,但也反映出環境問題的嚴重性。”4月17日,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在漫天的浮塵中召開。開幕式上,從黃色沙塵中走來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開場白振聾發聵。
在北方,雖然年年春季都有沙塵天氣,但是,像今年這樣“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沙塵暴實在不多。沙塵暴肆虐,致使機場航班取消,列車遭襲,人們出行受阻。這些,與其說是自然災難,不如說是大自然對人類發出的嚴重警告。 近百年來,人類依靠科學技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但是,在品嘗發展甜頭的同時,卻“忘記”了向大自然“埋單”,只是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今天,大自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人類發出警告,沙塵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其實,如果我們稍加回憶,這幾年,特大洪水、山體滑坡和江河污染等許多令我們痛心疾首的事件,有多少是單純的自然災害呢?其背后不乏畸形的經濟開發和環境資源的過度消耗,更有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治理不力的行政瀆職。
事件六:虐貓事件
3月1日,在各大門戶網站,一組變態殘忍殺害貓的圖片被廣泛傳播:美麗的湖畔,一名打扮時髦的女子懷抱一只乖順的小貓,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場面溫馨;但接下來的舉動令人震驚,那女子將小貓放到地上,輕輕撫摸著;小貓躺在地上,瞇著眼睛看著女子。那女子用她那雙嶄新亮麗的高跟鞋跟踏進了小貓的肚子里。小貓張開了嘴巴,似乎在慘叫。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高跟鞋跟接著狠狠地插進小貓的嘴中,又插進小貓的眼睛里。小貓眼珠都被踩出來了,最后腦袋被踩爆了,“漂亮”的高跟鞋踩在一片血肉模糊之中。
這組圖片激起了無數網民的極度憤慨,聲討之聲不絕于耳:“真是人干的嗎?”、“太殘忍啦!”……
憤怒之余,人們不禁要問: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地球,動物與動物之間難道就不能和平相處?我們已把對我們生命造成威脅的動物趕到滅絕的邊緣,可這些可愛小動物呢?它們過去曾為我們守護糧食,給我們帶來安心,也曾陪伴著我們走出寂寞的時刻,為我們帶來快樂與歡笑!可是為什么今天我們要如此地殘暴?是因為我們的危機心理?還是因為我們漠視生命……?
事件七:狩獵權拍賣事件
受國家林業局委托,我國首次國際狩獵野生動物額度拍賣原定于8月13日舉行。按照設想,在指定時間和指定地點,國際獵人可以通過競標獲得合法獵殺指定野生動物權利。基本價格為,一只盤羊1萬美元、一只巖羊2500美元、一只馬鹿6000美元、一只藏圓羚1500美元,一頭野牦牛4萬美元……
但消息發布僅兩天,事件立刻成為輿論焦點,獵額度一經披露,公眾便舉起了"質疑牌" :狩獵是否考慮到不利因素?怎樣能確保一級保護動物不因此舉變成瀕危動物?在狩獵過程中怎么保證不多殺和誤殺?……
事件八:我國發布第一份綠色GDP核算研究報告
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9月7日日共同發布了耗時2年作出的中國第一份綠色GDP核算研究報告——《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
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2006年初在10個省市啟動了以環境核算和污染經濟損失調查為內容的綠色GDP試點工作。啟動綠色GDP試點工作的10省市分別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浙江省、安徽省、廣東省、海南省、重慶市和四川省。試點工作將歷時一年,分為技術準備、研究調查、全面核算、技術準備四個階段。
12月9日,榮獲“2006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特別獎的綠色GDP課題研究小組代表在發表獲獎感言時透露,綠色GDP的核算并沒有獲得中國所有省份的支持 ,就在同時已有一些省市要求退出試點。
事件九:我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開始實施
財政部和環保總局11月22日聯合發布了《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意見》表明我國從2007年1月1日起將逐步推廣政府綠色采購制度。政府“綠色采購”制度開始實施,優先購買對環境友好的環境標志產品,將鼓勵企業生產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的產品,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同時引導消費者去選擇綠色產品。 也對政府采購和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批《采購清單》是在綜合考慮國民經濟發展和產品技術性能、信譽度及市場成熟度的情況下,從國家認可的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機構認證的環境標志產品中選取確定的。包括:輕型汽車、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及多功能一體機、水性涂料、人造木質板材、木地板、家具、電視機、輕質墻體板材、塑料門窗、白乳膠、建筑用塑料管材、建筑陶瓷、衛生陶瓷等14類產品81家企業856個型號的產品。
《采購清單》內容包括產品生產企業名稱、產品型號、中國環境標志認證證書號,和認證證書有效截止日期等基本信息,在中國政府采購網、國家環保總局網站和中國綠色采購網公布。
事件十:各大城市相繼出臺電動自行車禁令
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對電動自行車解禁上牌之后,廣州市從11月15日起,在全市范圍內禁行電動自行車。無獨有偶,在海口市,盡管在立法聽證會上九成代表認為電動自行車不該禁,海口警方還是作出決定,從11月30日起禁行電動自行車。對于電動自行車,有的城市開禁,有的城市封殺,這反映了不同的城市管理理念。
大多省市出臺禁令的主要理由,是電動自行車“安全性差,污染嚴重,給交通造成巨大壓力”。
據專家分析,合格電動車在安全性能方面,基本與普通自行車無異;在環保方面,合格電動車配的蓄電池都是回收的,不會有隨意丟棄產生大面積污染的現象。中國科學院專家曾預言,電動自行車作為一種綠色交通方式,必將在未來立體交通中扮演重要角色。作為新生事物,電動自行車發展初期存在一些問題是正常的。不合標準的電動車影響交通,政府部門可以從完善設施、加強管理等方面著力解決,似乎沒有到“嚴禁”的地步。
從普通市民角度看,電動自行車價格低廉、節能環保、機動方便,已成為成千上萬收入不高的普通工薪階層較為理想的代步工具。不管在哪個城市,普通市民階層永遠是大多數,買得起機動車的人是少數。對交通管理部門來講,應該對不同階層合理的出行需求都給予適當滿足。城市道路是社會公共資源,在當今公交服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剝奪廣大電動車主使用道路資源的權利和選擇出行方式的自由,這是很不公平的。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