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妞这里只有精品_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应用_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_色多多污污下载

當前位置:
首頁 >> 公務員 >> 申論 >> 申論指導 >> 正文

名師詳解08年公務員考試申論四大民生熱點

發表時間:2014/1/26 20:36:14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名師詳解08年公務員考試申論四大民生熱點
民生熱點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名師熱點評析:在我國,對于這個話題的關注,實際已經由來已久,這實際上是一直以來“看病難、看病貴”的熱點延伸,而這個點,老師認為是我國現階段解決“醫療問題”的首要著力點。因為問題的解決往往是先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常常是“三軍未動,制度先行”。而隨著全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會議在07年7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開,該問題的迫切性就開始“明確地”“擺在了我們的臺面上了”。而這次會議透露出來的信息是,2007年國務院在有條件的省選擇2至3個城市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2008年將擴大試點,爭取2009年試點城市達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國全面推開,逐步覆蓋全體城鎮非從業居民。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我國在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之后又一重大舉措,標志著我國在建立“全民醫?!狈矫孢~出了重要一步。

一、對于該話題,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點:

(1) 主體的顯著不同。
(備注:核心點是要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與我們所熟悉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及“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嚴格區分開來。)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主要解決城鎮非從業人員,特別是中小學生、少年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看病就醫問題。
1998年,我國開始在全國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2003年開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和逐步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這兩項惠民工程已覆蓋了我國大多數居民,對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起到積極作用。但是,包括中小學生在內的城鎮非從業居民尚未被納入社會醫療保險范圍。而這一群體目前估計有兩億之眾。

(2) 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
那么為什么說時機已經成熟?假如碰到要考察這一話題,老師認為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需要在我們的申論文章中有所體現。其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主要在于我國財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長,使得我國的國力能夠承擔這一制度帶來的“政策成本”。尤其是近幾年來,全國財政收入一年一個新臺階,繼2003年突破2萬億元,2004年突破2.5萬億元,2005年突破3萬億元,2006年接近4萬億元后,今年又保持了較快增長態勢。單從數據上來看,戴老師認為這個政策的未來還是比較樂觀的。

(3) 操作應該兼顧我國的“國情“及地方的“省情”、“市情”、“縣情”。
至于具體的對策,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主要是:一、我國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應堅持低水平起步原則。二、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現實國情出發,根據各方承受能力合理確定籌資水平、保障標準,重點保障城鎮非從業居民的住院和門診大病醫療需求。三、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逐步試行門診醫療費用統籌。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擴大制度的受益面。

(4)參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應該堅持“民主自愿”的原則。
老師認為這個點主要是涉及到構建“和諧社會”這個國家政策??梢哉f“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但執行的過程中萬不可“變了味道”,如果強制性地要求特定人群參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反而會產生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出來,這就與我們希望構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初衷是相違背的了。所以目前國家的主流觀點的看法就是:“可以隨意參加,但不強迫參加”。即不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包括職業高中、中專、技校學生)、少年兒童和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都可自愿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從而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目標,以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

(5)費用標準的制定要“合理”、“統一”及“可承受”。
至于具體的對策,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主要是:(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應以家庭繳費為主,政府給予適當補助。(二)對試點城市的參保居民,尤其是對屬于低保對象的或重度殘疾的學生、兒童參保所需的家庭、成年非從業居民中屬于低保對象、重度殘疾及低收入家庭60歲以上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應給予費用上的減免或補貼資助。(三)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將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合理制定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起付標準、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完善支付辦法,合理控制醫療費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證基金的收支平衡和制度的平穩運行。

(6)資金的管理要“統一”。這項基金應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統一管理,單獨核算,確保基金安全。

(7)相關聯的社會問題也要一同解決,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故國家還應在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同時,協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



民生熱點二:“藥價虛高”問題的治理

熱點評析:在我國,“藥價虛高”問題已涉及到大部分民眾根本利益的重要社會問題。目前關于這個問題的基本現狀是:我國藥品經營,從審批到生產、定價再到銷售,環節多,秩序亂,鏈條長。而這種畸形而漫長的利益鏈是藥價虛高,并造成群眾看病貴的主要原因。目前國內的主流觀點普遍認為,“剪斷銷售利益鏈”是降低“藥價虛高”的關鍵所在。

一、關于該社會問題的解決對策,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老師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各地應堅決推進以省為單位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高值醫用器材及其他常用醫療器材逐步納入集中招標采購。逐漸將招標藥品的種類擴大到醫院的大部分用藥,嚴格對中標藥物價格執行情況。有條件的地方,采取網絡招標模式,通過電子交易平臺減少藥品流通的中間環節,降低采購成本。完善招標程序和招標模式。
(2)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的藥品定價體系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藥品醫用器材專營、專賣制度。
(3)科學核定成本,確定藥品和醫用器材的價格,并實行統一配送,統一零售價格。
(4)出臺硬性規定,引導醫生合理用藥、減輕患者負擔。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醫生執行診療規范的監督。定時對醫院用藥進行調查分析,對每個醫院使用量大的藥品,以及這些藥品中每種藥品處方量最大的醫生的用藥情況進行調查分析,調查哪些醫院、哪些醫生、哪些品種的藥品存在不正常情況。對存在價格虛高問題的藥品,采取強制降價、限用等措施進行整改,問題嚴重的藥品應果斷停用。
(5)科學的藥品成本效益評價是合理定價的基礎。為杜絕企業虛高定價,建議成立由藥學專家、經濟學專家、臨床專家等組成的藥品定價和測算機構,或專家小組,對現有藥品逐個進行經濟成本效益分析,尤其是對新藥。并以此作為調整價格的依據,結果向社會公告。
(6)完善醫療機構補償機制。要降低醫療機構對藥品的依賴程度,通過其它途徑補償使其基本收支平衡。提升診療費,保證醫院收入基本持平。另外,政府應對各種醫療機構準確定位,屬于公益性的,要對其補償到位。
(7)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尋求患者的“代言人”。對醫療服務需方也就是患者而言,政府應加強對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加強公共衛生系統建設,讓百姓少得?。辉黾油度胫С洲r村合作醫療制度。同時,通過發展“第三方付費制”,擴大社會醫療保障范圍,降低單個病人的風險,并形成對醫方的有效制衡。
(8)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藥品價格的監督管理,對虛報生產成本、擅自抬高藥品價格及各種違反《價格法》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積極探索對進口藥、合資藥等市場指導價藥品的監督管理機制。
(9)應結合目前醫藥市場狀況,調整國內醫藥產業結構,實行企業兼并和資產重組,全面引進先進技術,提高規模經濟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減少惡性競爭。
(10)加快推進醫藥分家,真正落實“收支兩條線”。我國應加快推進醫藥分家,真正實現在醫院內部徹底切斷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與藥品營銷間的利益關系。要積極探索將醫院門診藥房改為藥品零售企業的試點并大力推廣,使其成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照章納稅的經濟實體。在財政補助和醫療服務價格政策不到位的情況下,對醫院藥品堅決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對藥品收支結余任何部門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
(11)進一步加大醫藥回扣風的打擊力度堅決關閉藥品非法集貿市場,降低藥品價格,堅決糾正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切實打擊醫藥回扣風。加強醫藥市場監管,進一步整頓和治理藥品回扣,對收受回扣的醫務人員和行賄的藥品推銷員給予嚴厲處罰,凈化醫藥市場。
(12)嚴格管理藥品廣告宣傳必須按國家有關藥品廣告宣傳規定,加強藥品廣告審批,對不符合要求堅決不予發布,努力減少藥品廣告宣傳費用,切實降低藥品成本。
(13)大力培養臨床藥師隊伍,積極開展臨床藥學服務,正確引導醫師合理用藥,降低患者負擔。
(14)政府應該同步增加對藥品醫療共公開支的資金投入,在老百姓醫療藥品的總費用中,增大政府負擔的比例,緩解老百姓對藥品價格高漲的壓力。
(15)要提高市場準入標準,改變目前生產過渡和流通無序問題。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大對醫藥企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對于技術水平低、生產設備落后、資源浪費、污染嚴重的企業堅決予以淘汰。要鼓勵開展技術創新,開發新優產品,特別是要扶持生產技術含量大和療效價格比高的藥品。



民生熱點三:“物業管理”問題

名師熱點評析:“物業管理”這個詞的解釋,通俗地講是指物業管理企業受物業所有人的委托,依據物業管理委托合同,對物業的房屋建筑及其設備、市政公用設施、綠化、衛生、交通、治安和環境容貌等管理項目進行維護、修繕和整治,并向物業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綜合性的有償服務。因此,從宏觀意義上來看,我們應該認為物業管理費開支主要包括維修、保安、保潔、綠化、道路、稅費等幾個方面。而目前我國的物業管理企業,在管理中體現的是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管理行為,這種市場化的運作是以有價值的服務來實現的,因此在物業管理市場中必然的要求是“誰受益,誰交費”?;蛟S從“傳統的意義”上來剖析,考生們在遇到涉及“物業管理”的社會問題時,可能“潛意識”地把“物業管理公司”直接就當做了“壞人”,其實我們看問題可以退一步看,任何階層,其實都是有“好”有“壞”的,不可能出現一個“絕對”是“壞”的階層。因此,對于這個問題,老師建議考生可以分別從“業主”和“物業公司”兩個不同的利益角度,各自地去剖析其中的“奧秘”所在,或許這樣去看問題的角度能讓我們了解更多的真相。

一、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物業公司”做得“不對”的地方主要有以下方面:
(1)業主對物業服務收費缺乏知情權。從很多的實際例子來看,可能大部分物業管理公司都能做到明碼標價收費,能在小區的醒目位置公示服務項目內容、收費標準、收費依據等,但對物業服務收費的收支情況,物業管理公司往往沒有按有關規定“每年不少于一次向業主大會或者全體業主公布物業服務資金的收支情況,接受業主和業主委員會的監督,而此舉常常是侵犯了業主的知情權和監管權。
(2)物業企業員工素質不高,服務不規范,認為物業管理是簡單勞動,于是低薪聘請一些文化低、沒有接受過專門培訓的人員上崗。即使企業對員工培訓,也還是停留在基本技能的初級階段,還未走向由勞動部門參與的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培訓與鑒定。致使物業服務工作不到位,不按規范操作,從業人員流動性大、素質低,高品質的物業公司寥寥無幾。
(3)保安工作形式多于實質,作用沒有真正發揮。表現為:重門崗,輕巡邏查看;重小區內部安全,輕外圍防患;重治安問題,輕設施安全;重人員數量,輕人員素質;重人員配置,輕崗位管理監督;重對人的防患,輕對物的安全監護。
(4)

二、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業主”方面做得“不對”的地方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由于物業管理內容主要是小區的公共部位、以及小區公用設置的維修,不涉及業主室內部位。但有些業主卻認為物業管理公司的工作不僅僅是保潔、保安、綠化,應無所不包,要求物業企業無償為住戶室內提供一切服務,一旦得不到滿足,就以此為“借口”拒交、少交、欠交物業管理費。而“不交、少交、欠交”物業管理費在物業管理行業中似乎已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它直接影響和制約了物業管理行業生存和發展。
(2)成立業主委員會工作滯后。目前很大一部分的居民住宅小區都沒有成立業主委員會。雖然有個別社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但都沒有形成和發揮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橋梁與紐帶的作用;服務質量的監管工作沒有真正地開展起來;對物業服務與公共財務的收支疏于監督。同時,由于業主委員會自身缺乏對物業相關政策、規定的了解、理解和運用,致使物業企業單方面說了算,而業主委員會卻對物業的管理事項難以決策。
(3)有個別業主過度強調個人的實用性利益而不顧社區整體外觀形象的共同維護。如:防盜鋼窗、空調等的安裝零亂;私占公共場所,擁堵通道;隨意丟棄堆放生活垃圾袋;寵物糞便隨處可見等。這些行為不僅增加了物業公司的工作難度和不應有的工作量,而且破壞、影響了社區的整體美觀和社區的環境。

三、關于該社會問題的解決對策,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老師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物業管理企業應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加大專業人才培訓力度,吸引和留住人才,發揮和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做好服務集成,通過高標準服務來激發消費者的自覺繳費意識,從根本上解決物業管理收費難的問題。
(2)要完善不動產登記制度,對物業特別是業主共有共享的部分詳細登記;明確物業管理是業主對物業進行自主治理的活動,物業管理權是業主的權利,要盡快出臺“物業管理法”,真正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服務。
(3)提高物業管理企業的注冊門檻。啟動物業管理市場預警系統,促使一部分物業管理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清除一些制約行業整體水平提高的“小、散、濫”物業管理企業,最終實現強強聯合,形成物業管理集團。
(4)物業管理企業必須捕捉市場信息,突出物業服務的人性化理念,將物業管理服務超越單純的維修與維護,為小區用戶營造一種高品位的生活氣氛,引導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推行“零缺陷”服務的理念。
(5)建立和完善涉及“房屋及維修管理”、“設備設施管理”、“環境衛生管理”、“保安保衛、消防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
(6)應建立物業管理行業管理辦法、物業管理企業管理辦法、業主委員會管理辦法等。通過這些法律法規、規章及辦法的制定與施行,使物業管理的管理、服務、經營、收費等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依法管理和運作。
(7)減少管理部門和管理層次,加強物業管理相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運作,實施科學管理。同時要建立物業管理市場準入制度。
(8))要通過行政管理的手段,合理地限制開發商盲目組建自己的物業管理公司。鼓勵開發商從社會上聘請那些經過實踐被業主認可的物業管理公司來進行專業化的管理。鼓勵通過招投標等方式公開選聘物業管理公司,引進競爭機制,促使物業管理行業朝高度市場化方向發展。
(9)新聞媒體的報道應保持“中立性”應更多地了解物業管理行業的政策法規和行業特點,深切體會和加深對物業管理行業的了解、同情和支持,從而進行正面的引導,使業主對物業管理有一個深入地認識,促使業主形成正確的物業管理消費觀念。
(10)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使社會公眾客觀公正的看待物業管理這一新興行業,加深對這一行業的了解并對這一行業的作用充分重視,更新觀念,順應我國房地產體制改革與發展的大趨勢,增強對物業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和對物業管理消費的認同感。



民生熱點四:就業問題

名師熱點評析: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據中國社科院研究顯示,2006年新增勞動年齡人口達到峰值。今后幾年,全國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萬人,另外還有1400萬下崗失業人員。照目前經濟增長速度,每年可安排就業1000萬人左右,每年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在1400萬人左右。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長期內不會改變,而且矛盾可能更加突出。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也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出現的就業危機,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就業崗位量少,因此如何增加就業崗位就成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而鼓勵創業、發展中小企業,在目前國內的主流觀點中,實際上是一個比較多專家學者推崇的辦法,建議考生可以順應國內的主流觀點,在這個角度多涉及一些對策。
對于就業問題的剖析,老師認為其中需要根據“就業主體的差異性”來分別剖析,尤其是其中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普遍地把問題的癥結歸因于“擴招”,但“大學生就業難”真的就一定是“擴招”的錯嗎?老師認為,未必。對于“大學生就業難”,其實爭議還是比較多的,請考生們一定要“客觀地”看待該問題:

一、 問題爭議的核心點是:“大學生就業難”與“大學擴招”有無“必然聯系”?

(一) 支持“無必然聯系”的觀點依據:
論據一: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占全國人口比例只有5%左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論據二: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有一段實習、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而很多企業是不愿意為此付出時間和代價的。他們更多地選擇直接到人才市場尋找成熟的人才。
論據三:國外權威雜志報道,中國的工科人才只有10%能夠滿足跨國公司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
論據四: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
論據五:60%企業反映,應屆大學生到崗工作,學什么專業干什么工作,實際知識應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數學生表現出所學過的知識轉化不出來,不能變成自己在崗的實際能力。我國大學生一般適應周期在1—1.5年才能獨立完成工作,而發達國家的大學生到崗適應期是在2—3個月。
論據六: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口徑的適齡青年入學率這一指標來看,2002年高等教育入學率中國為13%,韓國為71.69%,菲律賓為29.45%,泰國為31.92%。我國高等教育只是剛剛跨入了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門檻。如果說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不好比,但連經濟增長速度為我國一半和人均GDP與我們不相上下菲律賓、泰國都可以支持那么高比例的大學生,我國經濟為什么不能容納現有大學畢業生就業呢?

(二)支持“有必然聯系”的觀點依據:
論據一:中國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轉向平民教育?!边@意味著,中國大學生已經告別從前的輝煌和優越,而需直面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論據二:自擴招以來,我國每年普通大學本??普猩藬狄褟?999年的160萬人增加到了2004年的447萬人。在校生人數從413萬人增加到1334萬人。如此大規模地擴大招生,使得大學生就業壓力遠遠大于從前。

名師綜合評述:其實目前國內的主流觀點是認為“大學生就業難”與“大學擴招”并無“必然聯系”,對于這個點,老師建議考生還是應該跟隨國家的主流觀點,在評論該社會問題時不應該在“擴招”身上去找原因,而應該在“教育體制”、“傳統的就業觀念”、“大學生知識體系與社會需求的錯位”、“經濟結構的調整”等角度著力剖析,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二、 關于該社會問題的解決對策,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主要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對策:

(1)進行專業調整,特別是課題設置和教學內容的調整。改革課程體系,做到整體優化.根據企業反饋的信息,進一步優化和整合課程設置,打破傳統的學科課程間壁壘,重新設計和調整各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淡化專業界限,拓寬專業知識面,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專業應變能力.
(2)鼓勵大學生參與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綜合素質的訓練不可缺少,校園文化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還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訓練.
(3)加強就業準備教育,讓就業指導進入大學課堂。擴大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規模,增加專職人員,滿足難度越來越大的就業工作需要.讓就業指導人員經過系統的專業學習,使得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以適應日益發展的就業工作需要.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不能脫離社會與市場.必須走出校門,了解社會,了解就業市場,了解行業就業狀態與動態,并拓展就業市場,探索就業輔導的新路子、新舉措,以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4)學校要切實重視與就業市場特別是用人單位的聯系,建立暢通的就業渠道。用請進來的方式,邀請用人單位到學校舉辦大型供需見面會和專場招聘會,既加強了學校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又降低了畢業生就業成本,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率.。發揮“關系營銷”優勢,走出校門,深入企業,走訪“客戶”,跟蹤調查已就業學生,及時了解企業的具體用人需求特點以及歷屆畢業生的工作表現反饋情況,掌握第一手市場需求和反饋信息。
(5)建立健全當代大學生就業的信息網絡、就業評估、監測和預警機制,制定和完善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有效政策,引導大學生合理流動,形成全國統一的就業發布渠道,在全國真正形成就業代碼規范,就業信息統一開放,就業指導科學合理,區域性(我?。┚蜆I信息與全國就業信息互動,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定期由專門機構發布大學生就業資源和相關政策。
(6)推動社會就業理念的轉變,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就業的輿論氛圍。社會各界及媒體應更加客觀地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充分就業的氛圍,使企業在發展和成長過程中有較為充足的人才資源保證。
(7)畢業生就業工作部門把提供優質服務放在第一位,廣泛收集用人單位信息,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對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跟蹤調查。針對用人單位違約事件時有發生的實際情況,高校應積極向有關主管部門建議加大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立法力度,杜絕用人單位隨意違約的不良現象,為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8)通過各種活動形式,幫助畢業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完善自我,增長才干。對畢業生應采取分層次、分類別、全方位的就業指導,明確定位,全面落實畢業生的去向。同時加強對畢業生的擇業觀、價值觀的教育,使畢業生樹立交費上學、自主擇業、勤奮創業、終身學習的觀念,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樹立根據社會需要就業、到基層建功立業的思想。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