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妞这里只有精品_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应用_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_色多多污污下载

當前位置:
首頁 >> 公務員 >> 申論 >> 申論熱點 >> 正文

社會熱點問題大掃描(四)節能減排問題

發表時間:2014/1/26 16:27:39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社會熱點問題大掃描(四)節能減排問題
  當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去年以來,全國上下加強了節能減排工作,國務院發布了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制定了促進節能減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相繼做出了工作部署,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去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更為嚴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占全國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業增長20.6%,同比加快6.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等問題。這種狀況如不及時扭轉,不僅今年節能減排工作難以取得明顯進展,“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也將難以實現。 
  一、進一步明確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 
  主要目標。到201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噸標準煤下降到1噸標準煤以下,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萬噸減少到2295萬噸,化學需氧量(COD)由1414萬噸減少到1273萬噸;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 
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調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實責任、強化監管,加強宣傳、提高意識,突出重點、強力推進,動員全社會力量,扎實做好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控制增量,調整和優化結構
    (三)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抓緊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的部門聯動機制和項目審批問責制,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六項必要條件”(必須符合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標準、項目審批核準或備案程序、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節能評估審查以及信貸、安全和城市規劃等規定和要求)。實行新開工項目報告和公開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上項目與地方節能減排指標完成進度掛鉤、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的機制。落實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的各項政策。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大淘汰電力、鋼鐵、建材、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業落后產能的力度。 
  (五)完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根據不同行業情況,適當提高建設項目在土地、環保、節能、技術、安全等方面的準入標準。盡快修訂頒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投資節能環保領域,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資項目,促進外商投資產業結構升級。 
  (六)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抓緊制訂出臺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推進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水電、沼氣、生物質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的科研、開發和建設,加強資源調查評價。穩步發展替代能源。抓緊開展生物柴油基礎性研究和前期準備工作。 
  (七)促進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 
  三、加大投入,全面實施重點工程 
  (八)加快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重點是:實施鋼鐵、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耗能,加快核準建設和改造采暖供熱為主的熱電聯產和工業熱電聯產,組織實施低能耗、綠色建筑示范項目,推廣高效照明產品。(九)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十)推動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 
  四、創新模式,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十二)深化循環經濟試點。認真總結循環經濟第一批試點經驗,啟動第二批試點,支持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深入推進浙江、青島等地廢舊家電回收處理試點。繼續推進汽車零部件和機械設備再制造試點。推動重點礦山和礦業城市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組織編制鋼鐵、有色、煤炭、電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點行業循環經濟推進計劃。加快制訂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十三)實施水資源節約利用。 (十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 
  (十五)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縣級以上城市(含縣城)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統,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廢舊資源,鼓勵垃圾焚燒發電和供熱、填埋氣體發電,積極推進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十六)全面推進清潔生產。組織編制《工業清潔生產審核指南編制通則》,制訂和發布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加大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力度。合理使用農藥、肥料,減少農村面源污染。 
  五、依靠科技,加快技術開發和推廣  
   (十七)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十八)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示范和推廣。(十九)加快建立節能技術服務體系。  
   (二十)推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制訂出臺《加快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積極推進環境服務產業發展,研究提出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的政策措施,鼓勵排污單位委托專業化公司承擔污染治理或設施運營。 
  (二十一)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廣泛開展節能減排國際科技合作,與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建立節能環保合作機制,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拓寬節能環保國際合作的領域和范圍。  


   六、強化責任,加強節能減排管理 
  (二十二)建立政府節能減排工作問責制。將節能減排指標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有關部門要抓緊制訂具體的評價考核實施辦法。 
  (二十三)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二十四)建立健全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二十五)強化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管理。(二十六)加強節能環保發電調度和電力需求側管理。  
   (二十七)嚴格建筑節能管理。 (二十八)強化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管理。 (二十九)加大實施能效標識和節能節水產品認證管理力度  
   (三十)加強節能環保管理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節能監管監察體制,整合現有資源,加快建立地方各級節能監察中心,抓緊組建國家節能中心。 
  七、健全法制,加大監督檢查執法力度 
  (三十一)健全法律法規。加快完善節能減排法律法規體系,提高處罰標準,切實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積極推動節約能源法、循環經濟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制定及修訂工作。  
   (三十二)完善節能和環保標準。(三十三)加強煙氣脫硫設施運行監管。(三十四)強化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和監督。(三十五)嚴格節能減排執法監督檢查。  
   八、完善政策,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 
  (三十六)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理順煤炭價格成本構成機制。推進成品油、天然氣價格改革。完善電力峰谷分時電價辦法,降低小火電價格,實施有利于煙氣脫硫的電價政策。 
  (三十七)完善促進節能減排的財政政策。 (三十八)制定和完善鼓勵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 (三十九)加強節能環保領域金融服務。 
  九、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節約意識 
  (四十)將節能減排宣傳納入重大主題宣傳活動。 
  (四十一)廣泛深入持久開展節能減排宣傳。組織好每年一度的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及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水日宣傳活動。組織企事業單位、機關、學校、社區等開展經常性的節能環保宣傳,廣泛開展節能環保科普宣傳活動,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觀念滲透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從小培養兒童的節約和環保意識。選擇若干節能先進企業、機關、商廈、社區等,作為節能宣傳教育基地,面向全社會開放。 
  十、政府帶頭,發揮節能表率作用 
  (四十三)政府機構率先垂范。建設崇尚節約、厲行節約、合理消費的機關文化。建立科學的政府機構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制訂并實施政府機構能耗定額標準,積極推進能源計量和監測,實施能耗公布制度,實行節獎超罰。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系統,制訂和實施適應本系統特點的節約能源資源工作方案。 
  (四十四)抓好政府機構辦公設施和設備節能。各級政府機構分期分批完成政府辦公樓空調系統低成本改造;開展辦公區和住宅區供熱節能技術改造和供熱計量改造;全面開展食堂燃氣灶具改造,“十一五”時期實現食堂節氣20%;凡新建或改造的辦公建筑必須采用節能材料及圍護結構;及時淘汰高耗能設備,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辦公設施、設備。在中央國家機關開展政府機構辦公區和住宅區節能改造示范項目。推動公務車節油,推廣實行一車一卡定點加油制度。 
  (四十五)加強政府機構節能和綠色采購。認真落實《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清單制度,不斷擴大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范圍。對空調機、計算機、打印機、顯示器、復印機等辦公設備和照明產品、用水器具,由同等優先采購改為強制采購高效節能、節水、環境標志產品。建立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評審體系和監督制度,保證節能和綠色采購工作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