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妞这里只有精品_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应用_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_色多多污污下载

當前位置:
首頁 >> 公務員 >> 申論 >> 申論指導 >> 正文

安徽公務員考試必備:安徽省情及各地級市介紹

發表時間:2010/5/20 0:00:00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安徽公務員考試必備:安徽省情及各地級市介紹

  【安徽省情介紹

  安徽省簡稱“皖”,位于中國東南部,地處長江下游,東連江蘇,南鄰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東,居華東腹地,是我國東部地區南北之間和東西之間過渡地帶。介于東經114(25'~119(50'、北緯29(25'~34(40'之間,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國土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46%。1999年末全省總人口6237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4.9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47人,為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的3.4倍。全省共有17個地級行政單位(包括15個省轄市,2個行政公署),107個縣級單位。

  安徽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平原、丘陵、山地相間排列,其中以山地、丘陵為主。全省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北綿淮北平原,東迤江淮丘陵,西臥大別山脈,南迭皖南群峰。淮北平原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面積3.8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40米。江淮丘陵橫亙于江淮地區中部,面積3.64萬平方公里,崗溝相間,一般海拔40~100米。大別山區,婉蜒于鄂豫皖邊境,面積1.19萬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0個,其中主峰天柱山海拔1488米,是長江、淮河的分水嶺。皖南山區位于安徽南部,面積2.66萬平方公里,以黃山、九華山為主,山峰海拔1000米上。黃山蓮花峰海拔1873米,為省內最高峰。沿江平原屬長江中下游平原,面積2.61

  萬平方公里,一般海拔10~20米,河湖星羅棋布。

  安徽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帶,淮北為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全年平均氣溫在14~17(C之間,由南向北遞減,淮北和大別山區在15(C以下,沿江以南南部在16(C以上,其他地區在15~16C(之間。全省年平均無霜期為200~25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770~1700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全省日照充足,光能資源較為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00~2500小時,適合多種植物的生長和動物的繁衍。

  安徽跨淮河、長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湖泊眾多,水域遼闊。長江自江西湖口進入安徽境內,流經安徽中南部,至和縣烏江進入江蘇省境,全長416公里,俗稱“皖江”。長江流域在安徽境內面積6.6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皖河、滁河、青戈江、水陽江,還有巢湖水系和龍感湖、大官湖、菜子湖、升金湖、黃湖、泊湖、武昌湖等湖泊。其中,巢湖水面784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淮河自洪河口進入安徽境內,流經安徽北部,至嘉山縣洪山頭入江蘇洪澤湖,長430公里,在安徽流域面積6.69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穎河、西淝河、渦河、澮河、淠河,還有城東湖、城西湖、瓦埠湖等萬畝以上大湖。新安江源出休寧、祁門的兩條支流,在屯溪合流后稱新安江,向東流經歙縣街口,注入浙江新安江水庫,總長194.3公里,流域面積6500平方公里。

  安徽礦產資源品種多,分布廣,產量大,且資源配套情況好,礦產分布相對集中,伴生、共生礦產多,在全國尤其是在華東地區十分突出。目前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35種,已探明儲量的達67種。其中,煤、鐵、銅、硫、磷、明礬、水泥石灰巖等20多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10位。現已探明煤炭儲量246.54億噸,居全國第7位;鐵礦儲量299.9億噸,銅礦儲量384.9萬噸,均居全國第5位;硫鐵礦儲量5.64億噸,居全國第2位。

  安徽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齊全。全省共有野生植物3200余種,許多植物種類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是工業、食品、化工、藥材的原料。在農作物中,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山芋、大豆、玉米、高粱、大麥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煙草、麻類、蠶桑、茶葉、水果、蔬菜、藥材等。林作物主要是木材、毛竹、油茶籽、板栗、松脂、油桐等。全省野生動物近500余種,飼養動物主要有豬、牛、羊、馬、驢、騾、雞、鴨、鵝、兔等家禽家畜,水產主要是魚、蝦、蟹、貝類,其中魚類有170多個品種。在眾多的動物種類中,揚子鱷和白鰭豚是世界現存的最古老的動物種類,被譽為活化石。

  安徽是中國旅游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全省計有國家級、省級各類旅游點290多處,其中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5處,歷史文化名城3座,另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寺觀多處。以黃山、九華山為中心的皖南旅游區,山水人文交相輝映,是我國品位最高、景點最集中、特色最鮮明的山岳風光旅游區。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聞名于世。九華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齊云山是江南道教圣地,太平湖和新安江,素有“山水畫廊”之譽。江淮之間有歷史上享譽數百年的古南岳天柱山,有因宋代著名詩人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馳譽古今的瑯郎山。采石礬、敬亭山、桃花潭、五松山、齊山和秋浦河等江南山水,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晚年的鐘情之地,詩蹤遺跡十分豐富。此外,小孤山、浮山、巢湖等名勝景觀,都各具特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毫州、壽縣,分別以其悠久的文化,古老的名勝建筑和著名的典故、傳說而聞名遐邇。

  【安徽行政區劃

  安徽省會合肥市,共有17地級市,44市轄區,5縣級市,56縣。

  1.合肥市 區號:0551 郵編:230000 車牌號:皖A

  總面積7266平方公里,下轄廬陽區、瑤海區、蜀山區、包河區四區和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全市總人口486.74萬。

  2.蚌埠市 區號:0552 郵編:233000 車牌號:皖C

  總面積5917平方公里,下轄蚌山區、龍子湖區、禹會區、淮上區四區和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全市總人口352.4萬人。

  3.蕪湖市 區號:0553 郵編:241000 車牌號:皖B

  現下屬三縣(蕪湖、繁昌、南陵),四區(鏡湖、弋江、鳩江、三山)。全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20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26.88萬人。

  4.淮南市 區號:0554 郵編:232000 車牌號:皖D

  轄田家庵區、大通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五區和鳳臺縣,全市總面積2121平方公里,總人口239萬人。

  5.馬鞍山市.區號: 0555 :郵編:243000 車牌號:皖E

  轄雨山區、花山區、金家莊區三區和當涂縣,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總人口120萬,其中市區面積301平方公里,人口53萬。

  6淮北市 區號:0561 郵編:235000 車牌號:皖F

  總面積2725平方公里,下轄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三區和濉溪縣,全市總人口213.7萬人。

  7.銅陵市 區號:0562 郵編:244000 車牌號:皖G

  總面積1113平方公里,下轄銅官山區,獅子山區,郊區三區和銅陵縣,全市總人口74萬

  8.安慶市 區號:0556 郵編:246000 車牌號:皖H

  轄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三區和懷寧縣,潛山縣,樅陽縣, 宿松縣,太湖縣,望江縣,岳西縣七縣及桐城市一縣級市,全市總人口約610萬,其中市區約75萬人。

  9.黃山市 區號:0559 郵編:245000 車牌號:皖J

  轄3個市轄區、4個縣。市人民政府駐屯溪區。屯溪區 黃山區(甘棠鎮)徽州區(巖寺鎮)休寧縣(海陽鎮)歙縣(徽城鎮) 祁門縣(祁山鎮)黟 縣(碧陽鎮)

  10.阜陽市 區號:0558 郵編:236100 車牌號:皖K

  總面積9775平方公里,下轄潁州區、潁東區、潁泉區三區和界首市、太和縣、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全市總人口955萬人

  11宿州市 區號:0557 郵編:234000 車牌號:皖L

  總面積9787平方公里,下轄埇橋區和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全市總人口604.52萬人 。中國馬戲之鄉,中國書法之鄉。

  12滁州市 區號:0550 郵編:239000 車牌號:皖M

  總面積13987平方公里,下轄瑯琊區、南譙區兩區和天長市、明光市、鳳陽縣、定遠縣、全椒縣、來安縣,全市總人口440萬人。

  13.六安市 區號:0564 郵編:237000 車牌號:皖N

  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下轄金安區、裕安區兩區和壽縣、霍邱縣、舒城縣、金寨縣、霍山縣,全市總人口695.5萬人。

  14.宣城市.區號:0563 郵編: 242000 車牌號:皖P

  轄1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宣州區。宣州區 寧國市(河瀝溪街道)廣德縣(桃州鎮)郎溪縣(建平鎮)涇 縣(涇川鎮)旌德縣(旌陽鎮)績溪縣(華陽鎮)全市總人口273.78萬

  15.巢湖市.區號:0565 郵編:238000 車牌號:皖Q

  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下轄居巢區和無為縣、廬江縣、和縣、含山縣,全市總人口453.06萬人。東經117°00′~118°29′、北緯30°56′~32°02′

  16.池州市 區號:0566 郵編:247100 車牌號:皖R

  轄1個市轄區、3個縣。市人民政府駐貴池區。貴池區 東至縣(堯渡鎮)石臺縣(仁里鎮)青陽縣(蓉城鎮(全市總人口154.9124 萬。

  17.亳州市.區號:0558 郵編:236800 車牌皖S

  總面積8522.58平方公里,下轄譙城區和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全市總人口576萬人。

  五個省級直轄縣級市:

  界首市 (阜陽市代管)

  桐城市 (安慶市代管)

  天長市 (滁州市代管)

  明光市 (滁州市代管)

  寧國市 (宣城市代管)

  【 “十二五”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分析】

  安徽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

  一、 金融危機帶來國際經濟形勢新變化,尋求經濟增長新的動力源更為迫切

  國際金融危機可能對未來數十年的全球經濟格局產生影響。

  一是世界經濟面臨深度調整和再平衡,短期難現高增長。發達國家過度消費、儲蓄不足的結構性失衡難以持續,新興市場的出口導向、過度依賴出口的發展戰略也面臨深度調整,全球貿易、儲蓄與消費正處于再平衡和調整過程。國際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和升級,加大了經濟復蘇的阻力。

  二是新科技革命加速推進,搶占后危機時代制高點的競爭更趨激烈。本次危機表面上由次貸引發,實質是科技創新不足,經濟增長動力減弱。危機后,各國重新將重點轉移到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培育上。這些新興產業將成為新技術革命的突破口和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三是全球產業結構將快速重組,產業融合加速推進。國際金融危機為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重大機遇,實體經濟比重將上升,現代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重新更受青睞。產業融合將進一步加速,信息技術革命及其強大滲透力,廣泛作用于傳統產業,不同產業或產業內部的不同行業相互交叉、滲透、融合,不斷催生出新的融合產業或新型產業形態,促使產業結構動態高度化與合理化,拓寬產業發展空間。

  四是新興市場國家地位相對上升,全球經濟政治向多極化發展。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國家,擁有資源、市場、人力資本等多種優勢,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帶動下,將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國和新興國際產業中心,在構筑新型國際經濟政治秩序中的主導權增大,推動全球經濟政治格局向多極化發展,世界經濟也將在此過程中形成新的均衡格局。

  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必須通過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才能促進發展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工業化、城鎮化、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消費升級加快發展,經濟快速發展的長期趨勢沒有改變。但更要看到,隨著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和國內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我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所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大。

  1、技術創新將成為經濟發展重要驅動力。本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延續了依靠資源投入和出口需求驅動的粗放經濟增長方式。金融危機造成國際市場收縮、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加上國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和生態環境約束加劇,以“大進大出”為基本特征的傳統增長模式難以為繼。我國將逐布放棄“以資源促發展”、“以市場換技術”和“以利潤換資本”等要素和投資驅動的發展方式,逐步轉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技術創新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結構調整任務緊迫而艱巨。當前,我國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十二五”和“十三五”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和決戰階段,如果在“十二五”時期長期存在的重大結構性問題不能出現轉折性變化,將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程度。

  3、平衡需求增長動力、內需拉動作用逐步增強成為長期趨勢。近10年來,外需拉動對我國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種高對外依存度的經濟增長模式風險很高。本輪國際金融危機是對全球經濟失衡的強制性調整,美國由資產泡沫和金融創新支撐的透支消費難以為繼,進口需求大幅萎縮,發展中國家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也被迫進行調整。全球經濟調整決定了我國經濟增長必須由外需拉動轉向由內需、外需協調拉動。嚴重依賴外需的需求結構失衡已經影響到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如果不能切換到居民消費與社會投資良性循環,將人口大國內在市場潛力充分發揮,我國可能結束高速增長期。

  4、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產業增長動力。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立足于國情,即就業壓力大、人均擁有的資源量少、工業化進程中的高能耗重污染等問題。因此,中國的新型工業化模式必須符合三高兩低,即高科技、高效益、高就業,低能耗、低污染,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發展新興產業是我國的必然選擇。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幅提升農業、制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的現代化水平。增強前沿技術的預研能力,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重點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等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

  5、城市集聚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帶動作用增強。與工業化相比,我國城鎮化滯后,發展空間巨大,將成為擴大內需、推動工業化、帶動我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我國拉動內需政策和社會領域的改革將加快城鎮化步伐。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為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等產業發展提供巨大空間。規劃同籌,交通同網,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場同體,產業同鏈,科技同興,環保同治等同城化發展意識進一步強化,依靠區域政策、規劃、法規、合作等經濟法律手段和市場力量推動區域一體化,新的城市群加速形成。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集聚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拓展內在需求和經濟發展空間,增強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6、區域協調發展,新興經濟區域興起趨勢明顯。中國經濟發展總體呈現出一種“東高西低”的地域性態勢,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全球金融危機之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受沖擊尤其明顯。平衡國內生產力布局、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凸顯。中國將實施分類指導、重點先行等區域發展政策,發展格局將更趨“多元”。新興區域將成為中國下一輪經濟發展的強勁增長點。以北部灣、江蘇沿海地帶等為代表的新興經濟區正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亮點”區域,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試驗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建設的推動下,中部塌陷的局面也有望改觀。

  7、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我國將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強應對危機沖擊、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能力。資源型要素價格改革、國企改革、壟斷性行業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社保、教育、衛生等民生領域各項改革的推進和深化將為發展帶來活力和動力。

  8、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國將著力建立健全“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分享”的體制機制。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進一步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大力加強就業、社保、教育、衛生、住房等民生領域的各項保障制度建設。通過調整和完善收入分配宏觀格局,破除阻礙“富民”的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和增加公共服務投入,形成利于擴大內需的政策組合,實現共享式經濟增長。

  9、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構造競爭新優勢的要素制約壓力大。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減排也成為中國外交面臨的首要問題。以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壓力,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也有促進碳減排的內在要求。國內民眾對改善環境的期待也越來越迫切。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參與國際競爭,從傳統競爭優勢提升到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的資源瓶頸、環境瓶頸、體制瓶頸、科技瓶頸和人才瓶頸等的制約日趨嚴重。

  10、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十二五”時期我國將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社會結構、組織形式、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解決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的問題更加迫切;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建立適應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建設模式和社會保障制度提出新要求;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可能引發社會突發事件增多。

  國內外新形勢新變化決定,需求不足、產能過剩是我國“十二五”時期乃至今后較長時期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新形勢下,協調內需與外需,加快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城鎮化和區域聯動協調發展,對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三、“十二五”時期將是安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黃金期

  (一)從經濟周期看,安徽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可能性較大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一個省與全國、世界經濟的關聯性更加密不可分。盡管世界遭遇強度不亞于1929年大蕭條時代的金融危機,但由于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已形成,加之各國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強度經濟刺激和聯合行動,目前世界經濟遠遠好于2008年的悲觀預期。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快速回暖,是世界經濟抵御金融危機的重要變量。我國近一輪增長自2007年二季度見頂,因40%的產能對外,我國經濟的復蘇很大程度上仍依賴于外部需求,但“內需提振”亦使外需下降的沖擊部分緩解。即使不考慮中國經濟內生性增長能力增強,到2010年底也將調整了3年多。金融危機對我省的影響雖較全國略有滯后,但此輪周期亦于2008年二季度見頂,四季度見底,因此“十二五”與全國同步進入新一輪增長的可能性較大。

  (二)我國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發展戰略,產業發展、區域發展戰略導向有利于安徽在區域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提升

  金融危機使我國更加關注內生性經濟增長動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將會是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兩大重要力量。國家實施10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諸多區域經濟規劃,都是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的。未來一段時間,國家將著力平衡國內生產力布局、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縮小地區差距、挖掘廣大的中西部和農村市場,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區域方面,將進一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推進區域間資源整合,增大對中西部地區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多極化的地區增長格局。產業方面,整合壯大戰略性產業和資源性產業,加強技術改造和創新,抑制產能過剩,進一步推進東部產業向中西部有序轉移,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全面實施,有利于我省在政策、資金、重點項目布局等方面獲得國家更多支持。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推進,使我省區位、資源要素、產業基礎等綜合優勢更加凸顯,有助于我省承接發達地區產業和要素轉移、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分工合作,借助外力,推動跨越式發展。

  (三)安徽到了厚積薄發、加速崛起的新階段

  2009年,我省GDP將跨上萬億元臺階,2011年人均GDP將突破3000美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十二五”是我省人均GDP由3000美元向5000美元跨越、工業化率和城市化率由40%向50%加速時期。這一時期有著鮮明的階段性特征和發展趨勢。

  1、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將帶來一系列趨勢性變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加速成長階段。主要表現在:增長動力由“投資主導—工業推動”的組合向“消費主導-服務業推動”的組合轉化;發展動力由以主要依靠投資驅動逐步轉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企業格局由廣大中小企業作為產業的重要支柱力量轉向跨國公司成為經濟實力的主要載體;收入分配格局將呈現中產階層迅速擴大,成為消費需求持續擴大的主要來源和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并推動社會結構由“金字塔型”向“橄欖型”轉變、促進社會穩定。

  2、安徽厚積薄發、加速崛起的條件日趨成熟。我省已駛入經濟發展快車道。GDP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投資年增長30%以上,財政年增長30%以上。預計2009年、2010年我省GDP 、投資規模將先后突破1萬億元。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的物質基礎更為堅實。“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期,也是投資建設集中回報、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加速崛起的新階段。

  產業基礎與綜合配套能力不斷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產業化和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園區對要素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已形成冶金、汽車及零部件、建材、家電、化工等優勢產業集群,機械、電氣制造、農產品加工、化工、鋼鐵、電力等行業年銷售收入已經超千億,汽車、有色、煤炭等行業也將先后邁上千億元新臺階。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基本確立,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帶動作用不斷增強。產業綜合配套能力邁上新臺階,皖江城市帶與長三角已經形成產業發展共生圈,加工產品50%以上為長三角配套,汽車、家電等產業所需零部件70%來自長三角。

  經濟增長的穩定性趨強。“十一五”前三年我省GDP年均增長13.1%,高于全國。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由沿海向內地蔓延、由下游向上游延伸,對我省的沖擊慢于全國,從2008年下半年顯現。安徽主動作為,積極應對,在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的一攬子政策刺激下和全省人民的努力下,2009年上半年開始安徽經濟出現了明顯的企穩轉暖跡象,復蘇進程好于預期、好于全國,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恢復到危機前水平。而且此輪調整改變了歷次周期中安徽“下得快,上得慢”的的格局,抵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投資建設項目集中回報。近五年,我省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速增長,一大批基礎設施和工業在建項目已投產或將投產并產生效益,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同時,市場容量大,相對較低成本、多層次、豐富的人力資源,趨于完備的基礎設施和較強的能源保障能力,使我省的綜合優勢更為突出,加快發展面臨新機遇。

  發展的動力支撐增強。首先,加快發展,奮力崛起內在要求強烈。目前,我省人均GDP僅相當于全國的60%多,城鄉居民收入僅相當于全國的80%多,均處于全國及中部的下游水平。縮小與全國差距,加快中部崛起的內在要求強烈。其次,發展的空間大,內在動力強勁。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趨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采取強有力措施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推動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以拉動經濟增長是長期趨勢,將為我省提供廣闊的內需市場。汽車、住宅等大額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將呈現持續增長走勢,將引領我省汽車、家電、鋼鐵、水泥等主導產業繼續擴張和提升。再次,加快崛起的平臺更為扎實,有利于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安徽擁有合肥國家科技創新試點市、服務外包試點市、蕪湖全國動漫基地、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有利于高起點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升級,培育新增長點。此外,體制環境不斷完善,發展活力趨強,有利于激發安徽經濟發展活力。

  四、安徽亟待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及面臨的新挑戰

  1、結構性矛盾突出

  從產業結構看,最突出的是工業化水平低。2008年我省工業化率為39.3%,比全國低3.6個百分點。工業化程度落后于全國3-5年,落后于發達地區10年以上,也低于中部地區整體水平。工業化水平低,不僅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弱,也制約了農業資源開發和農產品深加工的發展進程,弱化了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需求動力。

  從工業內部結構看,資源性產業比重偏高、先進制造業發展不足,高新技術、新興產業比重低。煤電、鋼鐵、有色、建材、石化等主導行業產能過剩比較突出,調整的任務重。而且國家對重化工業實施沿海化布局戰略調整,給我省相關產業發展帶來很大壓力。

  從需求結構看,外需帶動力弱、消費貢獻少、投資效率低。我省經濟外向度大大低于全國,消費率不斷下降,居民消費水平僅相當于全國的七成左右。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近年來,雖然我省投資增幅較快,但由于投資效率低,處于全國下游的單位投資產出水平決定了其偏低的資本形成率。

  從區域結構看,中心城市帶動力不強、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皖北地區發展滯后。大城市和城市群發展薄弱,缺乏競爭優勢。2008年,中部地區GDP超千億元的城市河南有5個,湖南有4個,湖北有3個,我省僅有合肥1個。在四大城市群中,皖江城市帶GDP總量僅高于長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帶動力不強也制約了城鎮化和縣域經濟的發展,2008年我省城鎮化率為40.5%,低于全國5.2個百分點;縣域經濟總量僅占到全省的47.8%。此外,皖北地區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薄弱的局面未有根本改觀,也影響我省經濟發展整體水平。

  2、轉變發展方式壓力大

  資源消耗過多、環境代價過大。主要表現在:一是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高出浙江、廣東、上海、天津等發達地區的1倍以上。煤炭、電力、鋼鐵、化工、水泥等五大高能耗行業消費了全省90%以上的原煤和70%以上的電力。二是發展環境成本高。萬元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萬元工業增加值廢水排放量均高出全國水平;在污染嚴重的“三河”“三湖”治理中,我省占了兩個,污染環保事件時有發生。三是勞動生產率低。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0%左右。四是單位土地投資強度低。隨著生產要素供給成本優勢的減弱以及環境成本的加大,加快轉變現有發展方式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大。

  3、區域競爭和資源爭奪更加激烈

  為爭取發展的主動權,提升區域競爭力,各地都在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全力以赴抓結構調整,抓轉型升級,積極調整生產力戰略布局,打造發展新平臺,培育下一輪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搶占發展制高點。如中部地區湖北的光電子、湖南的生物醫藥和江西的光伏產業都已初具規模,江西正借入圍大飛機項目契機,開建南昌航空工業城,打造大飛機研制生產基地和國際航空轉包生產基地。江蘇繼沿江、沿滬寧線、沿東隴海產業帶之后,又在制定實施沿海開發戰略,力促蘇北的全面振興,打造新增長極。區域競爭加劇,對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的爭奪更趨激烈。

  4、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

  “十二五”時期我省將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發展水平,這一時期也是社會矛盾凸顯期。經濟優先發展,社會領域改革相對滯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對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強烈,會出現一些新的社會矛盾。

  【歷史淵源】

  省名由來

  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為安徽,江蘇兩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七府,及滁、和、廣(德)三州,官方文書便簡稱為“安徽寧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成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從安慶[1]、徽州[2]各取兩個首字,簡稱“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皖”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為“錦繡河山”,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

  歷史背景

  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潭洞發掘的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表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安徽這塊土地上。亳州在商代曾為成湯之部,古壽春(今壽縣)在春秋戰國時曾為楚國首都。

  【交通】

  公路運輸

  公路客車營運班線14857條,其中跨省班線1714條,跨區班線2567條,總營運里程271.671萬公里。高速公路客運異軍突起,零擔和大件、集裝箱貨運滿足了不同的運輸需求。以合肥為中心,城市為樞紐,內聯鄉村,外聯省際的客貨運輸網絡初步形成。集裝箱貨運量逐年增長,大件運輸生產初具規模。

  自1986年以來,累計投資18791萬元,建成黃山、安慶、蕪湖等地市級汽車客運站14個,建成桐城、金寨、蒙城等65個縣級汽車客運站,建成貨運站20個和社會公用型汽車站65個。使旅客乘車環境、運輸生產條件大為改善。

  鐵路運輸

  鐵路線主要有京滬線、隴海線、京九線、阜淮線、宣杭線、皖贛線、寧西線等。

  建設西安至南京鐵路,形成橫貫安徽的國家東西鐵路通道,根本提高安徽在全國鐵路網中的地位。建設銅陵至九江鐵路,與沿江既有斷頭鐵路連接,構成貫穿整個長江沿岸的沿江鐵路通道。動工興建京滬高速鐵路(安徽段),形成高速鐵路客運專用通道,逐步實現京滬線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分線進行,根本解決現有京滬鐵路運能不足的矛盾。對既有京滬鐵路(安徽段)進行電氣化改造,增建津浦鐵路淮河復線橋(即津浦鐵路K831線路所至蚌埠站第二線),提高運輸能力和效益;建設寧蕪復線,配合銅九鐵路貫通沿江鐵路通道;建設水家湖—蚌埠復線,局部改造皖贛線和宣杭線,適應蕪湖大橋開通后分流路網運量和新增運量的要求。開展黃山—金華鐵路、安慶—景德鎮鐵路等重要鐵路項目前期工作。

  合肥地鐵

  ◆1號線:南北方向骨干線,起點位于合肥火車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線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經北二環路,穿過合肥火車站,沿勝利路、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轉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鐵站,之后沿青海路、廬州大道、珠江路至線路終點徽州大道站。線路全長約28.99公里,全部為地下線。全線共設車站25座,全部為地下車站。力爭2009年下半年開工,預計2012年底開通運營。

  ▼2號線:東西方向骨干線,西起長江西路與長寧大道交叉口東側,終點至長江東路與大眾路交叉口西側處。全線長27.20公里。力爭2011年開工,預計2014年底開通運營。

  水路運輸

  疏浚合肥—裕溪口航道,形成合肥通江達海的水上通道;盡快實施淮河蚌埠復線船閘工程,早日扭轉現有船閘閘底過高造成的礙航、滯航狀況;實施沙潁河復航工程,恢復鄭州—阜陽—淮河的水路運輸;建設蕪太運河,形成蕪湖—太湖—上海的水路運輸捷徑。開展引江濟淮涉及航運問題的相關研究工作。改造蕪湖港現有集裝箱碼頭,增建10萬TEU集裝箱碼頭,構筑安徽省集裝箱中心港;建設蕪湖散裝水泥專用碼頭,形成皖南水泥鐵水聯運通道;擴建、改造馬鞍山港9號碼頭,擴大件雜貨和集裝箱吞吐能力;建設池州港泥州港區一期工程,形成池州港新的散貨、件雜貨兼集裝箱作業區;改造安慶港五里廟一期工程和19號、20號碼頭,增加件雜貨、集裝箱和散貨吞吐能力;建設樅陽水泥專用碼頭,構成江北水泥生產基地的運輸配套系統;擴建銅陵港磷礦碼頭和硫礦碼頭,適應銅陵市相關工業企業發展需要。

  民航運輸

  主要民用機場為:合肥駱崗機場、安慶天柱山機場、黃山機場、阜陽機場,另外正在興建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和池州九華山旅游機場。

  管道運輸

  配合國家西氣東輸工程,建設西氣東輸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設省內支線管道,實現安徽省管道運輸“零”的突破。根據安慶石化工業發展的需要,開展南京—安慶輸油管道的前期工作。

  交通樞紐

  重點建設合肥、蕪湖、蚌埠、阜陽、安慶、黃山等中心樞紐,抓緊黃山等火車站建設,同步改造建設全省市級公路快速客運站。

  【經濟概況】

  2008年生產總值(GDP)8874.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418.1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4137.4億元,增長16.4%;第三產業增加值3318.7億元,增長11%。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3.5%,上半年增長14.2%,前三季度增長13.4%。三次產業結構為16∶46.6∶37.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4485元(折合2085美元),比上年增加2440元。全社會勞動生產率22949元/人,比上年增加3464元。

  2009年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4512.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8%,比全國高出4.7個百分點。

相關推薦:

安徽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標準預測試卷匯總

2007-2009年安徽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匯總

2010安徽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與公安業務知識預測卷

安徽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卷構成及命題特點

2010安徽公務員考試申論題型、結構命題規律破譯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