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一:保健食品市場的規范問題
(廣州新東方熱點點評:這個話題的受關注主要源于江蘇省的一個熱點話題,江蘇省鹽城大豐市衛生監督所接到一個神秘的舉報電話,稱海南久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經銷商袁翠萍、吉廣發等人以大豐為據點,大量制售偽劣保健食品銷往全國各地。這個電話引起了當地衛生監督部門的重視。后來經過調查,發現該類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是假的,公司也是假的!專案組人員迅速將標稱是海南久威公司的產品抽樣封存,送到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了質量檢測。結果表明,其中9個產品的霉菌指標、菌落總數指標都遠遠超出了國家標準。其中,標稱有減肥作用的頤美堂牌腸清茶的霉菌數量超標132倍。化驗結果說明食品里面受到各種細菌霉菌的污染情況比較嚴重。這一事件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因此,戴斌老師認為對于這類話題的考察,建議給予關注。)
一、對于該問題的成因,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保健食品監管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相關標準缺失,也給監管處罰帶來了困難。目前,對于保健食品當中違規添加藥物的,我國還沒有相應的檢測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執法部門進行處罰就難以獲得強有力的證據支持和法律依據。一般情況下只是對銷售總額的一到五倍進行罰款,或者取締經營。
(2) 近年來,偽劣保健食品制售者針對市場熱點,往往以能夠治療疾病為賣點進行違規宣傳,同時添加違禁藥物以達到所宣傳的治病功效,然后用假冒的批準文號、衛生許可證等資料欺騙消費者。
(3) 非法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生產地點、窩點非常隱蔽,而且經常變化。如果不是通過投訴舉報,尤其是知情人的投訴舉報往往不容易被發現。從而對他的處罰、對他的責任追究也帶來一定影響。加之生產加工環節非常隱蔽,再加上制假售假者用虛假的憑證,就能輕而易舉進入了銷售的網點,這都加大了對于保健食品的監管難度。
(4) 由于非法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成本很低,違法的代價也不大。即使接受了處罰查處甚至取締,也很容易換個地方,重新再進行非法的涉假活動。
(5) 目前,我國保健食品市場規模大,銷售渠道錯綜復雜,只要能夠獲利,經銷商對于保健食品的真偽往往并不注意核查。
二、對于該問題的解決對策,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深入開展保健食品質量抽檢工作;完成保健食品地方標準的審查清理、升級申報工作,基本杜絕未審批的保健食品在市場上流通;整頓劣質保健食品的無證生產基地、經營場所,嚴厲打擊經營劣質保健食品的行為;確定劣質保健食品整治重點區域、重點市場,實施“黑名單”制度。
(2)建立保健食品經營單位檔案,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經營行為;做好規范使用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工作;建立統一開放、規范有序、公平競爭的保健食品市場;重點培育一批實力強、信譽好的保健食品生產和經營企業,培育一批保健食品名牌產品。
(3)規范保健食品注冊秩序。繼續扎實開展保健食品注冊現場核查工作,開展保健食品產品注冊申報資料及保健食品真實性核查工作,嚴格審查標準,提高中報質量,嚴厲打擊注冊申報過程中的弄虛作假行為。組織清理保健食品批準文號,通過保健食品再注冊工作等方法,淘汰存在安全隱患的保健食品的品種。
(4)加強保健食品的研究監督管理。對已通過審核的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評價研究機構進行跟蹤檢查,加大對保健食品研究機構的監管力度,對保健食品臨床試驗進行隨機檢查,依法嚴厲查處違規行為。
(5)完善生產保健食品企業的日常監管和跟蹤檢查制度。堅持分類監督、突出重點,全面推行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檢查制度。對高風險品種生產企業要加強日常監管和動態監管,試行駐廠監督員制度。
熱點話題二:農業資源開發成為江蘇投資熱點
(廣州新東方熱點點評: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在0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的影響下,江蘇各地的農業資源開發日趨火熱,并逐漸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在07年和05年這兩年的國考中都考察了“三農問題”,可見“三農問題”在我國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話題,江蘇省會不會也考察這一熱點呢?就如同07年時大家都認為05年考察過“三農問題”了,所以07年不會再考察“三農問題”,但07年國考申論題目出來后卻讓人大跌眼鏡,可見熱點始終是熱點,考過了也有可能再考,而且近年來農業資源開發已成為江蘇的一個投資熱點,故戴斌老師建議考生關注這個話題。)
一、對于該問題的成因,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人口與資源矛盾日益突出,農業結構仍不合理。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在控制人口增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人口以每年1300萬人左右的速度在增長,在強大的人口壓力下激化了人與資源、環境的緊張態勢。我國素有“地大物博”之稱,農業資源的總量在全世界居于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卻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的地方,占用耕地的現象仍比較嚴重,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城郊及偏遠地區拋荒問題突出; 人均林地、草地也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農作物種植面積中,糧食作物多,經濟作物少,飼料作物嚴重缺乏。從經濟結構來看,農業,尤其是種植業所占比重仍偏大。林業用地面積大,優勢沒有發揮,產值比重呈下降趨勢。同時,由于存在農產品品種單調,名特產品少,一般產品多,優質產品少的現象,出現了大宗農產品質量低,價廉賣難,甚至積壓的狀況。
(3)農業氣象災害頻繁,抗災能力弱。我國處于大陸性較強的季風氣候區,既有類型多樣豐富氣候資源,又有頻繁的氣象災害。由于水利基礎設施滯后,引水工程多,蓄水工程少,小型工程多,骨干工程少,且大多水利工程運行時間長,年久失修,渠道漏水、滲水嚴重,引排水不暢,加上預測預報災害氣象技術手段落后,使得我國常年有洪澇、干旱、冰雹、臺風等多種自然災害并發,且有進一步加重的趨勢。
(4)資源利用不充分,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惡化。一些地方水土流失嚴重。在強度、極強度水土流失地區,做了大量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在山地綜合開發、交通建設、水利水電、重點工礦項目和鄉鎮企業建設工程中,受主觀上的短期行為,客觀上的資金不足等影響,偏重經濟效益,忽視生態效益的狀況還比較普遍,對防治水土流失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夠,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
(5)產品加工能力弱,市場發育體系滯后,增產不增效比較突出。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存在生產基地規模小,拳頭產品少,龍頭企業缺乏凝聚力,農產品加工還停留在粗加工上,很大部分以原始產品形式銷售,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
(6)社會化服務體系網絡不健全,農產品商品率低,產品結構單調,市場發育滯后,多數農產品及其加工品銷售手段落后,還沿用傳統的小販推銷、坐等客商的營銷方式。專業市場、批發市場偏少,窗口和銷售網點不多,信息不靈,網絡不健全,營銷隊伍不強大。
(7)我國的農業投入少,科技貢獻率低。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各級財政收人少,村級集體經濟差,特別是財政支農經費少,且比重逐年下滑,農業基建投資少。
(8)我國農民整體素質偏低,科技網絡不夠健全。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較低,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少,他們掌握的農業技術知識少,小農意識濃厚,常常導致新技術、新品種無法得到有效推廣應用。
二、對于該問題的解決對策,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進一步明確農業資源開發產業的導向:深入研究農業資源開發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可持續發展的增長極。不僅要充分利用農業資源,更應發揮區位優勢,引入市場資源型產品。重大項目對沿海地區及內地地區都應充分考慮和安排,根據情況給予傾斜。
(2)增加農業資源開發的資金投入。如果扶持資金規模小、扶持的范圍狹窄,難以起到政府引導資金的作用。建議增加農業產業化開發方面的資金投入,做到在現有基礎上逐年增加,拓寬扶持的范圍和產業,做到兼顧各個農業項目、優先扶持新興農業項目、幫助培育特色農業項目。同時,在開發資金的投入和運作上,應逐步退出經營性項目,重點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科研開發投入。
(3)加強農業資源開發的科研工作:針對沿海農業發展特點和制約因素,每年排定一批重大項目,組織一定人力、物力進行協作攻關。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科研開發的主體應當以企業為主。但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企業原始積累尚未完成,實力明顯不足,迫切需要政府加大對科研開發的投入。應突出扶持重點項目的攻關及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以鼓勵和帶動更多的資金投向農業資源開發,培育一批農業資源開發產業群和科技示范園區,增強市場競爭和輻射帶動能力。
(4)提供政策支撐:建議對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在稅費減免、要素供給等方面給予各項優惠政策。對高級農業技術人員可以不收個人收入調節稅,農業技術人員領辦龍頭企業、科技型企業和技術入股、分紅應給予鼓勵扶持。對農業資源開發應放寬審批條件和管理權限,對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外來資本開發利用農業資源項目都應有鼓勵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沿海土地、農業資源的優勢。
(5)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重點加大等級道路、水利、沿海防護林等方面的投入。由政府規劃實施的農業資源項目應加快實施進度,資金撥付要按期到位。對配套項目、支線項目同樣應予以考慮扶持。
熱點話題三:江蘇省的供用電問題
(廣州新東方熱點點評:現在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沿海發達地區的供用電問題已成為這幾年來的一個突出問題。對于江蘇省來說,在2006年,江蘇電力需求持續旺盛,全社會用電量累計完成2570億度,比上年增長17.2%,總量僅次于廣東列全國第二,統調用電最高負荷為3828萬千瓦,高于廣東,告別了連續4年的缺電,支撐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是江蘇省解決得比較好的一個社會問題。那么對于這類型的話題,其實其考察的幾率還是很大的,因為一般來說,“命題者”不大可能把一個連政府都沒有“答案”的社會問題交給考生們去討論的,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江蘇省解決得比較好的供用電問題,戴斌老師建議考生也做一定的關注。)
廣州新東方特別備注:對于可能考察相關話題點,戴斌老師認為主要集中在“如何規范供用電行為”上,而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一系列現象:近年來個別供電企業不按操作規范供電、不嚴格執行國家電價政策等問題,一些用戶違章用電、損壞供電設施、拖欠電費等問題,供用電設施用地、輸配電線路走廊和電纜通道的規劃建設與其他基礎設施的沖突問題,電網建設過程中存在林地征占和林木砍伐賠償等問題日顯突出,極大地阻礙了電力工業發展。為規范供用電市場,促進電力工業健康發展,規范供用電行為非常必要。
一、對于規范“供電行為”的解決對策,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政府和相關部門每年拿出部分資金設立優質服務獎勵基金。凡是舉報、投訴電網調度人員、供電營業人員優質服務方面的問題并經查實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同時對電力優質服務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并經采納的,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2)嚴格執行國家電價政策和收費規定,不得隨電費代收國家明令取消的各種基金、附加費、保證金等;嚴禁自立名目或標準收取與用電有關的費用;在城鄉電網建設改造中,不得以任何形式自立收費項目或收費標準。
(3)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積極推動電網和企業協調發展。加強資源整合和集中運作,完成了基建和營銷服務等核心業務的管理流程再造。嚴格執行《招投標法》,規范施工和設計招標,自上而下開展重要設備、物資的集中招標和采購。
(4)規范供電部門自用電管理,服從電力監管。供電部門系統職工用電全部要裝表計量,嚴格依照目錄電價收取電費。加強線損管理,針對電網負荷增長快、變化大的情況,優化運行方式,降低了網絡可變損耗。規范了電站用電管理。
(5)深化電力優質服務常態機制建設。優化業務流程,拓展了服務廣度和深度。加大供電部門客戶服務系統的推廣及應用。建立客戶服務代表和用電報裝快速響應機制,根據客戶需求推出個性化服務等措施。
(6)認真實施“三公”(公平、公正、公開)無歧視供電調度。緊密配合地方政府,合理安排水、火電機組運行方式,優先確保政府部門、軍工國防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電,保證了省、市及縣一級的電力供應。
(7)嚴格履行國家電網公司關于深化優質服務的工作要求,誠懇接受社會監督。健全三級行風監督網絡,聘請省委、省政府主管領導、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及大客戶負責人擔任行風監督員,開展客戶滿意度調查。實行與新聞媒體的定期溝通與聯系機制,準確把握和分析社會輿情,實行公開、透明的供電服務。
(8)堅持將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放在工作首位,確保安全可靠供電。
二、對于規范“用電行為”的解決對策,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依法開展用電檢查:一是用電設備投產前的安全檢查,用戶用電裝置必須通過檢驗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二是用電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檢查,以及查處私拉亂接、擅自改變用電類別的行為;三是檢查用戶自備電源情況,并制定防范措施,避免突然停電時,用戶自備電源向供電側反送電,造成人員、設備傷害;四是查處竊電行為,杜絕竊電現象,避免造成經濟損失和威脅電網安全;五是檢查擅自轉供電行為,擅自轉供電會造成負荷增加,使原來供電設施不能滿足用電需求,嚴重影響電網安全;六是并網電源情況,私自并網會危及小電站本身和整個電網的安全,小電并網必須嚴格按照有關程序辦理。及時查處和制止私自并網行為是用電檢查的重要內容。
(2)依法保障供用電設施安全,嚴厲打擊非法轉供電行為。采取警企聯合、企民聯合的方式,進行防范和查處。聯合公安機關對盜竊重災區進行巡查,堵住銷贓渠道,對廢舊物資收購“黑窩點”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一經發現廢舊電力物資,立即“順藤摸瓜”,將犯罪分子緝拿歸案;聯合廣大用戶,以線路產權分界點劃分維護責任,對破壞、盜竊電力設施的行為實施有償舉報,提高了用戶維護電力線路安全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社會管理網絡,在保護用戶自身利益的同時,也確保了電網安全。
(3)依法簽訂供用電合同。供用電合同是規范用電行為的有效手段。對供用電合同進行了詳細規定,明確供用電合同應具備客戶名稱、用電地址、供電方式、裝置容量、用電性質等內容。供電企業通過與用戶簽訂供用電合同,規范用電行為,保證電費回收,保障電網正常運行。
(4)依法收繳電費。可采取以下措施保證電費回收:一是預交電費;二是確有困難的用戶可以先用電后交費,但要提供擔保或抵押;三是逾期未繳電費者,依法收繳電費違約金。
(5)依法劃分事故責任。對供用電事故法律責任的劃分,可以促進用戶規范自身行為,避免危害電網安全事故的發生。
熱點話題四:農村教育培訓問題
(廣州新東方熱點點評:對于“農村教育培訓”這個話題討論,主要源于對江蘇省在近兩年來的的一個政府工作的焦點的探討。在2006年,江蘇省財政投入巨資,重點支持了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五大惠民工程:農村教育培訓工程、農民健康工程、農村環境整治工程、農村文化建設工程、農村道路通達工程 。其中,“農村教育培訓工程”被排在了五大工程首位。“鞏固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加強農民技能培訓”成為了農村教育培訓工程中的工作重點。因此,在江蘇省近年的政府工作中,“農村教育培訓”可以說是一個工作的重點,如作為申論考察的話題,意義還是比較大的,因此,戴斌老師建議考生對這個話題做一定的關注。)
一、對于“農村教育培訓”所存在的制約因素,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農民教育培訓缺少資金,已影響到這一工程的進程。對農民工培訓往往是免費進行的,雖然社會效益好,但學校沒有收益,必要的費用都無法及時報銷,使得這一工作常常難以為繼。
(2)企業本身用工存在的問題,是制約農民工參加培訓積極性的“瓶頸”。一是用工不夠規范,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大多數企業沒有執行,部分企業與工人不簽訂規范化的勞動合同,遇到糾紛往往是處于弱勢的工人吃虧;二是企業用工待遇偏低,有部分小企業還拖欠工人工資,不為工人辦理各種保險,不嚴格執行勞動法,勞動時間過長,許多企業實行的是兩班制,沒有休息日和法定假期,更沒有按照節假日加班規定給付加班費。這些因素也制約了農民工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3)農村缺少培訓陣地,缺少培訓師資。小學教育布局調整以后,絕大部分村委會將原小學出售給私人辦工廠,而村文化站沒有能夠及時建起來,農村缺培訓用的圖書、教室、桌椅等,加大了“農村教育培訓”的難度。很多時候,政府的“農村教育培訓中心”盡管在技術、設備、師資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師資數量明顯不足,特別是專業教師既要忙于學校的日常教學,又要送教到村從事農民教育培訓,常常顯得力不從心。
二、對于該問題的解決對策,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加大投入,為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經費保證。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農村中小學免收學雜費后形成的公用經費缺口由財政全額安排,用好省財政對財政困難縣的補助。
(2)加強專項經費使用管理,不斷提高經費使用效益。貫徹落實省專項經費管理辦法,不斷規范經費的使用管理。對省專項經費的管理、使用以及項目的申請、建設、考核等作出明確規定,確保專款專用。
(3)加強政策宣傳。編印有關免收學雜費的政策問答,發放到每一所農村中小學和教育行政部門、財政部門。下發致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學生家長的公開信,宣傳有關資助政策。積極通過新聞媒體加強對免收學雜費等政策的宣傳報道,使各項資助政策家喻戶曉,自覺接受社會和學生家長的監督。
(4)幫助農民轉變觀念,積極做好引導性培訓工作。各級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勞動力轉移輸出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和意義,組織部分農民到經濟發達地區參觀,讓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拓寬他們的視野,幫助他們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引導他們從“小井”中跳出來,走出去。
(5)政府應加大投入,用活用足國家的優惠政策,實行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免費參加培訓。滯留在農村的勞動力,他們普遍有“三怕”,一怕上規矩,二怕花錢培訓,三怕參加培訓以后無工作,面子無處擱,所以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政府應加大對培訓機構的投入,提高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財政補貼,對農民培訓只收耗材費,而且要保證他們學到真本領,找到穩定的工作,促使他們通過打工,積累資本,最終走上創業致富之路。
(6)政府應創新在農民培訓方面的投入機制。在財政預算上應單獨列項,建立農民教育培訓專項配套資金,專款專用。鼓勵中小企業聯合成立成人教育中心,用于職工培訓的費用可計入企業成本。市鎮村三級共建農民教育培訓陣地,確保農民教育培訓有教室,有必要的實訓設施。各鎮成人校要進一步充實力量,增加實訓基礎設施,讓其在農民教育培訓工程中充分發揮作用。
(7)規范企業用工行為,提高工人的待遇。勞動部門要加大勞動監察檢查力度,對不執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和不按規定簽訂勞動合同的企業,一方面要加大處罰力度,另一方面要幫助他們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將工資報酬與技術等級掛鉤,使得廣大企業用工的崗前技能培訓與職業資格考核真正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