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在發揮個稅調節收入分配作用方面有所突破,但此次修改只是完善個稅的第一步
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修正案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審議。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就此說明時指出,經測算,與2010年相比,將減稅負1200億元。2010年個人所得稅收入為4837億元,占全國稅收收入的6.3%。
全國人大財經委認為,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關于“逐步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征管機制”的要求,此次修改只是完善個人所得稅的第一步。
免征額的選擇
這也是自2006年提高免征額以來的第三次上調。財政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相比其他兩次,此次將工薪所得減除費用一下子提高了1000元,幅度已經比較大。”至于為什么是3000元,而不是5000元,或是比3000元更低,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0年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包括基本生活支出和非基本生活必需品支出)為1123元/月,按平均每一就業者負擔1.93人計算,城鎮就業者人均負擔的消費性支出為2167元/月。2011年按城鎮就業者人均負擔的消費性支出增長10%測算,約為2384元/月。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草案擬將減除費用標準由現行的2000元/月提高到3000元/月。
財稅部門因此認為,實際上,提高到3000元已經預留了未來一段時間人均消費性支出增長的空間。即使按每年10%增長,到2013年也沒有達到3000元。
同時,確定這一標準還有三方面的考慮:一是個人所得稅的納稅面不能太窄。按照目前標準調整后,工薪所得納稅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由目前的28%下降到12%左右。發達國家多為50%到80%。如果提高到4000元,納稅面降為4%,如果為5000元,納稅面又降為3%;二是不宜對政府的公共財政收入影響太大,過大將削弱政府對低收入者的補貼和公共服務能力;三是提高費用減除標準不能一勞永逸,而是依據居民基本生活支出費用的變化適時調整。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郝如玉也指出,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上調,優點和缺點并存。優點表現為其直接降低了納稅人的稅負,納稅人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自己稅負的減輕。納稅人不僅可以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而且可以從中看到政府改革的信心,感受到政府解決民生問題、應對通貨膨脹的決心和毅力。
負面作用則體現為隨著免征額的提高,納稅人會不斷減少,這會給居民納稅意識的提升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免征額的提高會對居民收入調節產生一定的“累退”作用,是對縮小貧富差距的反向調節。因為僅僅提高免征額,最大的受益群體是高收入群體。
發揮“削高補低”作用
郝如玉認為,要消除免征額提高后的“累退性”,真正發揮個稅“削高補低”的作用,免征額的提高應該與級距和稅率的改革同步進行。這也是此次修法的一個重要方向。
草案擬將現行工薪所得9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7級,取消了15%和40%兩檔稅率,擴大了5%和10%兩個低檔稅率的適用范圍。同時,草案還擴大了最高稅率45%的覆蓋范圍,將現行適用40%稅率的應納稅所得額,并入了45%稅率,加大了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
謝旭人表示,“實行提高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與調整工薪所得稅率結構聯動,其目的除簡化和完善稅制外,主要是使絕大多數工薪所得納稅人,能享受因提高減除費用標準和調整稅率結構帶來的雙重稅收優惠,使高收入者適當增加一些稅負。”以5000元為例,調整前,應納稅額為325元,調整后應納稅額為125元。降低了200元。
此次調整后,納稅人稅負的變化,有關部門作了測算。月收入15500元(含“三險一金”,下同)以下的納稅人,可以享受提高減除費用標準和調整稅率結構帶來的雙重減稅。這一部分納稅人占工薪所得納稅人數的90%以上。
個稅調整的未來空間
對于私營企業投資者的個人所得稅征管,稅務部門坦陳了其中的難點:一是很多私營企業財務核算不規范,存在大量現金交易,收入隱蔽性強;二是一些私營企業不分配利潤,個人投資者不從企業領工資,而將個人及其家庭成員財產和消費支出列入企業生產經營支出,甚至以發票報銷、假票沖抵費用等方式逃避納稅義務;三是一些私營企業投資者舉辦多個公司,在所屬公司之間進行股權、資產關聯交易,逃避納稅義務。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當前個稅改革朝著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方向邁進仍面臨很大難度,要推進綜合計稅,需要實現納稅人信息申報的實名制,個人全部收入信息應實現網絡全覆蓋,納稅人社保制度也要健全,同時稽查能力要跟上。
未來的改革方向還包括基本費用扣除在現行工薪所得減除費用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單項扣除項目;重新設計綜合所得稅率;構建新的征管機制等。還應加快稅源結構調整,推進從間接稅為主向直接稅為主演變,同時還應當加大高收入人群的稅收監管,規范灰色收入地帶監管。
相關推薦:
熱點時評:食品安全,你傷不起!
熱點時評:食品安全,警鐘為誰而鳴
熱點時評:“還路于民”需要制度趟路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