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濃縮池
連續式重力濃縮池分為豎流式和輻流式兩種。輻流式沉淀池的效果比平流式好,因此重力濃縮池通常是輻流式。圓形池的水流通常是從中心配水部分呈輻射狀流至外圍的出水堰,池底通常是傾角較小的圓錐形底。池底設有刮泥機將泥刮向中心污泥井,底部帶污泥刮削機械或設有漏斗,剩余活性污泥經濃縮池中心管流入,上清液由溢流堰溢出稱為出流。濃縮污泥從池底排出,稱為底流。
連續式重力濃縮池的基本構造特點是裝有與刮泥機一起轉動的垂直攪拌柵,能使濃縮效果提高20%以上。因為攪拌柵通過緩慢旋轉(圓周速度2-20cm/s),可形成微小渦流,有助于顆粒間的凝聚,并可造成空穴,破壞污泥網狀結構,促使污泥顆粒間的空隙水與氣泡逸出。如果攪拌程度過大,則會將擾動傳至外部的沉淀區,從而影響濃縮效率。圓形池與矩形池相比盡管土地使用效率不高,但是結構上較為方便,鋼結構以及混凝土結構都可以,而且排泥的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裝有刮削裝置的濃縮池刮板設在底部并緩慢旋轉,這樣可將污泥刮入靠近底部的排泥管且還可防止污泥板結。池底由四周向中心傾斜有利于濃縮污泥的收集。圓形池的效率有時會低于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因為從中心向四周輻射,面積越來越大,很難保持均勻。
連續式濃縮池的合理設計與運行取決于對污泥沉降特性的確切掌握。污泥 的沉降特性與固體濃度、性質及來源有密切關系。所以在設計時,最好先進行污泥濃縮試驗,掌握沉降特性,得出設計參數。設計參數主要包括:
(1)濃縮池的固體通量:單位時間內,通過濃縮池任一斷面的干固體量 [kg/(㎡·h)或kg/(㎡·d)];
(2)水力負荷: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濃縮池表面積的上清液溢流量[m3/(㎡·h)或m3/(㎡·d)];
(3)水力停留時間(h或d)。
對于新建廠,無法通過試驗求得上述設計參數時,可參考經驗數據。按固體通量計算出濃縮池的面積之后,應與按水力負荷核算的面積相比較,取其大值。
初沉污泥最大水力負荷可取1.2-1.6 m3/(㎡·h),剩余活性污泥取0.2-0.4 m3/ (㎡·h)。
濃縮池的有效水深一般采用4m,當采用豎流式濃縮池時,其水深按沉淀部分的上升流速不大于0.1mm/s計算。濃縮池容積應按污泥在其中停留10-16h進行核算,不宜過長。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