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教材重點,中大網校小編整理了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中的重點和考點,希望對有所幫助,中大網校祝您考試順利!
★掌握P-T大氣穩定度判別方法(P49、HJ/T 2.2-93)
1、P-T法將大氣穩定度分六類:強不穩定(A)、不穩定(B)、弱不穩定(C)、中性(D)、較穩定(E)、穩定(F)
2、P-T法僅用地面常規氣象資料就可判斷大氣穩定度,它所需要的的氣象資料有3項:太陽高度角、云量(總云量、低云量)、風速。
3、用P-T法確定等級時,首先由云量與太陽高度角按表B1查出太陽輻射等級數,再由太陽輻射等級數與地面風速按表B2查找穩定度等級。
云量,1/10
|
太 陽 輻 射 等 級 數
|
||||
總云量/低云量
|
夜間
|
ho≤15°
|
15°<ho≤35°
|
35°<ho≤65°
|
ho>65°
|
≤4/≤4
|
-2
|
-1
|
+1
|
+2
|
+3
|
5~7/≤4
|
-1
|
0
|
+1
|
+2
|
+3
|
≥8/≤4
|
-1
|
0
|
0
|
+1
|
+1
|
≥5/5~7
|
0
|
0
|
0
|
0
|
+1
|
≥8/≥8
|
0
|
0
|
0
|
0
|
0
|
地面風速,m/s
|
太 陽 輻 射 等 級
|
|||||
+3
|
+2
|
+1
|
0
|
-1
|
-2
|
|
≤1.9
|
A
|
A~B
|
B
|
D
|
E
|
F
|
2~2.9
|
A~B
|
B
|
C
|
D
|
E
|
F
|
3~4.9
|
B
|
B~C
|
C
|
D
|
D
|
E
|
5~5.9
|
C
|
C~D
|
D
|
D
|
D
|
D
|
≥6
|
D
|
D
|
D
|
D
|
D
|
D
|
注:地面風速(m/s)系指距地面面俱到10m高度處10min平均風速,如使用氣象臺(站)資料,其觀測規則與中央氣象局編定的《地面氣象觀測規范》相同。
4、太陽高度角h0使用下式計算:
式中: ho——太陽高度角,deg ;
——當地緯度,deg.;
λ——當地經度;deg ;
t——進行觀測時的北京時間;
σ——太陽傾角,deg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θo——360dn/365,deg;
dn——一年中日期序數,0、1、2、······364。
◆熟悉常見的不利氣象條件及其特點(P52、P43)
1、對于平坦地形,不利氣象條件通常包括:靜風、小風、熏煙、逆溫
(1)靜風和小風:根據導則的小風和靜風時的點源擴散模式,靜風指U10<0.5m/s,小風指1.5m/s>U10≥0.5m/s。靜風污染具有各向同性和近距離污染的特點,小風污染具有風向多變和近距離污染的特點。
(2)熏煙:清晨,伴隨著輻射逆溫自下而上消退,當逆溫消退到煙流頂部時的污染,稱熏煙(或漫煙)污染。由于這時的溫度層結為為上穩下不穩,最初聚集在逆溫中的污染物迅速向地面擴散,形成高濃度的污染。
(3)逆溫:是指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現象(正常情況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對逆溫,一般應了解其強度(每升高100米氣溫的增加),逆溫的底、頂高度,逆溫的厚度,逆溫的頻率,逆溫的生消規律、逆溫的種類等。有逆溫存在時,可能產生封閉性擴散和熏煙型擴散。
2、對于復雜地形,由于局地風場形成特殊氣象場應當分析其污染特點而給予特別的關注,如:山谷風、海陸風、過山氣流(特別是背風渦旋和下洗等現象)、熱島環流。
(1)山谷風:是在山地(山區)與平原交界處的一種地方性風。夜間山坡放熱較山谷快,谷地輻射冷卻較遲,致使山上氣壓較谷底高,冷而重的山坡空氣向谷底流動,在山谷匯成一股由山谷流入平原的氣流,形成“山風”。而白天正好相反,形成“谷風”。
(2)海陸風:白天,陸暖而水涼,氣壓為海高陸低,下層氣流由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海風,上層氣流由陸地吹向海洋,形成陸風;夜間情況剛好相反。海陸風對水域附近大氣有凈化作用,但也可能產生循環污染。
(3)過山氣流:氣流受山體阻擋,在山的迎風面流線密集,在山后流線稀疏,產生流線下滑作用,在背風坡產生氣流下泄和尾流混合。大量實驗證實,當氣流流過山體時,在山的背風面將出現“背風波”、“背風渦”、“下洗”等現象。背風波只出現在有逆溫層結的情況下,對污染物影響較大的是背風渦和下洗(或尾跡)。
污染源的排放口絕不能設置在背風渦中,也應盡量避免設置在下洗區或有可能將污染物帶到下洗區的區域。
4、熱島環流:由于城市氣溫較農村高,城區暖而輕的空氣上升,四周冷空氣向城區補充,形成所謂城市熱島環流。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