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消化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
嬰幼兒腹瀉
【病因】
(1)易感因素
1)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
2)生長發育快
3)機體防御功能差
4)腸道菌群失調
5)人工喂養
(2)感染因素
1)腸道內感染:細菌為主,輪狀病毒最多
2)腸道外感染
(3)非感染因素
1)飲食因素
2)氣候因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急性腹瀉:2周內
遷延性腹瀉:2周2月
慢性腹瀉:超過2月
*秋季腹瀉:即輪狀病毒腸炎
1)好發季節:秋冬季、以秋季為主
2)傳播途徑:糞-口傳播,也可形成氣溶膠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3)癥狀:①病初即出現嘔吐,大便次數多,量多,呈黃色或淡黃色,水樣或蛋花樣;
②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③常并發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
④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8天
*侵襲性細菌性腸炎:發生高熱甚至熱驚厥、
*真菌性腸炎:并發其他感染如鵝口瘡
*生理性腹瀉:多見于6個月以內的嬰兒,外觀虛胖,常有濕疹,表現為出生后不久即出現腹瀉,但除大便次數增多外,無其他癥狀,食欲好,不影響生長發育,添加換乳期食物后,大便逐漸轉為正常。
【治療要點】
(1)調整飲食:強調繼續進食
(2)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3)藥物治療
1)控制感染:①病毒性腸炎以飲食療法和支持療法為主,一般不用抗生素;②其他腸炎對因用藥
2)腸道微生態療法
3)腸粘膜保護劑
4)補鋅治療
5)對癥治療:一般不用止瀉劑
(4)預防并發癥
【護理措施】
(1)調整飲食:繼續進食
1)母乳喂養者可繼續哺乳,減少哺乳次數,縮短每次哺乳時間,暫停換乳期食物的添加
2)人工喂養者可喂米湯、酸奶、脫脂奶等,待腹瀉次數減少后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隨病情穩定和好轉,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
3)嘔吐嚴重者,禁食4-6小時(不禁水)
4)病毒性腸炎者不用蔗糖,暫停乳類喂養
5)少數口服不耐受病例,加強支持療法
(2)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見“液體療法”)
(3)保持皮膚完整性
1)溫水洗臀并擦干
2)5%鞣酸軟膏或40%氧化鋅涂抹并按摩局部皮膚發紅處
3)局部皮膚糜爛或潰瘍者,暴露療法或燈光照射
(4)密切觀察病情:①生命體征;②大便情況;③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癥狀
最后的最后,2019年護士資格考試章節課“一折特惠”先到先得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