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測查應考人員是否掌握有關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等金融基本知識,并能夠分析不同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的特性,在有關金融市場上運用相應的金融工具進行投資。
考試內容
(一)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概述
金融市場的構成要素、金融市場的結構、金融市場的功能和金融市場的交易主體。
金融工具的性質、特點和類型。
(二)傳統的金融市場及其工具
傳統金融市場的分類。
銀行同業拆借、回購協議、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國庫券和銀行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貨幣市場及其工具。
債券、股票等資本市場及其工具;投資基金市場及其工具。
外匯市場及其工具。
(三)金融衍生品可市場及其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與特征,金融衍生品市場及其發展演變。
金融期貨,金融期權,金融互換,信用衍生工具。
(四)我國的金融市場及其工具
我國的金融市場及其發展。
我國的貨幣市場及其工具。
我國的資本市場及其工具;我國的投資基金市場及其工具。
我國的外匯市場及其運作。
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及其工具。
第二章 利率與金融資產定價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測查應考人員是否掌握利率的分類、利率的風險結構與期限結構、利率決定理論、貨幣的時間價值、收益率的計算、金融資產定價理論等利率與金融資產定價的有關知識,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資產價格的發展變化。
考試內容
(一)利率及其決足
利率的分類,利率風險結構的涵義和決定因素,利率期限結構的涵義,收益曲線的特點。
古典利率理論、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和可貸資金利率理論的主要內容。
(二)貨幣的時間價值
單利和復利的概念,現值與終值的概念及計算,系列現金流現值的計算,連續復利下現值的計算。
(三)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的概念;零息債券、附息債券、永久債券等到期收益率的計算;本期收益率的概念及計算。
(四)金融資產定價
票據、債券和股票的定價方法及理論價格的推算。
有效市場理論的涵義和分類,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及其假設條件,期權定價模型的主要內容。
(五)我國的利率及其市場化
利率杠桿的功能,運用利率杠桿的宏觀經濟條件,利率市場化的效應;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進程。
第三章 金融機構與金融制度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測查應考人員是否掌握金融機構的性質與類型,是否掌握各類不同金融機構的特點,是否掌握金融制度的相關知識,是否掌握我國金融機構的類型、演變與功能,并能夠分析和把握金融機構和金融制度的發展趨勢。
考試內容
(一)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的概念、性質與職能作用;不同視角的金融機構分類。
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存款性金融機構的特點及種類,投資性金融機構的特點及種類,契約性金融機構的特點及種類,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特點及種類。
(二)金融制度
金融制度的涵義和構成要素。
中央銀行制度,專業化和綜合化銀行制度,政策性金融制度,金融監管制度及國際金融監管制度。
(三)我國的金融機構與金融制度
我國的金融中介機構體系;我國商業銀行的特點及構成,政策性銀行的業務特征及改革,證券機構、保險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投資基金、小額貸款公司的性質及業務特點。
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體系;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的性質和職能;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職能作用;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和金融機構行業自律組織的職責作用。
我國金融制度改革與發展的進程,未來發展趨勢。
第四章 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測查應考人員是否掌握商業銀行及我國現有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知識,并能夠對現代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運作予以把握和判斷。
考試內容
(一)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概述
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各自內涵和內容,以及經營與管理兩者的關系;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原則及其相互關系;我國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原則的發展變化。
(二)商業銀行經營
商業銀行業務運營的傳統模式與新型模式的內容及其區別;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概念和基本要素;關系營銷與傳統營銷的區別。
存款經營的基本內容和影響存款經營的因素;現金管理服務的內容。,
貸款經營的基本內容;貸款經營中推銷銀行其他產品的方法和內容。
我國現代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經營觀念的變化及中間業務經營的基本內容。
(三)商業銀行管理
資產負債管理的概念;資產管理、負債管理及資產負債管理的基本理論。
資產負債管理所包含的6個基本原理。
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制度的建立歷程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指標體系;我國商業銀行實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基本條件。
商業銀行風險的成因;商業銀行風險的類型。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不良資產管理與處置的方法;“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主要內容及其對我國銀行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啟示和要求。
財務管理的概念和價值管理的內容;財務管理的目標、功能和原則。
資本金的構成和資本管理的內容;成本的構成和成本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利潤的構成和利潤分配的方法;商業銀行提高利潤的途徑;三類主要會計報表的基本內容及功能;資金分析和財務分析的主要內容。
人力資源及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涵義;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主要內容;人力資源管理科學化的內容要求。
(四)改善和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管理
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的概念;我國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的現存問題及完善措施;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內容、特征及我國商業銀行如何建立和完善內控機制;如何建立科學的激勵約束機制。
第五章 投資銀行業務與經營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測查應考人員是否掌握資本市場直接金融業務、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性質上的區別、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等知識,并能夠對當前及今后全球和我國投資銀行業的發展趨勢作出把握和判斷。
考試內容
(一)投資銀行概述
投資銀行的涵義;投資銀行的功能;投資銀行的業務類型及其涉及的相應范疇;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區別。
(二)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
投資銀行的證券發行和承銷業務,以及相應的IPO、證券承銷、證券私募、累計訂單定價、
詢價制、綠鞋期權、核準制、注冊制和保薦制等范疇;投資銀行的證券經紀業務,以及相應的證券經紀商、證券交易所、柜臺市場、第三市場、第四市場、融資與買空、融券與賣空和保證金交易等范疇;投資銀行的并購咨詢業務,以及相應的兼并與收購、杠桿并購和要約收購等范疇。
(三)全球投資銀行的發展趨勢
美國投資銀行業的最新變化;全球投資銀行的發展趨勢;我國投資銀行的發展趨勢。
第六章 金融創新與發展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測查應考人員是否掌握金融創新和我國金融創新的現狀及內容等知識,是否掌握金融深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否掌握金融抑制、金融深化涵義、特征及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否掌握金融深化的條件及發展目標,并能夠對實際金融工作中所涉及的相關業務、政策取向和發展動態予以理解和把握。
考試內容
(一)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的廣義的和狹義的基本概念,金融創新理論發展的不同流派及其基本觀點;金融創新產生的經濟背景和引發金融創新的盲接動因;金融創新的主要內容。
(二)金融深化
金融創新與金融深化的關系;金融發展理論的主要學說和基本結論,麥金農和肖的“金融抑制”論、金融自由化的含義,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現和原因;利率和匯率等金融價格的扭曲及利率管制如何阻礙經濟增長;金融深化的含義、表現形式和金融深化的原因;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道德危害”、交易成本的含義及其對金融深化的影響,金融深化與金融發展的區別。
金融自由化與放松管制的含義及相互關系,金融抑制的兩種不同方式和不同效果;實施金融自由化應具備的主要條件,金融自由化的順序,金融約束論的概念和政策主張。
(三)金融深化與經開發展
金融深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金融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國際上描述金融深化同經濟發展相互關系的指標和公式。
衡量一國金融發展水平的相關指標、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的國際比較方法及結論、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
(四)我國的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
我國金融改革的歷程與主要內容;我國金融管理制度的發展與創新,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創新,我國金融交易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我國金融創新的特點,制約我國金融創新的因素,我國金融創新的新發展。
第七章 貨幣供求及其均衡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測查應考人員是否掌握貨幣需求、貨幣供給以及貨幣均衡等宏觀貨幣金融理論與實務知識,并能夠分析、解釋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有關貨幣供求問題和現象。
考試內容
(一)貨幣需求
貨幣需求與貨幣需求量的涵義;貨幣存量與貨幣流量對研究貨幣需求量的意義。
馬克思關于流通中貨幣必要量的理論;費雪方程式與劍橋方程式;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以及關于貨幣需求動機分類及其決定因素分析;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
貨幣需求計量模型的實證研究及其發展。
(二)貨幣供給
貨幣供給行為與貨幣供應量的涵義,劃分貨幣層次的基本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關于貨幣層次的具體劃分,我國劃分貨幣層次的原則及劃分貨幣層次的方法。
中央銀行體制下貨幣供給的原理和機制,基礎貨幣的構成及供應渠道,貨幣乘數的涵義及作用機理,信貸收支、財政收支和國際收支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
(三)貨幣均衡
貨幣供求均衡的涵義及表現形式,貨幣容納量彈性。
貨幣均衡與經濟均衡的關系,IS—LM曲線的涵義。
在市場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和經濟轉軌時期貨幣均衡的不同標志。
貨幣均衡的條件,財政赤字和信用膨脹對貨幣均衡的影響,利率水平對貨幣均衡的影響;貨幣失衡的涵義及表現,貨幣失衡的原因,貨幣均衡的恢復。
第八章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測查應考人員是否掌握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等經濟現象的性質、成因與影響,是否掌握治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一般對策,并能夠分析和把握國內外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運行態勢和相關對策。
考試內容
(一)通貨膨脹概述
通貨膨脹的涵義,通貨膨脹的類型。
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
(二)通貨膨脹的治理
通貨膨脹對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的影響,對會融秩序的影響,對社會穩定的影響。
治理通貨膨脹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指數與幣制改革政策。
我國通貨膨脹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和所采取的治理對策。
(三)通貨緊縮及其治理
通貨緊縮的涵義與標志。
通貨緊縮的成因及對社會經濟產生的危害。
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治理通貨緊縮的理論。
治理通貨緊縮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結構調整政策、金融制度建設政策。
我國通貨緊縮的歷史和治理通貨緊縮的對策。
第九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測查應考人員是否掌握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與金融宏觀調控的知識,并能夠分析、理解和判斷中央銀行在不同經濟金融形勢下對貨幣政策的運用,理解和把握我國中央銀行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作用。
考試內容
(一)中央銀行概述
中央銀行產生與發展的歷史,不同類型的中央銀行制度。
中央銀行的相對獨立性。
中央銀行的性質與職能。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及主要業務。
(二)貨幣政策體系
貨幣政策與金融宏觀調控的涵義、特點和類型。
貨幣政策的涵義;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中介指標和操作指標;貨幣政策的工具;擴張型和緊縮型貨幣政策的涵義,非調節型和調節型貨幣政策的涵義。
貨幣政策的四大最終目標之間的統一與矛盾。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涵義。
凱恩斯主義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和貨幣主義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
選擇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和中介指標的標準,西方國家貨幣政策常用的操作指標和中介指標。
(三)貨幣政策的實施
宏觀經濟分析的基本內容。
貨幣政策效應,貨幣政策時滯的涵義及重要性,各種時滯的劃分及決定因素。
我國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的選擇,單一目標論、雙重目標論和多重目標論。
我國的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各自的內容、條件和優缺點。
我國貨幣政策操作指標和中介指標的選擇及其變化,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近年金融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工具的綜合運用狀況及背景。
第十章 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測查應考人員是否掌握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的概念,是否掌握金融風險管理和金融危機管理的知識,是否掌握為何和如何在金融危機管理中進行國際協調,并能夠識別和判斷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理解和把握金融風險管理和金融危機管理的實際運作。
考試內容
(一)金融風險及其管理
風險的涵義與要素,在此基礎上掌握金融風險的涵義與要素。
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各種不同類型的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管理中的內部控制架構和全面風險管理架構;信用風險的事前管理和事后管理;利率風險管理、匯率風險管理和投資風險管理的技術方法;操作風險管理、流動性風險管理、法律風險或合規風險管理和國家風險管理的技術方法。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對相關風險管理的要求。
我國在各種金融風險管理中的要求及做法。
(二)金融危機及其管理
金融危機的涵義與各種類型。
金融危機管理中金融安全網的構建,金融預警機制的構建。
金融危機國際傳遞的現象與機制;為何和如何在金融危機管理中進行國際協調。
我國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策略及方法。
第十一章 金融監管及其協調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測查應考人員是否掌握金融監管體系的架構和金融監管的主要內容,是否掌握為何和如何在金融監管中進行國內和國際協調,并能夠認識和把握國內外金融監管的現實運作與發展態勢。
考試內容
(一)金融監管概述
金融監管的涵義、目標和原則。
金融監管的一般理論。
金融監管體制模式。
我國金融監管的歷史演進及不同階段的特征。
(二)金融監管的框架和內容
銀行業監管的主要內容,市場準入的監管,市場運營的監管,市場退出的監管。
銀行業監管的基本方法。
證券業監管的主要內容。
保險業監管的主要內容。
(三)金融監管的國內協調
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的協調。
分業監管制度下,不同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
(四)金融監管的國際協調
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國際背景。
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機制。
金融監管國際協調的內容。
第十二章 國際金融及其管理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測查應考人員是否掌握了匯率及其決定與變動的原理,是否掌握了匯率制度的知識,是否掌握了國際收支及其調節的知識,是否掌握了國際儲備及其管理的原理,是否掌握了國際貨幣體系的知識,是否掌握了離岸金融市場及其結構,是否掌握了外匯管理與外債管理的知識,并能夠認識和分析匯率及其制度、國際收支、國際儲備、國際貨幣體系、離岸金融市場、外匯與外債等范疇,理解和判斷匯率決定與變動、國際收支不均衡的調節、國際儲備管理、外匯與外債管理的現實運行與發展規律。
考試內容
(一)匯率
匯率的涵義、標價方法和不同類型。
金本位貨幣制度和不兌現紙幣制度等不同貨幣制度下的匯率決定基礎。
官方匯率變動和市場匯率變動等不同的匯率變動形式;決定匯率變動的各種長短期因素;因匯率變動所帶來的各種經濟影響。
匯率制度的涵義與不同類型;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進與改革。
(二)國際收支及其調節
國際收支的涵義和構成。
國際收支平衡表及其結構。
國際收支均衡與不均衡的涵義和國際收支不均衡的類型;國際收支不均衡調節的必要性和政策措施,以及國際收支不均衡調節的政策配合。
我國國際收支的狀況和調節政策。
(三)國際儲備及其管理
國際儲備的涵義、構成和功能。
國際儲備的總量管理和結構管理。
國際儲備的管理模式和有關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運作。
我國國際儲備管理的狀況與策略。
(四)國際貨幣體系
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國際金本位制的形成與崩潰,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建立與崩潰,牙買加貨幣體系的建立與發展。
不同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容和特征。
歐洲貨幣一體化的進程與內容。
(五)離岸金融市場
離岸金融市場的涵義與類型;離岸金融市場所覆蓋的主要國際金融中心。
歐洲貨幣市場的概念,歐洲貨幣市場的特點,歐洲貨幣市場的構成。
歐洲貨幣短期信貸市場的業務,歐洲貨幣中長期信貸市場的業務,歐洲債券市場的業務。
(六)外匯管理與外債管理
外匯管理的涵義、目的與弊端;貨幣可兌換的涵義與類型;國際貨幣基金關于經常項目可兌換的標準與內容,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涵義與條件。
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條件下經常項目管理和資本項目管理的內容和方法。
外債和外債管理的涵義;外債總量管理的涵義和主要管理指標及其警戒線;外債結構管理的涵義和內容。
我國外債的狀況與外債管理制度。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