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融機構與金融制度
第一節 金融機構
一、金融機構的性質與職能
(一)金融機構的性質
金融機構是指所有從事各類金融活動的組織,包括直接融資領域中的金融機構和間接融資領域中的金融機構。直接融資領域中金融機構的主要職能是充當投資者和籌資者間的經紀人;間接融資領域中金融機構的主要職能是作為資金余缺雙方進行貨幣借貸交易的媒介。
資金從盈余者向短缺者融通,無論是采取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金融機構作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金融機構所從事的金融活動發揮著核心作用。
從金融機構產生的歷史過程看,它是一種以追逐利潤為目標的金融企業。說它是企業,是因為它與普通企業相同,經營目標都是為了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說它是金融企業,是因為它所經營的對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的商品——貨幣資金。
(二)金融機構的職能
金融機構的職能是由其性質決定的。金融機構主要具有以下職能:
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金融機構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經營活動特征的職能。這一職能的實質是金融機構借助于信用,一方面通過負債業務,動員和集中社會閑散貨幣資金;另一方面則通過資產業務把這些資金投向有關經濟部門。金融機構通過信用中介職能,實現資金盈余方和資金短缺方的資金融通,從而使資金得到有效利用,在不改變社會資本總量的條件下,推動擴大再生產的規模,提高生產率。金融機構則從吸收資金的成本與發放貸款的利息收入,以及投資等收益的差額中獲取自身利潤。
2.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指金融機構在為客戶開立存款賬戶吸收存款的基礎上,通過辦理存款在賬戶上的資金轉移、代理客戶支付,以及在存款的基礎上為客戶兌付現款等。金融機構成為社會支付的中介,是由于它具有較高的信譽和眾多的分支機構。金融機構發揮支付中介職能,大大減少了現金的使用,節約了社會流通費用,加速了結算過程和貨幣資本的周轉,促進了社會再生產的擴大。
3.將貨幣收入和儲蓄轉化為資本
這項職能是信用中介職能的延伸。金融機構作為信用中介,最初只是在資金盈余企業和資金短缺企業之間進行資金融通。隨著銀行業的發展,個人收入和儲蓄也被銀行匯集起來,貸放給企業,非資本的貨幣就轉化為貨幣資本。隨著證券類金融機構的產生與發展,又使各類盈余閑置資金以其為中介,直接轉化為生產經營性資本。這些都有效地擴大了社會資本總量,促使社會再生產更快發展。
4.創造信用工具
這項職能是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職能的延伸。依托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職能,金融機構
創造出銀行券、存單、保險單、支票等銀行票據作為信用工具投入流通,代替了金屬貨幣的流通,既節約了流通費用,又為經濟運行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經營的發展。
5.金融服務
由于金融機構聯系面廣,信息比較靈通,特別是計算機在業務中的廣泛應用,使其具備了為客戶提供信息服務的條件,咨詢和決策服務因此應運而生。金融機構還為企業辦理代發工資、支付各項費用業務,以及租賃業務、信托業務等金融服務性業務。此外,在金融服務作用下。個人消費也由原來單純現金支付的錢物交換,發展為可通過轉賬結算辦理的交易。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