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您更好的通過2012年中級經濟師考試,全面了解2012年經濟師考試的相關重點,我們特地為您匯編了中級經濟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預習講義(70)
第三節 金融監管理論
(一)金融監管的概念
1、金融監管的定義:金融監管或稱金融監督管理,是指一國的金融管理部門為達到穩定貨幣、維護金融業正常秩序等目的,依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金融機構及其經營活動實施外部監督、稽核、檢查和對其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等一系列行為。
2、金融監管首先是從對銀行的監管開始的,這和銀行的三大特性有關。
(1)銀行提供期限轉換功能;即銀行在儲蓄—投資轉化過程中為儲蓄者提供短期資產和流動性,把儲蓄集合起來,再根據投資者的需要提供期限相對較長的負債和資金。
(2)銀行是整個支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票據的清算者,降低了交易的費用。
(3)銀行的信用創造和流動性創造功能。
3、金融監管的意義
(二)、金融監管的一般性理論
1.公共利益論
(1)源于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并且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都是被經濟學家所接受的有關監管的正統理論。
(2)觀點:監管是政府對公眾要求糾正某些社會個體和社會組織的不公平、不公正和無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種回應。
2.保護債權論
觀點: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需要金融監管。
存款保險制度就是這一理論的實踐形式。
3.金融風險控制論
這一理論源于“金融不穩定假說”,認為銀行的利潤最大化目標促使其系統內增加有風險的活動,導致系統的內在不穩定。這種不穩定來源于:銀行的高負債經營、借短放長和部分準備金制度。
4.金融全球化對傳統金融監管理論的挑戰
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監管更強調安全與效率并重,同時對跨國金融活動的風險防范和國際監管協調更加重視。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