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2014年中級經濟師考試中級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的備考必看知識點,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全面備考2014年經濟師考試!!
第二節 利率決定理論
一、利率的風險結構
㈠含義:到期期限相同的債權工具但利率卻不相同的現象。
㈡影響因素:違約風險、流動性、所得稅。
1、違約風險
⑴指債務人無法依約付息或歸還本金的風險,它影響著債權工具的利率。
⑵一般來說,債券違約風險越大,則利率越高。例如,公司債券的利率往往高于同等條件下的政府債券的利率。
2、流動性
⑴含義:資產能以一個合理價格迅速變現的能力,是一種投資的時間尺度和價格尺度之間的關系。
⑵強弱比較:國債>公司債券;期限短>期限長。流動性越低,風險越大,利率越高。
3、所得稅:在同等條件下,具有免稅特征的債券利率要低。
【例題】根據利率風險結構理論,導致債權工具到期期限相同但利率卻不同的因素是 ( )。
A.違約風險 B.流動性
C.所得稅 D.交易風險
E.系統性風險
【答案】:ABC
二、利率的期限結構
㈠含義:債券的期限和收益率在某一既定時間存在的變化關系(收益曲線)。
㈡收益曲線:描述特定類型債券的利率的期限結構。一般情況下,收益曲線向上傾斜,表示長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收益曲線平坦,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相等;若收益曲線是向下翻轉的,則長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
有三種理論解釋利率的期限結構:預期理論、分割市場理論和流動性溢價理論。
1、預期理論的內容:長期債券的利率等于在其有效期內人們所預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到期期限不同的債券具有不同的利率是因為在未來不同的時間段內,短期利率的預期值不同。
2、分割市場理論的內容:將不同到期期限的債券市場看作完全獨立和相互分割的。到期期限不同的每種債券的利率取決于該債券的供給和需求。
3、流動性溢價理論的內容:長期債券的利率應當等于兩項之和,第一項是長期債券到期之前預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第二項是隨債券供求狀況變動而變動的流動性溢價。
【例題】下列屬于解釋利率的期限結構的理論的有( )
A、預期理論B、分割市場理論C、流動性溢價理論
D、古典理論 E、可貸資金理論
【答案】ABC
三、利率決定理論
㈠古典利率理論(古典學派)
又稱真實利率理論,屬于“純實物分析”的框架。認為工資和價格的自由伸縮可以自動達到充分就業,并在充分就業水準下,儲蓄與投資的真實數量都是利率的函數。該理論認為,社會存在一個單一的利率水平,使得經濟體系處于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該單一利率不受任何數量變動的影響。
古典學派認為,利率決定于儲蓄與投資的相互作用。儲蓄(S)為利率的遞增函數,投資為利率的遞減函數。如圖2-1.當S>I時,利率會下降;當S
㈡流動性偏好理論(凱恩斯學派)
貨幣供給(Ms):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貨幣供給獨立于利率的變動,圖中表示為一條垂線。
貨幣需求(L):由公眾的流動性偏好決定。其中,流動性偏好包括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前兩個動機形成的需求與收入成正比,與利率無關,投機動機形成的需求與利率成反比)。
L= L1+L2=L1(y)+L2(r)
貨幣總需求(L)是收入(y)和利率(r)的函數,與收入成正比、利率成反比。
當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時(i1)時,市場就會產生未來利率上升的預期。貨幣的投機需求就會達到無窮大。無論中央銀行供應多少貨幣,都會被相應的投機需求所吸收,從而使得利率不能繼續下降而“鎖定”在這一水平,這就是“流動性陷阱”問題。相當于貨幣需求線中的水平部分,使得貨幣需求線變成一條折線。
“流動性陷阱”還可以解釋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問題。如圖2-2
該理論的隱含假定:當貨幣供求達到均衡時,整個國民經濟處于均衡狀態,決定理論的所有因素均為貨幣因素,利率水平與實體經濟部門沒有任何關系,屬于“純貨幣分析”的框架。
㈢可貸資金理論(新古典學派)
利率是由可貸資金的供求決定,利率的決定取決于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共同均衡。借貸資金的需求與供給均包括兩個方面:借貸資金的需求來自某期間投資流量和該期間人們希望保有的貨幣金額;借貸資金的供給來自于同一期間的儲蓄流量和該期間貨幣供給量的變動。
DL=I+△MD
SL=S+△Ms
注:DL為借貸資金的需求,SL為借貸資金的供給,△MD為該時期內貨幣需求的改變量,△MS為該時期內貨幣供應的改變量。
均衡條件為:I+△Md = S+△Ms
【例題】凱恩斯認為,流動性偏好的動機包括( )。
A.交易動機 B.生產動機
C.儲蓄動機 D.預防動機
E.投機動機
【答案】:ADE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