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級經濟師考試輔導資料由中國經濟師考試網匯編整理!!!
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輔導資料:統計與統計數據
一、統計的含義
統計活動源遠流長,自從人類社會有了數的概念,有了計數活動,統計就此產生了。在我們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到處都有統計,但在不同的場合,統計一詞卻有不同的含義。統計一詞一般有以下三種不同的含義:
統計工作,即統計實踐活動,是指利用科學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關社會現象數字資料的工作的總稱。統計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進行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和咨詢,實行統計監督。
統計數據是統計工作活動過程所取得的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現象的數字資料l三l及與之相聯系的其他資料的總稱。統計資料包括原始的調查資料以及經過加工、整理、分析而成的系統的統計資料。它是統計工作的成果或“產品”。
統計學是關于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釋統計數據的科學,是一門認識方法論性質的科學,其目的是探索數據內在的數量規律性,以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科學認識。
二、統計數據的計量尺度
統計數據是對客觀現象進行計量的結果。在搜集數據之前,首先要對現象進行計量或測度,這就涉及計量尺度的問題。不同事物能夠予以計量或測度的程度不同。按照計量學的一般分類方法,可將所采用的計量尺度由低級到高級、由粗略到精確分為四個層次:定類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一)定類尺度
定類尺度是最粗略、計量層次最低的計量尺度,它是按照客觀現象的某種屬性對其進行分類或分組,各類各組之間的關系是并列、平等而且互相排斥的。例如,人口按性別分為男、女,二個人要么是男,要么是女,只能屬于其中一類。在統計中為了便于整理匯總,特別是計算機識別,通常賦予每類或每組一個數值作為代碼,如用“1”表示男性,用“0”表示女性。.作為代碼的數值并不反映各類的優劣、量的大小或順序,決不意味著這些數值可以區分大小或進行任何數學運算。對定類尺度的計量結果,可以計算每一類或組中各元素或個體出現的頻數。
(二)定序尺度
定序尺度是對客觀現象各類之間的等級差或順序差的一種測度。利用定序尺度不僅可以將研究對象分為不同的類別,而且可以反映各類的優劣、量的大小或順序。例如學生成績可以分為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等五類。對某一事物的態度可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無意見、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定序尺度對事物的計量要比定類尺度精確一些,但它只是測度了類別之間的順序,而未測量出類別之間的精確差值。該尺度的計量結果只能比較大小,不能進行加、減、乘、除等數學運算。
(三)定距尺度
定距尺度是對現象類別或次序之間間距的測度。定距尺度不但可以用數字表示現象各類別的不同和順序大小的差:異,而且可以用確切的數值反映現象之間在量方面的差異。定距尺度使用的計量單位一般為實物單位(自然或物理)或者價值單位,例如長度用“米”度量,溫度用“攝氏度”度量,時間用“小時”,成績用百分制等。反映現象規模水平的數據必須以定距尺度計量,例如產品產量、人口數、國內生產總值等都以定距尺度為計量尺度。由于定距尺度的計量結果表現為數值,并可以計算差值,因而,其結果可以進行加、減運算。
(四)定比尺度
定比尺度是在定距尺度的基礎上,確定相應的比較基數,然后將兩種相關的數加以對比而形成的相對數(或平均數),用于反映現象的結構、比重、速度、密度等數量關系。例如,將一個企業創造的增加值與該企業的職工人數對比,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以此反映該企業的生產效率。定比尺度計量的結果可以進行加、減、乘、除等數學運算。
三、統計數據的類型
從上述四種計量尺度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的計量尺度會得到不同類型的統計數據。按照所采用的計量尺度,可以將統計數據分為分類數據、順序數據和數值型數據。分類數據是由定類尺度計量形成的,表現為類別,通常用文字表述,但不區分順序。順序數據是由定序尺度計量形成的,表現為類別,通常用文字表述,但有順序。數值型數據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計量形成的,說明的是現象的數量特征,通常用數值來表現。分類數據和順序數據都說明的是事物的品質特征,是不能用數值表示的,通常用文字表述,其結果表現為類別,因而也可統稱為定性數據或品質數據。數值型數據說明的是現象的數量特征,通常用數值來表現,也可稱為定量數據或數量數據。對不同類型的數據,可采用不同的統計方法來處理和分析。例如,對品質數據通常可以計算出各組的頻數或頻率,而數值型數據則可以用更多的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四、統計指標及其類型
統計指標是十分重要的統計學基本范疇。對統計指標通常有兩種理解和使用方法:一是統計指標是用來反映現象總體數量狀況的基本概念。例如,年末全國人口總數、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年度增長率等。二是統計指標是反映現象總體數量狀況的概念和數值。
例如,2010年我國的年末總人口為134100萬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23.8%、國內生產總值為397983億元等。
統計指標按其所反映的內容或其數值表現形式,可分為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三種。總量指標是反映現象總體規模的統計指標,通常以絕對數的形式來表現,因此又稱為絕對數,如土地面積、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總量指標按其所反映的時間狀況不同又可分為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時期指標又稱時期數,它所反映的是現象在一段時期內的總量,如產品產量、能源生產總量、財政收人、商品零售額等。時期數通常可以累積,從而得到更長時期內的總量。時點指標又稱時點數,它所反映的是現象在某一時刻上的總量,如年末人口數、科技機構數、股票價格等。肘點數通常不能累積,各時點數累積后沒有實際意義。相對指標是兩個絕對數之比,如經濟增長率、物價指數、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等。相對數的表現形式通常有比例和比率兩種。平均指標又稱平均數或均值,它所反映的是現象在某一空間或時間上的平均數量狀況,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利潤。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