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級經濟師考試輔導資料由中國經濟師考試網匯編整理!!!
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輔導資料:金融風險
一、金融風險
所謂金融風險,是指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在貨幣資金的借貸和經營過程中,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使得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發生偏差,從而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在市場經濟體系中,金融風險是客觀存在,難以完全避免的。
金融風險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不確定性
影響金融風險的因素非常復雜,各種因素相互交織,難以事前完全把握。
2.相關性
盡管金融機構主觀的經營和決策行為會造成一定的金融風險,但是金融機構所經營的商品—貨幣的特殊性決定了金融機構同經濟和社會是緊密相關的。
3.高杠桿性
與工商企業相比,金融企業負債率明顯偏高,財務杠桿大,導致負外部性大。此外,金融工具創新日新月異,衍生金融工具有以小博大的高杠桿效應,也伴隨著高度的金融風險。一旦預測有誤,便可能出現巨額虧損,投資者將受到嚴重損失,甚至危及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
4.傳染性
金融機構承擔著中介機構的職能,割裂了原始借貸的對應關系。處于這一中介網絡的任何一方出現風險,都有可能對其他方面產生影響,甚至發生行業的、區域的金融風險,導致金融危機。
上述四個特征是一般性的,我國處于經濟轉軌時期,市場經濟發展不完全,因此我國的金融風險還存在不少特性。例如,金融結構失衡與融資形式畸形發展使風險集中于銀行、金融風險與財政風險相互傳感放大、非正規金融規模龐大成為金融安全隱患等。
在金融領域中,有著多種不同類型的風險。常見的金融風險有四類:一是由于市場因素(如利率、匯率、股價以及商品價格等)的波動而導致的金融參與者的資產價值變化的市場風險;二是由于借款人活交易對手違約(無法償付或無法按期償付)而導致損失的信用風險;三是金融參與者由于資產流動性降低而導致的流動性風險;四是由于金融機構的交易系統不完善、管理失誤或其他一些人為錯誤而導致的操作風險。
二、金融危機
(一)金融危機的含義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金融資產、房地產、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等)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由于金融危機的發生具有頻繁性、廣泛性、傳染性和嚴重性等特點,其后果已嚴重影響到區域甚至全球經濟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在世界范圍內,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曾經遭受過危機的侵襲。金融危機會使一國實體經濟受到影響,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嚴重時還會令金融市場完全崩潰,甚至導致國家破產。因此,金融危機理論一直以來都是各國經濟學家和政府機構研究的重點。
(二)金融危機的類型
傳統的金融危機主要是一國金融領域行業性危機,如銀行危機。在現代經濟中,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金融危機的國際性更為突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類型十分復雜,具體可以分為債務危機、貨幣危機、流動性危機等。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各市場之間相關性也逐漸加大,因此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綜合性的特征。
1.債務危機
債務危機,也可稱為支付能力危機,即一國的債務不合理,無法按期償還,最終引發的危機。從歷史上發生的債務危機看,它一般發生在發展中國家,不僅擾亂了國際金融秩序,而且對世界經濟特別是危機國家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
一般來說,發生債務危機的國家有以下幾個特征:出口不斷萎縮,外匯主要來源于舉借外債。國際債務條件對債務國不利。大多數債務國缺乏外債管理經驗,外債投資效益不高,創匯能力低。上述幾個方面,使得債務國在償還債務時出現困難,進而打擊國內投資者信心,加速資金的逃離,當儲備耗盡無法再償還債務時,就會爆發債務危機。
2.貨幣危機
在實行固定匯率制或帶有固定匯率制色彩的盯住匯率安排的國家,由于國內經濟變化沒有相應的匯率調整配合,導致其貨幣內外價值脫節,通常反映為本幣匯率高估。而由此引發的投機沖擊,加大了外匯市場上本幣的拋壓,其結果要么是本幣大幅度貶值,要么是該國金融當局為捍衛本幣幣值,動用大量國際儲備干預市場;或大幅度提高國內利率。
從國際債務危機、歐洲貨幣危機到亞洲金融危機,危機主體的一個共同特點在于其盯住匯率制度,但在不同的階段,導致危機發生的原因卻不盡相同。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貨幣危機是財政赤字貨幣化與盯住匯率制度不相容的結果,宏觀基本面的惡化,如財政赤字規模過大、信用擴張速度過快以及外匯儲備流失嚴重等,是貨幣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而對于1992年英鎊危機來說,情況卻不是如此。英國沒有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歷史,籌集外匯也不是問題,但此時政府的偏好具有決定意義。從政府的角度看,當市場出現強烈的貶值預期時,由于國內存在高失業率,使得維持盯住匯率的成本遠
2011年中級經濟師網絡輔導試聽 進入中國經濟師考試論壇與更多學員交流>>>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