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師考試試題及答案由2011年中國經濟師考試網匯編整理
2011年初級經濟師考試輔導資料:公共財政與其職能
第一節 公共產品與公共財政理論
學習要求
(1)掌握公共產品的特征
(2)掌握財政存在的前提及市場失靈的原因。
具體內容
公共財政的理論基礎是“公共產品”和“市場失靈”理論。
一、公共產品的概念和特征
1、含義
美國經濟學家薩謬爾森的定義
純公共產品是指這樣的產品,即每個人消費這種產品不會導致他人對該產品消費的減少。
如:國防、環保、防疫、行政管理等。
2、特征:
產品類型 特征 | 公共產品 | 私人產品 |
效用 | 不可分割性 | 可分割性 |
受益 | 非排他性(核心特征) | 排他性 |
取得方式 | 非競爭性(核心特征) | 競爭性 |
提供目的 | 非盈利性 | 盈利性 |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產品是向整個社會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與消費的特點,其效用為整個社會的成員所共同享有,不能將其分割為若干部分,分別歸個人或社會集團享用。依據受益范圍的大小,可以將公共產品區分為全國性和地區性的公共產品。
相比之下,私人產品的效用則是可分割的,私人產品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它可以被分割為許多能夠買賣的份額,而且其效用只對為其付款的人提供,即誰付款誰享用。
2.受益的非排他性。
某個人或集團對公共產品的消費,并不影響或妨礙其他個人或集團同時消費該公共產品。也不會減少其他個人或集團消費該公共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也就是說,一個人不管是否付費,都會消費而且必須消費這種物品。
私人產品具有排他性,當某人購入特定的物品進行消費時,就已經排除了他人購買和消費該物品的可能性。
3.取得方式的非競爭性。
某一個人或經濟組織對公共產品的享用,不排斥和妨礙其他人或組織同時享用,消費者的增加不引起生產成本的增長,即增加一個消費者,其邊際成本等于零。公共產品的這個特征,意味著獲得公共產品的消費者無須通過市場采用出價競爭的方式。而消費者獲得私人產品,則必須通過市場采用出價競爭的方式。
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提供公共產品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追求社會效益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而私人產品的提供則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相關新聞:
經濟師考試報考指南|經濟師考試報名|經濟師網校輔導|經濟師考試用書
為幫助參加考試的學員有效備考,中國經濟師考試網(中大網校下轄最權威培訓機構),充分利用自身網絡教育優勢,強力推出“2011年經濟師考試網上輔導”及“2011年經濟師網上輔導招生方案”,學員自付費之日起可不限時間、次數重復點播學習,直到當期考試結束后關閉,現在就報名優惠多多,欲報從速。 報名咨詢熱線:010-53688886 4000-18-8000 |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