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原則
(一)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原則
商業銀行已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人們不斷實踐、不斷總結,通常把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歸納為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三大原則。三性原則是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在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活動中都要體現出來。
1.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是指銀行的資產、收入、信譽,以及所有經營、生存、發展條件免遭損失的可靠性程度。作為銀行的經營原則,安全性的要求就是盡可能地減少風險。資金經營安全是商業銀行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實現資金流動和盈利、保持銀行良好信譽的前提,被視為三大原則的首要原則。
2.流動性原則
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在業務運營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所必需的一定量的現金或變現能力強的資產,以備客戶提取,防止出現兌付不了的情況。銀行的流動性體現在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①資產的流動性,即銀行資產在不受損失的條件下能夠迅速變現的能力;②負債的流動性,即銀行能夠及時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所需資金的能力。
3.盈利性原則
盈利性是指商業銀行獲得利潤的能力。盈利性越高,獲利能力越強。商業銀行作為企業。
追求盈利是其經營的核心目標,也是其不斷改進服務、擴大業務經營能力的內在動力。
(二)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原則之間的關系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三原則既有聯系又有矛盾。一般說來流動性與安全性成正比,流動
性越強,風險越小,安全就越有保障。然而,流動性、安全性與盈利性成反比,流動性越高,安全性越好,而銀行盈利水平則會越低,反之則相反。但是,總的來講商業銀行要在保證安全性和流動性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其中:安全性是經營的前提,只有保證資金安全無損,才能獲得正常的盈利;流動性是實現安全的必要手段,有了較高的流動性,銀行的信用中介地位才能得以維護,各項業務才能得以順利進行,盈利才能得到保證;盈利性是商業銀行經營的目標,保證安全性和流動性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因此,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實踐過程中對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要不斷地進行均衡協調。
(三)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管理原則
我國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原則,隨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和金融體制的不斷改革,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1.單一的貸款“三原則”
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國民經濟實行高度集中管理,單一的計劃調節和單一的銀行信用,銀行借鑒前蘇聯經驗,實行貸款三原則:一是貸款必須按計劃發放和使用;二是貸款必須有適用適銷的物資作為保證;三是貸款必須按期歸還。
2.專業銀行的貸款管理原則
改革開放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銀行的二級銀行體系逐步形成,各專業銀行根據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需要,對過去的貸款三原則進行修訂,制定了新的貸款管理原則,即:一是區別對待,擇優扶持;二是貸款按計劃發放和使用;三是貸款按期歸還,分別計息。在計劃調節中加入了市場調節的內容,增加了銀行擇優選擇和自主性,并開始注重銀行效益。
3.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三原則”的初步確定
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003年,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金融結構變化以及金融業務的發展,在1995年6月召開的全國銀行業經營管理會議上,國家提出把銀行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加強經營管理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上來,盡快把我國專業銀行辦成具有國際先進經營管理水平的商業銀行;要求各家銀行要認真執行金融方針、政策,在提高資金使用流動性、安全性的基礎上,努力提高盈利水平。1995年7月1日起施行的《商業銀行法》總則第四條規定:“商業銀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至此,統攬商業銀行整個經營活動的經營管理原則在我國初步得到確立。
4.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三原則”的調整
經過近10年的實踐,特別是經歷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人們對銀行的安全性給予了更高的重視。在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銀行安全成為經濟穩定發展的前提:同時,銀行資產的流動性也日益顯得重要,流動性是安全性的重要條件,也是效益性的保證。因此,在2003年12月1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通過的《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中將原來的“商業銀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條款修改為“商業銀行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這種調整更加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銀行改革與經營的實際。
(四)我國商業銀行的審慎經營規則
我國商業銀行的審慎經營規則是2003年12月1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通過的《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提出的要求,即:“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嚴格遵守審慎經營規則”。審慎經營包括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損失準備金、風險集中、關聯交易、資產流動性等各個方面。審慎經營規則,又稱審慎性經營規則。所謂審慎性,源于會計處理上,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盡可能建立在穩妥可靠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經營者的風險負擔,具體辦法是盡可能低估企業的資產與收益,對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則給予充分估計。審慎經營規則是審慎性會計準則在金融業務經營活動中的具體運用,是指一系列防范和控制損失,從而確保金融機構穩健運行的制度規則。審慎經營規則應當在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中通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得到體現和落實。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