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師考試網根據經濟師教材為考生整理了初級經濟師科目《初級經濟基礎》資料,希望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備考2014年經濟師考試!
第二十六章 領導職能
三、領導理論
考試內容:領導特質理論、領導方式理論(掌握)、領導權變理論、根據領導權變理論選擇領導方式的方法。
(一)領導特性理論
領導特性理論旨在揭示領導者應具備的品質和能力,據此來培養、選拔和考核領導者。傳統觀點認為領導者所具有的素質和能力是天生的,現代領導特性理論認為領導者的素質和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是可以通過教育、訓練獲得的。
(二)領導方式理論
主要的領導方式理論:勒溫的三種領導方式理論、利克特的四種領導方式理論、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管理方格理論。
1.勒溫的三種領導方式理論
心理學家勒溫認為存在著三種不同的領導方式,即****式領導、民主式領導和放任式領導。
勒溫通過試驗發現:
(1)****式領導的工作效率較高,但組織氣氛壓抑,組織成員之間的關系緊張;
(2)放任式領導的工作效率最低,但人們心情舒暢,組織成員之間的關系融洽;
(3)民主式領導的工作效率最高,組織成員關系融洽,工作積極主動,有創造性。
2.利克特的四種領導方式理論
****式集權領導、開明式集權領導、協商式民主領導和參與式民主領導。
利克特經過研究發現,參與式民主領導的生產效率最高,****式集權領導的生產效率最低。
3.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
(1)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認為判別領導行為特征的因素是“工作組織”和“體貼人員”。
(2)這兩類因素可以相互組合形成:高體貼與高組織、高體貼與低組織、低體貼與高組織、低體貼與低組織四種基本的領導方式。
4.管理方格理論
美國學者布萊克和穆頓在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論。該理論將“關心人”和“關心生產”兩類因素的程度分為9個等級,組成了81種領導方式,并在管理方格圖中列出了5種典型領導方式。
①(1-1)為貧乏型管理,用最少的努力完成任務和維持人際關系,對人員、對生產都不關心。
②(1-9)為俱樂部型管理,非常注意搞好人際關系,創造和諧的組織氛圍,但不關心生產。
③(9-1)為任務型管理,高度重視生產任務的完成和生產效率的提高,但不關心人。
④(9-9)為團隊型管理,對生產和人都極為關心,努力使下級齊心協力、高效完成生產任務。
⑤(5-5)中間型管理,對人和生產都有適度的關心,追求正常的效率和一定的士氣。
(三)領導權變理論
領導權變理論的基本觀點:不存在一種適用于所有情況的、最佳的領導方式,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有效的領導方式。
1.領導行為連續統一體理論
由美國學者坦南鮑姆和施米特提出。以領導為中心的領導方式是獨裁,以下屬為中心的領導方式是民主,在這兩種極端的領導方式之間還存在著多種過渡型的領導方式,這些領導方式構成了一個連續的統一體。
坦南鮑姆和施米特認為,沒有哪種領導方式是絕對正確的,也沒有哪種領導方式是絕對錯誤的,領導者應當根據情況,選擇對自己有效的領導方式。
2.費德勒模型
(1)影響領導方式的情境因素
費德勒認為影響領導方式有效性有三個關鍵的情境因素:上下級關系、任務結構、職位權力。
(2)任務導向型領導和關系導向型領導
費德勒用一種“你最不喜歡的同事”(LPC)的問卷,測定領導者的領導方式。費德勒將領導方式分為任務型導向領導和關系導向型領導兩種。
(3)領導方式的選擇
費德勒將3個情境因素組合為8種情況,提出了在不同情況下應當選擇的領導方式——領導處于有利的情景(第1、2、3種)和處于最不利的情景(第8種)時,應采用任務導向型領導方式;領導者處于中間狀態(第4、5、6、7種),應采用關系導向型領導方式。
3.途徑——目標理論
途徑——目標理論是豪斯在期望理論和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該理論的主要內容:
(1)選擇領導方式的標準
一是能激勵下級實現組織目標,二是能使下級在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中和完成目標后得到滿足。
(2)領導方式的分類
“高工作”和“高關系”兩種
(3)領導方式的選擇
當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不明確時,應采用“高工作”的領導方式;當下級已經明確工作任務,掌握工作方法后,下級希望領導關心、同情和贊揚他們的工作。此時,應采用“高關系”的領導方式。
相關推薦:
更多關注:經濟師培訓課程 經濟師考試教材 經濟師報考條件 經濟師考試論壇
(責任編輯: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