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本章學習,目的是掌握國內生產總值、農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進出口和利用外資等重要國民經濟指標的概念、作用、計算方法和統計范圍。
經濟工作者要了解全國、一個地區、一個部門或一個企業的基本情況,并對經濟和社會的運行進行觀察分析,都需要掌握一些統計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GDP)
考試要求:掌握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作用、計算范圍和三種計算方法。
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國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社會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也就是社會總產品價值扣除中間投入價值后的余額。它綜合反映社會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規模、速度的代表性指標,也是研究國民經濟結構、比例關系和宏觀經濟效益的重要依據。
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范圍是按一國的常住單位界定的。所謂常住單位一般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上從事經濟活動在一年以上的單位,包括在我國經濟領土上的所有企業、事業、行政單位和居民戶,不包括我國在境外投資的單位。
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國或一個地區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社會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因其價值構成和實物內容相互一致,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因此它有三種計算方法。
(一)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
考試要求:掌握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中間投入和增加值的概念。
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是從生產過程中價值形成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方法。一國或一個地區一定時期內各常住單位生產的總產品價值(即總產出)扣除中間投入價值后的余額,稱為增加值,所有單位增加值之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目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以生產法為主。
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國內生產總值=所有常住單位增加值之和
式中的總產出,是各單位生產的產品總量的價值,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計算規定,如農林牧漁業按產品法計算,工業按工廠法計算,建筑業按工程結算價款計算,商業按購銷差價即毛利計算,其他營利性服務業按營業收入計算,非營利性服務業按經常費用支出計算。
1.中間投入
是各單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能源和各種服務的價值。它的計算范圍與總產出相對應,即任何生產活動成果只要計入總產出,就要相應計算它的中間投入。
中間投入都是一次性的使用和消耗.不包含固定資產折舊。
2.增加值
是總產出扣除中間投入后的余額,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追加的價值,又叫附加值,反映一定時期各部門、各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成果。所謂附加值大小,就是增加值占總產出比重的高低,可以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單位的經濟效益。增加值也是本部門、本單位對國內生產總值提供的份額。各個部門增加值之和,也就是所有單位增加值之和,等干國內生產總值。
(二)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考試要求:掌握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的概念。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是從生產過程中創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各單位的增加值等于一定時期內的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四項之和。所有單位增加值之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
收入法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所有常住單位增加值之和
上述四項收入的內容是:
(1)勞動者報酬
指勞動者從事生產勞動應從單位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包括工資總額、福利費和其他實物形式的勞動報酬。農戶和個體勞動者生產經營所獲得的純收益主要是勞動所得,也都列入勞動者報酬中。
(2)固定資產折舊
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價值按規定比率提取的計入生產成本的折舊費,它是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不是新創造的價值,但也屬于追加到勞動對象上的價值即增加值的一部分。
(3)生產稅凈額
指一定時期內企業應向政府繳納的生產稅減去生產補貼后的差額。生產稅是企業從事有關生產、銷售和經營活動應繳納的各種稅金、附加費和規費,如銷售稅金及附加、增值稅及企業管理費中各種稅金等,是企業的利前稅,不包括所得稅。
(4)營業盈余
從總產出中扣除中間投入、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和生產稅凈額后的余額,大致相當于營業利潤,但要扣除從利潤中開支的工資和福利費。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反映一國或一個地區通過生產活動獲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項目。
(三)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
考試要求:掌握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的概念。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是從社會最終使用的角度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定時期生產的可供最終使用的產品價值,這些產品最終使用的去向,一是用于最終消費,二是用于投資即資本形成,三是用于出口(減去進口)。將一定時期這三項最終使用價值相加,就是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
(1)最終消費
最終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前者是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為滿足個人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所消費的全部的貨物和服務,后者是政府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支出,以及政府免費或低于市價向居民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的凈支出。
(2)資本形成總額
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和存貨增加。固定資本形成是常住單位建造、購置和轉入的固定資產扣除銷售和轉出固定資產后的價值。存貨增加包括原材料、燃料庫存,生產單位產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庫存,銷售單位商品庫存期末價值減期初價值的差額。
(3)凈出口
是一定時期貨物和服務出口價值減進口價值后的差額。出口是本國(常住單位)向國外(非常住單位)銷售和無償轉讓貨物和服務,進口是本國向國外購買和無償得到的貨物和服務。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社會產品最終使用結果及其構成,是研究消費與投資規模及其比例關系和測算經濟外向度的重要依據。
以上三種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在理論上應當相等,稱為“三面等值”。就是說,社會最終產品的生產總額、生產中獲得的原始收入總額、社會最終使用的支出總額三者應當等值。但實際工作中由于資料來源不同等原因,計算結果會出現一些差異,稱為統計誤差。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