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貨幣均衡的實現條件及標志
(一)貨幣均衡的實現條件
無論凱恩斯學派和貨幣學派在貨幣需求理論上如何不同,但最后都提出了一個雙方都認可的貨幣需求公式:
式(7—22)中,如果我們假定M2和P是已知的,那么,貨幣能否均衡就主要取決于國民收入y和利率r這兩個因素。
1.國民收入等于國民支出
國民收入等于國民支出,國民收入沒有超額分配現象。社會總產品的價格W由生產過程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價值C,勞動者為自己創造的價值V,和剩余價值m三部分組成,即W=C+V+m。其中V+m是一定時期內的國民收入。國民收入經過初次和再次分配之后,最終形成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兩部分。只要一定時期的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不超過同期的國民收入。貨幣供求就會處于均衡狀態,否則,如果財政搞超額分配——財政赤字(并用發行貨幣彌補),銀行搞超額分配——信用膨脹,就會破壞貨幣均衡,出現通貨膨脹。
2.利率水平達到均衡狀態
所謂利率水平的均衡,是指在貨幣供給水平既定的條件下,貨幣需求正好等于貨幣供給時的利息率。均衡利率是貨幣供求雙方均能接受的利率水平,因而它是貨幣均衡的重要條件。
在均衡利率水平的約束下,貨幣需求有比較顯著的利率彈性。因此。利率變動可以調節貨幣的需求量。同時,貨幣供給的變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利率水平的變動。
均衡利率水平的形成是由貨幣供求的條件決定的。貨幣供不應求,利率上升;貨幣供過于求,利率下降。同樣的道理,適當調節利率水平,就可以有效調節貨幣供求,使其處于均衡狀態。例如,當貨幣需求大于貨幣供給時,適當提高利率水平,可減少貨幣需求;當貨幣需求小于貨幣供給時,適當降低利率水平,以刺激投資并增加國民收人。而收入水平提高,將增加對貨幣的需求,從而使貨幣供求處于均衡狀態。
(二)貨幣均衡的標志
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物價變動率是衡量貨幣是否均衡的主要標志。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綜合物價水平取決于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對比關系,而貨幣均衡又是總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前提條件。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綜合物價水平的變動,來判斷貨幣是否均衡。如果物價基本穩定,說明貨幣均衡,如果物價指數過高,說明貨幣失衡。
在體制轉軌時期。對物價實行國家定價的商品正在逐步減少,實行自由定價的逐漸擴大。在這種情況下,當貨幣供應量超過貨幣需求量時,一部分表現為物價上漲,而另一部分又表現為貨幣流通速度的減慢。隨著時間的推移,前一種表現逐漸處于主導地位。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