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妞这里只有精品_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应用_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_色多多污污下载

當前位置:

中級金融專業經濟師章節考點:金融監管的框架和內容

發表時間:2018/2/6 9:54:17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本文導航

2018年經濟師報名時間為7-9月份,建議考生們提前復習,以下是《中級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教材考點,供考生查看學習!

中級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金融監管的框架和內容

一、銀行業監管的主要內容與基本方法

(一)銀行業監管的主要內容

銀行業監管的內容主要包括市場準入監管、市場運營監管和市場退出監管。

1.市場準入監管

市場準入監管是指銀行監管機構根據法律法規,對銀行機構市場準入、銀行業務范圍和銀行從業人員素質實施管制的一種行為。銀行監管機構對要求設立的新銀行機構,主要是對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生存能力兩個方面進行審查。具體要求銀行必須有符合法律規定的章程,有符合規定的最低額注冊資本,有具備任職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安全防范措施和與業務有關的其他設施等。

市場準入監管應當全面涵蓋以下幾個環節:

(1)審批注冊機構。進入金融行業必須按照金融法律法規的要求,在具備相應條件的情況下,向銀行監管機構提出申請。經銀行監管機構許可后,領取營業執照才能進行經營活動。審批機構,一方面表明銀行監管當局允許經營金融產晶的機構進入市場,并將依法對其進行監督;另一方面也表明進入市場的銀行機構將接受銀行監管機構的監管,并合法開展業務。

(2)審批注冊資本。審批注冊資本是指銀行監管機構必須對進入市場的機構進行最低資本限制,并對資本金是否及時入賬、股東資格、股東條件和股本構成等進行監督審核。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機構必須以其資本來承擔全部的風險和虧損。因此設立銀行機構的首要條件之一,是必須保證要有一定數量的注冊資本來承擔可能的風險和虧損。(3)審批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審批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是指在市場準入過程中,銀行監管機構應當對銀行機構的法定代表人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進行審查。未經審查同意,其董事會不得進行聘任。人力資源是銀行機構設立的絕對必要的因素。一定數量的合格專業人才是保證銀行機構合法經營、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對銀行機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審批,可以保證銀行機構掌握在合適人員的手中。確定任職資格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必要的學識水平,二是對金融業務的熟悉程度。一般有嚴重劣跡的人員不得擔任銀行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

(4)審批業務范圍。審批業務范圍是指銀行監管機構對進入市場的機構必須進行業務范圍的管制。不論是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體制的國家或者是實行混業經營、集中監管的國家,銀行機構經營的業務范圍都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只是限制的范圍、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相比較而言,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國家的限制程度較強。審批業務范圍是保證銀行機構合法經營的需要。銀行監管機構審批銀行機構業務范圍的主要依據是市場需求以及機構的實力、管理層的經驗和能力,總的要求是銀行必須對它所從事的所有業務活動要有充分的控制能力。同時,也必須考慮到銀行監管機構的監管能力及監管從業人員的素質等,銀行監管機構要確信自己有能力對這些業務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管。

在我國,根據《商業銀行法》的規定,設立銀行機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①有符合規定的銀行章程。②有符合規定的注冊資本額最低限額。③有具備任職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的董事(行長)和高級管理人員。④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⑤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安全防范措施和與業務有關的其他設施。⑥符食其他審慎性條件。 2.市場運營監管 市場遙營監管是指對銀行機構日常經營進行監督管理的活動。雖然市場準入監管在準入控制環節進行了嚴格的審核,但并不能保證銀行機構在日常經營中穩健運行,銀行機構的風險是在日常經營中逐步累積的,因此,市場運營監管任務更重,責任更大。概括起來講,市場運營監管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資本充足性。銀行資本是指可以自主取得以抵補任何未來損失的資本,主要包括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資本充足性的最普遍定義是指資本對風險資產的比例,是衡量銀行機構資本安全的尺度,一般具有行業的最低規范標準。衡量資本充足性還有其他許多標準,如資本存款比率、資本對負債債總量的比率、資本對總資產的比率等。

根據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商業銀行各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如下最低要求;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予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予8%。引商業銀行應當在最低資本要求的基礎上計提儲備資本,儲備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2.5%,由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特定情況下,商業銀行應當在最低資本要求和儲備資本要求之上計提逆周期資本。逆周期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0~2.5%,由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此外,系統重要性銀行還應當計提附加資本,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1%,由核心一級資本滿足。若國內銀行被認定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所適用的附加資本要求不得低于巴塞爾委員會的統一規定。此外,中國銀監會有權在第二支柱框架下提出更審慎的資本要求,確保資本充分覆蓋風險。

為有效控制商業銀行杠桿化程度,維護商業銀行安全、穩健運行,2015年修訂后的《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桿率均不得低于4%。該杠桿率是指商業銀行持有的、符合有關規定的一級資本凈額與商業銀行調整后的表內外資產余額的比率。

(2)資產安全性。衡量銀行資產好壞程度的方法較多,以傳統的業務貸款來講,采取風險分類方法劃分信貸資產質素,即根據貸款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將貸款劃分成不同的類別。國際通行的做法是分為五類:即正常貸款、關注貸款、次級貸款、可疑貸款、損失貸款,通常認為后三類貸款為不良貸款。風險遷徙類指標是衡量商業銀行資產風險變化的程度,表示為資產質量從前期到本期變化的比率,屬于動態指標。風險遷徙類指標包括正常貸款遷徙率和不良貸款遷徙率。正常貸款遷徙率為正常貸款中變為不良貸款的金額與正常貸款之比,正常貸款包括正常類和關注類貸款。該項指標為一級指標,包括正常類貸款遷徙率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兩個三級指標。正常類貸款遷徙率為正常類貸款中變為后四類貸款的金額與正常類貸款之比,關注類貸款遷徙率為關注類貸款中變為不良貸款的金額與關注類貸款之比。不良貸款遷徙率包括次級類貸款遷徙率和可疑類貸款遷徙率。次級類貸款遷徙率為次級類貸款中變為可疑類貸款和損失類貸款的金額與次級類貸款之比,可疑類貸款遷徙率為可疑類貸款中變為損失類貸款的金額與可疑類貸款之比。

資產安全性監管的重點是銀行機構風險的分布、資產集中程度和關系人貸款。根據《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在我國衡量資產安全性的指標為信用風險的相關指標,具體包括:①不良資產率,即不良信用資產與信用資產總額之比,不得高于40/0。②不良貸款率,即不良貸款與貸款總額之比,不得高于5%。③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即對最大一家集團客戶授信總額與資本凈額之比,不得高于15%。④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即最大一家客戶貸款總額與資本凈額之比,不得高于10%。⑤全部關聯度,即全部關聯授信與資本凈額之比,不應高于50%。

根據《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管理辦法》,我國銀行業監管機構設置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指標考核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的充足性。貸款撥備率為貸款損失準備與各項貸款余額之比;撥備覆蓋率為貸款損失準備與不良貸款余額之比。貸款撥備率基本標準為2.5%,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該兩項標準中的較高者為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的監管標準。

(3)流動適度性。銀行機構的流動能力分為兩部分:①可用于立即支付的現金頭寸,包括庫存現金和在中央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存款,用于隨時兌付存款和債權,或臨時增加投資;②在短期內可以兌現或出售的高質量可變現資產,包括國庫券、公債和其他流動性有保證的低風險的金融證券,主要應對市場不測時的資金需要。

對銀行機構的流動性監管主要有以下內容:

第一,監測銀行機構的流動性是否保持在適度水平。流動性風險指標包括流動性覆蓋率和流動性比例。商業銀行流動性覆蓋率應當不低予100%,流動性比例應當不低于25%。

第二,監測銀行資產負債的期限匹配。監管當局須對銀行的流動性資產、流動性負債、長期資產和長期負債以及資產負債的總體結構情況進行監督,使之保持在規范標準的水平。

第三,監測銀行機構的資產變化,包括監測銀行的長期投資、不良資產和盈雩變化等。

根據《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我國衡量銀行機構流動性的指標主要有:①流動性比例,即流動性資產與流動性負債之比,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的總體水平,不應低予25%。②流動負債依存度,即核心負債與總負債之比,不應低于60%。③流動性缺口率,即90天內表內外流動性缺口與90天內到期表內外流動性資產之比,不應低于-10%。 (4)收益合理性。銀行機構一切業務經營活動和經營管理過程的最終目的,在于以最小的資金獲得最大的財務成果,銀行對自身資產質量和貸款風險的管理,也在于確保其資產的盈利性,收益正是銀行機構業務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盈利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只有盈利;銀行機構才能有積累,才能增強抵御風險的實力,才能謀劃未來的業務擴展。虧損的積累將導致銀行機構財務狀況的惡化,削弱清償能力,出現支付危機。

對銀行機構的財務監管主要有以下內容:

第一,對收入的來源和結構進行分析。收入是通過資產獲得的,通過對收入來源和結構的分析,可以了解收入的主要來源,以及生息資產、非生息資產的結構,從而判斷銀行的資產構成是否合理以及資產質量的優劣。

第二,對支出的去向和結構進行分析。支出主要包括經營成本和利息支出。通過對支出去向和結構的分析,可以了解經營成本的高低、銀行利息支出,判斷銀行負債結構是否合理。

第三,對收益的真實狀況進行分析。主要包括應收利息、應收未收利息、應付利息、應付未付利息、呆賬準備金和壞賬準備金的提取等。監管當局必須注意應收未收利息的實際情況,國為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在一定期限內的應收利息記人當年損益,比例過高會存在收益風險注意應付未付利息的提取情況,應付未付利息提取不足,潛在支出會影響銀行未來收益;注意呆賬、壞賬準備金的提取狀況,其提取比例過低,會使財務狀況失真,虛增銀行利潤。

根據《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我國關于收益合理性的監管指標包括:①成本收入比,即營業費用與營業收入之比,不應高于35%;②資產利潤率,即凈利潤與資產平均余額之比,不應低予0.6%;③資本利潤率,即凈利潤與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之比,不應低于11%。

(5)內控有效性。內部控制體系是商業銀行為實現經營管理目標,通過制定并實施系統化的政策、程序和方案,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評估、控制、監測和改進的動態過程和機制。

根據2014年9月12日修訂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目標有:①保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章的貫徹執行;②保證商業銀行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實現;③保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有效性;④保證商業銀行業務記錄、會計信息、財務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實、準確又完整和及時。

3.處理有問題銀行及市場退出監管

從微觀上講,單個銀行機構經營的好壞并不重要,但從整體上講,銀行機構經營狀況的惡化會導致連鎖反應。一個或多個銀行機構出現問題甚至倒閉,容易引起存款人擠提存款,產生銀行恐慌,其后果將直接威脅銀行業乃至金融業的穩定,個別的、局部的金融風險演變為系統的、區域性的金融危機。因此對處理有問題銀行及市場退出監管是銀行監管的重要內容。

(1)處理有問題銀行。有問題銀行是指因經營管理狀況的惡化或突發事件的影響,有發生支付危機、倒閉或破產危險的銀行機構。其主要特征是:內部控制制度失效;資產急劇擴張和質量低下;資產過于集中;財務狀況嚴重惡化;流動性不足;涉嫌犯罪和從事內部交易。

銀行監管機構處置有問題銀行的主要措施有:①督促有間題銀行采取有效措施,制訂詳細的整改計劃,以改善內部控制,提高資本比例,增強支付能力;③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③協調銀行同業對有問題銀行進行救助;④中央銀行進行救助;⑤對有問題銀行進行重組;⑥接管有問題銀行。

(2)處置倒閉銀行。銀行倒閉是指銀行無力償還所欠債務并停止經營的情形。廣義的銀行倒閉有兩種情況:①因銀行的全部資產不足以抵償其全部債務,即資不抵債而停業;②鍛行韻總資產雖然超過其總負債,但銀行手頭的流動資金不夠償還目前已到期債務.經債權人要求,由法院宣告銀行破產。

處置倒閉銀行的措施主要包括:①收購或兼并。即其他健康的銀行收購或兼并倒閉銀行,包括收購倒閉銀行的全部存款和股份,承接全部債務或部分質量較好的債務。利用這種方法,不存在存款人損失的情況,因為所有存款都已經轉到倒閉銀行的收購或兼并方。②依法清算。清算是終結解散銀行法律關系、消滅解散銀行法人資格的程序。通過清算,終結解散銀行現存的法律關系,收取債權,償付債務,處理解散剩余財產。在依法清算當中,雖然一般情況下存款清償是第一位的,但存款并不是全額清償,存款人可能會面臨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損失。

(二)銀行業監管的基本方法

銀行業監管的基本方法有兩種,即非現場監督和現場檢查。如果從銀行的整體風險考慮,還應包括并表監管。在進行現場檢查后,監管當局一般要對銀行進行評級。

(1)非現場監督。非現場監督是銀行監管機構針對單個銀行在并表的基礎上收集、分析其經營穩健性和安全性的一種方式。非現場監督包括審查和分析各種報告和統計報表,包括銀行機構的管理報告、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各種業務報告和統計報表等。

非現場監督有三個主要目的:①評估銀行機構的總體狀況。通過一系列指標和情況的分析,判斷銀行經營狀況的好壞,對銀行風險進行預警,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銀行風險。②對有問題的銀行機構進行密切跟蹤,以使銀行監管機構在不同情況下采取有效監管措施,防止出現系統的和區域的金融危機。③通過對同組銀行機構的比較,關注整個銀行業的經營狀況,促進銀行業安全穩健運行。

(2)現場檢查。現場檢查是指通過銀行監管機構的實地作業來評估銀行機構經營穩健性和安全性的一種方式。具體說,現場檢查是由銀行監管機構具備相應專業知識和水平的檢查人員組成檢查組,按統一規范的程序,帶著明確的檢查目標和任務,對某一銀行進入現場進行的實地審核、察看、取證、談話等活動的檢查形式。現場檢查與非現場監督是密切關聯的銀行監管方法。非現場監督體現了風險監測和預警的監管原則,而現場檢查則是驗證銀行的治理結構是否完善,銀行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是從實證的角度來發現和預防風險。除銀行監管機構自身行使現場檢查手段外,還可以委托外部審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外部力量來實施現場檢查。

現場檢查內容一般包括合規性檢查和風險性檢查兩個大的方面。合規性是指商業銀行在業務經營和管理活動中執行中央銀行、銀行監管機構和國家制定的政策、法律的情況。合規性檢查永遠都是現場檢查的基礎,任何銀行都必須在合規范圍和軌道上經營,任何違規行為在任何國家都是不被允許的,合規性內容的檢查在銀行存在大量違規經營,有的甚至是惡意經營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或不可缺少。風險性檢查一般包括其資本金的真實狀況和充足程度、資產質量、負債的來源、結構和質量,資產負債的期限匹配和流動性、管理層的能力和管理水平,銀行的盈利水平和質量,風險集中的控制情況,各種交易風險的控制情況,表外風險的控制水平和能力,內部控制的質量和充分性等。

(3)并表監管。銀行監管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銀行監管機構要有能力在并表的基礎上對銀行進行監管。并表監管又稱合并監管,是指在所有情況下,銀行監管機構應具備了解銀行和集團的整體結構,以及與其他監管銀行集團所屬公司的銀行監管機構進行協調的能力。包括境內外業務、表內外業務和本外幣業務。

(4)監管評級。銀行機構評級是用統一的標準來識別和度量風險,是為了實現銀行監管目標,進行有效監管的基礎。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是銀行統一評級制度,即“駱駝評級制度”CAMELS)。CAMELS即Capital(資本)、Asset(資產質量)、Management(管理)、Earnings(收益)、Liquidity(流動性)、Sensitivity(市場敏感性)的簡稱。這一制度是美國金融監管當局為了統一對商業銀行的評級標準而制定和使用的對商業銀行的全面狀況進行檢查、評價的一種管理制度。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銀行監管機構采用了該制度,圍繞資本充足性、資產質量、經營管理能力、盈利水平、流動性及市場敏感性來對銀行的經營狀況進行檢查和評價。

資本充足性包括資本充足率是否達到最低要求,資本構成和變化等。資產質量包括風險資產程度、資產質量及呆賬準備情況等。經營管理能力包括銀行的業績、業務策略、管理機構、高層人員變化、對銀行法規的遵守、報表的質量、內部檢查報告、外部檢查報告以及信貸、流動資金、利率、外匯等風險的內部控制情況。盈利水平包括盈利的增長及走勢、收入來源、支出情況、財務的實現與預算的比較、平均股東資金的回報率、股息政策及派發率等。流動性包括庫存現金、超額儲備、資產流動比例、存貸款比例等。市場敏感性即銀行資產、負債對于各項市場變化因素的敏感程度,包括利率、匯率、市場價格等。市場敏感性是測試銀行業務對市場變化的反映程度,有效的敏感性管理有助于銀行充分認識內在風險、準確判斷資產價值,并及時對市場風險做出有效反應。

在對銀行經營情況檢查后,要進行綜合評級。為在我國建立規范統一的商業銀行監管評級體系,中國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監管評級內部指引(試行)》。它是在借鑒國際通行的駱駝評級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商業銀行和銀行監管隊伍的實際情況而設計的。它確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的“CAMELS+”的監管評級體系。即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資產質量、管理、盈利、流動性和市場風險狀況六個單項要素進行評級,加權匯總得出綜合評級,而后再依據其他要素的性質和對銀行風險的影響程度,對綜合評級結果做出更加細微的正向或負向調整。綜合評級結果共分為6級,其結果將作為監管機構實施分類監管和依法采取監管措施的基本依據。對于評級結果為5級和6級的高風險商業銀行,中國銀監會將給予持續的監管關注,限制其高風險的經營行為,要求其改善經營狀況,必要時可采取更換高級管理人員、安排重組戡實施接管、甚至予以關閉等監管措施。2014年修訂后的《商業銀行監管評級內部指引》,使評級結果更為充分、科學地反映非現場和現場監管信息,并用于指導市場準人和監管資源配置,使市場準入現場和非現場三種監管手段成為銀行業金融機構防范單體風險的持續過程和統一整體。

(責任編輯:xy)

4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編輯推薦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 經濟師

        [協議護航-暢學班]

        10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續學校方服務

        1680起

        初級 中級

        561人正在學習

      • 經濟師

        [協議護航-精品班]

        12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精品課程校方支持

        1680起

        初級 中級

        505人正在學習

      • 經濟師

        [豐羽計劃-暢學班]

        4大模塊 題庫練習 協議續學

        1080起

        初級 中級

        445人正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