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廣大考生做好2011初級經濟師考試復習,網校編輯特整理初級人力講義,供大家參考!
第二和第三產業內部的勞動力流動
在農業和工業間勞動力流動的同時,非農產業部門內部的勞動力也在不停地流動。產業內部的勞動力流動是企業選擇員工和勞動者選擇受雇單位兩方面行為共同作用的結果。
不同的產業內部勞動力流動的情況不同。一般來說,某個產業部門勞動力工資水平越高,該部門作為就業源泉的吸引力就越強,自動辭職的勞動者就越少。工資水平與勞動力流出成相反方向變化,與勞動力流入成相同方向變化。此外,產業部門勞動力流動率與該部門失業率也有關系,高失業率說明非自愿性勞動力流動較高,這會對在該部門就業的勞動力施加職位不確定性的壓力。高失業率部門勞動力流動率也較高。
從理論上說,產業內勞動力流動可使勞動者找到合意的職位,企業獲得滿意的員工,但正如我們在本節開始時即提到的,流動應有一個合理的限度。企業方面出于使勞動力成本最小化的愿望,害怕過多的勞動力流動會增加雇傭成本,但企業主要反對的是勞動者自動離職,他們仍會維護解雇的權利。對于勞動者來說,他們也未必就偏好流動,這是因為,新的就業職位可能沒有保障,流動常常同失業相伴隨,相對穩定的職業比不確定的高收益要好。因此,勞動者主要反對企業解雇造成的非自愿流動,而并不想放棄流動的權利。正是在這樣一種關系下,相當部分的勞動力職位具有相對穩定性。在勞動力流動存在的同時,勞動力市場仍然向一部分勞動力提供了穩定的、甚至接近于終身制的雇傭機會。這說明,允許勞動力充分流動并不等于全部勞動力都會處于不停地流動之中,也不等于每個勞動者一生中都要不斷改變職位或職業。流動是一種有代價的機制,它的作用過程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動態穩定性,既使勞動者各得其所,又使經濟活動獲得所需要的各類勞動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