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您更好的通過2012年初級經濟師考試,全面了解2012年經濟師考試的相關重點,我們特地為您匯編了初級經濟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經濟師考試初級人力資源專業與實務預習:勞動力市場均衡(中)
二、勞動力供給
(一)勞動力供給的概念及其內涵
所謂勞動力供給,可以定義為求職者在勞動力市場上表現的,在現行工資水平或工資率下,有多少人愿意提供勞動以及提供多少勞動的意愿。然而從本質上說,勞動力供給不僅僅是一個數量的概念,同時也有其質量內涵,即勞動者愿意且能夠提供的勞動力的質量有多高也是勞動力供給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之所以在勞動力供給的定義中未提及質量問題,只是出于研究上的方便而進行的簡化。
事實上,勞動力的異質性是勞動力市場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即我們在前面提到的勞動力無法標準化的問題)。社會上不僅有大量不同類型的勞動力分布在不同的技術、專業和職業以及崗位上,而且即使在同一職業或崗位上,甚至在同一工廠中并肩操作著同一種機器的工人中,也沒有兩個人是絕對相同的。盡管如此,仍然存在著用一種勞動力替換另一種勞動力的可能性,當教育、訓練和經驗得到充分利用時,尤其是這樣。此外,我們還可以用換算的辦法在理論上將勞動力看做是同質的。比如,可以將勞動力市場上對不同的個人所提供的小時工資率的差別,看成是對勞動力質量差別的一種衡量。那么,通過將勞動力市場上獲得報酬較高的勞動時間還原為等量的所獲報酬最低的勞動時間,就能夠把這種實際勞動時間變換為等值的時間。這樣,我們就可以簡單地用工時來對勞動力供給進行衡量。
(二)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的形狀及其內涵
關于勞動力供給曲線可以劃分為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市場勞動力供給曲線以及單個企業所面臨的勞動力供給曲線,在這里,我們僅就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來進行分析。
對于單個勞動者來說,勞動力供給就是指在既定的工資率下勞動者所愿意提供的勞動力數量。因此,個人的勞動力供給曲線所描述的實際上是個人的勞動力供給量是如何隨工資率的變化而變化的。個人勞動力的供給量與工資率變化之間的關系很復雜,其主要原因是,工資率的上升對于個人的勞動力供給決策會產生兩個方面的作用,即收人效應和替代效應。
1.收人效應
在其他條件不變而工資率上升的時候,個人在工作相同時間情況下所獲得的收人增加了,這就使勞動者變得更加富有了,因而有能力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閑暇上,從而不會降低物質生活水平,這樣,工資率的上升就有可能會導致勞動者減少工作時間而增加閑暇時間的消費。工資率上升所帶來的個人勞動力供給時間減少的傾斜,我們稱為工資率上升的收入效應。同樣,在其他條件不變而工資率出現下降的時候,也同樣會對勞動者的個人勞動力供給時間產生收人效應,不過在這個時候,收人效應所導致的就是勞動力供給時間的增加了。因為單位工作時間內收人的降低會導致勞動者為了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工作更多的時間,從而減少閑暇時間的消費。
2.替代效應
在其他條件不變而工資率上升的時候,工資率的上升又使得人們享受閑暇的成本或代價更高了,因為如果勞動者去工作而不是享受閑暇,那么他們現在在每一時間單位內所能夠掙到的錢比過去更多了。這就使人們在工資率上升的時間減少對閑暇的消費,從而將更多的時間用到了工作上。這種情況就被稱為工資率上升對勞動力供給所產生的替代效應。同樣,在其他條件不變而工資率出現下降的時候,也同樣會對勞動者的個人勞動力供給時間產生替代效應,不過在這個時候,替代效應所導致的就是勞動力供給時間的減少了。因為單位工作時間內收人的降低會導致勞動者享受閑暇時間的成本下降,因為這時他們因減少工作時間而承受的損失比過去要小,他們會選擇多享受一點兒閑暇時間,而不愿意去辛苦地工作卻只能掙到比過去要少的錢。
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的形狀完全取決于這兩種效工資率應的相互作用。如果工資率上升所帶來的替代效應大于收人效應,那么勞動力供給曲線就呈現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的形狀,曲線具有正的斜率(如圖10-2中的AB段);如果收人效應大于替代效應,那么勞動力供給曲線呈現出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傾斜的形狀,曲線具有負的斜率(如圖10-2中的BC段)。
一般情況下,在低收人階段,工資率上升的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因此,勞動力供給曲線具有正的斜率。這是因為在此階段,勞動者的收人水平較低,因而圖10-2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他們的首要目標是獲取更多的收入,因此,工資率一旦有所提高,勞動者就有強烈的增加勞動力供給時間的愿望。而到了收人水平較高的某一階段,工資率上升從而收人增加則很可能會促使人們為追求整體生活質量的提高而增加閑暇時間,減少工作時間,減少勞動力供給。據此,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一般可描述為如圖10-2所示的一條“向后彎曲的勞動力供給曲線”。
(三)影響一個社會的勞動力供給的因索
一個經濟社會所能利用的勞動力數量或可以得到的勞動力供給量主要取決于下列因素:
1、人口的規模與人口構成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較高水平的人口增長必然帶來勞動力供給總量的增加。不過,高人口增長引起勞動力供給總量的增加是有一段過程的,新生人口要達到法定勞動年齡(如16周歲)才能對勞動力供給總量產生影響,因此它是在長期內起作用的因素。
除了人口總量之外,人口結構對勞動力供給也產生著影響,為了更為清楚地看到人口結構對于勞動力供給人數的影響,我們在這里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總人口以勞動年齡為依據劃分為勞動年齡內人口和勞動年齡外人口兩種類型。關于勞動年齡的界定。世界各國有不同的規定,在我國目前是指16-55周歲的女性和16-60周歲的男性。
勞動年齡內人口包括:①勞動適齡就業人口。指處于勞動年齡之內并且正在從事有報酬社會勞動的人口。②失業人口。指處于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并且要求參加社會勞動,但是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口。③就學人口。指處于勞動年齡之內,有勞動能力,但是正在從事正規學習的人口,有時又稱“在校人口”。④家務勞動人口。指處于勞動年齡之內,具有勞動能力,但是完全從事沒有報酬的家務勞動的人口。這些人多為家庭婦女。⑤現役軍人。指處于勞動年齡之內,具有勞動能力,但是正在軍隊服役的人口。⑥處于勞動年齡之內,有勞動能力,但未參加社會勞動,也沒有在勞動力市場上尋找工作的其他人口,比如不依靠工作收人維持生活的賦閑在家者。
勞動年齡外人口包括:①未成年就業人口。指尚未達到勞動年齡但是已經在從事有報酬的社會勞動的人口。②老年就業人口。指已經超過勞動年齡但是仍然在繼續從事有報酬社會勞動的人口。③處于勞動年齡之外且未就業的其他人口,主要是指老人和孩子。
在這些人口類型中,勞動適齡就業人口、未成年就業人口、老年就業人口統稱就業人口,就業人口與失業人口之和即為現實的勞動力供給人口,因而它們共同被稱為“經濟活動人口”或“勞動力人口”。國際上在衡量某一人口范圍內的勞動力供給傾向時,通常用到勞動力參與率的概念,所謂勞動力參與率,就是指一國或一地區的全部經濟活動人口或勞動力人口與其16周歲以上總人口之比。由于就一般情況而言,男性的勞動力參與率高于女性,而年輕人的勞動力參與率高于老年人,因此,人口的性別結構和年齡結構對于實際的勞動力供給數量由著很大的影響。
2.每一位勞動者的勞動力供給意愿強弱
影響個人勞動力供給意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
(1)市場工資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市場工資率的上升意味著一個人在家享受閑暇的機會成本(即如果他把這些閑暇時間用于社會工作可獲得的收人)增加了,這時,人們選擇工作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反之,若市場工資率較低,人們愿意工作的可能性就小。如前所述,工資率的上升對同一個人來說,既會產生收人效應,也會產生替代效應,收人效應會促使勞動者減少勞動力供給,而替代效應會促使勞動者增加勞動力供給,最終結果取決于哪一種效應更大。當收人效應大于替代效應時,工作時間減少;當替代效應大于收人效應時,工作時間增加。
(2)個人財富總量。個人財富總量對單個勞動者的勞動力供給意愿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一般認為,現階段勞動者參加社會工作的主要動機是謀取收人或積累財富,而一旦人的財富較多,他便傾向于少工作甚至不工作而多享受閑暇。因此,個人財富總量越大,勞動者參加社會工作的動機就越小湘反,個人財富越少,參加社會工作的動機就越大。
(3)個人偏好。盡管大多數人都將工作當成是一種謀生手段,而消費閑暇則能夠帶來享受或效用,但每個人的偏好仍是不同的。有些人特別不喜歡工作,覺得閑暇對他的效用大,而有些人則比較喜歡工作,甚至把它當成一種樂趣,閑暇的效用反而退居其次。對于前者,要讓他參加工作或增加勞動力供給必須要有很高的工資收人去刺激,而后者只要有較低的工資收人就足以促使他參加工作或增加工作時間。因此,在個人財富總量相等、市場工資水平一致的情況下,兩個技能狀況相同的人是否參加工作或愿意工作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于這兩個人各自的偏好。個人偏好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每個人性格、愛好及受教育程度不同;另一方面也是社會經濟、文化及社會風氣作用的結果。例如,如果社會提倡工作,就會促使更多的人偏好工作,反之,若整個社會都提倡享受生活,則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厭惡工作。
3.工作周的長度與節假日的長度
很顯然,這兩者都直接影響著一年中的總工時量。首先,隨著經濟發展,周工作時間有減少的趨勢,如美國人在1840年時平均每人每周工作70一80小時,而現在的周工作時間一般為40個小時,某些行業的工作時間甚至更少;我國近年也將周工作時間從原來的48小時迅速降至40小時,這種變化顯然減少了勞動力供給量。其次,節假日增多也減少了勞動力供給。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各國工作周的平均長度相對固定下來了,與此同時,節假日的天數卻增加了。應當指出的是,無論是制度上的周工作時間縮短,還是節假日的增多,都應是建立在經濟發展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與之相伴隨的應有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只有這樣,才可能在勞動時間縮減的情況下,保證整個社會的國民財富不至于減少。
練習一下:
1.個人供給曲線呈現( )。
A.向后彎曲的 B.與橫軸平行的 C.與縱軸平行的 D.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的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
2.個人勞動力供給意愿的決定因素不包括()。
A.市場工資率 B.個人財富總量 C.個人偏好 D.社會偏好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影響個人勞動力供給意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市場工資率、個人財富總量、個人偏好。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