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的《保險法》第119條指出:“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必須聘用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認可的精算專業人員,建立精算報告制度。”這一條款在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分業經營的前提下,對人身保險公司聘用精算師、建立精算報告制度作出了明確規定。
遵循這一規定,作為我國保險業監管部門的中國人民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后來成立的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對我國精算專業人員的培養、資格認定以及建立保險精算監管系統的工作極為重視。在我國精算實務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在1999年10月9日首次組織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產生了我國第一批43名經保監會正式認可的中國精算師。據有關方面統計,這43人中在壽險公司任職的有37人,占86%,其余的在保監會、學校和其他機構工作。我們高興地看到:我國自己培養的壽險精算專業人員隊伍開始形成,他們在保險監管中的地位得到確認,他們在壽險公司的作用也得到了應有的肯定。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由于《保險法》只對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作出了上述規定,因此財產險公司也必須聘用精算師、建立精算報告制度的問題尚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我們知道,精算師在保險公司的主要職能是:保險產品的創新和定價;保險產品的適銷性分析和利潤分析;保險產品的價值演示及保全作業服務;對各類影響利潤因素經驗分析;對各類準備金計算及結果提供相應的報告;現金流量分析和參與資產負債管理;參與投資結構及其策略的研究和制定;參與財務報表主要部分的準備;定期準備各類報告和報表,向決策層提供詳實可靠數據和最新信息;準備和計算保單紅利;涉足公司內部信息化的推動及其他金融風險的管理等等。其中絕大多數工作是財產險業務和人身險業務所共有的。因此,單純強調經營人身險業務的公司必須聘用精算師,未免有點失之偏頗。
世界各國在保險立法中關于聘用(委任)精算師的規定雖有不同,但總的趨勢是一致的。早在1819年就在法案中確認精算師的保險監管職責的英國,于1973年頒布的保險公司法案中規定經營長期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必須“委任一位精算師”,這一制度成為其他許多國家學習、借鑒的樣板。對非壽險業,在勞合社市場監管體系中,要求所有承保組合(Syndicates)必須就年末準備金出具精算報告,而互助保險社(Friendlysocieties)必須每3年出具一份關于計提準備金的精算報告。加拿大借鑒了英國委任精算師的模式,并將精算師的監管職責范圍擴展至非壽險領域,該國的壽險與非壽險公司都必須指定一名精算師擔任委任精算師,且該精算師必須持有加拿大精算學會(CIA)認定的優秀等級證書,比利時也已建立具有本國特色的委任精算師制度,范圍涉及全部壽險與非壽險公司。荷蘭精算職業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尤其是在壽險領域中的產品設計與定價和非壽險領域的準備金計提方面。瑞士2000年生效的新法案規定:精算師在壽險公司和非壽險公司全面發揮監管作用,如果再保險公司是經營綜合業務的,則要分別指定一位壽險精算師和一位非壽險精算師。日本1996年修改的保險法也把選任精算師的范圍擴大到“生命保險公司和損失保險公司”。在其他國家,精算師在非壽險監管中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美國,除了美國精算學會(AAA)、美國壽險精算學會(SOA)以外,還有獨立的美國非壽險精算學會(CAS),擁有會員和準會員3000多名,也設有專門的非壽險精算師資格考試。正如英國精算署ChrisDaykin所說:“我們有理由相信精算師在非壽險監管中將會起到更大的作用,在將來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出具一般精算師報告;二是出具分析整體財務狀況(包括動態財務分析)的精算報告;三是貫徹始終的實時監控作用,如同英國壽險公司委任精算師那樣。
”中國已加入WTO,我國保險業在擴大開放的同時面臨的是更加激烈的國際保險市場的競爭,因此無論是從借鑒角度還是從競爭角度考慮,都必須重新審視精算師在非壽險監管中的作用。
發生在美國的“9.11”恐怖事件不僅給美國人民帶來災難,也使國際保險市場面臨重大考驗。有關方面估計,這一事件的保險理賠額將高達300億美元,其中將近一半是賠償建筑物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以及航空公司的損失。另外據稱,國際保險市場的航空戰爭險費率將為此而提高400%。由此可見,在巨災風險頻繁的今日世界,非壽險業務和非壽險精算之重要程度。
(責任編輯: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