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課介紹了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一)課標基本要求: 掌握有理數乘法的意義和法則.
教材的前后聯系: 有理數的乘法是繼有理數的加法、減法之后的又一種運算。學習有理數的乘法為進一步學習有理數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有理數乘法的意義和法則,能熟練運用有理數乘法法則進行乘法運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觀察、分析、操作以及概括等活動,經歷對有理數乘法法則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化歸及分類討論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三 )教學重點:會運用有理數乘法法則進行有理數乘法的運算.
教學難點:有理數乘法法則的推導及運用.
本節課我所選用的媒體資源是從網絡上下載并經過自己的二次加工之后進行使用的.
二、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一) 教法與手段:針對剛邁入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有的認知水平, 為了更形象、直觀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本節課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及時反饋相關信息。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應用——拓展”的教學模式,營造可探索的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掌握規律,主動地獲取新知識.利用<蝸牛爬行>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它符合教學論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并有利于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創新精神.
(二)學法指導: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教師的“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知識”,而正確的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這種能力的關鍵,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總結——自我提高.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參與,積極互動,主動地獲取新知識,培養學生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教與學互動過程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規劃,
主要設計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引導探究: 通過<蝸牛爬行>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設置了4個問題,這充分利用了數形結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使數學學習發生在真實的世界和背景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程度,同時為學生研究乘法法則創設探索的情境。
2.歸納概括,解釋應用:如果說上一環節解決了如何引出的問題,那么本環節將解決如何認識的問題.本環節共設置4個教學活動:
(1) 討論研究,解決問題.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5分鐘時間去充分討論研究,然后師生共同給出每個問題的算式及結果;
(2)觀察比較,符號表示.比較四個算式
(+2)×(+3)=(+6) ①
(-2)×(+3)=(-6) ②
(+2) ×(-3)=(-6) ③
(-2)×( -3)=(+6) ④
相乘的情況,發現兩個因數相乘的積隨因數符號的變化規律;(板書) 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生思維興奮點,培養個別學習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體會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反意義的量。
(3)歸納特點,引出法則.提出0為因數的兩種情況,板書出算式,并分類探究,觀察上述等式1-6,你能發現什么規律?鼓勵學生多觀察,多動腦,針對學生學習的難點,疑點進行釋疑.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總結出有理數的乘法法則。設計意圖是培養觀察能力、概括能力,感受歸納方法和化歸思想。
(4)法則應用,指導運算.先指導學生嚴格應用法則計算課件上的兩題,之后板書例1,先讓學生個別學習,再進行合作交流,同時教師參與評價,強調運算時必須先“定號”,后“計算”. 設計意圖是熟練運算技能,加深對乘法法則的印象。
3.課堂反思,知識拓展:適當的鞏固應用新知識是必不可少的,本環節設置的計算練習稍有復雜,繁瑣,在這一環節中要注意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 給出書上30頁練習1,2題,并指出三個注意點: 1、兩個有理數相乘時,先確定積的符號,再確定積的絕對值. 2、帶分數相乘時要化成假分數. 3、分數與小數相乘時要統一成分數計算.
4.激蕩思維,突破難點:此環節設置的前4道小題是在鞏固有理數乘法法則后,進一步拓展有理數的乘法運算及字母取值的分類討論,培養學生深入探究和創新的能力.進一步加深對倒數的理解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了拓展.然后給出例2,利用氣溫變化這樣的實際問題來鞏固有理數的乘法法則,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的思想。接下來的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課堂巡視,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針對學生解題時出現的問題,教師及時加以強調和總結。
5.思考練習,鞏固升華:此環節設置了兩個數學小游戲,更好地展現了數學的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本節課的知識得到了升華,同時也為下一節學習多個有理數相乘做鋪墊。.
6、小結反思,發展潛能:1.先讓學生組內交流,相互補充,請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進行適當總結,這種有效的互動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形成知識的正向遷移.
2.設計意圖是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結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本節課所用的思想方法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對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有一個新的感悟.最后在布置作業方面,加入一道拓展題,體現分層落實.
評價分析
1、在教學素材的選用上,做到了合理選用教學素材,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化教學內容。
2、在引導問題的啟發性上,注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使其充分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3、在數學思想的應用上,注重了分類討論,數形結合,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4、在知識的拓展與創新上,對知識的遷移拓展,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和創新能力,使每位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