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建國軍民,教學為先?!边@句話反映的是( )。
A.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B.教育與經濟的關系
C.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D.教育與科技的關系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記》中的思想。《學記》中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意思是:建設國家,管理公眾事務,教育為最優先、最重要的事情。體現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系。C項正確。
A、B、D三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表明教師的行為具有( )。
A.主體性
B.創造性
C.間接性
D.示范性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教師勞動的特點。教師勞動的特點包括:(1)復雜性和創造性;(2)連續性和廣延性;(3)長期性和間接性;(4)主體性和示范性;(5)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勞動成果的群體性。其中,教師勞動的示范性是指教師的言行舉止,如人品、才能、治學態度等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題干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體現了教師勞動的示范性。D項正確。
A項:教師勞動的主體性是指教師自身可以成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響力的榜樣。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表現為:因材施教、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教育機智。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教師勞動的間接性是指教師的勞動不直接創造物質財富,而是以學生為中介實現教師勞動的價值。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3.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發展的動力是( )。
A.共同的奮斗目標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委會的形成
D.共同的活動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班集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范組織起來的,以共同的學習活動和直接性人際交往為特征的社會心理共同體。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包括:(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其中,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是集體發展的方向和動力,一個班集體只有具有共同奮斗的目標。才能使班級成員在認識和行動上保持一致,從而推動班集體的發展。因此,共同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發展的動力。A項正確。
B、C、D三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4.下列著作中,由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撰寫的是( )。
A.《教育論》
B.《理想國》
C.《教育漫話》
D.《雄辯術原理》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學萌芽階段的教育思想。古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昆體良,代表作是《論演說家的教育》(又稱《雄辯術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學法的書。D項正確。
A項:《教育論》是斯賓塞的代表作。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理想國》是柏拉圖的代表作。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教育漫話》是洛克的代表作。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5.兵兵很想改掉上課愛說閑話的毛病,但上課時只要老師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說起閑話來。針對兵兵的情況,對他的教育應著重培養(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品德的四個構成要素。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構成。其中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是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題干中,兵兵想要改掉上課說閑話的毛病,但還是忍不住說閑話,應著重培養兵兵的道德意志。C項正確。
A項:道德認識是指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是產生品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品德實現轉化的催化劑。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體現,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6.對觀察內容與步驟不作限定的教育觀察屬于( )。
A.結構式觀察
B.參與性觀察
C.非結構式觀察
D.非參與性觀察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觀察法的類型。觀察法一般指的是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于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觀察,并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根據觀察實施的方法,觀察分為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其中,非結構式觀察只有一個總的觀察目的和要求,或一個大致的觀察內容和范圍,但沒有詳細的觀察項目和指標,亦無具體的記錄表格,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觀察的計劃和內容。題干中,對觀察內容與步驟不作限定,屬于非結構式觀察。C項正確。
A項:結構式觀察,是指觀察者根據事先設計好的提綱,并嚴格按照規定的內容和計劃所進行的可控性觀察。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根據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觀察分為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參與性觀察,指觀察者直接參與到被觀察者的活動之中,從而系統地收集資料,達到觀察目的。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非參與性觀察,是指觀察者不直接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而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對觀察對象進行觀察,了解事物發展的動態。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7.學齡兒童易感染麻疹病毒。該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是( )。
A.血液
B.消化道
C.呼吸道
D.蚊蟲叮咬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麻疹病毒的傳播途徑。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麻疹極易傳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傳染。人體一般在接觸病毒后10天開始發熱、流涕、咳嗽,病程可達7~18天不等。麻疹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通過患者呼吸道飛沫傳播。C項正確。
A項:病原體通過血液侵入身體的主要有瘧疾、鼠疫等。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病原體通過消化道侵入身體的主要有肝炎、痢疾、部分腸寄生蟲等等。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病原體通過蚊蟲叮咬進而影響皮膚黏膜的主要有沙眼、皮膚病、鉤蟲等。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8.依據科爾伯格的理論,以“好孩子”為取向的兒童道德發展處于( )。
A.懲罰與服從取向階段
B.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C.尋求認可取向階段
D.遵守法規取向階段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茽柌窀鶕赖聝呻y故事法,將兒童道德發展水平分為三水平六階段。其中,尋求認可定向階段,又稱為“好孩子”定向階段,處在該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順從傳統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見,謀求大家的贊賞和認可??偸强紤]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并總是盡量按這種要求去思考。他們認為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被人贊賞的行為。因此,以“好孩子”為取向的兒童道德發展處于尋求認可取向階段。C項正確。
A項:懲罰與服從道德定向階段,該階段兒童服從權威或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認為受贊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他們還沒有真正的道德概念。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這一階段兒童的道德價值來自對自己需要的滿足,他們不再把規則看成是絕對的、固定不變的,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遵守法規取向階段(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處于該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以服從權威為導向,他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懂法。認為準則和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因此,應當遵循權威和有關規范去行動。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9.賈老師告訴學生:“不高興時,你可以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散散步、聽聽音樂,甚至可以大喊大叫?!辟Z老師所使用的心理輔導技術是( )。
A.積極暗示
B.行為矯正
C.認知改變
D.情緒調控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個體心理輔導的常用技術。個體心理輔導的常用技術主要有行為矯正技術、認知改變技術、情緒調控技術、積極暗示技術等。其中,情緒調控技術是指有效地調節和控制自已或他人的情緒,使之對個人的行為產生積極影響的過程。個體心理輔導中的情緒調控技術包含以下內容:①幫助學生認識、接納和面對自已的情緒;②引導學生宣泄和恰當地表達情緒;③增加積極情緒體驗;④幫助學生學會控制、疏導情緒。題干中,賈老師告訴學生不高興的時候可以通過打球、跑步、聽音樂等方式宣泄和恰當地表達情緒,屬于情緒調控技術。D項正確。
A項:積極暗示是指用含蓄或間接的方法,使某種信息在人的心理、生理、行為方面產生影響,從而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接受某種信念與意見。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行為矯正是指通過適當的強化手段,增進學生積極行為的發生,減少并逐漸克服不良行為的一種技術。行為矯正技術旨在幫助學生塑造良好行為和改變偏差行為,是教師開展個體心理輔導時最為常用的心理輔導技術。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認知改變技術是指根據人的認知過程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改變學生的不良認知,從而調整其情緒和行為的一種心理輔導技術。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10.考試時,學生依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答題速度或解題思路的策略屬于( )。
A.元認知策略
B.認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資源管理策略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習策略的分類。根據邁克爾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類,可將學習策略分為三種: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其中,元認知策略是指對認知的認知策略,也就是說,個體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樣及其情感體驗。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調節策略是指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如發現問題、遇到困難或偏離目標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根據對認知策略的效果的檢查,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題干中,“依據實際情況調整答題速度或解題思路的策略”屬于元認知策略中的調節策略。A項正確。
B項:認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于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包括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精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資源管理策略是指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的環境和資源的策略,具體包括時間管理策略、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資源利用策略。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11.在掌握“動物”概念的基礎上,學生又學習了“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這兩個概念。這種學習屬于(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發現學習
D.并列結合學習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習的方式。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可以把學習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組合學習。其中,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題干中,原概念“動物”的概括性程度高,后學習的“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這兩個概念概括性程度低,因此,這種學習屬于下位學習。B項正確。
A項:上位學習(又稱總括學習),是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較高的概括水平,這時,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于其下而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產生了一種上位關系。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發現學習是指學生要學習的概念、原理等內容不直接呈現,需要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探索、發現而獲得。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并列結合學習(又稱并列組合學習),當新概念或新命題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觀念既不產生下位關系,又不產生上位關系時,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組合關系,這種只憑組合關系來理解意義的學習就是并列組合學習。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12.數學課已經開始了,萍萍還在想著課間談論的周末春游的事。這種心理現象屬于( )。
A.注意分散
B.注意動搖
C.注意分配
D.注意轉移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注意的品質。注意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當前應當完成的任務而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題干中,數學課開始了,萍萍還在想著與數學課無關的周末春游,屬于注意分散。A項正確。
B項:注意起伏,也稱注意的動搖。是指人的注意不能長時間地保持固定不變的,會經常出現周期性的加強或減弱。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分配到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對象上。例如,教師可以一邊授課,一邊觀察學生聽講的情況;學生可以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記筆記。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注意轉移是指根據新的任務,有意識地、主動地把注意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上。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13.強調學科邏輯體系完整性和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相對獨立性的課程是( )。
A.經驗課程
B.綜合課程
C.活動課程
D.分科課程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課程的類型。分科課程是指從不同門類的學科中選取知識,按照知識的邏輯體系,以分科教學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課程。題干中強調學科邏輯體系的課程屬于分科課程。D項正確。
A、C兩項:經驗課程又叫活動課程,是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兒童的主體性活動的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綜合課程是指打破傳統分科課程的知識領域,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科領域構成的課程。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14.《學記》中體現“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語句是( )。
A.禁于未發
B.學不躐等
C.相觀而善
D.獨學而無友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記》中的教育思想?!秾W記》中的“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意思是:學生年有長幼,所學的材料也有深淺,年幼的學生只能聽而不問,說明求學之道應該循序漸進,不可超越等級。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B項正確。
A項:“禁于未發”意思是“在不合正道的事發生之前加以禁止”。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相觀而善”意思是學友間要互相交往,以便互相學習,互相促進。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意思是一個人獨自苦學,沒有學友之間的互相交流,久而久之就會孤陋寡聞、見識短淺。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15.《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應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 )。
A.“做中學”“思中學”“創中學”
B.“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
C.“做中學”“練中學”“創中學”
D.“做中學”“用中學”“讀中學”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版)》?!读x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版)》中強調,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優化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式與路徑,推進工程與技術實踐。積極探索新技術背景下學習環境與方式的變革。B項正確。
A、C、D三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16.最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傳授知識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班級授課制
B.道爾頓制
C.特朗普制
D.文納特卡制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班級授課制。班級授課制又稱課堂教學,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固定人數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為全班學生集體上課,分別教授所設置的各門課程。它是我國現階段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制的優點有:第一,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人才;第二,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第三,有利于發揮學生集體的作用;第四,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發展。因此,班級授課制是最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傳授知識的教學組織形式。A項正確。
B項:道爾頓制是指教師不再向學生系統地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指定自學參考書目、布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完成作業,有疑難才請教師輔導的教學組織形式。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特朗普制又稱“靈活的課程表”,是由美國教育學教授勞伊德·特朗普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這種教學形式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和個人獨立研究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以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統一的上課時間。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文納特卡制把課程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按學科進行,由學生個人自學讀、寫、算以及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另一部分是通過音樂、藝術、運動等來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前者通過個別教學進行,后者通過團體活動進行。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17.蕓蕓期末考試數學成績不太好,只得了55分,但楊老師仍表揚了她,因為期中考試蕓蕓的數學只考了30分。楊老師所采用的評價方式屬于( )。
A.過程性評價
B.終結性評價
C.相對性評價
D.個體內差異評價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評價的基本類型。根據評價所參照標準的不同,教學評價分為相對性評價、絕對性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其中,個體內差異評價是對被評價者的過去和現在或者個體內部的各個方面進行縱橫比較,以判斷其學習狀況的評價。個體內差異評價最大的優點是充分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做到了因材施教。但是,評價本身缺乏客觀標準,容易出現評價偏高或偏低的問題。題干中,“楊老師看到了蕓蕓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的進步”是蕓蕓自己過去和現在的比較,屬于個體差異內評價。D項正確。
A項:過程性評價又稱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終結性評價是在一個大的學習階段、一個學期或一門課程結束后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又稱總結性評價。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相對性評價又稱常模參照性評價,是運用常模參照性測驗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的評價。它主要依據學生個人的學習成績在該班學生成績序列或常模中所處的位置來評價和決定他的成績的優劣,而不考慮他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18.課外活動區別于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是( )。
A.自愿性
B.計劃性
C.同步性
D.組織性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課外活動的特點。課外活動具有自愿性、靈活多樣性、實踐性、興趣性、廣泛性、即時性和伸縮性。其中,自愿性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要,自愿選擇和參加有關活動,并在教師指導下,獨立自主地進行活動。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他們自覺地接受教育。這是課外活動區別與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A項正確。
B、C、D三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19.下列關于課程的理解中,沒有體現“學習者是課程主體”的是( )。
A.課程即對話
B.課程即知識
C.課程即經驗
D.課程即活動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課程的內涵?!罢n程即知識”把課程看作“教程”,是一種“靜態的課程觀”,這一觀點的主要特點是:課程體系是以科學邏輯組織的;課程是社會選擇和社會意志的體現;課程是既定的、先驗的、靜態的;課程是外在于學習者且凌駕于學習者智商的。這一觀點把知識而非學習者作為課程的中心。B項正確。
A項:課程即對話。課程作為對話,意味著學習者必須將文本作者看作具身存在的主體,透過與文本對話,來重新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強調學習者是課程的主體。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課程即經驗。課程是學習者本身獲得的某種性質或形態的經驗,其特點是:課程往往是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設計的;課程是與學習者個人經驗相聯系的;強調學習者作為學習主體的角色。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課程即活動。課程是受教育者各種自主性活動的總和,其特點是:強調學習者是課程的主體;強調以學習者的興趣、需要、能力、經驗為中介實施課程;強調活動的完整性、課程的綜合性和整體性;特別重視學習者與課程各因素的關系。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20.“10以內的數字”一課教學結束時,為鞏固所學內容,李老師讓學生誦讀兒歌:“1像鉛筆細長條,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這種結課方式屬于( )。
A.自然式
B.總結式
C.游戲式
D.懸念式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課堂總結的方法。常見的課堂總結的方法包括:自然式、提問式、討論式、歸納式、表格式、練習式、延伸式、擴展式(引申式)、懸念式、游戲式、指導閱讀式等。其中,總結式課堂總結是指用準確簡練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把整節課的主要內容加以總結概括歸納,給學生以系統、完整的印象,促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其綜合概括能力??偨Y可以由教師做,也可以先啟發。學生做,教師再加以補充、修正,用于總結的語言不應是對所講述過的內容的簡單重復。題干中,李老師為了鞏固10以內的數字,讓學生誦讀兒歌屬于總結式的課堂總結。B項正確。
A項:自然式指的就是教師所講一堂課的最后一個問題的最后一句話落地時,下課鈴正好響起。這種方式要求教師精于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結構,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進程和時間,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結果。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游戲式在課的結尾適當運用游戲,符合小學生好奇、愛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心理特點,能有效地防止課結束前容易產生的精神分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懸念式指的是老師引導學生在歸納總結時,設法留下余味,有意設置一個懸念,促使學生鼓起更大的勇氣去思考,從而推動學生進行課后預習。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論述題)簡述美育的主要任務。
【參考答案】
美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動力作用。美育的基本任務有以下幾點:
(1)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3)培養和提高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4)培養和提高學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2.(論述題)簡述少先隊活動的基本形式。
【參考答案】
少先隊的活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根據中國少年先鋒隊章程的規定,少先隊的活動形式主要有:舉行隊會、隊課,組織參觀、訪問、野營、旅行、研學、故事會,開展文化科學、娛樂游戲、軍事體育等各種有意義有趣味的活動,以及參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公益勞動和社會實踐。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少先隊隊會。
(2)參觀、訪問、旅行以及各種社會活動。
(3)日常活動,也稱少先隊陣地活動。
(4)傳統節日活動。
(5)夏(冬)令營。
23.(論述題)依據班杜拉的理論,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參考答案】
(1)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
(2)替代性經驗。他人的替代性經驗會影響自我效能。
(3)言語勸說。通過說理讓學生相信自己具有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就會給學生增添學習活動的動力,增強克服困難的毅力。
(4)情緒喚醒。當人們不被討厭刺激所困擾時更能期望成功。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一)
二(2)班小亮同學上學遲到、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也不按時完成。在多次批評教育無效后,班主任艾老師決定進行一次家訪。
艾老師到小亮家時,他正在做晚飯,父母還沒回家。見老師來了,小亮吃了一驚,不安地說了聲“老師好”,
又忙著做飯去了。過了一會兒,小亮媽媽回來了。艾老師從小亮媽媽那兒得知,小亮家比較貧困,父母每天忙于生計,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一些家務活還需要小亮來做。了解這些情況后,艾老師打消了原本想要“告狀”的念頭。
第二天,艾老師在課堂上表揚小亮不僅懂禮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還幫父母做家務,希望同學們都向小亮學習。之后,艾老師安排他負責監督班級衛生工作,并對他盡職盡責的表現及時給予表揚。沒過多久,小亮遲到的次數明顯減少了,課堂學習認真多了,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了。
24.(分析題)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
(1)結合家訪前后小亮的變化,評析艾老師的教育行為。(8分)
(2)談談小學教師應樹立怎樣的兒童觀。(12分)
【參考答案】
(1)通過對小亮同學家訪前后的變化觀察,班主任艾老師的教育行為值得我們學習。
①艾老師的做法符合體現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材料中,雖然小亮同學經常遲到、不認真聽講,但艾老師意識到學生是具有發展潛能的,經過艾老師的努力,小亮同學得到明顯改變,艾老師通過對小亮同學的激勵表揚,激發小亮同學學習的主動性。
②艾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材料中,艾老師通過家訪了解到小亮同學的特殊家庭情況,顧及到孩子的感受,打消了“告狀”的念頭做到了尊重學生,安排小亮負責監督班級衛生工作,并對他盡職盡責的表現及時給予表揚又進一步促進了小亮的發展。
③艾老師的行為體現了長善救失的原則。該原則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實現品德發展內部矛盾的轉化。材料中,艾老師通過表揚小亮不僅懂禮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還幫父母做家務這些優點進一步提高小亮的學習積極性。
④艾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的原則。該原則是指教育者進行德育時,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前后連貫地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材料中,老師進行家訪,在家訪的過程中與父母形成教育合力體現了這一原則。
綜上所述,班主任艾老師通過家訪活動,促進了小亮的積極變化的行為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
(2)小學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兒童觀。
①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我們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學生,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要做到相信學生,對學生進行容錯的教育,賞識教育。
②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我們要因材施教。
③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以上正確的兒童觀。
(二)
科學課上,張老師在講授“月食”現象時,首先給學生講了“天狗吃月亮”的民間故事,然后引出“月食”這個概念。接著,伴隨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張老師娓娓道來:“月食的形成和地球、太陽運行的相對位置有關。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當太陽、月亮、地球基本運行在同一條直線上,而且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之間時,月亮就漸漸地被地球遮住了。此時,地球上的人們會看到圓圓的月亮逐漸變的像小船、像鐮刀、像眉毛,直至什么也看不見了。
最后,張老師總結道:“我們的祖國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公元前13世紀,甲骨文里就有關于日食和月食的記載。公元前8世紀又有月食的確切記載。我們應當為此感到驕傲。同學們,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
25.(分析題)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
(1)評析張老師的教學行為。(10分)
(2)談談小學教師如何在教學中貫徹“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10分)
【參考答案】
(1)張老師的教學行為很好地踐行了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具體表現如下:
①張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思想性和科學性相統一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相統一教學原則是指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也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材料中,張老師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融入愛國主義思想,如“感到驕傲”“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符合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原則。
②張老師的行為體現了直觀性原則。直觀性教學原則是指教學中要通過學生直接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對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材料中,張老師采用多媒體的形式幫助學生直觀形象的認識“月食”現象,符合直觀性原則。
③張老師的行為體現了循序漸進原則。循序漸進教學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知識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材料中,張老師一步步的引導學生認識“月食”現象,以及理解了“月食”形成的原因,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符合循序漸進原則。
④張老師的行為體現了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材料中,張老師借助語言“娓娓道來”知識,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知識,符合講授法的特點。
⑤張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采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材料中,張老師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月食”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月食知識,符合演示法的特點。
綜上所述,張老師在教學中很好的踐行了教學原則、正確使用了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學習。
(考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3~4條作答)
(2)小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貫徹“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需要做到:
①教師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更新自身的知識,保證教學中呈現給學生的知識是準確可靠的規律。
②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教師要善于發掘教材內容的思想性,將思想品德教育與所教學科內容結合,找到適合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入點,更好幫助學生品德的發展。
③重視補充有價值的資料、事例和錄像。教師應能深入領悟、吃透教材,根據教學需要補充一些有價值的資料,包括生動的故事與實例、經典的格言、動人的錄像,增強教學效果。
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知識增長以及思想品德的發展,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這樣才能保障教書育人工作的效果。
四.教學設計題:請根據所提供的教學材料和相關情況,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本大題共6小題,任選1小題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題計分,共40分??忌砂此鶎W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學與科學,28為英語,29為音樂,30為體育,31為美術)
(一)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6.(分析題)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結合本文教學,談談小學語文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哪些方面?(8分)
(2)如指導第二學段的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第一課時教學活動并簡要說明理由。(22分)
【參考答案】
(1)小學語文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
①文化自信。長城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學習本文應引導學生感受古人的非凡智慧和堅強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②語言運用。本文語言嚴謹、用詞準確,應注重對“崇山峻嶺、氣魄雄偉”等詞的學習和積累,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語感。
③思維能力。文本對長城的描述形象生動,如在目前,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和想象,提升形象思維。
④審美創造。長城綿延不絕在崇山峻嶺間,應指導學生通過文字感受其雄偉形象,在語文中感受美、發現美。
(2)教學目標:
①認識“祟、峻”等生字,會寫“崇、旋”等生字,能正確讀寫“崇山峻嶺、盤旋、智慧、氣魄雄偉”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雄偉的氣勢和自豪感;了解長城的結構,體會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的特點。
②通過多種形式朗讀、合作探究、品析重點詞句,體會比喻手法的表達效果以及課文描寫語言的形象和準確。
③感悟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發學生了解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3)教學活動
一、導入并感知
1.教師播放關于長城的視頻資料,學生觀看完畢后表達認識和感受,教師總結引導。
2.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勾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朗讀完畢后,教師首先對“崇、峻”等重點生字詞進行示范講解。
2.默讀課文,思考文章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師生交流可得出:課文描寫了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
設計理由:多媒體視頻能夠讓學生對長城有直觀、具體的認識,為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整體感知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寫作內容,掃清閱讀障礙,為深入研究課文打好基礎。
二、深入研讀
1.長城的起止點分別在哪里?共有多長?
明確:學生自由朗讀,總結概括得出長城從山海關到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2.從第二自然段來看,長城在古代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明確:學生自主朗讀,然后小組討論得出,從“供瞭望和射擊用”和“屯兵的堡壘”可以看出,長城在古代是一個軍事防御工事。
3.從“一塊有兩三千斤重”的條石中,你感受到了古代的勞動人民具有怎樣的品質?
明確:學生結合實際感受得出古代勞動人民吃苦耐勞,意志卓絕,堅韌不拔。
設計理由: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設計,逐步引導學生揣摩課文的字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主旨。
(二)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7.(分析題)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結合材料,談談如何落實“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的課程理念。(10分)
(2)如指導第一學段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并簡要說明理由。(20分)
【參考答案】
(1)促進信息技術課程與數學的融合,要求我們應該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生動的教學活動,促進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創設合理的信息化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例如在本節課中,可采用課前網絡搜索相關資料進行課件制作、學習優秀教學手段,課中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物情境圖,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真正體會角的特征特點,與生活的關聯。
(2)教學目標
1.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稱,學會制作角的方法,會比較角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探究等過程,提升動手操作能力,空間觀念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意識。
(3)教學活動及理由
環節一:情境導入
教師活動: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圖形,如長方形、五角星、三角形等,提出問題: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回答,教師給予相應評價。
學生活動:根據問題思考后得出結論:都有尖尖的一個地方(角)。
教師活動:其實這些尖尖的部分就是角,并提出問題:角是由什么組成的,有什么特征呢?順勢引出本節課課題——認識角。
設計意圖:這樣的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進行思考。
環節二:新課講授
①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生活物品:剪刀、三角板、鬧鐘等的圖片,并提出問題:你能在這些物品的面上找到角嗎?組織學生前后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探究,后請小組代表進行回答,教師給予評價。
學生活動:就問題討論后可得出結論為:剪刀張開會形成角、三角板上三個角、鬧鐘中的時針、分針可以形成角。
教師活動:示范畫出對應角,并講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強調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②感受角的大小
教師活動:把兩條硬紙條釘在一起做成一個活動角,能把這個角變的大一些、小一些嗎?組織學生前后四人為一小組進行動手探究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后請小組代表進行回答,教師給予評價。
學生活動:就問題展開討論,并得出相關結論:頂點(釘在一起的地方)和一條邊(一條硬紙條)固定,另外一個硬紙條張開越大的角度大,張開越小的角度小。
③總結歸納
教師活動:強調總結本節課重難點信息——角的各部分名稱、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問題,層層提問,體現學生主體性,發揮教師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身份。
環節三:鞏固練習
教師活動:教師設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題目。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進行回答,完成后教師給予評價和相應指導。
學生活動:根據要求完成相應練習。
設計意圖: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不僅能使學生新學的知識得到及時鞏固,也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環節四: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暢談本節課收獲,并請學生代表回答,教師給予針對性評價。
學生活動:暢談本節課收獲。
設計意圖:不僅檢驗學生掌握情況,還可改進教師教學。
環節五:布置作業
思考:生活中為什么很多物品中會有角,這些角在不同物品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知識在鞏固、在認識。
(三)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8.(分析題)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闡述對話教學的基本環節。(4分)
(2)如指導小學生學習此內容,試擬定相應的教學目標。(9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操練環節并說明理由。(27分)
【參考答案】
(1)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傳授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對話教學對于學生形成口語表達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等具有重大影響。有效開展對話教學,可以抓好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①熱身導入環節。這一環節有助于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營造學習氛圍。
②呈現環節。教學時要讓學生從內容上整體理解和把握真實交際的情景,用話題將對話中的語言知識串連起來。
③練習環節。在整體感知對話內容的基礎上,針對于重點句型,進行機械操練,如模仿、替換練習等。
④產出環節。這一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拓展語言,通過一定的語言情景充分利用所學語言,進行大量的交際運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⑤小結作業環節。簡潔的總結歸納可以鞏固所學內容,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應多布置一些創編對話、調查、討論、英語小報等形式多樣的作業。
(2)【中文版】
①語言能力目標
學生能夠理解新單詞“lawyer, silver, serious, goodbye”的含義和用法,掌握新句型“---What is he wearing? ---He is wearing a blue suit with a silver tie.”。
通過課堂活動,學生能夠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能就別人的衣著進行簡單交流。
②文化意識目標
學生會更自信,提升社會責任感。
③思維品質目標
學生會提升理解、分析、比較等方面的水平。
④學習能力目標
學生有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
【英文版】
①Language competenc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new words, such as “lawyer, silver, serious, goodbye” and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What is he wearing? ---He is wearing a blue suit with a silver tie.”
Students can improve integrated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class activities, and discuss the new topic about others’ clothes.
②Cultural awareness
Students will be more confident and enhance social responsibility.
③Thinking quality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ir cap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④Learning ability
Students will have the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improve English learning efficiency.
(3)【中文版】
活動1. 新單詞練習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Quick response的游戲練習來加強對單詞的掌握。比如:T: Let’s play the “Quick response” game. You a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When I show a flashcard, you should raise your hands and say the word on it. The first one.
繼續使用相同的步驟練習其他單詞,并給予學生形成性評價。
活動2. 新句型練習
學生兩人一組,利用所學習的新句型進行對話練習。比如:S1:What is she wearing? S2:She is wearing a red skirt and a pair of white shoes.
在自行練習之后,教師會邀請學生展示練習成果并給予相應的評價。
活動3:小組討論
學生四人一組,用所學習的新知識就話題小組成員的穿著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后每小組選一位學生代表進行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這些活動練習新知識,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幫助學生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小組活動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機會,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技能,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
【英文版】
Activity1. New words practice
The teacher will organize students to play Quick response to practice these new words. For example: T: Let’s play the “Quick response” game. You a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When I show a flashcard, you should raise your hands and say the word on it. The first one.
Then, repeat this step to practice other words. The teacher will give corresponding comments on students’ performances in the process.
Activity2. New sentence practice
Students need to make some sentences by using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For example: S1:What is she wearing? S2:She is wearing a red skirt and a pair of white shoes.
A few minutes later, some students will be invited to share their conversation. Then the teacher will give corresponding feedback.
Activity 3. Group discussion
Students need to work in group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hat are your group mates wearing?” by using the new knowledge. When time’s up, several students will be invited to share their results.
Justification: Practicing the new knowledge through these activities can create a good class atmosphere and help students consolidat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lesson. Group activities will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therefore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language skills, boost their confidence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teamwork.
(四)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草原就是我的家》
29.(分析題)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歌曲的音樂風格、節拍、調式、情緒情感。(4分)
(2)如指導低年級小學生學習這首歌曲,試擬定教學目標。(9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學唱歌詞環節的教學設計活動并說明理由。(27分)
.【參考答案】
(1)《草原就是我的家》歌曲特點如下:
①音樂風格:該歌曲為蒙古族短調民歌,從節奏上看,歌曲多使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較為規整,律動性強;從旋律上看,歌曲出現了四度和八度以上的音程跳躍,塑造了活潑、陽光的音樂形象。
②節拍:2/4拍
③調式:C羽(加變宮)六聲調式
④情緒情感:歌曲活潑、歡快地表達了蒙古人民對草原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學目標如下:
①感受蒙古族民歌音樂的美,體會蒙古族人民熱愛家鄉的情感,弘揚民族音樂,增強民族自信。
②通過視聽結合法、創設情境法,能夠進一步提升音樂表現能力。
③掌握
上行八度音程的音準知識,能夠完整演唱歌曲。
(3)《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學過程:
①教師播放音樂,請學生思考:“聽完這段音樂作品你內心有著怎樣的感受呢?
學生自由回答。(藍藍的天空下奔跑著可愛的駿馬)
②再次聆聽歌曲,教師引導學生跟隨老師的指揮手勢標記樂句,提示小嘴巴長在眉心,五官打開進行哼唱,并跟隨音樂自由律動。
③教師運用奧爾夫樂器雙響筒和沙槌等樂器敲擊歌曲節奏,請同學分男、女兩組跟隨打擊樂器有節奏的朗讀歌詞進行練習,限時8分鐘。
④請學生代表自主進行表演,分別展示二八節奏的一般節奏和附點節奏的特殊節奏律動特點。
師生互動,結合節奏掌握歌詞難點,組內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其原因在于《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了教學中應當貫徹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以上環節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寓教于樂、循序漸進的掌握學唱歌詞。
(五)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暫無。
30.(分析題)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請簡述“武術基本動作——彈踢”的動作要領。(4分)
(2)擬定小學中年級“武術基本動作——彈踢”的教學目標。(9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本課內容的教學環節并說明理由。(27分)
【參考答案】
(1)動作要點:挺胸、直腰、繃腳面、收髖,彈擊有力,力達腳尖。
(2)教學目標
1.能說出“武術基本動作——彈踢”的動作要領,85%以上學生能掌握該動作,為學習武術套路奠定基礎。
2.通過模仿練習、分解練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等學練方法,發展協調性、靈敏性和柔韌性等身體素質,提高動作的準確性和連貫性。
3.在練習過程中感受武術運動的樂趣,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養成吃苦耐勞、積極向上、勇于進取的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
(3)本課內容的教學環節及理由
(一)開始部分(3分鐘)
1.課堂常規:
(1)教師整理隊伍,檢查人數。
(2)師生問好(抱拳禮)。
(3)宣布本次課教學內容和要求。
名人導入:同學們,老師想問一下大家都知道哪些武打明星呢?(吳京、甄子丹)看來大家對武術都非常感興趣,中華武術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大家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任,今天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武術基本動作——彈踢,成為新時代的小俠客吧。
(4)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設計理由: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收心凝神,明確本課的內容及要求。通過名人導入的形式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并進行德育教育,體會武術精神。
(二)準備部分(7分鐘)
1.游戲名稱—“跟我學”游戲
接下來我們進行游戲熱身,來復習鞏固前兩節學習的武術基本功。
游戲方法:全體同學組成圓形,進行逆時針慢跑,教師在中間做正踢腿、側踢腿、仆步壓腿等動作,大家要快速的做出一個與老師不同的動作。
要求:注意力集中、動作標準、反應迅速。
2.配樂韻律操—兒歌操
預備式:自然直立
第一節:太陽當空照(伸展運動),花兒對我笑(兩手似花兒托下顎——顫膝)。
第二節:小鳥說(兩手打開自然擺——顫膝)早早早(拍掌踏步三次)。
第三節: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跳躍運動)。
第四節: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原地小步跑)。
第五節:愛學習愛勞動(左右側弓步——雙拳胸前繞圈)。
第六節: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雙臂下交叉繞環)。
組織: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動作準確,跟上節奏。
設計理由:使學生的身體達到適宜的喚醒水平,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三)基本部分(27分鐘)
1.示范
教師采用正面和側面示范彈踢動作,并提問:老師的腳有什么特點?(繃腳尖)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前兩排蹲下,后兩排插空站立。
設計理由:通過多方位的示范和提問能讓學生更直觀全面的觀察和了解動作,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模仿和學習的興趣。
2.講解
教師聲音洪亮簡潔明了的講解彈踢動作要領。并步站立,兩手叉腰。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抬平,右腳繃直,當提膝接近水平時,迅速猛力向前平踢,使力量達于腳尖,左腿伸直或微曲支撐,上體正直。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前兩排蹲下,后兩排插空站立。
設計理由:通過技術動作的講解,加深學生對技術動作的了解,明確本節課重難點。
3.練習
(1)提膝練習
學生散開進行原地模仿提膝動作練習,要求大腿抬平,右腳繃直,教師強調動作要領并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動作。
(2)踢腿練習
學生散開進行原地踢腿動作練習,要求彈擊有力,力達腳尖,教師巡回指導并糾錯。
(3)完整動作練習
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原地完整彈踢動作練習,一人練習,一人觀察并糾錯,要求挺胸、直腰,教師巡回指導。
(4)行進間彈踢動作練習
學生四列橫隊,以列為單位,在教師口令下進行行進間彈踢練習,要求左右腳交替彈踢。
設計理由:通過分解練習、完整練習和小組學習的形式,降低動作難度,逐層完成動作,遵循了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幫助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彈踢動作。
4.檢驗——優秀學生展示
選出完成動作較規范的學生進行展示,教師做鼓勵性評價,并結合展示帶領學生再次回顧彈踢動作要領。
組織形式:雙軌隊形
理由:通過優生展示可以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檢驗并形成榜樣的力量,對動作要領的回顧可以強化學生對動作概念的掌握。
(四)結束部分(3分鐘)
1.情境放松操—狂風暴雨
預備式:自然直立。
第一節(1×8拍):小雨(揉揉肩)。
第二節(1×8拍):大雨(捶捶腿)。
第三節(1×8拍):狂風(上體輕柔左右擺動)。
第四節(1×8拍):狂風暴雨(快速抖動身體)。
組織: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教學組織:四列橫隊。
設計理由:整理放松,有助于學生運動后的迅速恢復,平復心境,并通過總結及下課,幫助學生認識到本節課的收獲,獲得情感上的提升,養成收拾器材的良好習慣。
(六)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暫無。
31.(分析題)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述象形文字的含義及特征。(4分)
(2)如指導低年級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9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設計理由。(27分)
【參考答案】
(1)象形文字又稱表意文字,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的,是一種最古老的字體。
象形文字都是從原始的圖畫發展而來,字體多樣,結構多變,具有裝飾性、象征性、地域性等特點。
(2)教學目標:
①了解象形文字的概念和發展歷史,掌握象形文字“象形”的過程和特點,并能用形和色表現象形文字,添畫背景,以及說說自己認識的象形字。
②通過欣賞、想象、描摹和創造等活動,了解象形文字的特點,提高創意、實踐能力。
③體驗象形文字的美感,產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激發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和愛國情懷。
(3)新授教學
環節一:直觀感知
①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甲骨文的圖片,并講解象形文字的相關知識,提問象形文字的概念?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象形文字是根據現實中的真實物象演變而來,具有圖畫的特點。
②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是否接觸過象形文字,提問:說說你的感受?
設計理由:本環節運用直觀感知,通過多媒體展示和觀察生活,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有一個初步認識。
環節二:分析示范
①教師通過欣賞、討論、游戲等教學活動分析象形文字“水”,提問:它是如何象形演化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水字是根據水的流動狀態來確定筆畫的形態,形體十分像河水蜿蜒流動的樣子,筆畫中彎曲的線表示河流主道,兩邊的點表示水珠。
教師繼續讓學生分組討論教材中象形文字和真實漢字之間的區別,并講解漢字象形和符號化的特點,讓學生加深對象形文字的理解。
②(學生嘗試動手),教師進行象形文字的示范,
步驟如下:
首先,寫文字
其次,畫背景
最后,完成作品
設計理由:
本環節教師運用分析示范,通過啟發式的欣賞、討論、游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思考與情緒,將其帶入學習情境。讓學員對象形文字的特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老師的示范能帶動學生的所有感官,全方位來體驗象形文字創作的樂趣,并且能夠清晰的看見制作的過程,為學生自己動手創造打下基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