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妞这里只有精品_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应用_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_色多多污污下载

  • 報考指南
  • 考試動態
  • 中學教師資格證
  • 小學教師資格證
  • 幼兒教師資格證
  • 普通話
  • 面試
  • 網絡課堂
  • 考試用書
  • 知識點
  • 首頁 >> 資格類 >> 教師資格 >> 輔導資料 >> 幼兒教育 >> 正文

    2013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教育學備考輔導(十一)

    分享到:
    發表時間:2013年2月5日14:16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為了幫助考生更好地備考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考試科目,小編特搜集整理了2013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教育學備考輔導,以供大家訓練,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考試順利!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上)

    1.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對態度的理解:態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而不是實際反應本身;態度不同于能力,雖然都是內部傾向;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態度的結構:態度的認知成分;態度的情感成分;態度的行為成分。

    2.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理解: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會特性,是將外在于個體的社會規范的要求轉化為個體的內在需要的復雜過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經常地表現出一貫的規范行為才標志著品德的形成;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觀念的控制下進行某種活動、參與某件事情或完成某個任務的自覺行為,是認識與行為的統一。

    3.品德的心理結構及其相互關系?品德形成具有后天性,品德結構具有相對穩定性。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個成分。(1)道德認識。道德認識是對道德規范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道德認識的結果是獲得有關的道德觀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從表現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種:一是直覺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對某種具體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發生的情感體驗;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過對某種道德形象的想像而發生的情感體驗;三是倫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在自覺執行道德義務的過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4)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個體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勵下所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或社會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它是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現,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行為技能和道德行為習慣。

    4.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途徑和方法:(1)豐富學生有關的道德觀念,并使這種道德觀念與各種情緒體驗結合起來。(2)利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引起學生道德情感的共鳴。(3)在具體情感的基礎上闡明道德概念、道德理論,使學生的道德體驗不斷概括、不斷深化。(4)在道德情感的培養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善于調控自己情緒的能力,要注意在培養品德時出現的情緒障礙,并設法加以消除。(5)重視教師情感的感化作用。

    4.皮亞杰的道德發展階段論。自我中心階段(2~5);權威階段(6~8);可逆性階段(8~10);公正階段(10~12)。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中,個體的認知能力和社會關系具有重大影響。

    5.柯爾伯格采用道德兩難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個階段理論。(1)前習俗水平。大約出現在幼兒園及小學低中年級階段。該時期的特征是,兒童們遵守規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見,著眼于人物行為的具體結果與關心自身的利害。這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①懲罰和服從的定向階段。這一階段還缺乏是非善惡觀念,只是因為恐懼懲罰而要避免它,因而服從規范。認為免受處罰的行為都是好的,遭到批評指責的事都是壞的。②工具性的相對主義定向階段。這一階段行為的好壞按行為的后果帶來的賞罰來定,得賞者為是,受罰者為非,沒有主觀的是非標準。或是對自己有利就好,對自己不利就是不好。(2)習俗水平。這是在小學中年級以上出現的,一直到青年、成年,這時期的特征是個人由于認識到團體的行為規范,進而接受并付之實踐,這時期又可分為兩個階段:①人際協調的定向階段。這一階段個體按照人們所稱“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別人的贊許。②維護權威或秩序的定向階段。服從團體規范, “盡本分”,尊重法律權威,這時判斷是非已有了法制觀念。(3)后習俗水平。這個階段已經發展到超越現實道德規范的約束,達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齡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達到這一境界。這個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數人達到。這一時期也可分為:①社會契約定向階段。有強烈的責任心與義務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訂的,不適于社會時理應修正。②普遍道德原則的定向階段。這一階段有個人的人生哲學,對是非善惡有其獨立的價值標準。對事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受現實規范的限制。總之,柯爾伯格通過研究提出了以下幾點:①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在10歲前大都處于第一種水平;13歲前后半數以上處于第二種水平,只有極少數進人第三種水平;16歲以上30%進入第三種水平。②兒童道德性發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變的,這與兒童的思維發展有關。但具體到每個人,時間有早有遲,這與文化背景、交往等有關。③要促進兒童道德發展,必須讓他不斷接觸道德環境和道德兩難問題,以利于討論和展開道德推理的練習。

    6.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逐步形成和諧的道德認識能力;道德言行從比較協調到逐步分化;明顯地表現出自覺紀律的形成??傮w看來,小學生的品德發展是從依附性向自覺性、從外部監督向自我監督、從服從型向習慣型過渡,發展較為平穩,顯示出協調性。關鍵年齡在三年級(9歲左右)。

    7.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態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依從、認同與內化三個階段。(1)依從。包括從眾和服從兩種。從眾是指人們對于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不知不覺受到群體的壓力而產生的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服從是受到他人或規范的壓力,個體產生的符合他人或規范要求的行為。依從階段的特征表現為;行為、觀點是受外界影響而被迫發生的,行為具有盲目性、被動性、不穩定,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處于依從階段的態度與品德,其水平較低,但卻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階段,是態度與品德建立的開端環節。 (2)認同。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自覺自愿地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模仿,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認同階段的行為具有一定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等特點。榜樣的特點、榜樣行為的性質、示范的方式等都影響著認同。(3)內化。內化是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在內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具有堅定性,此時,穩定的態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8.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條件:(1)外部條件:家庭教養方式;社會風氣;同伴群體。(2)內部條件:認知失調;態度定勢;道德認識水平。此外,個體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齡也是影響因素。

     編輯推薦:

    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匯總

    2013年教師資格幼兒心理學考點命題匯總

    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學問答精選資料匯總

    2013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教育學重點考點講義匯總

    更多關注:考試動態  考試介紹  報考條件  免費短信提醒>>>

    教師資格證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編輯推薦

    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更多

    教師資格證網絡課堂

    教師資格證報考指南更多

    最近更新

    教師資格證考試動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