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補角》說課稿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浙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七章第六節內容《余角和補角》,本節課是在認識直角、平角的基礎上,通過數量關系和圖形關系學習兩角互余、互補的概念和性質以及利用用方程的思想來解決幾何中涉及求某個角的度數的問題。
《圖形的初步知識》這一章節是學生進入平面幾何大廈的“門檻”。《余角和補角》是《圖形的初步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線段的概念引出射線的概念進而引入角的概念,在認識了直角、平角,比較角的大小后,就引進了余角、補角的概念及性質;是實驗幾何逐漸向證明幾何的過渡,為以后證明角的相等作鋪墊,也是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演繹歸納能力打基礎。
2、 說教學目標
2.1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初一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確定,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情境中了解余角與補角,理解余角與補角的性質,通過練習掌握其概念及性質,并能運用他們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經歷、觀察、操作,探究等過程,發展學生幾何概念,培養學生推理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合作的習慣,體驗探索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進一步體會“數學就在我的身邊”,增強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2.2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余角和補角的概念和性質,教學時可運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三結合的訓練方法強調概念的本質特征,突出教學重點。難點:關于余角和補角的性質的應用常常需要說理,或綜合運用代數知識,特別是用代數的方法來計算角的度數,由于學生缺乏經驗,是教學中的難點。可通過由淺入深、討論比較、歸納小結等方法及變化訓練突破上述難點。
3、說教法
3.1教法分析
針對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的知識水平,采用啟發式、發現法教學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課堂上教師起主導作用,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機會,使課堂氣氛活潑,有新鮮感。
3.2學法指導
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成為行為主體。正如新《數學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3.3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4.、說設計:
一、導入設計
由數字入手向學生提問:90°和180°在幾何中表示哪兩個角的度數?然后請學生畫出這兩個角。并與書上合作學習作比較得出課題。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方法:可以測量,也可以剪下來拼等等,學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應鼓勵)
(設計意圖:因為直角和平角是學生熟悉的兩個角,由已知引出未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再通過實踐操作,尋找數量關系、圖形變式揭示概念特征,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方法。)
二、余角和補角概念的教學
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通過上面的演示,讓學生說出余角的概念,并能從圖形和數字兩方面說,能把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教師扳書)
同樣的方法得出補角的概念。(教師扳書)
師生一起歸納:1、互余和互補是指兩個角之間的關系;
2、兩個角是否互余或互補只跟這兩個角的大小有關,與它們的位置無關。
3、強化兩個角互余或互補的數量關系,互余: 互補: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及文字語言、符號語言的表述能力。)
三、概念的應用
為了鞏固,理解概念,我設計了2個搶答題和一個例題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余角與補角的概念,掌握概念的本質。讓學生明白:① 互余和互補是指兩個角之間的關系。②互余和互補只跟這兩個角的數量有關,與它們的位置無關。③互余或互補的兩個角中,已知一個角的度數,可求出另一個角的度數。)
例1的教學,為了分散難點,我在教例1前先設計了3個練習。再讓學生獨立思考用怎樣的方法解答,最后教師進行啟發,啟發學生用方程的思想來求未知角,具體的解答過程教師嚴格板書示例,強調解題格式。目的是讓學生對余角和補角的概念有更加深化的了解和應用,加深印象。
(學生通過課內練習3及時鞏固用方程思想來求某個角的度數問題。)
四、探索性質
1、把互余、互補的概念講清楚了,互余、互補的性質就容易了。因此,我把探索性質的過程交還給學生。由學生畫圖,小組討論,歸納出性質,教師個別指導,并扳書出性質。(設計意圖:我認為此時學生剛剛涉及《圖形的初步知識》,通過學生自己思考,小組交流,教師啟發,得出余角和補角的性質讓,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2、為了讓學生從圖形上對余角的性質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我設計了兩個練習,進行分層深化,第1題只要學生會說出理由即可,第2題要求學生會寫出推理過程,當學生碰到困難時,教師再作啟發、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結合圖形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余角和補角的性質,突出數形結合的思想。
五、拓展訓練
(設計意圖:1、由于表示方位今后有較多的應用,所以在最后編入一個方位的探究題。2、通過思考題讓學生感知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六、歸納總結
以表格的形式出現,這種形式進行歸納小結,其目的是讓知識形成體系,理清新知識,培養學生概括提煉能力。
七、作業布置
1、看書 2、見作業本
(設計意圖:①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② 鞏固所學新知識。③ 發現和彌補教與學中的遺漏和不足。)
5.說評價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的實際從不同方面確定了教學目標,新課的引入首先就讓學生經歷實踐操作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讓學生邊學邊練,邊練邊學,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堅持“數形結合”,從學生熟悉的知識著手,例如講余角和補角的性質的時候,先以代數的形式出現,然后在練習中再強化從圖形上形象地理解性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成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