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妞这里只有精品_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应用_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_色多多污污下载

當前位置:

2018年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教育心理學模擬預測試卷一

發表時間:2018/3/7 17:54:29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小學教育心理學模擬預測試卷一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其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不選或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20分)

1、最早對遺忘進行系統研究,并繪制了遺忘曲線的是( )。

A、馮特

B、巴甫洛夫

C、艾賓浩斯

D、弗洛伊德

【答案】C

【解析】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對遺忘進行了系統研究。

2、個體早期生命中有一個較短暫的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的時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這一時期稱為( )。

A.關鍵期

B、守恒期

C、轉折期

D、過渡期

【答案】A

【解析】題干是對關鍵期的名詞解釋。

3、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 )。

A、有直接影響

B、有間接影響

C、沒有影響

D、有一定影響

【答案】A

【解析】教師不同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不同的影響。

4、基于某種特定標準來評價學生對與教學密切關聯的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評價是( )。

A、形成性評價

B、總結性評價

C、常模參照評價

D、標準參照評價

【答案】D

【解析】題干是對標準參照評價的名詞解釋。

5、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實驗者是( )。

A、布魯納

B、加涅

C、羅森塔爾

D、波斯納

【答案】C

【解析】羅森塔爾等人對小學生作了學習潛力測驗,提出了皮格馬利翁效應。

6、看到某件物品時常被其慣常的用途所束縛,很難想到它別的方面的功能。這種現象被稱為( )。

A、習慣

B、定勢

C、功能固著

D、定向

【答案】C

【解析】功能固著,即從物體通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

7、人格發展階段論的創始人是( ),

A、皮亞杰

B、埃里克森

C、桑代克

D、華生

【答案】B

【解析】埃里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經歷了8個順序不變的階段,據此形成了人格發展階段論。

8、家長對考試成績好的孩子給予物質獎勵是(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消退

D、懲罰

【答案】A

【解析】呈現能提高反應概率的刺激的過程叫正強化。

9、一般說來,由( )支配下的行為更具有持久性。

A、內部動機

B、外部動機

C、交往動機

D、無意識動機

【答案】A

【解析】內部動機越穩定,作用越持久。

10、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將遷移分為( )。

A、正遷移與負遷移

B、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C、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D、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

【答案】C

【解析】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和不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都可發生遷移,同一水平之間的是水平遷移,不同水平之間的是垂直遷移。

11、根據反映活動深度的不同,知識可分為感性知識與( )。

A、記憶知識

B、直觀知識

C、理性知識

D、應用知識

【答案】C

【解析】根據反映活動的深度不同,知識可分為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

12、在技能學習的最初階段,( )對技能學習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A、知識

B、能力

C、練習

D、活動

【答案】C

【解析】練習是技能形成的基本條件,技能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

13、隨意識記屬于( )策略。

A、組織

B、復述

C、精細加工

D、計劃

【答案】B

【解析】隨意識記和有意識記是復述策略的重要方法。

14、教科書中的練習題多屬于( )的問題。

A、創造性

B、認知性

C、有結構

D、無結構

【答案】 C

【解析】已知條件和要達到的目標都很明確,個體按一定的思維方式即可獲得答案,這就是有結構的問題。

15、態度的行為成分是指個體準備對某對象作出某種反應的( )。

A、行為方式

B、意向或意圖

C、行為習慣

D、語言或行為

【答案】B

【解析】態度的行為成分指個體準備對人、對事、對物作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

16、在心理測驗中,智力測驗屬于( )。

A、認知測驗

B、人格測驗

C、興趣測驗

D、成就測驗

【答案】A

【解析】智力測驗是認知測驗的一類。

17、教師評分的絕對標準對應的評價方式是( )。

A、診斷性評價

B、配置性評價

C、標準參照評價

D、常模參照評價

【答案】C

【解析】絕對標準是以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為依據,構成一個標準參照系,因此選C。

18、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十反思=成長”的是( )。

A、加涅

B、布盧姆

C、波斯納

D、羅森塔爾

【答案】C

【解析】波斯納提出了“經驗+反思=成長”的教師成長公式。

19、學與教的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部分是( )。

A、教學媒體

B、教師

C、教學內容

D、教學方法

【答案】C

【解析】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的過程中傳遞的主要信息。

20、先行組織者技術一般用于( )。

A、發現學習

B、接受學習

C、合作學習

D、掌握學習

【答案】B

【解析】奧蘇伯爾認為,影響接受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適當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因此,他提出了“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答案,并將其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學生對學與教過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

A、年齡差異

B、智力差異

C、群體差異

D、個體差異

E、性格差異

【答案】CD

【解析】學生對學與教過程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群體差異,包括年齡、性別和社會文化差異;二是個體差異,包括學習方式、智力水平、興趣等差異。

2、少年期的心理發展具有( )特征。

A、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

B、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C、抽象思維已占主導地位

D、成人感產生,獨立性強烈

E、道德認識與行為脫節

【答案】ABCD

【解析】E項是童年期的特征。

3、具體運算階段的思維特征有( )。

A、多維思維

B、思維的可逆性

C、去自我中心

D、命題思維

E、具體邏輯推理

【答案】ABCE

【解析】D項是形式運算階段的特征。

4、斯金納認為有機體的行為有( )。

A、應答性行為

B、習得性行為

C、操作性行為

D、強化行為

E、消退行為

【答案】AC

【解析】斯金納把有機體的行為分為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兩類。

5、期待包括( )。

A、過程期待

B、結果期待

C、方法期待

D、效能期待

E、自我期待

【答案】BD

【解析】自我效能感理論中提出的期待分為結果期待和效能期待兩種。

6、對認知結構遷移理論作出重要貢獻的心理學家有( )。

A、奧蘇伯爾

B、班杜拉

C、安德森

D、加特納

E、吉克

【答案】ACDE

【解析】班杜拉是社會學習理論的倡導者。

7、布魯巴奇等人提出的四種反思的方法有( )。

A、反思日記

B、詳細描述

C、交流討論

D. 行動研究

E、探索研究

【答案】ABCD

【解析】這四點是布魯巴奇提出的四種反思方法。

8、根據動作對環境的依贛程度的不同,可以將操作技能分為( )。

A細微型操作技能

B、閉合性操作技能

C、連續型操作技能

D、開放性操作技能

E、徒手型操作技能

【答案】BD

【解析】A是根據動作的精細程度劃分出來的,C是根據動作的連貫性劃分的,E是根據操作對象的不同劃分的。

9、元認知計劃策略包括( )。

A、設置學習目標

B、瀏覽閱讀材料

C、對注意力加以跟蹤

D、產生待回答的問題

E、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

【答案】ABDE

【解析】C項屬于元認知監視策略的內容。

10、問題解決的兩種類型是( )。

A、認知性問題解決

B、常規性問題解決

C、發展性問題解決

D、創造性問題解決

E、理論性問題解決

【答案】BD

【解析】與問題類型相對應,問題的解決也有兩種,一是常規性問題解決,二是創造性問題解決。

三、填空題(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能否發現問題,與個體的()、已有的()籌有關。

【答案】

【解析】活動積極性,知識經驗

2、皮亞杰認為,()階段的兒童對行為的判斷主要根據客觀結果,而不考慮主觀動機。

【答案】

【解析】他律道德

3、對多動癥的行為療法中,在強化程序上應多用()強化,少用()強化。

【答案】

【解析】連續,間歇

4、知識作為教學目標,其所要求的心理過程是()。

【答案】

【解析】記憶

5、最早研究群體動力的心理學家是()。

【答案】

【解析】勒溫

6、通過教學過程中的非正式(),教師也能夠收集到大量的關于學業成就的信息。

【答案】

【解析】觀察

7、專家型教師知道許多課堂規則是可以通過()和()來習得的,是一種可以習得的技能。

【答案】

【解析】練習,反饋

8、處于()階段的教師經常思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課?”和“如何呈現材料?”等同題。

【答案】

【解析】關注情境

9、()是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現,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

【答案】

【解析】道德行為

10、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和()三個過程。

【答案】

【解析】獲得,轉化,評價

四、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每小題1分,共10分)

1、斯金納認為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某一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 ()

【答案】對

【解析】斯金納認為某一反應出現后,有強化則該反應以后出現的概率就增加,反之則降低。

2、學習動機可以影響學習效果,同時學習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學習動機。()

【答案】對

【解析】學習動機能推動人很好地去學習,取得好的效果,同時好的學習效果又會強化學習動機。

3、定勢對遷移只起阻礙作用。 ()

【答案】錯

【解析】當新情境與定勢一致時,定勢對解決問題起促進作用,反之,則起阻礙作用。

4、符號學習就是詞匯學習。 ()

【答案】錯

【解析】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匯學習,此外也包括非語言符號和事實性知識的學習。

5、技能是一種本能行為。 ()

【答案】錯

【解析】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與完善的,而不是通過遺傳而來的。

6、元認知調節策略與監視策略無關。 ()

【答案】錯

【解析】調節策略能幫助學生矯正他們的學習行為,使他們補救理解上的不足。

7、擁有某一領域豐富的知識經驗麓翻有效地解決問題。 ()

【答案】錯

【解析】若大量的知識經驗以雜亂無章的方式儲存于頭腦中,對有效的問題解決毫無幫助。

8、品德是個體的先天稟賦。 ()

【答案】錯

【解析】品德是將外在于個體的社會規范的要求轉化為個體的內在需要的復雜過程,是后天學習形成的。

9、行為塑造法的優點是可使獎勵的數量與學生良好行為的數量、質量相適應。 ()

【答案】錯

【解析】題干闡述的是代幣獎勵法的優點。

10、教師可用相同的課堂管理模式對待不同性質的班級。 ()

【答案】錯

【解析】不同性質的班級,其群體凝聚力和群體規范不同,教師的課堂管理模式也不應相同。

五、名謂解釋(每小題2分,共10分)

1、非正式群體

【答案】

【解析】非正式群體:在正式群體內部,學生們會在相互交往的基礎上,形成以個人好惡、興趣愛好為聯系紐帶,具有強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體。

2、標準參照評價

【答案】

【解析】標準參照評價:是基于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評價學生對與教學密切關聯的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教學內容

【答案】

【解析】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的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現為教學大綱、教材和課程。

4、自我意識

【答案】

【解析】自我意識:是作為主體的我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尤其是人我關系的意識。

5、意義學習

【答案】

【解析】意義學習: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六、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學習的概念?

【答案】

【解析】

(1)學習是一個于經驗與行為之間的中間變量;

(2)學習所引起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是相對持久的;

(3)學習是由反復經驗而引起的。

2.簡述教師的特征與職業成就的關系。

【答案】

【解析】

(1)教師的認知特征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系。

研究表明,學生的知識學習同教師表達的清晰度有顯著的相關,教師講解的含糊不清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負相關,教師思維的流暢性與他們的教學效果有顯著的相關。

(2)教師的人格特征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系。

有激勵作用、生動活潑、富于想像并熱心于自己學科的教師,他們的教學工作較為成功。

(3)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影響。

羅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傳送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

3.簡述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優越性。

【答案】

【解析】

(1)客觀性。在大多數情況下,標準化測驗是一個比教師編制的測驗更加客觀的測量工具。

(2)計劃性。專家在編制標準化測驗時,已經考慮到所需要的時間和經費,因此標準化測驗更有計劃性。

(3)可比性。標準化測驗由于具有統一的標準,使得不同考試的分數具有可比性。

4、班級規模對課堂管理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班級大小是影響課堂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

首先,班級大小會影響成員之間的感情聯系。

其次,學生越多,學生間的差異越大,課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

再次,班級的大小也會影響交往模式。

最后,班級越大,內部越容易形成各種非正式小群體。

七、論述題(共10分)

試分析行為目標的陳述須具備的要素。

【答案】

【解析】

行為目標是指用可觀察和可測量的行為陳述的教學目標。行為目標陳述一般包括以下三個要素:

1、具體目標:即用以描述學生通過教學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

2、產生條件:即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等,也就是規定學生行為產生的條件。

3、行為標準:即提出符合行為要求的行為標準,也就是指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定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八、案例分析題(共10分)

小林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后到菜市郊區一所小學任教。校長根據她來校后的工作表現,在她來校后的第二個學期就讓她擔任了班主任。由于小林來自城市,她總覺得家庭經濟條件差的學生比較土氣,沒有見識,和他們在一起時總感到不自在,同時她在選配班干部、安排座位、做操排隊、上課提問等許多事情上都對這些學生另眼看待。領導知道此事后曾善意地批評過她,可她仍不以為然。

試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對小林的做法進行分析。

【答案】

【解析】

1、教師職業道德是指社會對教師提出的一種特殊的道德要求。

2、根據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小林的做法是不對的。教師職業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學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熱愛學生是教師應盡的職責,它既是教師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高尚道德素養的自我表現。熱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理智的愛,不溺愛、不偏愛;其次,要無私的愛,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再次,愛與嚴格要求要相結合。由此可以看出,小林老師對家庭經濟條件差的學生有歧視行為,經領導批評后仍不以為然,這是有違教師職業道德的。

關注2018年教師資格招聘公告>>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各地資訊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