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
編輯推薦:
2012年在職教育碩士判斷題練習
2012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
2012在職教育碩士之教育學復習綱要 本文導航
[片斷一]上課一開始,我就引出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啟發:“孩子們,你們都見過大象嗎?大象的模樣是啥樣的?”同學們樂開了花,紛紛舉手,有的說在動物園看過,大象的鼻子噴的水可高了,有的說,從電視《動物世界》看過,大象還可以替它的主人復仇。楊逸倫站起來說:“原來我讀過《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這樣描寫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墻,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兩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繩子。’”師導入:“你說得很好。象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時候有個叫曹沖的人就想了一個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時他才七歲,想知道他用什么辦法嗎?”他們大聲說:“想。”正當我提筆板書課題時,班長楊程浩把小手舉得高高的,他平時問題就挺多的,我叫他站了起來,他迫不及待地說:“老師,我認為曹沖的辦法不好。我有比他更好的方法稱出大象的重量。”我先是一愣,心想:這個問題在學完課文之后,我會提出來讓大家討論的,這時候說,不就完全打亂了我的教學安排嗎?我隨即又想:還是讓他說出來吧,要不然他這一節課都不安穩。我連忙說:“很好,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紹介紹嗎?”他舒了一口氣說:“你看他稱石頭多麻煩呀,要是把稱石頭換成稱人的話,那指揮不就方便多了嗎?”楊程浩話音未落,幾個活躍分子也跟著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有的說稱石頭也可以,不過要用起重機吊石頭;有的說把稱石頭換成稱豬、羊等動物;還有的說用稱車子的秤來稱大象。我在一旁微笑著等待這些孩子暢所欲言。
[片段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當同學們暢所欲言時,我問:“當時,大官員們想出了哪幾種稱象的方法?能通過讀書談談自己的看法嗎?”同學們專心地讀書。到交流意見的時候,一只只舉起的小手像棵棵冒尖的春筍,我真不知道點誰說好。張善德著急了,自己站起來說:“老師,第一個官員的方法不好,造一桿大秤,除了提不動以外,最重要的是造桿秤就要砍樹,砍樹是破壞環境的表現,沒有了大樹,發洪水的時候怎么辦呢?”我笑著說:“有道理,不過,合理地采用木材還是可以的。”馬上有人反駁:“這不合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為了稱一頭大象,就要砍掉一棵樹,不行。”哎!看來平時我跟他們講了太多綠樹的重要性,他們真正跟花草樹木建立了感情。張昊東接著說:“老師,第二個官員的方法更不好。因為別人送曹操一頭大象,他本來就很高興,帶著官員們和兒子一起來觀看,他怎么舍得宰了大象呢?再說,大象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不能隨便殺害的。”不知誰大聲總結了一句:“怎么古代的官員這么不注意環保,環保意識也太差了。”“環保意識”這個詞還是我在學習本冊第三組課文時接觸的,沒想到他們記憶這么深刻。聽了他們的意見,我在內心暗暗地感嘆,現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樣了。我微笑著點頭,并投以贊許的目光。就這樣,我給了孩子一個展示的平臺,把課堂時間“放手”給他們,讓孩子們個性化的東西更多的表現出來,有了個性,才初步建立了學生探究的意識。
[片段三]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
第二節課開始,很多孩子都詫異了,因為我給每個小組發了一個裝了水的水槽和一個方便盒,要求學生自備了一個玩具和許多小石子。我說:“孩子們,老師有幾點建議。首先,在小組內讀課文,畫出曹沖稱象方法的句子,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多讀幾遍;然后,用桌上的工具模擬曹沖稱象;第三點,小組合作分工,邊演示邊敘述。”說完,同學們就開始嘰哩呱啦地讀課文,畫的畫,讀的讀,教室里挺熱鬧的。然后,他們就開始操作了。我邊巡視邊指導,觀看每個小組的演示,傾聽他們的敘述。還真不錯,能把書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連最膽小的唐詩,在小組活動中也敢動手動口了。孩子們興趣盎然。全班交流的時候,各個小組都派出了精兵強將上場,毫不示弱。有的失敗了,主動要求重來一次,有的兩人合作,一人演示一人敘述。臺下的學生歡聲一片,掌聲不斷。課堂活動在活躍而有序的環境下順利地進行。整節課沒有了傳統教學中過多的講解,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有興趣去合作著完成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
[片段四]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
課后我布置了幾項作業,學生可以有選擇地完成。(1)能否把你所知道的稱象的方法講給別人聽;(2)能否跳出課本,通過查閱課外書、咨詢大人、上網找到另一種稱象的好方法。(3)創造性地復述課文。第二天早上,我一進教室,就被孩子們圍得水泄不通,紛紛向我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仔細查閱每個學生的方法,我以為不會有什么突破性的答案。結果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們想法可多了。有的寫:把大象趕到盛滿水的一個池子里,池子里的水會溢出來,再通過阿基米德定理就能算出大象的重量,這是初中的物理知識。我說:“你懂嗎?”“我媽媽給我講了,我現在懂了,我以后要學好水的浮力的知識。”我高興地說:“很好,你很有志向。”有的寫著:用巨型機器人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我問:“現在有這種機器人嗎?”這孩子靦腆地笑著說:“將來我來發明。”多么自信呀!我真為他們高興。檢查講故事的時候,楊程浩、張澤海等同學繪聲繪色地表演,贏得了同學們陣陣掌聲。學生靈感的火花,有 時是 老師難以預料的。拓展性的課外作業,既緊扣教學要求,又激發了學生課外探究知識的興趣,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
教育教學案例分析從沉默到開口,從躲避到招呼
沉默——
那個叫王ⅹⅹ的小男孩,喉嚨里像被什么東西卡住了,發不出聲,害羞的臉深深地埋下去,低得不能再低,手指無措地捏弄著衣服的下角。“王ⅹⅹ,別怕,喊出聲來!”組員們鼓勵他,他那張漲紅的臉放出勇敢的光芒,可是,轉瞬,又黯淡下來。“這個內向的男孩,從來不愛講話,我就是要讓他當小組長組織同學做操,希望他能從課堂里鍛煉出勇氣來”,這樣想著,我已經站到了他的面前,他微微地抬起頭,像在試探我的態度。我呢?給了他一個甜甜的笑容:“男子漢嘛、拿出點氣概來!”接著,我又高聲對同學說:“咱們與王ⅹⅹ一起喊口令,好不好?”“好!”整齊響亮的回答回蕩在操場上空。“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大家喊得很賣力,王ⅹⅹ也跟著在張嘴。雖然那聲音,只有他自己聽得見,我高興地看著他跨出了第一步,仿佛母親看著孩子第一次學走路。大家喊完了停下來看著我,等待我發布集合命令。我再一次鼓勵他:“王ⅹⅹ你剛才的表現很好,若是再響一點,就更好了!”他仍舊低著頭,我看不見他的表情,可我知道:他臉上的羞澀正在退去。課還在繼續,我上得越來越高興,一種莫名的高興,我想:這種興奮是最真實的。下課鈴響了,我把王ⅹⅹ叫到身邊,告訴他,把我當成朋友,把我們之間談話當作朋友間的聊天,不要太拘束,他使勁地點點頭。我看著他,突然間感到自己真的成了眼前這個孩子的父母,我為看到他成長進步而喜悅。我告訴他,人的嘴是用來說話的,應該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應該大聲喊出自己的想法;同時我也告訴他,趙老師特別喜歡有禮貌的學生,以后見到我就要大聲喊我,我會很高興的……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他不停地點頭。我能感到他的成長、迅速的成長,我又對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再次碰面時,他竟然很高興,大聲地喊我,那么親切,這與先前見我避而遠之的他形成了多么鮮明的對比啊!一下子,我有了強烈地成就感——作為一名教師的成就感
當“趙老師”的喊聲與我擦肩而過時,我激動得眼眶有些濕潤,想一想,我的教學追求的不就是這樣的結果嗎?不知是什么原因,這件事始終讓我心間充溢著一種喜悅。我想:在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應該強調學生對個人特征和自我價值的理解,鼓勵他們為自己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娛樂等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體育教學應該強調學生與其他人的關系,注意審視從事游戲、娛樂、運動和文化活動期間自己與他人的有效關系,思考自己怎樣影響自己的健康;體育教學應該強調學生增加知識和人際交往技能,以便使自己與他人進行更有效的交往。或許,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該做的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或許,作為一名教師,要做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能力。我慶幸,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丑小鴨》盡管篇幅較長,但理解性障礙不多,我當時的安排是第一節閱讀課文,處理字詞,引導學生抓住要點復述課文,從整體上感知作品;第二節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出文章的主題,之后處理課后練習。第一課時波瀾不驚,大多數學生在閱讀課文后都能夠根據老師的提示說出故事的梗概,但第二課時概括作品主題時,我的計劃被打亂了。按照我預先的設計,這篇童話的主題是這樣的:盡管丑小鴨一再受到排擠,遭到歧視,甚至差點死去,但他堅持自己美好的夢想,終于變成了一只白天鵝,作者以物喻人,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并且不懈地努力,最終就會獲得成功。我本來以為,學生討論之后的答案與我設計的不會相差太遠,待幾個小組發過言后,我略一補充就可以將他們的認識統一到我的思路上。同學們舉手的時候,我挑了一個平時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張野,這個答案是他們小組的幾個人一起討論之后形成文字的,我想借此鼓勵他一次,并鍛煉鍛煉他的發言能力。想不到,他是這樣回答的:“丑小鴨因為長得不好看,其它的動物包括雞、鴨、貓都看不起他,這說明在舊社會人們都非常自私,喜歡嘲笑別人,那個社會是黑暗的。”剛聽完他的話,我一時語塞,否定了吧,這確實也是文章表現出現的東西;肯定了吧,就等于承認了這種不太深入而又措辭不夠妥當的看法。此時,我想到新課程在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時,倡導學生的自主、探索性學習。于是我決定把張野案重新展現為探索和思考的過程。讓同學們在這個過程中合作、交流、互動。我問學生:“‘看不起’是一個口語詞,換成書面語該用哪個詞?”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歧視”。我又問:“丑小鴨僅僅是遇到歧視嗎?他還遭受到了哪些不公平的對待呢?”學生們又陸續從課本上找出“排擠”、“訕笑”來回答。我接著問:“在沼澤地里,丑小鴨遇到了什么兇險?”“丑小鴨差點喪生在槍口和獵狗的牙齒下”,學生們輕松地回答。看到學生們興趣漸長。我又接著提問:“張野說丑小鴨生活的環境象征著當時黑暗、冷漠的社會,的確不錯,但我們可以進一步的思考,在那樣的環境中,丑小鴨心中依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什么?”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變成一只白天鵝。”“他的夢想最終實現了嗎?”“實現了。”“他的夢想為什么樣能夠實現呢?”“因為他一直沒有放棄努力。”看到學生們興趣正濃,我繼續提問:“丑小鴨就可以象征社會上的人,丑小鴨的經歷使你明白了什么呢?”“人的一生應該有明確的目標”,“有了理想就要努力奮斗”……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回答。我看到時機成熟,粉筆一揮,本課的主題水到渠成地出現在黑板上。看到學生們興致勃勃,我干脆把處理課后練習的時間擠出來,讓學生們講一些小故事,人物可以歷史上的,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只要能印證這篇童話的主題即可。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手,他們所講的故事,涉及到了岳飛、哥倫布、周恩來等諸多人物,盡管有些故事與本課主題扣合得不太密切,但也都講得繪聲繪色,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上完了這節課,我最深刻的體會就是:新的課程提倡學生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們就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編輯推薦:
2012年在職教育碩士判斷題練習
2012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
2012在職教育碩士之教育學復習綱要 本文導航
一位教師在教學《兩條小溪的對話》時,老師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學生問:“老師,我能不用書中的原話嗎?”老師和藹地問:“為什么呢?”“因為書中的原話太長,我背不下來,如拿著書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說出了原因。“你的意見很好,用自己的話來表演吧。”老師高興地撫摸了一下孩子的頭。果然,這個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問題:請評價一下這位老師的做法。
[參考答案]師生平等關系的形成是課堂民主的具體體現,教師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權威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學習的伙伴。教師沒有了架子,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真正感到平等和親切,師生間實現零距離接觸,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殘忍。”
一個青年教師在進行公開課《伊犁草原漫記》教學時,課文第二段第三層寫秋天獵人獵熊的果敢,但一名學生沒有按要求歸納獵人果敢的特點,而是說獵人殘忍,同時指出獵人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原本課文中這一段是歌頌獵人的,學生卻痛斥獵人的獵熊行為,這是教師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這位教師并不因為學生當著聽課教師的面提出不同的觀點而氣惱或逃避,而是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表自己意見。最后全班學生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推翻了課文的觀點。
問題:請對這位教師的行為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當學生的觀點與課本、教師有不同之處時,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直接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讓學生進行討論、比較或辨別,達到意見的統一,或者并不統一意見,留著懸念讓學生課后進一步探討。這樣的教學方式打破了惟課本是準、惟教參是準的傳統教學觀念,體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行為的轉變。
3、[案例]“黃山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師在教學《黃山小記》這一課時,學生對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詩句“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產生了質疑:“為什么黃山不在五岳之列?”這位教師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學生爭議未果的情況下,留下問題(家庭作業)讓學生課后去探究,去查詢有關資料,寫出研究報告。
問題:這種家庭作業布置,體現了新課程的哪些理念?
[參考答案]改變了傳統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把問題留給了學生,能夠促進學生探索性學習的形成。
4、[案例]“老師,再給我們布置新的作業吧!”
一位一年級的教師上完《要下雨了》一課之后,設計了兩項作業供學生選擇完成:(1)請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講給你最喜歡的人聽。(2)你還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動物的表現嗎?回家叫爸爸媽媽告訴你。第二天,學生就圍住她匯報作業的情況。到后來,孩子們說:“老師您再給我們布置新的作業吧!”
問題:請分析一下這種現象。
[參考答案]我們按課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認識作業的意義,并賦予作業新的意義和價值,充分體現作業的愉悅性、自主性、實踐性和科學性。
編輯推薦:
2012年在職教育碩士判斷題練習
2012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
2012在職教育碩士之教育學復習綱要 本文導航
同是學生被教師的課堂提問難住,甲、乙、丙三位老師的處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師甲:(語氣很重,沖著該生)整天上課開小差,結果怎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師乙:(生氣,但不表現出來)坐下。誰來幫他?
3、教師丙:(微笑、和藹地)別急,回憶一下,我們昨天學過的內容,當時你聽得很認真。想想,昨天××同學是怎樣回答的?
學生:(思索片刻,說出了與問題答案相關的一句話。)
教師丙:(很興奮)對呀!看來,你是很棒的!
學生:(體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學習中)
問題:就三位老師不同做法,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尊重、信任學生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就耐心點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語,甚至諷刺挖苦。
第三種方式最好。
6、[案例]有人認為在課堂中,師生保持“零距離接觸”,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做教師要求做的事,只要有這種共同活動就是師生互動。
問題: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顯然,這種認識是膚淺的,這將使師生互動流于形式。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師生互動旨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不僅要讓他們“在思維”,更要讓他們“會思維”。認知心理學指出,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時是積極思維的表現。由此可見,師生互動并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其實質是教學原則和教學思想的體現。因此,廣義地講,凡是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來完成認識上兩個飛躍的各種教學活動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師生互動。
7、[案例]一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千克的初步認識”時,在用教具—天平來稱粉筆時,忘了拆下天平物盤下的膠墊,出現了第一次稱一支粉筆為100克,第二次稱一支粉筆為10克。而該老師把兩次測量10倍之差向學生解釋是天平這種測量工具的誤差。請你評價一下這位老師處理錯誤的方法。
問題:假如你是這位老師,你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參考答案]:老師在課堂上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對待和處理的問題。對待課堂上出現的錯誤,應該是善待錯誤而不是放縱錯誤,并通過教學機智把錯誤的事實轉變為探究問題的情境,打破課前的預定目標,促使具有鮮活的個性的探究發現在課堂中創造生成。如前面例舉的那位老師,當發現這個“天平”稱一支粉筆會相差10倍的錯誤問題時,假若以此來創設問題情境,把“怪球”踢給學生,則能迅速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讓他們親身經歷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就不僅會發現問題的拆下天平的膠墊,還能通過親自觀察、積極思考、動手操作等感知和體驗,從而獲得認識天平、使用天平的經驗。
8、[案例]一次公開課過后,我把課堂上用過的精美卡片作為獎勵發給同學們,然后對他們課堂上踴躍的表現給予表揚。從這以后,我漸漸發現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銘同學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有了明顯的好轉。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母親說:“自從你給了他那個‘特殊的獎勵’后,他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了。”
詢問,我才知道,我獎勵給同學們的卡片中僅有一張是最大的,在我按順序發的時候,恰好這張被宋振銘得到了,他回家后對母親說:“老師可能覺得我這節課表現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張送給我”。現在這張卡片還貼在他的床頭,誰都不準碰。他說那是“特殊的禮物”。這位老師一次無意中的舉動,卻造成了一個“美麗的誤會”。
問題:請你就此案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話語,一次贊美的微笑,都會為孩子的生命注入無窮的動力,甚至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麗的“誤會”,改變了孩子的學習態度,這份“特殊的禮物”在孩子的美好心靈里是一份至高的榮譽,這份榮譽也將一直激勵著他,成為他前進的動力。
新課標中強調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這種新的評價傾注了更多的情感 與人文色彩。這樣一種發自內心的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編輯推薦:
2012年在職教育碩士判斷題練習
2012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
2012在職教育碩士之教育學復習綱要 本文導航
為了讓班會開得更成功,我為我們班選了一篇課文改寫了劇本。
第二天,把我的計劃和大家說了說,全班同學都很高興,這時我聽到了一段小聲議論:“老師怎么選這篇課文,又長又不好演。”“你管呢,讓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唄。”“我可不想演。”聽到這兒,我的心一沉,原來是王渺。下課,我把她叫到辦公室請她談自己對演課本劇的想法。她說:“老師,我覺得您選的課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寫好了劇本讓我們演,您應該讓我們自己來試一試。”她的話讓我突然意識到他們并不希望老師什么都是“包辦代替”,他們長大了。于是,我把導演的任務交給了王渺同學,她高興地接受了任務,開始和同學商量演哪一課。然后找我做參謀,幫我做道具。課本劇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們一同品嘗了成功的喜悅。
問題:這個案例給我們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請你結合新課程理念談談自己的看法。
[參考答案]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適當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去實踐。而不應該用條條框框的模式去束縛學生的創造力,更不應該讓孩子按教師的思維、想法去行事。要讓孩子自己去行動,作一個智能人,開發潛能,追求獨特。
10、[案例]某校幾名同學以“我市文化市場的現狀及其調控”為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研究小組在確定了要訪談的報社主編以后,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課外活動時,課題小組的成員興高采烈的去采訪那位相當有成就的詩人主編。
可是,當同學們來到報社傳達室,門衛卻認為他們是“瞎搗亂”,拒之門外。最后,同學們只好敗興而歸,非常委屈的說:“白跑了一趟!門衛不讓進,說‘瞎搗亂’。”
問題:作為老師的你應該如何幫助學生去解決呢?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面對學生們的“碰壁”,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勵學生使學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導學生重新修改采訪計劃。
研究性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嘗試和探索的機會,如果學生只是單純的假設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時,作為教師還要讓學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勝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時,還想方設法讓他們去反思、去體味,才能讓他們從失敗中崛起,從挫折中起飛。
11、[案例]廣播操比賽
為推廣新的廣播操,某校決定舉行廣播操比賽,有人選擇某年級四個班針對廣播操比賽全過程的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四個班主任在動員,訓練中對學生的教育大同小異,所不同的是比賽結束成績公布之后。
某(1)班(冠軍):同學們,經過全班同學的努力,我們班榮獲了四個班級廣播操比賽的冠軍,老師祝賀你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師不打算對這件事進行評價。
某(3)班(第四名):同學們,這次廣播操比賽,很多同學都盡力了,但還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績不太理想,失敗不可怕,只要同學們總結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并將成功的經驗用之于今后的活動中去,改進這次比賽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我想我們一定能夠成功的!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這次比賽同學們成功的方面和失敗的教訓……
某(4)班(第二名):這次比賽由于有的同學不努力,我們班沒能獲得冠軍,老師很失望。
問題:請你根據四位老師不同的做法,發表自己的看法。
[參考答案]舉行比賽,肯定有一個班是冠軍,至于是哪個班級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師不能把這次比賽與整體教育割裂開來,認為純粹是一次機遇。從動員比賽到結束的過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獲勝后怎么教育?失敗后怎么教育?
12、 [案例]會了,可以“不聽”
單元檢測后,照例是一節講評課。上課不到十分鐘,王謹同學又在翻來覆去弄卷,我用嚴厲的目光看著他,他稍有收斂。過了一會他又在下面翻找著什么,我只得來一個“殺一儆百”了。
“王謹”我大聲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臉陡的漲紅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聽!”
我聽了氣不一打處來,“你┉┉”竟一時語塞,
但考慮到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竭力平復自己內心的憤懣。
“你,既然不想聽,那就請到我的辦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輕松的說。
他可能考慮到當時的態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辦公室,盡管極不情愿。
問題:當學生不愿聽時,怎么辦?這時如何協調好師生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
我認為課堂上提倡教學民主非常重要,師生之間的“換位思考”是協調師生關系的關鍵。
我們在教學時應該敞開心扉,以平等的心態去和學生交流,只有走進他們,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給其所需,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他們喜聞樂見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采取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才是學生最為欣賞的。學生不愿意聽就不能強行他去聽。
編輯推薦:
2012年在職教育碩士判斷題練習
2012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
2012在職教育碩士之教育學復習綱要 本文導航
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總是默默無言,老師為他寫道:“在老師的眼里,你是一個聰明文靜的孩子,每一次作業,你總是那么認真,每一節課上,你是那么專心,什么時候,能讓老師聽到你甜美的聲音。”親切的語言像漫漫春風,不僅讓老師和學生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消失了,而且把學生的興趣吸引到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良好的心理體驗之中。
問題:請你分析一下這位老師評價的成功之處。
[參考答案]教師用評語的形式給予學生評價,這是充分發揮質性評價的功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閃光之處,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鼓勵,使評價成為學生走向成功的起點。
1、[案例]欣賞“每一個”學生
--刺叢中也有花
花園里,同學們都紛紛說了自己喜歡的花,這時全校聞名的“調皮大王”李剛發話了:“老師,我最喜歡的是仙人掌,它雖然全身長滿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叢中還能開出美麗的花兒呢!”
他的話立即遭到同學們的反駁。
“你們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細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們去喜歡呀!平時從不受歡迎的調皮大王,見同學們都不贊同他,便據理力爭。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調皮大王的話如一股電流觸動了我的神經,賞花與育人不也同樣嗎?
我激動地走到李剛身邊,摟著他的肩對同學們說:“李剛說得對。仙人掌聲雖然渾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麗的花,我們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為它刺多就不喜歡它的花。我們對待同學也應像賞花一樣,特別是對缺點多一些的同學,更應該正確看待他身上的潛在的閃光點。‘花’有千萬種,各有優缺點,你們說對不對!”說著我拍了拍李剛的肩,我的話蠃得了一片掌聲,李剛也不好意思低下了頭。
問題:(1)讀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與“花”進一步談談與之相關的教育觀點?
(2)您認為對個別學生的轉化,應從哪能方面著手?
[參考答案](1)同樣面對仙人掌上的刺與花,有的同學只看到刺,有的同學刺與花都有看到了,但因為討厭刺,進而連花也不喜歡了。而李剛卻有著于眾不同的認識,能帶著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刺叢中的花,應該說他的認識對每個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很有啟發的。他便使教師認識到面對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應該去發現它,其次應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它,辯證地去看待刺與花。其實面對缺點較多的學生,教育者也應該像賞花一樣,去發現后進生的閃光點,進而去放大其閃光點。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閃光處。學生生活在群體里,自然各有長短,對個別學生教育要多鼓勵,少批評;多指導,少冷落。個別學生轉化的關鍵在于使其樹立起自信心。作為教師要善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因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強。
經驗告訴我們,首先要走近人們,喜歡他們,成為他們的朋友。同時要引導周圍的同學一起關心他。然后發掘閃光點,放大閃光點,讓激勵喚起自信,進而培植閃光點,教育中要注意談話藝術。其次,要重視個別學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過。最后要抓住反復點,促其飛躍。
2、 [案例]王老師是一位青年教師,工作熱情非常高,他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他經常要求學生不要講臟話;不要亂扔廢紙……而這位教師講課情急時,常常“笨豬”,“死腦子”不絕于耳。吸煙后,隨手將煙蒂拋在課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級會怎樣呢?雖然王老師沒少用嘴皮子,沒少用各種懲罰手段。但是班上說臟話、粗話連篇,紙屑雜物隨處可見。王老師百思不得其解。
問題:請你幫助分析一下,王老師教育的班級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應怎樣教育學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答案]: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王老師“身教”不利,沒有“身教”,“言教”就顯得蒼白無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還能像春雨潤物一樣起著細微的、不易覺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嚴格要求自己,隨時把自己置身于“榜樣”和“鏡子”的位置,事事從自我做起,才能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須以理服人,否則無教育可言。學生中出現問題,一味的“管、卡、壓”,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達到教育效果。否則一切教育都是徒勞的。
第三是心教不誠。教育不過是為了不讓學生弄清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錯在什么地方,怎樣去改正,而不應該把學生的錯誤化成給學生的理由。如果這樣學生會產生對立情緒,對教師產生戒備和反感,甚至會“背道而馳”。由此可見,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必須抱著關心、幫助、諒解、鼓勵的態度,用“心”去愛學生,讓學生明白“老師是愛你,才教育你”。讓學生感到你的“愛心”和“誠意”,樂于接受你的教育,才會有效果。
3、[案例]這是一位青年教師的教學反思札記:
這是一節公開課,內容是《北大荒的秋天》。當學到北大荒的小河這一段時,突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明鏡一樣的小河’能換成‘明凈的小河’嗎?”我愣了一下,這個問題多少讓我覺得有些突然。我沒有直接說不能。于是,我給了大家一個“提示”,在黑板上寫了“明鏡”和“明凈”。果然,一個孩子說:“不能,因為兩個詞雖然讀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為順利解決難題而沾沾自喜。
下課了,一位有豐富語文教學經驗的老師對我說:“現在,你看這兩個詞可不可以換呢?”我仔細一想,真的能換!“其實,這兩個詞的確可以換,但你可以提醒學生注意當‘明鏡一樣的’換成‘明凈’,才讀得通。當然,用‘明鏡’更形象一些。”我慚愧極了,原來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誤的地方!
問題:這位年輕教師的失誤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什么?
[參考答案]走出失誤來看失誤,有兩點啟示:首先這位教師潛意識里犯了簡單武斷的錯誤。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冷靜、理智、思維縝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一個引導者的作用,才能敏銳地捕捉各種信息,并恰當地處理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機,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辯論,從而也給自己贏得思考的空間。
編輯推薦:
2012年在職教育碩士判斷題練習
2012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
2012在職教育碩士之教育學復習綱要 本文導航
1998年底,學校對教師的年終考核進行改革,在考核時加上了“學生評估教師”這欄目。成績一出來,我竟是全校最低分,當時我非常憤怒的對學生一頓痛罵。學生都低著頭,滿臉的恐懼。第三天,我在改作業時,忽然看到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老師,請你別再生我們的氣了,我們不是說你課上得不好,而是因為你動不動就對我們發脾氣、罵人,有時為一點小事大發雷霆甚至不上課。說真的,聽你的課我們總有一種壓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罵。老師,真沒想到給你造成這么大的傷害。請原諒我們吧!”下面是10個學生的署名。
問題:請你結合案例談談教師如何轉變學生觀,如何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參考答案]教學無小事,教師無小節。也許就是你的某一句話或是某一個不經意的小事,在學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響,從而影響了你最終的成績。我們在埋怨學生不通人情時,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們在埋怨學生素質低時,我們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質。
再說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學生在學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門學科的任課教師接觸,他們對教師的了解程度及所獲得的信息量遠不是學校領導和其他教師所能比擬的。每一位教師在向他們“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無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師應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學生的評價。
2.[案例]課堂中的吵鬧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注意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但是,我真的感覺學生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吵鬧了。在講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在下面說話或插話進來;在自學或做練習時,有的同學會在那里竊竊私語或很自由地討論問題;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更是難以把握,學生會爭論不休;在課間休息時更是亂作一團。
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對于課堂吵鬧的現象,你的基本態度和常規做法是什么?
[參考答案]基本態度:課堂確實需要紀律,但課堂氣氛更加重要。課堂紀律要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符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容納兒童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動作與聲音(言為心聲)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學校應適應學生的發展,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動作和語言是兒童情緒、情感的伴隨物,在激烈的討論中兒童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要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
常規做法: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保持稍稍的喧鬧。改變課堂的權威結構和主體定位,即由教師作為權威的主體和偏向于教師的權威結構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民主平等的權力結構轉變。
3.[案例]成功解決學生沖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級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場上打籃球,戰況“激烈”。學生Z和學生C從人群中沖了出來,兩人拳腳相加,氣勢兇猛,我見這陣勢,就停在十幾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著他倆。大概Z同學也看到了我的神態,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憤怒的“咆哮”。待他倆過來,我默默地看著他倆剛才的動作,直到他們都低下了頭,于是我開始說話:“瞧你倆剛才的樣子,好象恨不得把對方約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學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賽呀?”倆位同學把頭埋得更低了,紅著臉說“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問他們:“打球時發生碰撞、發生吃虧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風度,更在同學們面前丟盡面子!我現在不追究誰對誰錯,只想問一句,這件事是你們自己處理呢,還是我來處理?”他們互相看了看,說:“自己處理。”于是我讓他們商量處理的辦法,商量好了再向我匯報。五分鐘后,他倆握手言歸于好。整個事情的處理用了不到20分鐘的時間。
問題:請你評價一下這位老師成功處理這場沖突事件的原因。
[參考答案]這起學生沖突事件處理效果比較好的原因就在于:1、解決問題的速度快;2、學生認識自身行為的深刻程度較好;3、把矛盾交給矛盾發生的主體雙方自己解決,培養了學生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總是先問誰先出手,以辯出個誰對誰錯來,孰不知這樣一來,教師自身在不知不覺中被套進了沖突的漩渦,學生相互推諉責任,相互指責,不從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的角度去考慮,因此問來問去,問不出個所以然,事情往往還會越搞越復雜,既影響教師的教育威望又牽扯了教師很多的精力。解鈴還需系鈴人,由于生活、學習在一起,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沖突在所難免,關鍵在于教育學生如何面對矛盾,如何處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發生。教師在處理學生沖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個仲裁者,而應該是一個指導者,讓他們自己去面對矛盾,觀對由此帶來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擔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沖突的發生。
編輯推薦:
2012年在職教育碩士判斷題練習
2012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
2012在職教育碩士之教育學復習綱要 本文導航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業:“每個生字寫5遍”。就聽有個同學小聲說:“都會寫了,還讓寫!”我沒說話就下課了。但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會上,我提出了“教師怎樣留作業?”的問題。經過商討,同學們一致同意:常規性的作業應該寫,但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決定多寫或少寫,其他時間可以做自己更感興趣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絕大多數學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寫作業成了他們自己愿意做的一件樂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問題:結合這位教師的做法,談談怎樣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參考答案]一是對學生現在的學習基礎、智力水平、能力高低、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特長等有一個準確的評價。二是在完成學校統一教學要求并達到基本培養規格的同時,有所選擇和有所側重地制定進一步加強某方面基礎,擴充某方面知識和發展某方面能力的計劃、調整、優化已有的知識。三是按照既定計劃積極主動地培養自己。四是在實踐中能不斷修正和調整學習目標。
2.[案例]“差生”的成績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員,我也曾努力過,刻苦過,但最后卻被一盆盆冷水澆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語考試來說吧,我學英語覺得比上青天還難,每次考試不是個位數就是十幾分,一次教師罵我是蠢豬,我一生氣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個英語第一名。心想這次老師一定會表揚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師一進教室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我:“你這次考的這么好,不是抄來的吧?”聽了這話,我一下子從頭涼到腳,難道我們差生就一輩子都翻不了身了嗎?
問題:透過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學生對現行評價制度和評價方法的恐懼,不滿與無奈。現行課程評價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參考答案]
1、評價功能失調,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忽視改進、激勵、發展的功能,表現在學生身上就是學生只關心考試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幾名,而很少關心考試中反映出來的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過分關注活動的結果。(如學生成績、教師業績、學校升學率等)忽視被評價者在活動的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忽視對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價,忽視對教育活動發展、變化過程的動態評價。
3、評價主體單一,基本上沒有形成學生、教師管理者、教育專家、家長等多主體共同積極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忽視了評價主體多源,多向的價值,尤其忽視自我評價的價值。
4、評價標準機械、單一,過于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學生、教師、學校的個性發展和個體間的差異性。
5、評價內容片面,過于注重學業成績,而對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活動中體現和忽視,或者缺乏有效的評價工具和方法。
6、評價方法單調,過于注重傳統的紙筆測驗,對體現新的評價理念的新質性評價方法不夠重視。
7、忽視對評價結果的反映和認同,使評價的激勵、調控、發展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
8、評價對象基本處于被動地被檢查,被評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對評價往往持一種冷漠、應付、對立、討厭、拒斥或者害怕,恐懼、逃避的態度,甚至出現欺騙,弄虛作假的行為。
3.[案例]綠色的啟示
為了提高作業批改的反饋效果,我問同學們:“大家喜歡什么顏色來批改你們的作業?紅色代表火焰和熱烈,黃色代表寶貴和權力,黑色代表剛、堅強,藍色代表大海、希望,綠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學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喜歡綠色!”“老師,你用綠色給我們批改作業吧!”“好!就這樣決定了。那么,在作業批改中,你們喜不喜歡用打叉的符號?”“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堅持用綠色來批改作業、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號,改用“?”和批語。綠色的批語起了不小的激勵作用,同學們非常喜歡我批改的作業,學習的反饋效應很好。同學們不僅糾錯能力得到了加強,學習成績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問題:這個案例中教師教育為什么會取得成功?
參考答案:要改變只讓學生適應教育、適應教師的狀況,要努力造就適合學生成長的良好情境和氛圍。為學生服務,是教師應該盡到的責任。
編輯推薦:
2012年在職教育碩士判斷題練習
2012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
2012在職教育碩士之教育學復習綱要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