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自己的設計改變生活,讓生活更加美好"對我們從事實踐活動有何意義?(4分)考試用書
答案:(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設計前把自己想像成老人"兩事例體現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認識對實踐能動的反作用(或指導作用)1、人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指導著實踐的進行,使實踐具有了自覺的能動性。人的實踐是一個主動改造對象的能動過程,而要能夠主動有效地改造對象,就必須首先對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有所認識。正是理論認識對實踐的指導,賦予實踐以自覺的能動性。2、通過已有認識確定人實際的需要對實踐過程起著導向作用。同動物單純的生理需要不同,人的需要是一種被理解的自覺的需要。通過對人實際需要的自覺認識,正確制定實踐目標使實踐具有了明確的方向,從而避免了實踐過程的盲目性和單純經驗的狹隘性。3、認識對實踐的可行性論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和浪費。實踐是人同對象的一種客觀的物質交流過程,也是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運用過程,只有通過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而對實踐的可行性作出必要的論證,才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并取得成功。4、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不斷深入認識和理論創新而不斷調整實踐過程,從而引導實踐向縱深發展。實踐所能達到的程度與人對對象的認識程度是一致的,只有不斷加深對對象的認識才可能不斷加深對對象的改造。認識和實踐是相互作用的,人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認識和發展認識,而不斷發展的認識又反過來指導實踐不斷進步。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必須把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統一起來。5、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具有兩面性。正確的認識可以指導實踐取得成功,而錯誤的認識則有可能導致實踐失敗。
人們的實踐活動總是受著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制約,任何實踐活動都是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統一,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自己的設計"向"改變生活"的轉化,根本目的是為了改變事物的現存形式,以滿足人的需要,實踐在認識指導下進行,要把源于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同主體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認識結合起來,形成正確合理的實踐觀念,這是實現認識飛躍到實踐的決定性環節。所以"設計"一定是為了改變生活,也一定是為了"讓生活更加美好"。
35、(1)后陳村如何通過制度創新來保證權利在陽光下運行?
(2)第一個村監會的建立對推動基層民主制度建設的啟示?
答案:(1)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黨政永葆生機的源泉。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要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創新,為各個方面的創新提供指導。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是社會政治、經濟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們行為和相互關系的規則的變更,是組織與其外部環境相互關系的變更,其直接結果是激發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促使不斷創造新的知識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及社會財富源源不斷的涌現,最終推動社會的進步。
(2)基層群眾自制制度的主要內容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民主自制體系。廣大人民在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對所在基層組織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行民主自治,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最直接、最廣泛的民主實踐。
36、(1)為什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4分)(2)為什么說"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6分)
答案:(1)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就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改革開放,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近代以來的奮斗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因此必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經過九十多年艱苦奮斗,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使中國人民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37、(1)從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閱讀,但你有權選擇離開"?(5分)
(2)根據材料的案例,對我們處理人際關系有何啟示?(5分)
答案:(1)從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閱讀,但你有權選擇離開?
答:1、人人生而平等,我國憲法也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都平等地受到同等的待遇,不因性別、民族、宗教信仰、等其他因素而區別對待。憲法尊重和保護人權。2、自由平等觀念是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正體現了公民的權利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不能因為是乞丐或者拾荒者而剝奪了他們進入圖書館的權利。3、公民的權利不受任何人的非法剝奪,圖書館館長的話恰好印證了他沒有法律依據拒絕乞丐和拾荒者的進入,這正體現了自由平等地觀念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館長有義務依照法律來執行。4、該讀者有權利進入圖書館學習,也有權利離開、這正也說明了權利的兩面性,公民可以處置自己所享有的法律權利,可以選擇行使自己的權利,也可以選擇放棄。5、權利的行使不能阻礙他人權利的正常行使,這也體驗了禁止權利濫用原則,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使。權利與義務正是對應的。(2)答:材料中體現了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性,也凸顯了營造和諧社會環境的必要性。人與人和諧相處要堅持以下原則:第一、平等原則。平等待人,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與人交往應一視同仁,不因社會地位等原因而有所區別對待,要尊重他人。第二、寬容原則。寬容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必不可少的條件。人與人之間應寬容以待,和諧共存。這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要求。材料中恰好體現了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理念和價值觀。首頁 1 2 尾頁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