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廣大考生復習備考2014年審計師考試,小編特整理了企業財務會計精講,希望對大家的復習備考能有所幫助。
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的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設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一) 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會計主體假設要求會計核算應當區分自身的經濟活動與其他單位的經濟活動,區分企業的經濟活動與投資者的經濟活動。企業的會計核算只涉及企業本身的經濟活動,所提供的會計信息也只涉及企業本身。
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而言,法律主體必然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例如,管理層要求對營銷部門進行考核,會計上必須能加以區分。從會計主體來說,一個企業的營銷主體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范圍,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會計核算對象,但它并不是一個獨立法律主體。
(二) 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會計確認、會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會計核算所采用的處理方法、會計的準則體系也是建立在持續經營的基礎之上的。
如果沒有規定持續經營,許多公認的會計處理方法將缺乏存在基礎。如企業對固定資產按照歷史成本計量,只有在持續經營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計提折舊。而在清算的情況下,資產價值則必須按可變現凈值計價,負債只能按照資產變現后的實際負擔能力清償。
(三) 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活動劃分為連續、相等的期間,規定了是企業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時間范圍。會計分期的目的在于通過會計期間的劃分,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分割,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編制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提供相關的信息。
從理論上說,只有等到企業所有的生產活動全部結束后,才能最終確定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是,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不允許的,也是行不通的。擺在會計人員面前的就是要確定從何時開始、到何時截止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以便進行會計核算。我國會計準則規定我國的會計期間劃分年度和中期,以公歷年度作為一個會計年度,即從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中期是指短于一年的報告期間,包括半年報、季報和月報。
會計期間的劃分對于確定會計核算程序和方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和以前期間、以后期間,才使不同的會計主體有了記帳的基礎,進而出現了折舊、攤銷等會計處理方法。
(四) 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幣值穩定,二是貨幣反映。
貨幣計量假設是指不考慮通貨膨脹及其時間價值,即認為去年的一元錢和現在的一元錢是等價。另一方面,企業的一些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難以用貨幣反映,如企業的經營戰略、研發能力、市場競爭力等,但這些信息對于報告使用者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為此,企業可以在財務報告中補充披露有關不能用貨幣表示的信息。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2014年審計師考試報名 考試教材 免費短信提醒
(責任編輯:中原茶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