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審計師考試時間為10月19日,為了幫助各位考生系統的復習審計師考試,小編特為您搜集整理了2014年審計師考試宏觀經濟學資料精選,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復習有所幫助!
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掌握)
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競爭、不完全信息會造成市場失靈,需要由政府進行干預。
【鏈接】宏觀經濟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經濟秩序失范也會造成市場失靈,也需要由政府進行干預。
(一)公共物品
1.特點: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區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標志)
(解釋:某個人無法阻止他人去同時利用路燈,此即非排他性。某個人利用路燈也并不影響他人利用路燈,你的消費不會減少其他人的消費,此即非競爭性。)
2.例子:國防、廣播電視、燈塔、警察、 道路等
3.政府干預方式:公共物品的生產和消費問題不能由市場上的個人決策來解決,必須由政府來承擔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務。
(解釋: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決定了人們不用購買仍可以進行消費,因此公共物品就沒有價格,生產者也就不愿意向社會提供公共物品。所以,必須由政府來承擔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務。)
(二)外部性
1.定義:指單個家庭或廠商的經濟活動對其他家庭或廠商的外部影響,也稱為外在效應或溢出效應。(簡單理解為某些經濟活動導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損。)
2.分類:
分類 定義 影響 例子
外部經濟(正外部性) 生產的外部經濟 廠商的經濟活動對社會產生有利影響 1.私人利益小于社會利益
2.私人成本大于社會成本 企業培訓雇員
消費的外部經濟 家庭的經濟活動對社會產生有利影響 家庭對周圍環境綠化
外部不經濟(負外部性) 生產的外部不經濟 廠商的經濟活動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 1.私人利益大于社會利益
2.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 企業排放污水
消費的外部不經濟 家庭的消費行為對其他家庭帶來不利影響 吸煙
3.政府干預:針對外部性會造成資源配置失當,政府可采取多種方案,目的在于優化資源配置。
(1)征稅(針對生產的外部不經濟):由政府向引起外部不經濟的企業征稅。即把引起外部不經濟的外部成本轉給引起這件事的生產者。此時,污染就成為生產者成本的一部分,使私人成本增加到與社會成本相等。
補貼(針對生產的外部經濟):由政府向引起外部經濟的生產者給予補貼。即把引起外部經濟的外部收益轉給引起正外部性的生產者。此時,外部收益就成為生產者收益的一部分,使私人收益增加到與社會收益相等。
(2)企業合并:通過將外部經濟的企業與外部不經濟的企業合并為一個企業的方式
(3)明確產權
(4)政府直接管制
(三)不完全競爭
1.定義:指當市場競爭不充分,至少存在一個足以影響市場價格的生產者或消費者。
【補充】不完全競爭包括完全壟斷、寡頭競爭、壟斷競爭
2.主要表現:市場壟斷。
3.政府干預方式:
(1)主要措施:政府管制、反托拉斯法
①政府管制:
一類是經濟管制,主要指政府對壟斷廠商的產品價格、產量、市場進入和退出條件、特殊行業的服務標準的控制等。
另一類是社會管制,這類管制是用來保護環境以及勞動者和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
②反托拉斯法(通過制定反壟斷法或反托拉斯法)
(2)其他措施:配給、價格控制、稅收、補貼政策、法律法規、行業國有化等。
(四)不完全信息
1.影響:信息不對稱(不完全)不能實現商品市場、要素市場和所有市場同時均衡,從而造成市場的無效率。
2.表現:
(1)逆向選擇:消費者無法對每一商品的質量進行準確判斷,只能對商品的“平均質量”作出估計,并以此作為付費的依據,高于平均質量的商品由于消費者付費低則會退出市場。
(2)道德風險:在交易或合約關系形成后,由于一方的行為難以被對方所察知,則一方有可能做出損人利己的選擇。例如違背合同、不守諾言等。
3.政府干預方式:
政府通過對信息資源的調控,增加市場的“透明度”,以便消費者和生產者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相關文章:
順利通過審計師職稱評定,可同時參加中大網校組織的職稱英語考試培訓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