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妞这里只有精品_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应用_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_色多多污污下载

當前位置:

2013年統計師考試統計基礎理論及知識資料(6)

發表時間:2012/11/22 11:19:12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2013年統計師考試時間為10月13日,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學習統計師考試課程,全面了解統計師考試教材重點,小編特編輯了2013年統計師考試統計基礎理論及相關知識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經濟活動水平的衡量和國民收人核算

1.經濟活動水平的衡量

在經濟學中,國民收入通常都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泛指一個經濟社會即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產出或總產量,代表著經濟活動水平的高低。在現實生活中,衡量一國國民收入或總產出水平的主要經濟指標有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包括物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國民生產總值(GN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所擁有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包括物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區別表現在,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生產概念,而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收入概念。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聯合國在1993年修訂的國民核算體系(SNA)中,已將國民生產總值改稱為國民總收入(GNI)。

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區別還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GNP=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 - 外國從本國獲得的要素收入,或=GDP+常住居民在國外獲得的要素收人 - 非常住居民從本國獲得的要素收入。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如果一國的GNP超過GDP,說明該國公民從外國獲得的利息、工資、利潤、租金等收人多于外國公民從該國獲得的要素收入;反之,如果GDP超過GNP,則表明該國公民從外國獲得的要素收入少于外國公民從該國獲得的要素收人。假設一個國家是完全封閉的,則GDP與GNP相等。

由于相對于GNP來說,GDP是一個更能準確衡量國內就業潛力的指標,同時也因為本國公民在國外獲得的要素收入難以準確的衡量,因此,目前大多數國家都使用GDP這一指標來衡量其產出水平。

與GDP和GNP相聯系的概念還有國內生產凈值、國民生產凈值、國民收人、個入收入和個人可支配收人。

國內生產凈值(ND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凈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包括物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從國內生產總值中扣除資本折舊后的余額,即為國內生產凈值。

國民生產凈值(NN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所擁有的生產要素凈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包括物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從國民生產總值中扣除資本折舊后的余額,即為國民生產凈值。

非寬泛意義上的國民收入(NI)是指按生產要素報酬計算的收入,通常被分為5個部分,即雇員收入、公司利潤、財產所有者收入、個人租金收人和凈利息。國民收入與國內生產凈值的關系是,國民收入是從國內生產凈值中扣除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和政府補助金后的余額。在以后的章節中,除非我們特指NI意義上的國民收入,否則,在談到國民收入時,都是指總產出意義上的寬泛意義上的國民收人。

個人收入(PI)是從國民收入(NI)中減去人們在現期生產中創造出來但又沒有被人們得到的收入,再加上人們得到的但又不是在現期生產中創造出來的那些收入。具體地說,從國民收入中減去公司利潤、凈利息、社會保障支出,再加上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個人利息收入、個人股利收人、企業轉移支付,就可以得到個人收入。

個人可支配收入是歸個人實際支配的用于消費和儲蓄的收入。一般情況下,從個人收入中減去個人稅收(如個人所得稅、個人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等)和非稅支付(如罰金、饋贈等),就是個人可支配收入

宏觀經濟均衡的條件

如果方程兩邊同時減去消費,宏觀經濟均衡的條件還可以表示為投資等于儲蓄。上述公式被稱為投資——儲蓄恒等式。這種恒等關系是兩個部門經濟中的總支出或總需求(C+I)與總收入或總供給(C+S)的恒等關系。

在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投資意味著向企業部門注入更多的貨幣,企業部門因此就可以擴大其生產規模,并向家庭部門購買更多的生產要素,同時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工資和租金,這時,國民收入就會增加,宏觀經濟活動水平就會提高。如果把宏觀經濟視為一桶水,那么增加投資無異于是向“桶”中注水,因此投資是具有注入效應的變量。與此相反,儲蓄意味著家庭所獲得的要素收入即國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沒有被用于消費,如果家庭部門減少消費品的購買,企業部門就會縮減其生產規模,并將減少對家庭部門生產要素的購買,國民收入就會減少,宏觀經濟活動水平就會降低。顯然,儲蓄的增加只能使宏觀經濟這桶水漏出,因此儲蓄是具有漏出效應的變量。凡是具有注入效應的變量,它們的增加對經濟都會起到擴張作用,而凡是具有漏出效應的變量,它們的增加對經濟只能起到收縮的作用。

在經濟社會中,政府也是一個宏觀經濟運行的主體。政府部門加人經濟運行會使經濟運行過程中加入兩個經濟變量:稅收(T)和政府支出(G)。政府向家庭部門和企業部門征稅,會降低家庭部門的消費水平和企業部門的生產水平,進而降低宏觀經濟的活動水平;而政府支出的增加,包括政府向企業部門購買商品和勞務以及政府給家庭部門的轉移支付,都會提高家庭部門的消費水平和企業部門的生產水平,從而提高宏觀經濟活動水平。因此,政府支出是具有注入效應的變量,稅收是具有漏出效應的變量。在家庭部門、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三個部門的經濟中,宏觀經濟均衡的條件是消費、投資與政府支出之和必須等于消費、儲蓄與稅收之和。 方程左邊是三個部門經濟中的總支出或總需求,其中政府支出G也可以視為政府需求。方程右邊為總收入或總供給,在三個部門的經濟中,總收入除了用于消費和儲蓄,還要納稅,稅收可以被視為政府部門的收入。顯然,在三個部門的經濟中,宏觀經濟均衡的條件仍然是總支出等于總收人,或者總需求等于總供給。

如果公式兩邊去掉C,并移項整理,公式左邊為投資,右邊仍然為儲蓄,其中的S為家庭部門的儲蓄,也被稱為私人儲蓄,(T-G)是政府稅收減去政府支出的余額,因此稱為政府儲蓄。在三個部門的條件下,宏觀經濟均衡的條件仍然可以表示為投資等于儲蓄。

在現代社會,任何國家的經濟運行都不是封閉的,或多或少都會與外國發生某種經濟聯系,其中最主要的經濟聯系是進出口貿易。如果把所有的外國也視為一個經濟部門,即外國部門,在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又會增加兩個變量:出口(X)和進口(M)。顯然,企業部門出口產品會使其生產規模擴大,并因此增加對生產要素的購買,從而導致國民收入的增加和經濟活動水平的提高;而企業部門進口產品只能導致相反的結果,因此,出口是具有注入效應的變量,進口則是具有漏出效應的變量。 方程左邊是四部門經濟中的總支出或總需求,其中X可以視為來自國外的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方程右邊為四部門經濟中的總收入或總供給,在這里,總收入不僅要用于消費、儲蓄和納稅,還要從國外購買產品,因此M可以被視為外國部門的收入。在四個部門經濟中,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依然可以用總支出等于總收入或總需求等于總供給來表示。

如果公式兩邊去掉消費,并移項整理,在四個部門經濟中,宏觀經濟均衡的條件仍然可以用投資等于儲蓄來表述。公式左邊為投資,右邊仍然為儲蓄,其中S為私人儲蓄,(T-G)是政府儲蓄,而(M-X)是外國部門所獲得的收入與支出的差額,即外國部門所獲得的凈收入,因此可以稱為外國儲蓄。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一個經濟社會的宏觀經濟要實現均衡,總支出必須等于總收入,或者總需求必須等于總供給,也可以說,投資必須等于儲蓄。如果上述條件不具備,宏觀經濟運行就會呈現非均衡的狀態。例如,當投資大于儲蓄時,意味著經濟中存在著過度需求,即總需求大于總供給,這必然導致資源的短缺,并引發通貨膨脹;反之,當投資小于儲蓄時,則意味著經濟中存在著需求不足,即總需求小于總供給,這又會導致失業并引發通貨緊縮。因此,只有在投資等于儲蓄或總需求等于總供給時,宏觀經濟才能實現均衡

相關文章:

2013年統計師考試統計基礎理論及知識資料匯總

2013年統計師考試統計基礎理論及知識預習講義匯總

更多關注:2012年統計師考試成績查詢 合格標準 報考條件(責任編輯:xll)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 統計師

        [協議護航-退費班]

        12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退費校方服務

        4800起

        初級 中級

        761人正在學習

      • 統計師

        [協議護航-暢學班]

        12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續學校方支持

        2980起

        初級 中級

        545人正在學習

      • 統計師

        [豐羽計劃-暢學班]

        4大模塊 題庫練習 精品課程

        1680起

        初級 中級

        445人正在學習

      各地資訊